(案1) 脾肾两亏,筋骨痿弱。健步虎潜丸 盐汤送下。
(案2) 幼年阴亏肾热,家富过分温饱,医药杂投,热补弄成骨痿,可发一笑。
大补阴丸
(案3) 气血皆虚,肝阳化风内煽,恰至冬至大节,陡然昏晕神迷,右肢不用,脉细滑数。此偏中也,七日以内,谨防昏厥汗越,非指日可愈者,不敢泛视。
陈皮 石决明 竹沥 於术 半夏 远志肉 姜汁
(案4) 类中口眼歪斜。
陈皮 天麻 半夏 於术 菊花 钩钩僵蚕 姜汁
(案5) 湿热痹络,筋骨不束,机关不利,治在足太阴阳明。
生於术 米仁 石膏 嫩桑枝 赤苓 萆薢 山楂
(案6) 病入经络,药难奏效,若性急,则更医调治。
生地 鳖甲 桂枝 晚蚕沙 黄芪 桑枝 秦艽 归身 牛膝 杜仲
(案7) 牙龈不肿而痛,脉数左细右大,阳明有余,少阴不足,右股痹痛,亦属阳明络热,非寒也。
玉女煎
(案8) 阴亏肾热,渐成骨痿,而又中焦虚寒,病殊两歧,当分头而治之。
陈皮 生姜 米仁 半夏 於术 大补阴丸 冲入
(案9) 脉细数,此阴亏肾热症也。又误投刚剂燥,形疲肉消。古人云:入火无物不消。渐渐骨痿,不起于床矣。奈何奈何?急进咸苦滋泄,犹恐鞭长莫及。
大补阴丸
(案10) 病在左臂,昼轻夜重,脉滑疾。自必气血两虚,风痰袭络。法宜补气养血,熄风化痰,兼通营络。拟膏方。
桂枝 清阿胶 防风 旋覆花 羚羊角川贝母 黄芪 新绛纬 桑枝 钩钩 虎胫骨橘红 大生地 茯苓 於术 归身 姜汁竹沥
(案11)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则筋骨痿弱。
熟地 黄芪 蒺藜 萸肉 归身 杜仲山药 杞子 牛膝
(案12) 阴亏肾热,左膝肿痛,经年恐成骨痿。
大补阴丸,外用活络丹酒磨搽患处。
(案13) 漏肩风,乃积劳阳伤、气血交衰所致。
桂枝 威灵仙 五加皮 嫩桑枝 鸭血拌炒 黄芪 归身 左秦艽 鳖甲 枸杞子 茅柴根
(案14) 阴亏胃热,肌肉作痛,清之补之。
人参 麦冬 花粉 茯苓 生地 川斛橘白 甘草
(案15) 阳明络热,有风有痰,筋骨不束,机关不利也。
酒炒桑枝 盐水炒牛膝 熟石膏
(案16) 痛无定处,气络先痹,营络亦痹。三载之病,急切难治。
白麻骨 茜根炭 瓦楞子 紫菀头 大豆卷 生菟丝 白蒺藜 湖藕肉
(案17) 风湿与热,搏激阳明经络,白虎历节风是也。
白虎汤加牛膝、桑枝
(案18) 阳微之体,痰饮湿热,痹着经络。
於术 米仁 防己 川柏 陈皮 半夏萆薢
(案19)
风湿与热,相搏阳明络中,为之行痹。认真服药,避风忌口,匝月
方愈。
桂枝白虎汤加牛膝、桑枝
(案20) 右肱麻木痛楚,脉空右大。营气交虚,风湿痹络。
羚羊角 虎胫骨 金斛 萆薢 桂枝 天花粉 茯苓 桑枝
(案21) 湿热与风相搏,筋骨折痛,腿足漫肿。
羚羊角 花粉 豆卷 牛膝 桂枝 防己车前 钩钩 萆薢 桑枝
(案22) 寒湿痹络,筋骨掣痛。
桂枝 金毛脊 归身 杜仲 独活 萆薢牛膝 陈皮
(案23)
冲年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湿热痹络,流入骨髓,渐成痿弱。当养阴清热,不可表散温经。拟丹溪法。
大补阴丸 淡盐汤下。
(案24) 营络空虚,痰饮流着,麻木掣痛,屈伸不利。
桂枝 桑枝 首乌 米仁 羚羊角 钩钩 归身 橘红 竹沥 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