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生杂症 |
![]() |
(案1) 一儿,十九朝。至夜多啼,腹中痛,漉漉有声,面色红赤,舌肿耳胀,口频撮起如鱼吸水。此胎热而兼惊也。宜兼治之。
钩藤 川连 连翘 小生地 粉丹皮 赤芍 甘草 灯心
煎一小杯,随服二三匙,徐徐下之。
(案2) 一儿,生月余。身发微红细瘰,多啼,腹鸣。亦惊热也。
川连 连翘 生地 嫩钩藤 白芍药 银花 甘草
(案3) 一儿,初生。声哑面黄,两目肿,大、小溲闭,手足逆冷。胎热无疑。投凉剂。
薄荷叶 连翘 大力子 桔梗 甘草 川黄连 荆芥 根生地 木通 黑栀 灯心草
(案4) 一儿,两目多眵,痰壅气急,手足牵引,二便闭涩,有时掣跳,目微斜视。宜散风清热。
荆芥 防风 根生地 川黄连 当归 连翘 山栀 细木通 西赤芍 甘草
(案5) 一儿,三日不大便,多啼不宁。以葱管探入谷道,遂去焦黄粪。投后剂而安。
川黄连 连翘 黑山栀 陈皮 木通 粉甘草
(案6) 一儿面红,足屈伸不已。此由胎中有惊热,风火相摶,神魂不守,故有此症。
川黄连 连翘 山栀 木通 新会皮 小青皮 钩藤 甘草
(案7) 儿大便艰,啼哭不已。乳母云:始生二日,下焦黄粪少许,随后每大便则啼哭不止,甚至脐突,兼之身发红瘰,耳左发一红泡,啼时两足屈伸不已。余谓:症属肝经,受胎之时,当有恼怒所致。宜疏肝清热为主,防其发惊。后月余果发急惊而死。
川黄连 连翘 生地 木通 钩藤勾 小青皮 甘草
(案8) 一儿,初生。遍身发疮,成片溃 烂。此系胎中感热,热毒蕴酿而成。清凉解毒为主。
荆芥 防风 连翘 川黄连 大力子 元参 木通 蝉蜕 川黄柏 净银花 甘草
(案9) 儿,月余。遍身发微红细瘰。宜清凉解毒,兼调乳母。不可使用敷抹之品,恐毒无出泄,入腹尤甚也。
生地 川连 银花 粉甘草
又:荆芥 防风 连翘 黑元参 天花粉黄柏 木通 银花 灯草
乳母服。
(案10) 一儿,初生。面色白,腹上青筋胀急,喉间呃呃有声。此由产母喜食生冷,寒气侵儿脏腑所致。宜温平之剂。
木香 炙甘草 延胡索 钩藤 乳香 厚朴
(案11) 儿,三四月许。身面俱黄,鼻凝血迹,发一青紫块于口旁,夜多啼哭烦躁。医以疸治之不效。余意须凉血清热,其黄自退,诸症当次第而愈。病家初不心信,服之果效。
当归 生地 川黄连 白芍药 连翘 陈皮 钩藤 细木通 粉甘草
服二剂,见形色和平,黄亦减半。至第三日,口内上腭红肿,即前方加桔梗、花粉。
(案12) 一儿,二三月许。睡中闻雷,辄惊啼不止,身曲伛偻,气不舒畅。时又外感,咳嗽有痰。宜宽气利惊,兼解表消痰。
钩藤 甘草 江枳壳 陈胆星 前胡 陈皮 苏叶 青防风
(案13) 一月外小儿。面黄身热,小便赤涩。时当炎夏,服六一散而愈。
(案14) 一儿,六七月许。忽夜啼不止。额带青色。投以后方,不再剂而愈。
新会皮 枳壳 赤芍药 钩藤 川连 粉甘草
(案15) 一儿,岁许。睡卧不宁,啼哭时作。先服紫金锭一丸,随服后方二剂而安。
新会皮 厚朴 白芍药 青皮 蝉退 粉甘草
(案16) 一儿,数月。面发微红细瘰。此风热所致,散之自愈。
荆芥 防风 新会皮 江枳壳 木通 甘草
(案17) 一儿,甫月余。赋禀瘦弱,面黄多啼,兼泻。
新会皮 钩藤 赤茯苓 木通 甘草
儿较前赋禀稍厚。又长月余,症患相似,但不为殊耳。前方去茯苓,加枳壳。又小便不利,加泽泻、灯心。
(案18) 儿,六七月许。遍身发黄,腹胀气急,兼微热往来。时当夏令,必暑邪内伏。以祛暑宽腹利水之剂,五剂而安。
香薷 川黄连 青皮 厚朴 大腹皮 木通 茵陈蒿 赤苓 泽泻 生姜衣
(案19) 儿,初生。喉舌肿胀。乃热毒郁于心脾。用竹沥浸黄柏,时时点之。以犀角丸加减服之。
元参 花粉 桔梗 川黄连 大力子 连翘 赤芍 木通 当归身 根生地 黄柏 犀角 甘草
(案20) 一儿,岁许。自臂红肿,过一夜即游走两胁。此赤游丹毒也。延外科砭治,进以后剂。
元参 桔梗 大力子 薄荷叶 花粉 荆芥 防风
(案21) 一儿,喉旁肿胀,乳饮不下。总是胎中素受热邪,生后复感外热,痰壅气滞,郁遏于喉间。宜凉膈散加减治之。
荆芥 防风 薄荷叶 川黄连 木通 花粉 甘草
如初起,只宜表散,不可专用寒凉。
凡小儿先有胎热,复外感湿热,内外熏蒸,煎熬阴血,血得热自然流散妄行,游走肌肤,片片若紫霞状。若毒盛热甚,可与外科商之,砭去毒血,随服解毒之剂。惟百日内儿不可砭,以其肌肉柔嫩,难任耳。
元参 桔梗 川黄连 荆芥 青防风 赤芍 薄荷 净银花 连翘
(案22) 一儿,囟门下陷。大都得于先天不足,气血两虚,不能上充脑髓,是以成坑耳。宜补气助脾为主。
人参 白术 茯苓 淮山药 新会皮 炙草
为末,量儿大小服之。
(案23) 一儿,五月许。阴囊溃烂,面黄身疥,腹实烦啼。总之,胎热惊毒,延外科治之。阴囊疮疥俱愈,烦啼亦减,第不可多进寒凉,恐肠胃得寒,凝滞作痛耳。
赤芍药 木通 钩藤 川黄连 连翘 净银花
(案24) 一儿,初生。口有白屑,面黄身热,烦啼不宁。亦胎热而兼盘肠吊痛也。宜兼治之。
赤芍药 生地 钩藤 新会皮 黄连 粉甘草
如腹实加枳壳;肠鸣、身曲伛偻加延胡;重舌雪口加连翘、木通、丹皮;遍身有瘰如疥加黄柏。
(案25) 一儿,三月许。鼻凝血迹,面黄,腹微实,多啼不宁。此胎热而兼盘肠惊也。
新会皮 枳壳 黑山栀 钩藤 木通 粉甘草
(案26) 一儿,岁许。肥白。有火有痰,服消痰解热之剂,症已将愈。复发遍身疮疥,小便不利,并耳后有一痰块,形如小疖。总以胎毒乘热势而发于外也。
元参 桔梗 花粉 黑山栀 细木通 前胡 甘草 连翘 江枳壳 新会皮
如耳后痰块不消,加贝母。
(案27) 一儿向有胎热发黄。调治愈后,继之身热,遍发青块,痰鸣气促,两目眦、上下唇 皆有血水,舌红肿,由内有蓄热,外感暑邪所致。清热解毒为主。
新会皮 江枳壳 黄芩 花粉 山栀 川 黄连 麦门冬 香薷
甘草
凡治失血症而用陈皮、枳壳,正以折其炎上之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