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诸血 |
![]() |
(案1) 一儿,咳咯玛王形状之痰,小腹作痛,脾肺脉虚而疾,尺濡软。水虚金衰之候。戒之在色,庶乎可图。
麦冬 百合 云茯苓 川贝母 紫菀 淮药 米仁 新会皮 阿胶 白及 童便
(案2) 一童,十七岁。因遭兄姐连丧,悲伤抑郁,忽患吐血,六脉微数。询其血之来,不咳、不咯、不唾,非关于肺、肾二脏可知。如误作房劳伤损,阴虚火动,进诸寒凉降火、填补滋腻之品,将络中所离之血,复结而为瘀矣。宜和血顺气。
丹皮 赤芍药 知母 当归 桃仁泥 生地 元红花 橘红 贝母 粉甘草 加童便
服五六日后,又吐鲜红血二碗许,投以后方:
赤芍 柴胡 元参 侧柏叶 赤茯苓 黄芩 荆芥 川芎 川贝母 枇杷叶
加荷蒂。
(案3) 一童于幼年读书时曾患吐血,服滋阴降火而愈。后因劳顿,复吐血碗许,痰鸣气促,两胁作痛。此肝脾郁滞,努力扰动络脉故也。
贝母 元参 花粉 新会皮 江枳壳 生地 当归 藕节 元红花
服二剂,右胁痛减,痰中带紫血水,左胁仍痛,是肝气尚未疏畅,犹有痰涎停滞故也,前方去枳壳,加青皮、丹皮、白芍。又三剂,左胁痛亦除,痰涎紫血仍有,用瓜蒌霜、贝母、苏梗、麦冬、甘草、桔梗、陈皮、当归、生地、阿胶。
东垣曰:吐血出于胃,成碗成盆是也。胃者守营之血,守而不走,存于胃中。因胃虚不能摄血,故令呕吐从喉而出于口也。初起宜当归、生地、桃仁、红花、丹皮、赤芍、甘草、橘红、枳壳、知母、童便之类;夏月加黄芩;或有郁而致者加贝母;挟痰加元参、花粉。如吐不止,不宜多用凉血之药,当以此方主之。
麦冬 百合 真阿胶 川贝母 紫菀 米仁 甘草 淮山药 云茯苓 白及 陈皮 桔梗
金匮汤云:吐血不止,柏叶汤主之。
柏叶 干姜 各二两 艾 三把 水 五升
取马通一升,合煮一升温服。
凡吐血不止,则气血皆虚,虚则生寒。柏叶生而西向,禀兑金之气,可制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取其升降相配,夫妇之道和,则血得以归藏于肝矣,故用以为君。干姜性热,炒黑则止而不走,用补虚寒之血。艾叶温而能入内,不炎于上,可使阴阳之气反归于里,以补其寒,用二味为佐。马通者,为血生于心,心属午,于是用午兽之通,主降火、消停血,引领而行为使。此仲景吐血之准绳,可以触类而长之。凡吐血后见痰者,是阴虚,滋阴降火主之。
生地 熟地 天门冬 麦门冬 黄柏 知母 陈皮 焦白术
姜、枣煎,入竹沥、姜汁、童便少许。如吐血后身热,加地骨皮、柴胡;不应,加炮姜三分。如盗汗不止,气血虚也,加黄芪、枣仁;气急加桑皮、紫菀。凡吐痰后见血者,是积热也。清肺汤主之。
陈皮 白茯苓 当归身 生地 白芍 紫菀 天门冬 桑白皮 黄芩 黑栀 甘草 阿胶 乌梅
如喘急去天门冬,加苏子。
又:血出于口、鼻者,犀角、黄芩、黄连以清之,或加茅花、藕节、棕炭、熟蒲黄以止之,或加 姜汁、韭汁、童便、山茶花、丹皮以消之。
血出于大便者,槐花、侧柏叶、条芩以清之,地榆、荆芥、白芷、茅根以止之。
血出于小便者,瞿麦、麦冬、山栀以清之;滑石、木通、大小蓟之类行之。
或清、或行、或止,当视其新久。治疗之法,总以四物汤为主。
丹溪吐血方:青黛 瓜蒌霜 诃子肉 海粉 黑栀
蜜丸噙化。栀、黛所以降火;瓜粉所以行痰;诃肉所以敛肺。
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咳血者出于肺,咳则痰中带血是也。清痰汤主之。
当归 白芍药 桃红 贝母 焦白术 丹皮 黑山栀 黄芩 桔梗 小青皮 甘草
吐血而有血屑者,谓之咯血,自肾经也。清咯汤主之。
陈皮 法半夏 云茯苓 知母 贝母 生地 黑山栀 真阿胶 桔梗 甘草 杏仁 桑白皮
唾血亦出于肾,鲜血随吐而出也。清唾汤主之。
知母 川贝母 黄柏 桔梗 元熟地 远志 天门冬 干姜 麦冬 黑元参
大便血者,因脏腑蕴积湿热所致,清脏汤主之。
熟地 当归身 川芎 白芍 川黄连 黄芩 黑山栀 黄柏 槐花 侧柏叶 阿胶
如腹痛加陈皮,伤风加荆芥,气虚下陷加升麻;心血不足加茯苓;虚寒加炒黑干姜;大虚加参、术。
肠风粪前来,名近血。柏叶汤主之。
侧柏叶 当归 川黄连 枳壳 槐花 地榆炭 荆芥 炙甘草 乌梅
久不止用地榆散。
乌梅 一两,去核 五倍子 五钱 枳壳 一钱半 槐米 二钱 川黄连 三钱 白芷 一钱 椿根皮 三钱 地榆 三钱 荆芥 三钱
为末,空心酒调服。
藏毒粪便后来者,名远血。解毒汤主之。
黄芩 黄连 黄柏 黑山栀 炒槐花 连翘 细辛 甘草
远血自小肠来,吴茱萸炒黄连、木通为主。
久不止用槐花散。
当归 地榆炭 元生地 黄芩 升麻 枳壳 真阿胶 侧柏叶 槐花 防风
心移热于小肠,故小便出血。清肠汤主之。
生地 当归 黑山栀 白芍 川黄连 黄柏 瞿麦 赤茯苓 萹蓄 细木通 麦冬 甘草 灯心
如茎中痛,去芩芍,加滑石、枳壳。
血从鼻出者,谓之“衄”。此由火逆于中,血随火而上也。吐者责之府,衄者责之经。盖经者走血之经,火气急,故血走而不守,随气而行,直犯清道而上循于鼻也。犀角地黄汤主之。火者,心之所属,故生地、犀角凉心而退热。心者,肝之所生,故用丹皮、白芍平肝而泻母。
又有伤暑吐衄者,可用“河间法”。其症面垢,口渴喜饮,干呕腹痛,脉虚,多汗,后二方主之:黄连解毒汤、白虎汤。
又:当归 赤芍 黄芩 黑山栀 川黄连生地 香附 桔梗 粉甘草 侧柏叶 藕节
水煎,入童便温服。
久不止,用麦冬、枇杷叶、侧柏叶、生地,伤暑加香薷。
又:久不止,气微力弱者,不可纯用凉剂,宜以此方出入治之。
黄芪 赤芍 赤茯苓 当归身 熟地 阿胶 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