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癎症 |
![]() |
(案1) 一儿,患癎久久,诸医莫疗,乃心火内郁,痰迷胞络所致,久而不愈,内外烧烁,金受火制,阴分日亏,又投以香燥金石之药,无怪其愈治愈剧也。余治以养血安神为主,清火和气佐之。
川黄连 酸枣仁 茯神 胆星 犀角 麦门冬 柏子仁 山楂 白芍 橘红 生地 黄石 菖蒲 当归 紫苏
(案2) 一儿,十三岁。因出外读书,既有忧思之感,遇危桥;又有惊恐之虞。每晚睡卧不安,时见微搐。有以疟治而用发散者;有谓伤食而用消导者;有谓痰热积聚而用攻逐推荡者,杂投而病愈增,逐致痰涎胶固,胸膈作痞,口吐涎沫,饮食不进,或昏晕不省,或叫号跌扑,惊跳搐掣,夜静昼剧,午前为最,腹中有形如弹,或左或右,睡止一边,不能转侧,病样多端,难以尽述。总之,心火上炎,肝阳偏旺,脾土困顿。复以逐痰搜风及金石香燥之药,伤及肝脾之阴,故见症若此。拟固护元气为主,清热消痰佐之。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法半夏 钩藤 陈皮 柴胡 陈胆星 川黄连 竹沥
服数剂,即前方加龙胆草、甘草。
又:病势大减,但头晕。即前方减参、柴、竹沥,加天麻、甘菊。
(案3) 一儿,二岁。发惊风三次,忽目直上视,身体壮热,左手足不为用。因风痰胶固心、脾二窍而然。宜顺气消痰、祛风泻火。
犀角 一两 黄连 一两 桂皮 二钱 陈胆星 一两 明天麻 一两 黄芩 一两五钱 法夏 一两四钱 钩藤 一两四钱 熟僵蚕 一两四钱 广橘红 一两 枳壳 一两 当归 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竹沥调和,每服二钱。
(案4) 一童,发搐而痰涎壅塞,时作时止。乃风火相摶,邪郁于中脘,气不能运行升降故也。宜降气消痰,佐以清火平肝。
陈皮 枳实 龙胆草 熟苏子 茯神 黄 连 生地 白芥子 半夏曲 钩藤 胆星 竹沥 石菖蒲
(案5) 一儿,曾以伤食损其脾胃。稍有所感,便呕吐发搐,昏仆不省,至大便通方苏,饮食始进。此由胃不能游溢精气,脾不能运化精微,致有升无降耳,当理脾胃。寒凉克伐之剂,在所禁用。
人参 白术 茯苓 半夏曲 新会皮 天麻 钩藤 陈胆星 川黄连 山楂肉 甘草
(案6) 一儿,五岁。发搐,痰涎壅塞,时作时止。此风火相摶所致,名曰“阳癎”。宜消痰理气,清热平肝。
明天麻 胆星 僵蚕 黄芩 川黄连 江枳壳 钩藤 当归 竹沥 嫩桂枝 半夏曲
(案7) 一儿,痘后神气未复,更兼火毒内郁,失于清理,致睡卧不宁,烦躁时作,或角弓反张,癎症已萌。宜平肝镇惊。
白芍药 茯苓 当归 山药 川黄连 陈胆星 钩藤 甘草 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