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哮

天哮乃天气不正,乍寒乍热,小儿感之,遂眼胞浮肿,咳嗽则眼泪、鼻涕涟涟,或乳食俱出者是也。于数日内,宜服发散,如防风、前胡、枳壳、陈皮、紫苏、杏仁、桑皮、麦冬、桔梗、甘草之属。如气逆加苏子;有痰用胆星、贝母。二十日后,宜保肺清金,紫菀、百合、兜铃、五味、知母、麦冬、贝母、款冬之属。不应,则诃子之类,俱可择用。

(案1) 一女,天哮,因感冒风邪而起,以致喘咳不已,又多食酸味,嗽愈甚,其气上不能升,下不能降。痰涎壅遏,且善饮食。脾不运化精微,停滞于胸,化而为淡。今病久气虚,不宜寒凉及大补之剂,化痰、顺气、清金为主。

橘红 五钱 杏仁 去皮炎,一两 贝母 去心,一两 嫩前胡 一两 山楂肉 一两 苏梗 一两 元参 五钱 枳壳 五钱 陈胆星 一两 粉甘草 二钱

水煎,入饴糖二两、竹沥一小杯,收成膏。

(案2) 一儿,疟后天哮,又兼腹实发泻,面肿少食。皆脾虚之征也。须健脾温胃,佐以消积之剂。

陈皮 山楂 白芍药 川黄连 甘草 神曲 厚朴 赤茯苓 建泽泻 木通 木香灯心

(案3) 一儿,顿咳不止,时吐或甚则连乳俱出,身微热,饮食减,面色稍赤。皆风邪暑热所侵,未经疏散,邪传心肺,变而为热。热生风、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则痰、乳、食物一时吐出。治宜祛风化痰,清金降火。

陈皮 枳壳 元参 天花粉 熟苏子 防风 杏仁 前胡 嫩桔梗 枯黄芩

(案4) 一儿,感冒风邪,肺气不清,已成天哮,三四日即愈。至七八日复感风邪,遂鼻流 清涕不已。治以退热、祛风、顺气。

陈皮 枳壳 黄芩 紫苏叶 青防风 前胡 苏子 楂肉 肥知母 粉甘草

(案5) 一儿,天哮,嗽月余矣。遇嗽则口鼻出血,因吊动痰火,火泛血上也。初起宜祛风清肺。今嗽已久,议保肺、治嗽、消痰。

百合 紫菀 款冬花 胆星 马兜铃 花粉 黄芩 黑元参 知母 黑山栀 当归

(案6) 一儿天哮久久,痰涎壅塞,哭不出声,已犯“痰嗽不已、惊风至”之句。急宜降痰、顺气、镇惊之剂。先服紫金锭,次服滚痰丸加竹沥、姜汁,化服。

(案7) 一儿天哮,甚则吊吐鼻血。此风气传染,气逆上冲。初起宜发散。今已数日,宜泻肺清金,顺气消痰。俟嗽势稍减,进保肺之品。

陈皮 桑白皮 桔梗 黑元参 前胡 黄芩 黑山栀 杏仁 青防风 枳壳 苏子

(案8) 一儿哮喘二十余日,每吊嗽则吐尽饮食,两胁作痛。

紫菀 百合 桑白皮 前胡 新会皮 枳壳 胆星 款冬花 黄芩 枇杷叶 知母

(案9) 一儿,哮喘半月,时常痰涎壅塞,如惊风状,此肺经气逆所致。

陈皮 胆星 苏子 桑白皮 甜杏仁 桔梗 枳壳 槟榔 青防风 钩藤勾

(案10) 一儿,向患哮喘,每遇风寒或食咸味,辄喘促不休。先进顺气消痰,再议补肺。

杏仁 桑白皮 瓜蒌仁 元参 桔梗 陈皮 熟苏子 江枳壳 前胡 防风 花粉

(案11) 一女,年十六。元气充实,犹不时举发。拟调理一法,使腠理固密,可霍然矣。

橘红 黄芩 川黄柏 知母 川贝母 元参 枣仁 当归身 白芍 元生地 淮药 天冬 麦门冬

蜜丸。

附:治天哮方

楂肉 一两 麦芽 一两 竹叶 四钱 青饼 二两 饴糖 四两

煎膏,服一方,加槟榔五钱、茶叶五钱、石膏一两。 wPnUUX8i/+3bMS7LpGE7lcarzR2TcKbMmzVYwEoJHMN1Bwb4Phch2v1h6VlzTe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