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咳嗽 |
![]() |
(案1) 一儿,感风食咸味,其嗽便发,发时痰喘不休,胸部微高起。若弗治,眼目必红,便成龟胸痼疾。
陈皮 枳壳 甜杏仁 桑白皮 前胡 黄芩 甘草 炙麻黄
服二剂后,煎润肺膏调理而愈。
(案2) 一儿,面白,喉如曳锯。此肺邪内郁,风寒外束。宜发散外邪为主。
陈皮 桑皮 甜葶苈 陈胆星 竹沥 钩藤 桔梗
(案3) 一儿,夏月每午后咳嗽大作,不能安睡,火刑金也。宜清热降火为主。
川黄连 黄芩 黑山栀 元参 花粉 桑白皮 枳壳 甜杏仁 甘草
(案4) 一童,哮喘已六七年,每遇劳力或感寒、食咸,便痰鸣气喘。定后方发时服。
羌活 干葛 防风 江枳壳 新会皮 前胡 杏仁 桑皮 粉甘草 嫩桔梗 葶苈 生姜
又:百合 紫菀 麦门冬 天花粉 陈皮 枳壳 知母 黑元参 绵黄芪 黄芩 桔梗 甘草
服前方三剂,侍喘减。以此方服五六剂,去黄芪,然后照方蜜丸,白汤送下二钱,平时服。
(案5) 一童,色欲过度,肾水枯竭,致君相二火上炎伤肺。干咳,气促,渐至声音不出,元气与肺气损极之候。定后膏滋
药方。
人参 淮山药 米仁 百合 紫菀茸 天冬 麦门冬 桔梗 甘草
煮膏日进二钱。
又: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米仁 淮山药 莲肉 诃子肉 甘草
蜜丸,与膏滋间服。
(案6) 一儿,频咳,唇红作渴,声音不清。若初起最忌寒凉,今延绵日久,久郁生热。以清肺顺气之剂投之。
元参 桔梗 花粉 麦门冬 黑山栀 陈皮 枳壳 甘草 熟苏子 甜杏仁
(案7) 一儿,咳,日轻夜剧。此食积作咳,消食为主。
陈皮 山楂 白茯苓 前胡 白芍药 麦芽 厚朴 嫩桔梗 甘草
(案8) 一儿,岁许。咳嗽不已,面部发微红细瘰。此热邪内郁,风邪外束,风热相摶于肺。不宜用寒凉药。
紫苏叶 葛根 新会皮 薄荷 桔梗 黑元参 前胡 黑山栀
(案9) 一儿,面白体肥,微热,喉有痰。风邪在肺为患。
柴胡 前胡 陈皮 江枳壳 桑白皮 桔梗 苏子 甘草
诸症平伏,但咳嗽未止。
元参 桔梗 花粉 桑白皮 黑山栀 黄芩 甘草
(案10) 一儿,壮热五六日,困倦弄舌,咳嗽气促,乃时症初起,宜当解散。
薄荷叶 柴胡 陈皮 枳壳 润元参 川黄连 黄芩 桔梗 甘草 淡豆豉
(案11) 一儿,唇红作渴,痰嗽气喘,三月有余,骨瘦如柴。此食积久滞,有疳弱之虞。消食、清热、降痰为主。
陈皮 山楂 麦芽 江枳实 川黄连 黄芩 苏子 桑皮
上为细末,水飞为丸,青黛为衣,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
(案12) 一儿,大病后,咳嗽腹痛,间发潮热,唇红面白,肌肤羸瘦,饮食少进,精神疲倦。此元气未复,阳元无所依而阴浮于外也。
陈皮 白芍 知母 地骨皮 当归身 柴胡 法夏 白术 粉甘草
(案13) 一儿,肿咳未除,继而干咳,腹胀,四肢倦怠,饮食难化。此脾土不足,既不能生肺金,又为肝木乘之。治以制肝、补脾、清肺。
陈皮 白芍 紫厚朴 香附 麦门冬 腹皮 黄芩 焦白术 车前
(案14) 一女,身热已凉,咳嗽不止,舌有白苔,胸高气逆,烦躁不食,惟嗜酒,睡卧不宁。此内有积热,外感风邪,肺气不顺故也。
陈皮 黄连 大腹皮 山楂 桑白皮 前胡 苏子 云茯苓 山药 陈胆星
(案15) 一儿,头疼身热,腹痛呕吐,发嗽,左胁痛。此外感风邪,内伤食积所致。防斑。
前胡 杏仁 山栀 新会皮 江枳壳 柴胡 山楂 元参 桑白皮 天花粉
(案16) 一儿,咳嗽身热,至晚烦躁不睡。此时行外感。
柴胡 葛根 前胡 桑白皮 法半夏 陈皮 枳壳 黄芩 山楂肉
(案17) 一儿,痰嗽有血。因积热未除,心火太盛,烧烁肺金,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而然。宜清金平木,使脾无贼邪之患;滋液驱热,使肺得清化之源,无有不安者。
柴胡 白茯苓 陈皮 江枳壳 黑山栀 元参 天花粉 甘草 肥知母 麦门冬
(案18) 一儿,二岁。先咳嗽,继之身面浮肿,宜定喘退肿,然后理脾。
前胡 桔梗 桑白皮 葶苈子 车前 陈皮 杏仁 青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