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疟疾

(案1) 一儿,数岁。久患疮疡,气血耗损。继患疟疾,月余方痊,然犹间有潮热,小腹有块如覆杯,痛不可忍,肌肤瘦削,更兼呕吐。此系久疟耗损脾阴不能运行津液而成也。议参芪鳖甲饮。

人参 黄芪 炙鳖甲 银柴胡 知母 陈皮 法夏 地骨皮 嫩青蒿 茯苓 秦艽

服数剂而诸症减。又进调理脾胃而愈。若不审虚实再行克伐、消块、退热之药,轻者成劳;重者致死。慎之、戒之。

(案2) 一儿,岁许。寒热间日而作,面黄唇白,额露青筋,夜不安睡。总属虚象,先与抱龙丸四粒,日进一丸。间服煎剂。

人参 白术 茯苓 新会皮 法半夏 炙草 柴胡 知母 地骨皮

(案3) 一儿,疟发半月未止,面黄食少。元气已虚,宜扶脾、消痰、清热为主。若再进青皮、槟榔辈,恐犯虚虚之戒。

白术 茯苓 甘草 新会皮 法半夏 柴胡 知母 厚朴 山楂肉

(案4) 一儿,胎疟数发,手足面部俱浮肿。

六君子汤加厚朴、柴胡、知母、地骨皮、姜皮。

钱。又一:诸症如前,去厚朴,加银柴胡、人参

又:肿势稍减,前方去柴胡,加鳖甲、人参一钱二分,调理半月而痊愈。

(案5) 一儿,疟久,面肿腹胀,下积垢,小水不利,饮食减少。先投截药以治其疟,后服:

白术 茯苓 淮山药 川黄连 陈皮 甘草 白芍 紫厚朴 建泽泻 柴胡 木香

(案6) 一儿,发热,僵仆不省,两目斜视,状似惊风,乃发疟之兆。先进下痰药一丸,随服后剂,五六发而愈。

陈皮 法半夏 柴胡 黄芩 草果仁 枳壳 小青皮 槟榔 防风 粉干葛 胆星

(案7) 数岁一儿,疟后月余,面黄,自汗,身热,小便后有血,此热伤阴分。宜养血滋阴。

熟地 当归 赤芍 秦艽肉 软柴胡 知母 地骨皮

(案8) 一儿,疟后失于调理。隔二三月,忽然肿满,小便频数,气喘。皆土弱不能制水。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新会皮 苏子 泽泻 车前

(案9) 一儿,身热两日,每晨至酉刻方凉。第三日热至未时,忽两目上视,手足搐掣,哭不出声,状似惊风。乃变疟之候,因感邪太重,拂郁于内,未见其发寒耳。先以消痰、理气、散邪之药投之。明日果战寒、发热,疟症显然矣。

陈皮 法夏 胆星 青防风 软柴胡 前胡 青皮 黄芩 江枳壳 粉葛根

服后,即前方去葛根、前胡,加桔梗、槟榔、草果、茯苓。

大凡小儿禀气未足,不能胜其邪。顽痰胶固,荣卫之气不行,状似惊风而实疟也。须细辨之。

(案10) 一童,春间患疟,愈后时常腹痛,从下而上。漉漉有声,六脉虚小,不合时令。此脾经有积而疟后失于调理。致脾虚拂郁不能宣畅也。宜扶脾补元,兼养心血。

人参 白术 茯苓 淮山药 建泽泻 陈皮 芍药 木香 酸枣仁 石菖蒲 甘草

(案11) 一儿,数岁。疟愈几月,复先寒后热。乃元气虚弱而然,以骨蒸治。

银柴胡 地骨皮 黄芩 白芍 青蒿 肥知母 软柴胡 陈皮 秦艽 山楂

(案12) 一儿,疟数发后,每下午不寒而热。此瘅疟也。因外邪未尽,不可骤进寒凉。

柴胡 黄芩 云茯苓 陈皮 当归 山楂 知母 地骨皮。

(案13) 一儿,疟久。面色白。元气耗散,脾土损伤。投以六君子汤加减治之。不用截法,恐伤真气也。

人参 陈皮 山楂 地骨皮 肥知母 黄芩 法夏 白术 软柴胡

(案14) 一儿,久疟后,腹大如鼓,阴囊肿,小便利而大便五六日不解。医用猪苓、泽泻等药,小便愈清,大便愈结。盖久疟之后脾为木乘,以致不能运化精微,故胀满。况小便本利而更利之,则胃中枯燥而大便愈不通矣。宜补脾胃药中少加肉桂,使其性热下行。况木得桂而枯,木衰则土实,传化如常矣。

人参 白术 茯苓 甜肉桂 淮山药 米仁 芍药

(案15) 一儿,患疟久久,成骨蒸劳热。

人参 白术 茯苓 秦艽肉 肥知母 归身 白芍 黄柏 地骨皮 炙鳖甲 枣仁 麦芽

(案16) 一儿,疟后患咳嗽,声嘶食减,气促汗出,两胁作痛,吐出脓血俱极臭秽。明是“肺痈”,系火气炎上,烧烁肺金而然也。宜保肺气、助脾土,苦寒温补均非善治。

阿胶 桔梗 川贝母 白茯苓 米仁百合

(案17) 一儿,疟疾八九日。邪气将散,元气已损。当扶其胃气,滋养元神为主,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 白术 茯苓 新会皮 法半夏 柴胡 知母 骨皮 炙甘草

(案18) 一儿,疟愈后,身热唇焦,手足搐掣,咳嗽作呕,腹痛自利。曾服参与牛黄,身热 稍减,第腹实之甚。此外感而兼伤食,宜清火、消痰、顺气、镇惊之剂。

柴胡 前胡 防风 嫩桔梗 新会皮 山楂 芍药 茯苓 钩藤勾 陈胆星 黄连 木通

(案19) 一儿,疟疾稍愈,间或发热,腹有微积,此食积相兼之候。今面目浮肿,小水不利,脾气娇弱,余邪未尽,不宜峻补,拟补中兼利水之剂。

人参 何首乌 柴胡 法半夏 泽泻 车前 地骨皮 猪苓

(案20) 一儿,疟愈后,身体尫羸。不逾旬,复发,面目虚浮,小便如血。此积症而兼淋也。

白茯苓 白术 山楂 麦门冬 木通 川黄连

(案21) 一儿,患疟,每发于下午。

柴胡 法半夏 白术 白茯苓 山楂 知母 地骨皮 陈皮 粉甘草

(案22) 一儿,身发红点,仔细视之,非痘非痧,验其外,身不热,六脉弦,疟症将发之兆。次日果作。

荆芥 防风 紫苏叶 陈皮 山楂肉甘草

(案23) 一儿,每午后发疟,面色萎黄,腹实。因寒热太过,真阴耗损。治以痨症相参。

柴胡 陈皮 山楂 紫厚朴 地骨皮 川连 知母 甘草

(案24) 一儿,疟久,面足虚浮,不思饮食。以脾阴耗损,阳无所依而浮散于外也。

陈皮 山楂 知母 地骨皮 紫厚朴 柴胡 川连 甘草

(案25) 一儿,疟疾,先寒后热,将及八发。

槟榔 草果 青皮 山楂肉 白茯苓 黄芩 白术 甘草

(案26) 一女,久疟不止,元气虚惫,复感寒邪。先宜和解。

柴胡 防风 黄芩 草果仁 法半夏 青皮 川芎 白芍 粉甘草 新会皮 香附

(案27) 一儿,十四岁。素禀薄弱,久疟不止。食少神倦,乃心脾不足。宜扶元补脾,滋阴降火。

生地 当归身 白芍药 茯神 枣仁 远志 炙鳖甲 秦艽肉 知母 骨皮 人参 焦白术 川黄连 甘草

(案28) 一女,痘后元气未复,起居、饮食不节,变为疟疾。法当祛邪、消导。连服不效,且痰喘气促,面白无神,四肢浮肿。宜理脾、消导、清热,佐以扶养元气。

人参 半夏 陈皮 白茯苓 龙胆草 苏子 柴胡 知母 地骨皮 山楂肉 生姜

(案29) 一儿,患疟,但热无寒,月余变成骨蒸潮热。宜扶养元阴为主。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身 白芍药 柴胡 知母 秦艽 炙鳖甲 地骨皮

附:疟久不愈方

青皮 山楂 藿香 法半夏 白茯苓 白术 陈皮 香附 紫苏叶 肥知母

又:调理方

山楂 茯苓 知母 地骨皮 枯黄芩 陈皮 半夏 当归

疟后面色少神,大便艰涩,腿脚痠软,时觉虚热。此荣卫之气未舒。当大补气血,八珍汤去地黄,加知母、地骨皮。

疟久虚甚,形消肉削,服煎剂,丸料不应者,将此方加减煎成膏服之。可免骨蒸咳嗽之患。

黄芪 白术 米仁 白茯苓 当归身 熟地 白芍 麦冬 银柴胡 地骨皮 秦艽 鳖甲 知母 川黄连 酸枣仁 楂肉 jWIxvVpVGEihSCT0iqlPuG/JxdK5IMLOee1V1vdPs1GCDJ/u09Gv3J8NRCrD2DT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