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泄泻 |
![]() |
(案1) 一儿,半岁许。患泄泻,色黄而有沫,将及月余。面色如常,此吮母坏乳所致。宜补脾顺气,佐以消风。
白术 茯苓 新会皮 淮山药 米仁 甘草 木通 青防风 建泽泻 木香
(案2) 一儿,身热,腹实,泻而作痛,此“积症”也。
楂肉 陈皮 厚朴 白茯苓 制香附 白芍 木通 泽泻 细青皮
服后,病势如故,不敢过用克伐之剂,恐成慢惊也。
木通 泽泻 甘草 云茯苓 嫩桔梗 前胡
(案3) 一儿,腹实作泻。
上午用参苓白术散,下午用四苓汤。
(案4) 一儿,伤食作泻,肚腹膨胀。
新会皮 柴胡 莱菔子 楂肉 防风 芍 药 猪苓 建泽泻 赤茯苓 麦芽 车前
(案5) 一儿,久泻不止,肛门脱出。此脾土衰弱,真元下陷也。《经》云:“实热则大肠闭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法当补脾而兼以升提。
人参 白术 云茯苓 绿升麻 楂肉 陈皮 芍药 淮山药 软柴胡 灯心
如小便欠利,加泽泻、车前;盗汗加黄芪;作渴加乌梅;腹膨胀加木香。
(案6) 一儿,水泻不止。用五苓散加芍药、木通、广皮。
(案7) 一儿,白泻后潮热。
芍药 厚朴 山楂肉 新会皮 麦芽 泽泻 甘草 川黄连 煨肉果
(案8) 一儿,二岁。身热不食,腹胀潮热,泻后有积,面黄身弱。
陈皮 山楂 莱菔子 紫厚朴 麦芽 香附 川连 大腹皮
(案9) 一儿,水泻,身热。四苓散加木通、山楂肉、软柴胡、葛根。
(案10) 一儿患伤食吐泻,理宜断乳谷,投以消导。乃竟以寒凉杂进乳食,以致身热、腹热,愈治愈剧。仍以消食定吐为主。
陈皮 厚朴 山药 青防风 广薷香 麦芽 法夏
服二剂后,吐减热除。但面部肿满。投以参苓白术散而安。
(案11) 一儿,因乳食伤,久泻不止,自汗,睡卧不安,神思困倦,将成慢惊。急当补脾宽气,以待胃气之复。
陈皮 山楂肉 麦芽 香附 建泽泻 茯苓 焦白术 芍药 肉果
服后,泄泻稍减,因脾气困顿,必须大理脾气,方可无虞。
人参 白术 陈皮 建泽泻 车前子 茯苓
(案12) 一儿,四岁。泻久,日十余行,间发潮热,唇红作渴,面瘦,腹如鼓,喜其善饭。丹 溪云:“善食而瘦者,胃有伏火也。”若竟投参、术、诃、果,必致不救,当先用消食破积药,次投平胃散加茯苓。
川连 楂肉 建神曲 焦麦芽
两剂而泻减,后以五疳丸调理而愈。此系实证似虚,不可防其“慢惊”而投以温补。
(案13) 一儿,因湿热下流,故四肢作痛,今又腹痛而泻。
陈皮 山楂肉 厚朴 芍药 细青皮 木通 建泽泻 槟榔
(案14) 一儿,两日前水泻,至第三日身发壮热,面赤唇红,防惊。
柴胡 干葛 青防风 荆芥 新会皮 前胡 苏子 山楂肉 木通
(案15) 一儿,久患骨蒸潮热,左脉无力,右脉弱而细小,泄泻,身疼,手足麻木,消瘦,面色无神,睡则盗汗,遇食则胀。此气血损伤,脾气败坏,渐成劳瘵。过用清凉恐损脾气,宜实脾启胃。
白术 茯苓 新会皮 广藿香 香附 黄连 山药 甘草
服后诸症俱减,惟饮食仍胀,而恶心内热更甚。此虚火炎上,脾阴困顿而不能宣降耳。
白术 陈皮 白茯苓 川黄连 桔梗 秦艽 山药 地骨皮 广藿香 生姜
(案16) 一儿,水泻不止,手足冷,作泻。此暴泻损阴,防变慢惊,因尚有热伏于内,故未可骤用止泻之剂。
辰砂六一散 茯苓 猪苓 焦白术 建泽泻 川连 防风 木通
(案17) 一儿,不节生冷,脾土有伤,泻下如木樨色,日或一次,或二次,此系食积酿泻。以久泻之后,虽宜大补,然积滞未尽,不可骤用人参,宜消补兼施。
白术 茯苓 建泽泻 芍药 淮山药 厚朴 陈皮 粉甘草
服后积滞稍减,去厚朴、芍药,加防风、车前、生姜。又隔一日,积已尽,即加人参,三剂而愈。
(案18) 一儿,乳食过多,久泻不止,自汗神倦。虑其变成慢惊,宜扶脾为主。
白术 陈皮 香附 白芍药 山楂肉 肉果 泽泻
服后泻虽少减,然元气虚甚。宜异功散加味治之。
人参 白术 云茯苓 淮山药 甘草 肉果 泽泻 杜车前
(案19) 一儿腹不痛,水泻不已,神思困倦,饮食不进,《经》云:水泄而腹不痛者是湿。此因坐卧湿处,恣饮水浆,以致湿伤脾土。宜燥湿健脾,平胃散加味治之。
茅术 厚朴 新会皮 山楂肉 甘草 木通 肉果
(案20) 一儿,泄泻,微有积,身热、腹痛。乃伤食而复感风邪所致。宜兼治之。
柴胡 防风 山楂肉 麦芽 紫厚朴 猪苓 泽泻 杜车前
服后热退,去防风、柴胡。又积尽除,减厚朴,加参、术、茯苓、山药、肉果,四剂而安。
(案21) 一儿,水泻作渴,此因冷热相摶,脾胃不和,致阴阳不分。四苓散加味治之。
白术 茯苓 猪苓 建泽泻 川黄连 木通 防风
(案22) 一儿,素啖生冷,寒气隔于肠胃,遂洞泄不止,六脉沉微。法当温补而兼利水止泻之剂。
陈皮 茯苓 山药 杜车前 建泽泻 煨姜 肉果 白术 炙甘草
(案23) 一儿,秋初暴泻,面红口渴。此伤暑而兼食积也。香薷饮加减治之而安。
香薷 厚朴 川黄连 新会皮 麦芽 甘草
(案24) 一儿,泻后面白无神,头不能仰举,身热、作呕。因泻久而元气虚惫所致。当专 补脾胃,理中汤加减主之。
人参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淮山药 藿香
(案25) 一儿,身微热,印堂青红相杂,夜卧不安,泄泻。
防风 芍药 川黄连 云茯苓 木通 泽泻 甘草
(案26) 一儿,久泻不止,肠鸣,小水不利,饮食少进,右脉按之无力,左关弦长而数。此肝木乘脾,气陷于至阴之所,有克贼而无发生之意。理宜和中、温胃、回阳,佐以分利水道,使脾能健运,再商后法。
人参 白术 茯苓 淮山药 炙甘草 泽泻 干姜 升麻 甜肉桂
(案27) 一儿,久泻之后,四肢虚肿,肚腹作胀。此土虚而不能制水故也。当补中、行湿、利水,兼理乳积,养其正气。脾实则肿胀自愈,若投峻厉之品,多致不起。
人参 白术 茯苓 新会皮 法半夏 山楂肉 厚朴 木通 泽泻 大腹皮
(案28) 一儿,泻后腹胀足肿,《经》曰:脾主行气于三阴,脾伤则三阴之气不行,故骤然肿胀。宜利水为主。
陈皮 厚朴 泽泻 杜车前 大腹皮 茯苓 苏子
服二剂,诸症少减,再服实脾补元之剂而愈。
白术 茯苓 山药 诃子肉 煨肉果 扁豆 木香 龙骨 赤石脂
为末白汤调服二钱
(案29) 一儿,面赤少神,瘦弱,不时泄泻,咳有微痰。乃脾胃虚而不能生金。宜戒生冷,避风寒,投以六君子汤加味治之。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法半夏 会皮 山药 泽泻 炙甘草
服后泄泻未除,此脾胃真元下陷也。加干姜以温之,柴胡以升之。
服后去柴胡,加升麻、肉果,四剂而愈。
(案30) 一儿,饮食不易消化,胸膈胀,便 泄,身热。此由饮食不节,损伤脾阴所致,《经》曰:“浊气在上则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治宜升其清而降其浊而症自愈矣。
陈皮 楂肉 建神曲 紫厚朴 车前 泽泻 枳壳 青防风 软柴胡
服二剂,诸症减半,进健脾利水之剂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