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诸吐

有虚、有寒、有热、有伤乳、有风痰、有伤暑、有伤食

(案1) 一儿久热不已,时见呕吐。此脾胃受伤,兼之积热蕴酿,真阴消烁,气血因之耗损,恐有慢惊之虑。但痰热内蓄,未可竟补,拟清热养阴,佐以扶元。

人参 法半夏 新会皮 茯苓 藿香 川连 地骨皮

(案2) 一儿,热吐,下利红积,面色萎黄,更兼腹痛。此食积下利也。

陈皮 厚朴 茯苓 白芍药 青防风 柴胡 黄连 木通 建泽泻 粉甘草

(案3) 一儿,胸膈不宽,呕吐黄水。此伤食而兼胃经有火也。《经》曰:“胃膈热甚则为呕”。

法半夏 黄芩 枳实 麦芽 枇杷叶 山楂肉 茯苓 竹茹

(案4) 一儿身热头眩,恶心、呕吐黄水,腹胀。此先伤于暑,复感风食而得也。

厚朴 法半夏 藿香 新会皮 香薷 黄连 黑山栀 楂肉 青防风

(案5) 一儿,痰嗽作吐。

陈皮 半夏 柴胡 天花粉 嫩前胡 桑皮 桔梗 藿香 青防风

(案6) 一儿,伤食作吐。

陈皮 厚朴 黄连 法半夏 山楂肉 麦芽 芍药

(案7) 一儿,伤食感冒,壮热,腹胀作吐。

陈皮 厚朴 山楂肉 麦芽 川黄连 黄芩

又:人参 白术 云茯苓 陈皮 炙甘草 泽泻 芍药 淮山药

(案8) 一儿,吐不出。

厚朴 陈皮 山楂肉 藿香 法半夏 干姜 枇杷叶

接服调理方:

新会皮 法半夏 白芍 茯苓 白术 川黄连 淮山药

(案9) 一女伤乳吐泻。

新会皮 紫厚朴 生姜 山楂 麦芽 法半夏

(案10) 一儿,四岁。患耳疳,久服凉剂,致肌肉消瘦,唇红作渴,呕吐不食,泄泻。以气血先从耳疳而耗,继以寒凉伤其脾胃,是以吐泻并作也。急用独参汤进之。俟吐势稍缓再议。

按:呕吐最易损及脾阴,脾主肌肉,久吐不止,自然肌肉不长;元神虚脱,虚火上炎,火燃则水竭,唇红口渴势所必至也。速为调治,庶图侥幸。

人参 茯苓 广藿香 乌梅 新会皮生姜

(案11) 一儿,吮乳即吐,目慢、神昏。乃满而溢,非病也。以浓米饮代乳一昼夜,进后剂而愈。

陈皮 法半夏 茯苓 钩藤 乌梅肉 僵蚕 广藿香

(案12) 一儿,面白神倦,吐乳不消。余知多乳而兼伤冷,温胃为主。

陈皮 半夏 枇杷叶 生姜 广藿香 木香 茯苓

(案13) 一儿,暴吐,面红作渴,属伤暑。

香薷 厚朴 川黄连 建泽泻 猪苓

(案14) 一儿,吐黄水,胸膈饱满。乃膈间有宿食,胃中有伏火故也。宜兼治之。

黄芩 枳实 陈皮 炒山楂 枇杷叶 麦芽

(案15) 一儿,伤食,服药稍减。又倍食以致停滞胃口,不能运化,腹痛欲吐而不能者二日。

香附 新会皮 山楂肉 麦芽 砂仁 厚朴 法半夏

(案16) 一儿,不节乳食,吐不止,断乳服 药而愈。但面白神倦,喜睡安静,中气犹未足也。大补脾胃为主。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淮山药 藿香 米仁 车前 建泽泻

(案17) 一儿,吐后复泻,身微热。乃脾胃两虚所致。

人参 白术 淮山药 广藿香 生姜 柴胡 法夏 粉甘草 新会皮

(案18) 一儿,吐后,唇红面黄,精神困乏,微肿。此水乘木侮之象,吐伤脾阴故也。实脾为主,利水伐肝佐之。

白术 茯苓 新会皮 法半夏 米仁 木通 芍药 淮山药

(案19) 一儿,素禀怯弱,因伤乳吐后,精神困倦,喜睡少食。定后方以固其脾,庶后无虚症之患也。

人参 白术 薏苡米 淮山药 炙草 白芍 陈米

共为末白汤调服。

(案20) 一儿,夏月伤暑,夜啼不止,诸医莫疗。余问其:“大便通乎?”曰:“已三日不去矣。”用导法通之而安。

按:此症如误用紫金锭,是以火济火也,医者慎之!

(案21) 一儿感暑,身热、呕吐。用藿香茶调、益元散一服,身热稍减,呕吐未止。

白术 柴胡 新会皮 紫厚朴 藿香 香薷 山楂 粉甘草

(案23) 一儿,久热不止,时见呕吐,虽脾胃两伤,不可竟补,因有痰热内蓄,外邪未尽耳。宜清热养阴之中,兼佐止呕扶元之剂。

人参 茯苓 新会皮 地骨皮 法夏 黄连 藿香 CKnV/0j0BUgp7ejdBGZV1Sd2pScOkJDe8hGLFsy6sEGnMgdBXrlYzyx85gAh1o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