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疳积 |
![]() |
(案1) 一儿,面黄腹胀,溲白如泔,此热气使然也。观水体清而火体浊,是可辨也。
陈皮 楂肉 紫厚朴 川黄连 白芍 木通 泽泻
(案2) 一儿,面色黄萎,时呕清水,腹痛止作有时,此虫积也。前方加槟榔、乌梅、川楝子。
(案3) 一儿,三四岁。疳积久而不愈,面黄腹大,手足心热,四肢瘦弱。服二三十剂未即见效,以积症无近功也。
陈皮 山楂 麦芽 川黄连 银柴胡 知母 骨皮 白芍
(案4) 一儿,面黄腹大,睡中不时啼哭,非实有惊也。因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宜和中消食为主。
(案5) 一儿,岁许。母亡缺乳,哺饭太早,耗伤元气,面色痿黄,身体羸弱,又感风寒。峻投发散,恐有犯虚之戒。
柴胡 荆芥 知母 地骨皮 江枳壳 陈皮 楂肉 甘草
(案6) 一儿,三岁。唇红烦躁,项不能举,小水不利,眼白带红,四肢瘦削,作渴喜饮。此乃疳家之甚症,无成法可准,因病家强药,权以后剂投之。
陈皮 茯苓 川黄连 地骨皮 泽泻 芍药 楂肉
(案7) 一儿,腹实且热,两目羞明,微有障翳,此名“肝疳”。以鸡肝
散服之,兼服消积药中加池菊、谷精、胆草。
(案8) 一儿,腹微痛,兼潮热往来。由伤食兼饮热乳所致,消积药中加知母、地骨皮、青皮。
(案9) 一儿,善食、腹大、身热、面黄、泄泻,眼眨不已,至夜不明。余谓:竞攻其积,恐脾胃愈损,宜消补兼施,并治其目。
陈皮 楂肉 川黄连 芍药 白茯苓 白术 苍术 谷精草 灯心
又服五疳丸数丸,调理半月而愈。
(案10) 一儿,五岁。左目微肿,羞明泪出。乃脾火炽盛而然也。先服五疳丸十丸,空心米饮化下。接服肥儿丸十丸,再服后药而愈。
白术 茯苓 山楂肉 地骨皮 芍药 胆草 川黄连 山药
蜜丸。
(案11) 一儿,五岁。两目至夜不明,腹中微痛,定后方服之。
黄连 山楂 龙胆草 陈皮 炒麦芽 青黛 干蚕 使君肉 青皮 焦白术 茅术 牙皂
蜜丸。
(案12) 一儿,数岁。素有食积,复因跌扑,腹痛欲死。
川楝子 槟榔 楂肉 麦芽 石菖蒲 楝 根皮 捣汁入煎
服前方,又投以乌梅汤。大便下如瘀血者二三次,痛又稍减,加桃仁、当归、陈皮、红花一大剂,进之甚效。再以前方去槟榔、楝根皮,调理半月而安。
(案13) 一儿,七岁。有口渴、面黄、腹痛等症,因食冷粉团起,乃虫食兼致而然。先与香棱丸十服,再进后丸药。
广皮 川连 麦芽 紫厚朴 地骨皮 白术 青皮 楂肉 建神曲 使君肉 川楝
蜜丸,空心服二钱,临卧再进一服。
(案14) 一儿,六岁。由平时饮食不节,致伤脾胃,泄泻作肿,咳嗽气急。此为脾虚不能生肺金,《经》曰:“上盛下虚”,此之谓也。
人参 白术 茯苓 淮山药 煨肉果 泽泻 桔梗
为末,另用车前三钱,煎汤去渣,调药末一钱。
(案15) 一儿,喜食茶叶,乃虫症也。
广皮 楂肉 建神曲 紫厚朴 麦芽 川连 白术 云茯苓 川楝子 芜荑 甘草
另取花椒四两、茶叶二两,令炒汗出,去椒,食茶叶,令尽当愈,后果验。
(案16) 一儿,面黄、腹实,饮食少进。
陈皮 山楂 麦芽 川黄连 紫厚朴 神曲 白术 甘草 胡黄连 白芍药 山药
蜜丸。
又:黄连 知母 地骨皮 白芍药 山楂白术 山药 龙胆草 新会皮 香附
蜜丸。
(案17) 一儿向有积热、骨蒸之患,绵延日久。饮食不节,起居失时,损伤胃气。面色萎黄,身热不止,泄泻肠鸣,腹胀食减,困倦、盗汗,精神懒怯,身体羸瘦。此皆由脾气败坏,不能运化精微,积滞胶固而然。宜制肝补脾,兼消积清热,方得全愈。若专攻其积,恐犯仲阳“内亡津液而成疳”之句也。
陈皮 芍药 楂肉 川黄连 肥知母 地骨皮 白术 茯苓 麦芽 软柴胡 炙鳖甲 秦艽 厚朴 香附
连服六剂,较前稍减,但积热未除,元气未复,当于大补之中兼清热消积。
人参 白术 茯苓 绵黄芪 地骨皮 楂肉 陈皮 黄连 白芍药 薏苡米
蜜丸。
(案18) 一儿,六脉细数,肌肤羸弱,面色不荣,脾胃欠实,兼之腹痛气滞等症。乃肝木侮脾土所致。当补脾、制肝、清心。庶日后无积热疟痢之患。
陈皮 楂肉 芍药 白茯苓 于术炭 黄连 胆草 山药 白茯神 焦茅术 枣仁 麦芽
蜜丸。
(案19) 一儿素禀娇弱,向有积热未除。每交夏令,常觉饮食少思,五心烦热,冷汗如雨,身体瘦弱,骨蒸潮热。宜补气血药中兼泻火养阴,日后无虚损之症也。
生地 当归 茯苓 秦艽肉 炙鳖甲 陈皮 香附 黄连 银柴胡 地骨皮 知母白芍
(案20) 一儿,十四岁。患骨蒸劳热之症。头眩、作渴,胸膈饱闷,腰疼足软,六脉细数。此皆心火消烁真阴,阴气消耗,阳无所依,以致浮散于肌表之间,故成此症。《经》曰:“阴虚发热”是也。宜滋阴养血,血旺而阳气自制矣。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麦门冬 香附 秦艽 知母 银柴胡 软柴胡 丹皮
(案21) 一女面色痿黄兼青色,胃脘作痛。此由内有积热,兼之恼怒所致。
青皮 槟榔 楂肉 江枳壳 台乌药 香附 麦芽 桔梗
(案22) 一儿,十四岁。患积热头眩。此火在上,痰在下,火动痰升故也。宜导心经之火,祛肝脏之风。
陈皮 黄芩 黄连 龙胆草 白芍药 防风 川芎 黑栀 半夏曲 明天麻 茯苓 楂肉
水泛丸。
(案23) 一女饮食太过,肠胃受伤,骨瘦如柴,泄泻无度,渐成丁奚,宜实脾消积。
陈皮 厚朴 山楂 川黄连 肉豆蔻 麦芽 白芍 茯苓 于术炭
(案24) 一儿向有积热未除,更兼外感。身热稍缓,唇焦汗出,睡卧不宁,此表里俱病。宜和解、清热、消积。
陈皮 山楂 麦芽 江枳壳 黑山栀 柴胡 黄芩。
第二日,身凉,但唇焦未痊。
陈皮 山楂 黄芩 川黄连 白芍药 连翘 骨皮 当归
(案25) 一儿,虫积下后,肌肤有热,爱食干粮,唇红作渴而呕。此脾阴受伤,肝火炽盛,久成疳劳。宜预防之。
芍药 骨皮 大腹皮 茯苓 建泽泻 白术 乌梅
(案26) 一儿,向有积热骨蒸之患,今遇劳即发,久而不治,必成疳劳。
陈皮 山楂 芍药 川黄连 龙胆草 柴胡 秦艽 知母 地骨皮 炒麦芽
(案27) 一儿,内有积热蕴酿,以致肌肉日渐羸瘦,手足逆冷而大便五六日一次。皆因脾阴不足。若用凉剂恐犯形寒饮冷之戒。
当归 生地 白芍 川黄连 紫厚朴麦芽
(案28) 一儿,肌肤瘦削,大肉尽去。内热颇甚,更兼痰涎壅盛,虽未泄泻,已成危症,且以助脾消痰退热之剂进。
橘红 茯苓 贝母 山楂肉 川黄连 麦芽 前胡 芍药 银柴胡
(案29) 一女,八岁。身热不已,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精神减少。兼之疮疡,两足甚冷,此积热也。宜清火养阴,制肝补脾,消积。
(案30) 一女面色无神,夜发潮热,膝软倦行,脉息虚数,此名“积蒸骨热”。若久不治,必成疳弱。
知母 秦艽 陈皮 山楂肉 川黄连 麦芽 骨皮
(案31) 一儿,面黄腹实,身热微肿,此食积作胀。宜理脾、退肿、消食之剂。
陈皮 山楂 白术 川黄连 建神曲 茯苓 麦芽 厚朴 淮山药 使君肉 槟榔
(案32) 一儿,肚腹实,痰嗽,惊跳,身热。此积热而兼外感也。
陈皮 山楂 麦芽 熟苏子 紫厚朴 前胡 钩藤 柴胡 肥知母
(案33) 一儿,面黄额上毛竖,此积病也。
香棱散
(案34) 一儿,患积热,又兼胁痛、咳嗽。
柴胡 青皮 川黄连 白芍药 知母 陈皮 山楂 炒麦芽 地骨皮 桔梗 前胡 甘草
(案35) 一儿,十二岁。患积病,胃脘作痛,身热,此积热也。
山楂 陈皮 麦芽 紫厚朴 地骨皮 芍药 甘草
(案36) 一儿,面黄腹实,喉中痰鸣,此积症而兼风痰也。
香棱散,抱龙丸。
(案37) 一儿,病后面色萎白,头项有核。宜祛热、补脾、消积、燥湿之剂。
白术 茯苓 苍术 淮山药 新会皮 山楂 建曲
(案38) 一儿,素有积病,又身上生疮,如圆眼大,不作脓。由积气滞于脾胃所致。宜消积之剂。
山楂 陈皮 麦芽 紫厚朴 川黄连 银花 连翘 甘草
(案39) 一儿,身面俱黄,兼烦渴不止,小水频数如血。乃食积伤脾,兼湿热相乘耳。
陈皮 山楂 麦芽 紫厚朴 建泽泻 木通 黑栀 川连 茵陈蒿 瞿麦
(案40) 一女,十二岁。素有积热,右脉弦数,左寸、关洪数。此心火烁肺之征也。故其为嗽、为痰、为骨蒸内热。宜清心火、扶脾土为要。
(案41) 一儿,素有积热,复感风寒,邪传经络,骨蒸潮热,四肢倦怠,头晕、作渴,心胸作痛,睡卧惊惕。乃饮食不节,损伤脾阴故也。法当清热、养荣、制肝、补脾。
陈皮 当归 知母 银柴胡 炙鳖甲 麦冬 人参 茯苓 白芍药 川黄连 楂肉 青皮 秦艽 淮山药
服后稍愈,以时令炎热,议安神补脾。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酸枣仁 山药 白芍 川连 银柴胡 地骨皮
(案42) 一儿,十六岁。久有疳火,身体瘦小。时当夏令,咳嗽唇红,饮食减少。宜降火清金为要,俟咳稍减再商。
元参 花粉 黄芩 黑山栀 天门冬 麦冬 川连 桔梗 新会皮
(案43) 一儿,向有食积,身热、喘嗽。曾服清脾消积之药,下柳叶虫数条,腹痛遂减。交夏忽胸膈大痛,痰喘如故,肌肉消瘦。此脏腑气弱,湿热熏蒸,渐成疳劳。
半夏 陈皮 槟榔 青皮 柴胡 乌梅
(案44) 一儿,三四岁。面色萎黄,腹胀而热,牙床疳腐,左颐下如败卵。此形气虽虚,因疳火炎上,补则反壅而不散,消积丸加减治之。
广皮 厚朴 莱菔子 焦白术 楂肉 芍药 大腹皮 麦芽 建神曲 川连 泽泻
又:陈皮 川黄连 芍药 使君肉 甘草楂肉 焦麦芽 白术 紫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