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采邻(1756~?),字亮揆,又字竹亭,祖籍崇川(今江苏南通),清代名医。其父孙廷问(1727~?),字雨香,号我舟,著有《寸心知医案》。采邻早年随父习医,后行医于苏州。门人程定治(济霖)、金传勋(继文)与侄孙兰生(芳田)、孙庆生(景刘)以及男孙鹤生 (于九、青山)、孙凤生(茂常),均继其业。
《竹亭医案》共九卷,其中内科杂病(包括少量外科病例)六卷、女科三卷。因作者将历年积累的病案似珍珠般地串连一起,故又名《缀珠编》。本书涉及的病种颇为广泛,凡感冒咽痛、湿毒暑热、瘰疬痧痘、霍 乱吐泻等等,无不详录在案,且多为复诊医案,使读者对病案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案中的议论与按语也时有神来之笔,具有画龙点睛的 作用。处方用药体现江南医家平正的特色,基本上不用峻烈之品,即使必须使用攻逐之剂,嗣后仍图补脾和胃,深得中医调理之三味。此外,“治病必求其本”也是孙氏的一大特色。如卷五案73,以补肾法(熟地、天冬、牡蛎、胡桃肉等)治疗久病虚羸、咳痰浓稠症,即是典型病例。其妇科医案也占不小篇幅,对十余岁至六七十岁的经、带、胎、产等妇科杂病均有涉及,可见孙氏医术之丰富全面。
本书原由常熟顾坤一收藏,现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代抄本整理,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卷一至卷五,下册为卷六及女科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