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古愚,字将仕,宋代医家,生卒不详,擅长女科。著有《女科万金方》(简称《万金方》)《女科胎产问答要旨》(三卷)、《产后歌诀治验》《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等,均有抄本传世。《薛氏济阴万金书》三卷,是在薛氏《万金方》基础上,由郑敷政编撰。郑字和 阳,明代昆山人,郑氏女科传人,得家传薛氏《济阴万 金书》更为铨次,而成《薛氏济阴万金书》。据书中方氏序,清康熙年间重订“用付梓人,以传诸寓内云”,当有版本流行,但今未见记载和传世。今抄本乃后学潘 道根、王汾阳采辑抄录而成。
全书涉及经、孕、胎、产及妇科杂病,每证后均有 治方,且加减详微,“叙证颇详,立方显豁”,文体流畅简练,论理明彻易懂。理法方药贯为一体,对临床有 切实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交媾受孕,强调合谐。书中对阴阳相合,男女交媾,强调时间合谐。指出最宜在经净后,旧血已净,新血未入,宫虚精实,阳施阴受,“必待此时以实投虚,则一合而胎孕成矣”。这与如今月经中期排卵时是受孕最佳时机的论断基本一致。作者还强调交媾条件合谐,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在天时,为温暖适中,无日月薄蚀,阴阳错乱之变;在地利,非厨灶凶器之傍;在人和,则谓无喜怒过中醉饱之时”。这一做法有利于优生优育。
详于辨证,细于辨异。对胎孕、经候的辨证,书中说理有据,辨证周详入微。尤其对经候的前后时间、色泽差异、经量多少,不同年龄所出现的月经不调及闭经的成因、病机,涉及的气血、寒热虚实,均详加论述和辨证立法,随证出方。针对症状之间的细微差异,均予鉴别辨异,随证加减,如闭证就有血虚、血实、血热、血寒、血瘀之分论。
调经本血,五脏寻因。作者对女科之病理生理,注重血的作用,无论受孕养胎,经水滞行,均以血论治。所谓“女人以血为源”。而经水正常与否,又被认为是女科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夫妇人月经,气血盈亏于是焉察之,病之有无于是焉候之,生息孕育于是焉系之。其通其闭,关于妇人为甚重”。所以女科之疾,作者认为多由经候不能顺调所致。但作者同时也重视五脏对血的生理、病理的影响,从而形成经候之证,从血论治,辨血异常,追究五脏的辨证格式。
博引诸说,治取多法。该书在论理上,多引诸家之说,内容涉及《内经》《脉经》《明堂经》《千金方》《圣济经》等多种医著以及东垣、丹溪等多位医家观点,并加以引申,据临证经验发挥论证,指导后学。
在治疗手段上,除有内治口服药物外,还运用药物外治以及使用灸法等。尤其外治法分别有外敷、外搽、纳阴药条、药液坐浴等多种形式与制剂,以适应不同症情需要,对如今盆腔炎、阴道炎及性病的治疗,均有一定的启发。
另外,书中提倡“胎中亦有可教,则物感之应”,妊娠时“气形保卫”,并提出“不孕过在男女”。当然限于当时社会背景,书中也存在一些封建迷信与形而上学的说法,读者当加以鉴别。
本书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代抄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