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麻黄汤

麻黄汤 《玉函》

治伤寒营气 ,脉浮发热,无汗而喘,骨节痛。

麻黄 去节,三钱 桂枝 三钱 甘草 炙,二钱 杏仁 二十枚, 泡,去皮尖,研

上四味水煎温服,暖覆取微汗,不须啜粥,以寒邪入伤营气,营气起于中焦,恐谷气反助邪热也。

麻黄加术汤 《金匮》

治湿家身体烦疼,日晡发热。

麻黄汤加白术四钱。

湿家身疼烦热,浑是躯壳受伤,即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从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古今录验》橘皮汤 《金匮》

治寒邪伤肺,咳嗽,吐血。

麻黄汤 换肉桂,加橘皮、当归、紫菀、黄芩。

麻仁甘石汤 《玉函》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五钱。

此麻黄汤去桂而兼越婢之意,专祛上焦湿热痰气,与苓桂术甘汤互发,彼藉苓术专祛心下之支饮,此藉石膏专祛膈上之湿热也。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玉函》

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五钱。

杏子汤

治风水虚胀,脉浮。发其汗即已。

麻黄汤去桂枝。又《易简》杏子汤用小青龙加人参、杏子仁。

甘草麻黄汤 《金匮》

亦治里水。

麻黄汤去桂枝、杏仁,方用甘草二钱、麻黄四钱。

葛根汤 《玉函》

治太阳阳明合病,自利,或发热无汗,喘满不食。

麻黄汤去杏仁,增桂枝一钱,加葛根四钱、芍药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此即麻黄、桂枝二汤合用,于中但去杏仁,增葛根为阳明经证之专药,以其能辅麻黄大开肌肉也。去杏仁者,即开肌肉于外,不当复泄肺气于内也。圣人立法,一方一味各有斟酌,非刻意研求,乌能测识其微而为苍生司命哉!

三拗汤 《局方》

治风寒伤肺而咳,误行敛肺而壅嗽喘急。

麻黄汤去桂枝,用麻黄(不去节)、甘草(生)、杏仁(连皮、尖)等分。更加桔梗、荆、苍,名加味三拗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玉函》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及水肿、喘咳。

麻黄汤去桂枝、杏仁、甘草,加附子一钱,细辛七分。

附子散 《千金》

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喎僻。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桂心、人参、防风、川芎、羚羊角,为散,水煮,加竹沥,日服一剂,效。

仓公当归汤

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成痉。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当归、防风、独活,水酒和煎。口不开者,格口内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麻黄附子甘草汤 《玉函》,《金匮》 名麻黄附子汤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二、三日,无里症及水肿脉沉。

麻黄汤去桂枝、杏仁,加附子一钱。

《千金》 大枣汤

治历节疼痛。

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黄芪、姜、枣,日三服,汗之。

发表重剂莫如麻黄,温经峻剂首推附子,表里补泻,功用天渊。仲景于少阴病脉沉、发热,二味合用,单刀直破坚垒而建补天浴日之功。在一二日间势难叵测,则用细辛以助其锐;二三日无里症,则用甘草以缓其治,各有权度。《金匮》于水肿治例亦用二汤,喘嗽则兼细辛以开肺气之壅,脉沉则兼甘草以缓其肾气之逆,与初起防变,二三日无里症互发。而仓公乃于麻附细辛方中加归、防、独以疗贼风口噤发痉,《千金》复以麻附甘草汤内加黄芪、姜、枣以治历节疼痛,总赖麻黄附子辄外辄内,迅扫其邪,杲日当阳,何有阴霾之患乎?

麻黄升麻汤 《玉函》

治冬温误行汗下,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

麻黄汤去杏仁,用麻黄二钱,桂枝、甘草各八分,加升麻、当归各一钱,知母、黄芩、萎蕤各二钱,天门冬、芍药、干姜、白术、茯苓、石膏各八分。

此方专主阳热陷于厥阴,经脉为邪气所遏,故下部脉不至,而证见咽喉不利,唾脓血也。邪遏经脉,非兼麻黄桂枝之制,不能开发肌表以泄外热;非取白虎、越婢之法,不能清润肺胃以化里热。更以甘草、芍药参黄芩,寒因寒用,谓之应敌;甘草、干姜合肾着汤,热因热用,谓之向导。以病气庞杂,不得不以逆顺兼治也。

华盖散 《局方》

治肺受风寒,咳嗽声重,烦满,昏眩,脉浮数。

麻黄汤去桂枝,方用麻黄、杏仁各一钱,甘草五分,加苏子、赤茯苓、橘红、桑根皮各一钱,生姜二片、红枣一枚。

九宝汤

治经年久嗽不愈,脉浮,起于外感者。

麻黄汤加紫苏、薄荷、橘红、桑白皮、大腹皮等分,生姜三片,乌梅肉半个。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玉函》

治湿热发黄。

麻黄汤去桂枝,减麻黄一钱,加连轺二钱、赤小豆一合、生梓白皮一两、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越婢汤 《金匮》

治风水恶寒,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汤去桂枝、杏仁,倍麻黄,加石膏八钱、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温分三服。

越婢者,发越湿土之邪气也。水湿之气因风流播中外,两相激搏,势难分解,不得不藉麻黄祛之,从表而越,石膏清之,从里而化,《内经》开鬼门法也。本方加术以助腠理开,汗大泄,于加术方中更加附子以治脚痹恶风,开中寓阖,信手合辙。其大青龙、小续命、麻杏甘石汤,或加桂枝以和营,或加参、归以鼓气,或加杏仁以泄满,总以此方为局也。

或问:表无大热,何得轻用麻黄?内无烦渴,何得轻用石膏?盖恶寒、身肿、自汗,浑是湿气郁著,非风以播之不能解散,麻黄在寒伤营剂中则为正治,在开痹湿门中则为导引。石膏在白虎汤中则为正治,在越婢、青龙、续命方中则为导引,不可以此碍彼也。

越婢加术汤 《金匮》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越婢汤加白术四钱。

越婢加术附汤 《金匮》

治脚痹恶风。

越婢汤加白术四钱、附子一钱。

越婢加半夏汤 《金匮》

治肺胀,咳而上气。

越婢汤加半夏半两。

大青龙汤 《玉函》

治营卫俱伤,脉浮紧,汗不得出而烦躁。

越婢加杏仁十四枚(去皮、尖),桂枝二钱。

文蛤汤 《金匮》

治吐后渴饮不止,脉紧,头痛。

越婢汤麻黄减半,加文蛤五钱、杏仁十五枚。 g6W5COGirfoii0rP5ESd8nHHLHyoXDIaa4ysTLRmXULcDPgF8w8qH85+kPFh8r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