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四逆汤

四逆汤 《玉函》

治阴寒脉沉,四肢厥冷,呕吐泄泻。

附子 生用,一枚 干姜 五钱 甘草 六钱

上三味水煎,分温再服,强人可服大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四逆加人参汤 《玉函》

治恶寒,脉微而利。

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

茯苓四逆汤 《玉函》

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

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茯苓六钱。

通脉四逆汤 《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四逆汤倍用干姜。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玉函》

治吐已下断,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倍干姜,加猪胆汁。

白通汤 《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

四逆汤去甘草本方,姜、附各三钱,加葱白四茎。

白通加猪胆汁汤 《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干呕而烦。

四逆汤去甘草本方,姜、附各用三钱,加葱白四茎、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干姜附子汤 《下 函》,一名姜附汤

治少阴病昼日烦躁。

四逆汤去甘草。

四逆汤用姜附之辛热恢复其阳,即用甘草 以缓其性,使之徐行以达四末,专为始病便见厥逆、脉沉、不发热者而设。即太阴自利、腹痛,厥阴下利、拘急,总不出此,以厥阴之邪无不由少 阴而入也。非但三阴俱可取用,非太阳之头痛、发热、脉沉,亦须用此先救其里,然后解表,方 为合辙。而少阴病昼日烦躁用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中除去甘草,专用二味以迅扫阴霾,与 白通立法无异。以意逆之,四逆一方,太阳尚所攸赖,白通二例与厥阴独无干预耶?虽厥阴经中但有通脉而无白通,详二方止五更一味,通脉有甘草而无葱白,白通有葱白而无甘草。一取甘缓以徐复欲绝之脉,一去甘草以急追将脱之阳,皆用猪胆以除假热。白通专用葱白以通真阳,又恐葱白性升,引领姜、附上僭,故以人尿折而下之。其通脉本方虽无葱白,方后便有赤白加葱之列。葱白既可加用,人尿独不可加用乎?况厥阴内藏风木,得无面赤戴阳可用葱白之治乎?上法皆末流之挽,无问直中、沉寒、传经、坏病。气比转逆,元气至此逮尽,非始病便见脉沉、发热之比。纵两感势剧,尚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尽力可救于前,太阳例中先后救里解表之法互相挥发,辨治之微,惟在头之痛与不痛为确据也。精义至此,尽情剖露,后世略不加察,妄立两感之方,总未达长沙万一耳。

回阳返本汤

治阳虚躁渴,面赤戴阳,欲坐卧泥水中,脉来无力欲绝者。

四逆汤加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腊茶、陈皮。

面赤者,下虚也,加葱白七茎、黄连少许,用泥浆水澄清煎服,入白蜜五匙,冷服取汗。

此以白通合生脉,治阴极似阳最为神妙,加用腊茶、浆水等味,当矣!但陈皮一味似属不必,知人参既合姜、附,其势歘 胀,奚藉陈皮发扬之力哉?

羌活附子散

治胃冷呃逆。

四逆汤去甘草本方,用附子半两、干姜二钱,加羌活、茴香各半两、木香一钱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水煎,微温服。

木香散

治虚寒滑泄不止。

四逆汤本方,用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两,加丁香、木香、肉豆蔻、广藿香、诃子肉、赤石脂各一两,为散,每服三钱,陈米汤下。世本无炮姜,多当归。

冷香饮子

治中暑内挟生冷饮食,腹痛,泻利。

四逆汤去干姜本方,甘草、附子各一钱,加草果仁、橘红各二钱,生姜五片,浸冷服之。

浆水散

治中暑泄泻,多汗,脉弱。

四逆汤本方,三味各用五钱,加肉桂五钱,良姜、半夏各二钱五分(二味俱醋炒)。浆水煎,去滓冷服。

按:浆水乃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今人点牛乳作饼用之。或用真粉作,内绿豆者尤佳。

茵陈四逆汤

治阴黄,脉沉细,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四逆汤本方,用炮姜一钱五分,附子、甘草各一钱,加茵陈蒿一钱五分。

茵陈附子干姜汤

治阴黄,脉沉细。

四逆汤去甘草,用熟附三钱、炮姜二钱,加白术二钱,豆蔻、枳实、半夏、茯苓、泽泻、橘红各八分,茵陈蒿一钱,生姜五片。 cHCJacqpqpQ5d9oEdX14q7nM6ol3EHqsEUDnDlrJmHlcyBa52bCGrArYtKRpGI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