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伤寒经解》凡例

一、本经成于东汉,历今年数久远,且经叔和更次,故字画差讹,章句错简,不一而足,皆遵先哲釐正。

二、辨脉法、平脉法、可汗吐下、不可汗吐 下及序例诸条,皆系叔和伪语,另驳正于后。

三、《内经》天元纪七篇,论六淫之邪,本 为伤寒而作,但卷帙浩繁,不能尽注。兹特注《难经·五十八难》一篇,《素问·热论》一篇于卷首,以证南阳伤寒原文暨叔和之谬。

四、伤寒传经,惟火性急速,一日一经。其风寒湿,则不拘定日期,亦不定传阳明,大约以类相传。故风症多传少阳、厥阴,湿症多传三阴。世俗所论传本巡经、越经、表里、误下、得度、入阴、入阳之说,概皆删正。

五、伤寒传足不传手者,本之天元机上下相召之义。《内经》云: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又曰:应天之气,动而不息。盖三阴三阳者,足六经也。足经属地,六气属天。地受天邪而成外感,动而不息,故六经传变也。

六、伤寒归府症,惟阳明经风热之症有之。盖火炎土燥,而为万物所归也。世俗不辨阴阳,以湿症为太阳[府]症,此成氏之谬也。遵原本釐正。

七、桃仁承气,陶氏增入桂枝,诸方增入分两,一遵原本釐正。

八、伤寒坏病,阳明、太阴、少阴不成者,以脾胃肾为先后天也。

九、风热结胸,太阳经成于下早,在太阴、厥阴,皆因湿症,不由下而成,不可一例施治。

十、风寒湿热,有阳盛阴盛之分,治法迥[别]。即误下变症,阳盛成结胸,阴盛成痞,不可浑同施治。

十一、方中分两:汉之升,今之一盏;一铢,今之一分三厘八毫;一两,今之三钱三分;一字,贰分五厘;一钱匕,以钱大一匙挑药也。

十二、伤寒注疏,不下百部。成无己外,即如近日方中行、喻嘉言、程郊倩、张路玉、周禹载等,虽皆言叔和差谬,然阳驳阴奉,总因寒字不明。是言经耳,余万不得已,故辑是编。

十三、圣经深邃,蠡测诚难。如有后之君子,因是更加驳正,一字之师,球亦受教不浅也。 jt3mIBi/BIZG3wDzMRiOekkx7TnMxA89Fe0aYyDt70TZ3fAKsNWashZJ6Y8/fL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