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能源高效型城镇特征

从能源高效型城镇的内涵、概念以及在国际上的实践来看,能源高效型城镇的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社会氛围和规划管理上均有所要求,能源的供给和使用不是单个部门能够影响和决定的,而是受到从产业到社会的诸多领域的影响,因而能源高效型城镇的发展是需要从经济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布局、社会管理制度上高度协调,因此,一个能源高效型城镇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有显著特征:

一、经济与产业特征

1.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积累,集约度高

在经济发展上,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燃料”和资源,能源使用结构与使用方式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或地区的用能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高度匹配。能源高效型城镇不再是传统的依靠不断增加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总量来扩大生产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而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集约型经济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实现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在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益上,使用效率高,单位GDP能耗低。

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需要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财富积累基础,人均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07年,伦敦人均GDP高达65000美元,哥本哈根人均GDP高达53000美元,而北京、上海、广州等我国一线城市的人均GDP大致在20000美元的水平上,与能源高效型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绿色经济主导优势明显,单位GDP能耗低

从能源高效型城镇的经济特征的数量指标来看,单位GDP能耗是衡量地区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城市能源有效性的刚性指标。由于国外城市尺度上的能耗数据难以获得,因而通过对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益最高、经济发展处于稳定期的地区——欧洲各国、各城市的单位GDP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认为,欧洲或欧盟各国的平均能耗使用的经济效益水平可以被认为是能源高效型城镇的经济特征标准,即单位GDP能耗为0.12kg油当量/万美元及以下,而能源有效型发展最为领先的城市,能源使用经济效益更高,单位GDP能耗更低。伦敦的单位GDP能耗仅为0.07kg油当量/万美元,哥本哈根和马尔默的单位GDP能耗仅为0.10kg油当量/万美元(表3-2)。

从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单位GDP能耗水平来看,我国城市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益远低于欧洲各城市。北京是我国单位GDP能耗量最低、能源使用经济效益最高的城市,但其0.18千克油当量/万美元的单位GDP能耗量依然与能源高效型城镇标准有较大差距。

表3-2 能源高效型城镇的单位GDP能耗标准

续上表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伦敦城市政府数据库等,作者整理绘制

3.产业结构合理,主导产业高端化

在产业特征上,由于产业是能源的直接消费部门,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城市能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效率,因而,能源高效型城镇在产业结构上明显区别于传统高能耗的工业城市,一是城市主导产业由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工业(制造业)向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服务)及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在城市GDP总量中,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例不断上升;二是使用风能、太阳热、地热能等新能源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型工业不断发展,其产值在城市产业构成中占20%以上,城市的传统工业有明显的转型升级趋势,在技术工艺、能源使用、产品开发上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方向转型。

4.产业用能水平集约化,用能结构绿色化

产业用能水平集约化,用能结构绿色化也是能源高效型城镇的典型产业特征。根据产业用能集约化的驱动力差异,能源高效型城镇可以分为服务业驱动型和现代工业驱动型两种类型。

服务业驱动型以伦敦和纽约为典型代表,第三产业GDP占比达到80%及以上,金融业、零售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是主导产业,能源使用的高效益、集约性来自于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传统高能耗的制造业被排除在产业结构之外。如图3-26、图3-27所示,目前金融和商务业是伦敦的第一大产业,占生产总值的57%,占总就业人口的41%;而制造业只占生产总值和总就业人口的2%。

图3-26 2014年伦敦分行业就业人口结构

现代工业驱动型以温哥华和哥本哈根为典型代表,第二产业GDP占比依然很高,达50%及以上,以新兴制造业、现代工业(电子、机械)、运输业等为主导产业;能源使用的高效益、集约性来自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节能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及原料循环利用等大大降低了产品制造的能耗水平。

图3-27 2014年伦敦分行业GDP产值结构

二、空间特征

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能够使城市在建筑、交通两大能源消耗部门的能耗量降低,因此,能源高效型城镇在空间布局上也有显著特征。总体来看,能源高效型城镇在区域尺度上与其他城市形成协调分工的区域城市网络,在整体空间尺度上呈紧凑、合理化布局,以减少城市无序蔓延所导致的交通、建筑能耗的增长,以及能够有效利用城市自然环境降低建筑等能耗,其具体空间特征如下:

1.形成区域城市网络,城市群协同发展

城市群或区域城市网络化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其空间结构优化与整合的演变过程,是城市之间空间扩展的有序化过程,是城市之间产业协作优化组织的过程,也是产业不断重组和优化的过程。因此,能源高效型城镇一般在大区域内与其他城市建立产业合作分工机制,强调通过明确的职能分工,在各自优势产业部门和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彼此间关联、协同、均衡地发展,从而形成了城市群巨大的整体规模效应。这样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能避免产业的低效同构、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协调等,能够整体带动城市及大区域内能源的高效使用。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Randstad)是世界最大、发展最好的城市群之一,各城市间形成了明确的职能分工:海牙是政治文化中心,阿姆斯特丹是全国金融经济中心,鹿特丹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乌德列支是国家的交通枢纽,分工与协作有效避免了城市恶性竞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产业重构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整体区域和城市的资源产出效益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整体区域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此外,奥斯陆(Oslo)、东南英格兰(South-East England)等都是世界发展领先的城市群,同时也是世界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

2.大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大量的研究和城市实践已证明,“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会伴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张,造成土地浪费,能源等资源使用不集约,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从国内外城市实践来看,大城市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是实现大城市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多数大城市能源等资源使用低效问题,来源于单中心城市结构造成的“中心高度集中拥堵,外围高度分散无序”的低效城市资源配置结构,“多中心”结构能够优化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分配,引导居民、企业更加高效、合理的安排各项生活、生产活动。

以伦敦为例,伦敦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在大伦敦范围内推动卫星城建设,城市中心区范围内推进均衡发展,形成了“主城+卫星城”的典型“多中心”城市结构,有效实现了人口和产业的疏解,推进了大空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能源等其他基本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伦敦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3.城市空间呈紧凑化,用地集约化发展

能源高效型城镇要求各资源要素能够在城市空间内高效配置、高效利用,一个松散的城市空间显然不利于资源的高效组织。因此,能源高效型城镇呈“空间紧凑化,用地集约化发展。紧凑化发展就是城市从无序蔓延式发展转为集约用地、边界控制式的高效发展模式,具体而言,是主要通过集约化用地和城市建设发展边界控制两方面来提高城市“紧凑度”。集约化用地要求提高城市密度、混合度等,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价值;控制城市发展边界则是明确城市的建设空间界限和拓展方向,限制城市的无序蔓延。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是最早由美国提出的一种严格控制用地无序蔓延并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增长的规划途径,用来确定城市明确的建设发展边界。伦敦、哥本哈根等能源高效型城镇很早就将城市增长边界等类似概念引入国家法定规划中,来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规模、增长方式。伦敦早在1944年,在《大伦敦规划》中通过绿带规划,明确了城市建设边界,自此,伦敦的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均被绿带约束,实现了城市紧凑化发展。哥本哈根则以“指状结构”的空间规划,明确城市的空间拓展和土地开发只能沿着交通干道进行,有效抑制了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张。

4.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宜居社区建设

环境破坏型、以车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是导致粗放、低效的城市能源使用方式的重要原因,非生活尺度的大街廓,适应汽车行驶而非步行的道路设计,分散的功能分布,违背自然环境的社区规划建设导致了机动化出行,高比例人工采光、取暖等高能耗的生活方式。能源高效型城镇的社区建设,以适宜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为准则,引导和鼓励居民合理、高效的使用能源。

在建筑物的布局上,能够有效适应自然热环境、风环境、水环境、光环境等,住宅、商业、公共服务等不同功能建筑的布局(如朝向、高度、密度、形态等)能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实现最大化的建筑自然保暖、采光等,从而降低建筑取暖、采光等使用功能的能源消耗。在建成环境上,有步行、自行车出行的友好建成环境,能够有效引导、鼓励居民以低能耗的步行、自行车出行取代高能耗的机动化出行。具体的建成环境指标可以从绿道、自行车道的建设长度来衡量,通过对哥本哈根、伦敦等城市自行车道发展情况的研究对比,可以认为自行车道能够覆盖60%以上的城市区域、自行车道总长度在200km以上的城市在该指标上达到能源高效型城镇的发展标准。

三、社会特征

在社会特征上,城市政府管理者、企业方、城市居民都具有良好的节能和环境意识,多方合作的能源使用、节能发展、废物循环的信息和协作平台建立,形成多方合作的用能监督、节能鼓励的社会化实施框架。特别是在社区尺度,节能教育有着广泛的展开,居民和NGO组织也能够参与到城市节能发展的具体活动中。

1.多方参与的社会合作、信息公开机制完善

能源有效型城市有着多方参与的社会合作机制,能够保障政府、企业、居民都能参与到城市节能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工程中。多方参与机制能够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积极性,使得能源有效型发展不是停留在政府的规划战略中,而是存在社会各部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能源高效型城镇能够积极公开城市各部门能源使用信息和数据,建立公开的能源使用信息公开平台,如:可视化的城市建筑、交通能耗地图等,方便民众和各部门查阅详细到户、车等基本用能单元的实时能源使用信息;能源高效型城镇还有高效的节能信息、节能技术共享平台,为民众的住宅节能改造等提供便捷的信息和咨询,并有民众提出的节能倡议和建议的接受、反馈、实施平台和措施框架。

2.有广泛的节能教育,全民节能意识强

能源有效型城镇能积极推动展开全民节能意识宣传和教育,成立到社区层级的能源有效性组织,对各项用能行为进行监督,对各项节能行为进行鼓励。广泛的节能教育培养了居民明确的节能意识,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各类节能教育项目中,培养年轻一代的节能意识。居民能够在日常的用能过程中,客观对自身的用能方式进行评估,在一定的鼓励、激励政策(购买补贴、改造补贴、节能税费减免等)下,能积极改变自己及家庭的用能方式,如减少私人机动出行,更多的步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对住宅和交通工具进行节能改造,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等。

四、规划管理特征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能源有效性发展战略目标被提出并重视,在宏观战略规划和微观用地规划中均有明确的刚性能耗和节能指标体系,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上至下的制定能源有效性建设指标并落实到具体的建设项目中(表3-3)。

表3-3 能源高效型城镇的规划管理框架

1.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能源有效性发展目标

能源高效型城镇有明确的节能目标,能够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合理、可实践的能源有效性发展目标。具体来看,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在建筑和交通两大城市规划管理可管控领域提出明确的节能目标,包括建筑能耗下降比例,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和占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和占比,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占比,建成区控制规模指标等,表3-4展示了2004年大伦敦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所提到的各项与能源相关的发展目标。

表3-4 大伦敦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能源使用目标

续上表

资料来源:The London Plan.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Greater

London——Consultation Draft Replacement Plan,2009

2.在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以紧凑、集约化发展为导向

能源高效型城镇的空间结构规划中,能够以紧凑、集约化发展为导向,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体现出城市紧凑、集约化的空间发展结构和精明的土地利用策略,以城市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可实践的过程管理为手段,综合考虑城市空间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的高效使用,而不再以经济增长为唯一发展导向,摒弃传统的大规模扩展型蓝图规划,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可实践性、可持续性。

具体来看,在空间布局中突出“交通土地开发一体化发展”导向,将城市新开发居住、商业等项目布局在重要的交通干线上和轨道站点周围;在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中,提出明确的“就业-居住人口”比,规划人口密度,公共交通路线覆盖比等,以实现紧凑、均衡、高密度的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明确城市的增长边界等。

3.在地块规划设计中,有合理的刚性节能指标

在以地块为单位的建设指标体系中,明确每一地块的建筑节能节能指标,碳排放指标,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比例,建筑废物循环利用指标,以及利用自然环境、减少能耗的建筑和用地布局指引等。将要开发的每一个地块单元,都有与之对应、科学制定出的刚性节能指标,地块上的开发和建设活动需要满足节能指标方可获得审批。 cABfkV4j/RRH6j4igd1gq6vpiUBRUdwjNozmScefzWjS+9POCk62eeGHu6L07e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