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建立自己的阅读“根据地”

——文章缺少个性怎么办

写作困惑

我很羡慕那些写作时总能灵活运用独特素材的同学,他们的文章每次总能写出一些新意,而我的作文却很普通,没有个性,毫不起眼,每次只能得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也有些个性呢?

你要知道,在考场写作中,材料很关键,个性化的材料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消除审美疲劳,获得新知或新的体验。正如“独家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更受青睐一样,在作文阅卷中,拥有独家素材的作文更容易获得高分。

你想想啊,当一篇对美食很有研究的文章出现时,阅卷老师的味蕾会不会也被唤醒?当一篇对茶道娓娓道来的文章出现时,阅卷老师会不会也被一种文化撞了下腰?当一群文化贵族出现时,阅卷老师会不会也被美和优雅俘获?见惯了粗犷的大漠长风后,温润的江南园林会让你眼前一亮,同样,见惯了温润如玉的园林后,粗犷大气的沙漠也会让你精神一振。在大规模的考试中,你的作文分数不是“品”出来的,而是“比”出来的。雷同的作文匆匆而过,阅卷老师的目光更愿在拥有独特材料的作文上多停留一会儿。

那么,如何积累个性化的素材呢?除了在生活中学习外,个性化的阅读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写作是阅读下的蛋,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南宋史豪卿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读书就像熔化、冶炼铜矿石的过程,作文就好像用已经炼成的铜水浇入一个个模子,铸造成器物。熔铜的过程最辛苦费力,需要许多的时间和能量投入,而铸器的过程却便捷快速。为什么大家写作文只会跟风,没有特色?因为大家没有“库存”,没有“粮食”,仅靠速成的“厨艺”,再怎么折腾也做不出一顿像样的饭来。

让阅读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联姻

不少同学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有些同学不善于将其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如果你顺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就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文字世界、精神园地,进而有助于自己的读写提升。我曾教过一位男生,他特别喜欢网球名将德约科维奇,聊起小德的成长经历,他如数家珍,但他在作文中却从未写过小德。有一次,我跟他聊作文时,提醒他可以用小德入文,他如梦方醒。于是,他开始自觉地搜集小德的材料,尽可能用到每次写作中。由于材料的独特,他的作文分数也有所提升。

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寻找合适的读物。如果你对书法感兴趣,可读读《启功给你讲书法》、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或侯吉谅的《纸上太极》;如果你对美术感兴趣,不妨读读《范曾谈艺录》、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老树的《在江湖》、朱良志的《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等;如果你是一个“吃货”,推荐你读一读《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或汪曾祺的《食事》;喜欢昆曲的同学,不妨读读《赏花有时,度曲有道》《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桃花扇》等,还可看看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如果对“美”有兴趣,可读朱良志的《美学十五讲》《真水无香》《曲院风荷》,蒋勋《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品味四讲》等;如果你对这些都不喜欢,你是一个“理科男”,那也有适合你读的书,比如蔡天新的《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然后去寻找合适的书做专题式的深度阅读,并且尽可能在每次写作中用到自己熟悉的材料,那么,你也会拥有作文素材的“一招鲜”。

找到自己的“文字情人”

你要知道,每位作家的语言风格、审美特点是不同的。你要能在古今中外作家中去寻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那位作家,也就是林语堂所说的“文字情人”。林语堂曾说: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智力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于是,他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字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林语堂非常喜欢苏东坡,便到处搜集有关苏东坡的资料、诗文,并为之撰写《苏东坡传》。而苏东坡非常喜欢陶渊明“旷而且真”的特点:“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他曾步陶渊明诗集的韵,写出整篇的诗来,共创作134首《和陶诗》。当然,“文字情人”可以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除陶渊明之外还特别喜欢庄子。

确定自己的“文字情人”后,可以去读这个人的作品,也可以去读他的传记、评传。比如,你喜欢茨威格,你可以读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异端的权利》《三大师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也可以读他的传记,如高中甫的《茨威格画传》,还可以找写他的一些评论性文章来读,如张玉书的《茨威格之谜》、马竹的《“心灵猎手”茨威格》、钱定平的《寂寞的茨威格》、陈为人的《茨威格:自由与专制抗衡的绝望灵魂》等。这样读了以后,你对茨威格这个人就有了较为立体的认识。当然,你最好自己也写一篇有关这个人物的评论性的文章。

类似茨威格这样的外国作家还有很多,比如罗曼·罗兰、雨果、巴尔扎克、毛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等,你先去找某个人的代表作来读,如果感兴趣了,不妨就潜下心来,专啃其人,将他的其他作品找来通读。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谈到契诃夫时,用了一个特殊的名词——“契诃夫感”来形容契诃夫作品所呈现的特有的语言风格。一流大师的语言,已自成一格,散发着作者本人的气息。高中阶段以写议论文为主,对你写议论文有直接帮助的书我也列了一些,你可根据每位作家的语言风格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位作家。我下面给你推荐适合你读的一些好书,供你选读。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熊培云:《慈悲与玫瑰》《自由在高处》《思想国》

筱敏:《成年礼》《捕蝶者》

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

阮直:《思想胚胎》

刘瑜:《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观念的水位》

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余杰:《火与冰》《沉默的告白》《铁屋中的呐喊》

摩罗:《大地上的悲悯》《耻辱者手记》

林贤治:《旷代的忧伤》《孤独的异邦人》

朱大可:《文化的焦虑》《孤独的大多数》

狄马:《一头自由主义的鹿》

……

一个人的主题阅读

美国学者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阅读分四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可以克服阅读的碎片化、随意化、浅表化的不足。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读书不少,但写作水平依然很一般。我猜想,原因可能在于你虽然爱阅读,但没有确立自己的阅读主题,没有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叔本华曾说:“哪怕是藏书最丰的图书馆,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其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但整理得有条理的小图书室。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处理,其价值也远远逊色于数量更少但经过头脑反复斟酌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更利于掌握和运用。我们可以进行主题阅读,构建自己的阅读系统。

关键是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阅读主题?

曹文轩老师曾说:“读书也有一个拒绝媚俗的问题。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做人忌讳雷同——一个人若无个性,一定是一个索然无味的家伙;作文忌讳雷同——文章写得似曾相识,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读书也忌讳雷同——读书一雷同,也就什么都雷同了。因此,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一个人说:我不读别人读的书,只读别人不读的书。此说也许是狂言,也许是极端,但这份决断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顽强地展示阅读个性的意识。到别人不常进入的领域去淘别人不淘的书,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就会发出另样的声音。这个道理简单得如同走别人不曾走的路,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景一般。”确立阅读的主题及相关读物,不应盲从,而应有自己的眼光,根据自身的阅读基础、阅读趣味,结合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2014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同学,他的阅读就呈现了主题阅读的特点。他因为有沈从文笔下的乡土情结,就有意识地从这方面深入挖掘,以“中国乡村”为主题做了深度阅读,阅读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何伟的《江城》等。此外,他还探讨外国文学中心灵故乡的意义,读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等。一个人能越早地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实在是他阅读史上的一件大事。 RZbyKs9rbSR0w/GIK94uvmLSz7FPA6YXiAILSWuj4QyFLbDAVd3JcE5ke5CHRh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