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我们经常为一次旅行而规划,为一天日程而规划,甚至会规划一顿早餐。但是,你是否思考过将这一规划的时间跨度拉大到整个人生呢?事实上,不管是否刻意为之,这都是我们人生将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里先引入一个概念“生涯规划”:“生涯规划”,主要指“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

作为一个刚入高中的学生,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概念相对太早,但是我们看一下如下数据:根据调查显示,每8个本科新生中就有1个想转专业,转专业倾向率高达12.5%。显然,这是录非所愿,这种现象发生在大学新生身上,确实也非常正常。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是高中时没有职业规划辅导,学生高考前对大学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太少;

二是盲目填报所谓的热门专业,考虑就业多过兴趣;

三是家长做主,选择了父母亲友或高中老师所喜欢的专业;

四是考生分数较低且服从专业调剂而被录取到其他不感兴趣的专业。

录非所愿这种结果的根源在缺乏生涯规划。科学有效的生涯规划就是探索自我、探索外界、寻找方向,从而为自身人生发展寻找可能的方案。

高考可能是一个短期的未来,那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些更长期的情形。

哈佛大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这一跟踪调查长达25年,结果是这样的:

第一类人:27%的人,没有目标;

第二类人:60%的人,目标模糊;

第三类人: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第四类人: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5年后,又对这些调查对象跟踪调查,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类人:3%的有清晰且长远人生规划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为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第三类人:10%的有清晰短期人生规划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人生规划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第二类人:在另外的60%中人生规划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第一类人:是那些没有目标和规划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同样地,哪怕是出身名校的毕业生,从其长期的职业生涯看来,生涯规划是追求满足且卓越的生活轨迹的一项重要的差异化因素。

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你们,身体自然而然走向成熟,但是心理上和智力上还需要从过去的被动的被保护的状态中逐渐地蜕变出来,势必需要经历相当程度的挑战,以及呈现出各种各样短期的应激反应;同时心智上的成长还需要从被动思维转化为主动思维,去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不论它跟现在父母供养你时的生活有多大的差异。在这一过程中应对挑战,我们需要运用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工具,去主动地实现你所希冀的人生轨迹——不论是短期内的大学择校和专业选择,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状态。

我们在认识到生涯规划在青少年时期的作用之后,帮助青少年从原生襁褓中被动的思维方式科学地逐步转变为面对现实世界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本教材以及配套课程将会系统地介绍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模块来进行教育探索和教学实践。

1.认识自己,放飞梦想;

2.生涯探索,放飞梦想;

3.学业规划,放飞梦想;

4.航向修偏,放飞梦想。

此课程中的“生涯”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起点,找到自己的理想,而“规划”让我们可以有策略地实现它,从而更好地应对我们人生的课题。为了让读者朋友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我们特意在附录中增加了“高考新政”部分,供大家选读。为此我们建议,学生在高中阶段最初接触到生涯规划教育时,老师们可以先用两个课时的时间,介绍附录中的“高考新政”内容,然后再开始进行生涯规划内容的学习。 Ur1wpm94SYgljzrTaQR8don9MSAZjQzZvV2mFqmycDgwmRsSX/mIxjIPUSOD0OH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