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子渡口

——朱棣起兵处

天津作为一个城市(这里主要指市区)形成是比较晚的。天津都市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调集160万人开挖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水陆交通,把海河、淮河、黄河、长江连接起来,天津成为南北漕运的水陆码头。约在金贞祐二年(1214)前,今天津市区开始形成聚落,金王朝在三岔河口(老三岔河口)设立直沽寨,这是天津市区最早的建制,是为“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此,天津地区不仅为漕运枢纽,而且成为畿南军事重镇。元初漕运由以河运(大运河)为主改为以海运为主。直沽位于南粮北运的枢纽部位,除此之外天津还逐渐形成盐业的集散地。时有二十二个盐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丰财(葛沽)、富国(咸水沽)、兴国(津南高家庄),即使到了近现代,天津市区海河东岸还有许多盐坨。其中旧意租界(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周围)就是在当时盐坨地上建立起来的。为适应漕运盐运的发展,天津地区开始形成以海津镇为中心沿海河从军粮城、大直沽(海津镇)、三汊沽(小直沽)、南仓、北仓直到杨村的点状河港城市布局。元延祐三年(1316),直沽寨改称为“海津镇”。

“天津”一词始于明永乐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封四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故,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惠帝为了加强皇权,采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计策,实行削藩政策,先后废削了周、齐、湘、代、岷五王。这时燕王朱棣拥有重兵。他不满惠帝的削藩政策,于明建文元年(1399),以讨齐、黄为名,向南京进兵,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役”。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靖国难,渡直沽(今天津北大关),昼夜兼行”,率兵沿大运河南下奔袭沧州。明建文四年(1402)占领南京,夺取了政权,登上了帝位,下诏曰:“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二十一日,明成祖朱棣认为直沽是护卫京畿的军事要地,同时也是漕运、商船往来冲要之地,兼以海口田土肥沃,易于屯守,于是决定在直沽设卫,赐名“天津”。据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修三官庙碑记》(天津博物馆藏)记载:“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天津。”即为纪念朱棣率兵从直沽渡河夺取沧州的胜利,便将直沽赐名“天津”,意指这里是“天子渡河之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金史·河渠志》中还有“(明昌六年)十二月,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止名天津河巡河官,隶都水监。”的记载,《晋书·天文上》中亦有“天津九星”的说法,或与天津得名有关。 N3NFaj+s05oh3VFJdg27c0kKN2VZaPIZkxVvFQ+vTvv/6tSXwP/xXpqLf3nTru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