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边塞诗中的丰富内涵

——唐代天津军事地位的凸显

天津地区在唐代虽然还没有形成城市,但是由于当时地处边塞,在军事、贸易、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津蓟州区的西北亭与幽州毗邻,不仅是唐军抵御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势力袭扰的军事要地,而且也是唐与靺鞨、渤海等政权交流往来的前沿要冲。正因为如此,这一带就成了当时烽火连年的战争频仍之地,也成了众多诗人活动的重要平台。

唐天宝年间杜甫分别写了《前出塞》九首和《后出塞》五首,通过被征役夫的口吻,描述了渔阳一带的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反映了战争背景下的征戍活动。例如《后出塞》之四中写道:“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津蓟州一带当时的自然景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的运行情况。

当时的渔阳郡,是安禄山准备起兵反叛的策源地。杜甫诗中反映的情况表明此地的社会矛盾已十分尖锐。在正式反叛之前,安禄山因手握重兵,已表现得非常嚣张、骄横,在他控制区域内竟没有敢言其反者。

在杜甫的另一首边塞诗《昔游》中,作者写道:“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这首诗作成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当时正经历社会的动乱衰败,其特殊的心境难以言状。再次来到此地,杜甫回忆起开元盛世“幽燕盛用武”的景象以及与挚友李白、高适相聚的情景,内心必定是感慨万千的。从诗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战况激烈,而唐军士气很高涨。“粟”“帛”等军需物资由海陆从南方运至天津,再经漕运供给至作战前线。

对于当时渔阳一带的战争形势,唐代另两位诗人高适、白居易,也分别在《燕歌行》和《长恨歌》中有所描述。从流传至今诸多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丰富内涵,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天津军事地位的凸显。 B11oJG60PvbrLKDmJBiiGilOwZ45m7yN+tK9ECVAU0K/MdAYt+nRl/0klFgx49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