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津地区重要军事通道

——唐太宗征高句丽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处在三国时代,即高句丽、新罗、百济并立。贞观十六年(642),高句丽发生政变,政客盖苏文杀死高句丽王,另立王侄为王,自立为军事统帅。此后,三个朝鲜王国的关系日趋紧张。贞观十七年(643),高句丽联合百济多方进攻新罗,并切断了新罗贡使前往长安的线路。太宗派去使臣交涉,结果反遭扣押。盛怒之下的太宗决定亲讨。

尽管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纷纷劝阻,贞观十九年(645),太宗还是到前线宣布进攻开始,太宗亲率大军直趋辽东。负责运粮的是馈运使韦挺,他摒弃了隋炀帝征高句丽时劳民伤财的发辘车夫运输,而是效法曹操征乌桓的做法,先行数百里的水路然后转陆运。《旧唐书·韦挺传》上说,韦挺将粮草运至幽州,通过桑干河进入海河,然后进入曹操当年开凿的泉州渠。

同时,大将张亮率海军43000人分乘500只船从莱州泛海进攻高句丽首都平壤。唐军攻克当年隋炀帝久攻不克的重镇辽阳(今辽东城),出师前期较为顺利。在辽东,太宗军队被困在辽阳西南重镇安市城,两个月的无效进攻后,朝鲜严冬也即将来临,太宗不得已命令撤军,但仍在归途中惨遭大风雪的袭击,死亡近两千人。太宗首征高句丽,无功而返。

唐太宗征辽之役,途经天津,在当地留下了许多传说。智朴《盘山志》辑有传李世民《于北平作》诗:“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此诗虽提名作于北平(今河北省卢龙县),但诗中“长流萦似带”等句,颇似郦道元《水经注》描绘的盘山景色。此外盘山还有许多与唐太宗相关的传说,如晾甲石、饮马潭、清乾隆题刻的“贞观遗踪”等。这些遗迹虽多为传说,但唐太宗是贞观十九年(645)十月“丙辰”入临潼关,十一月“辛未”才至幽州,前后有十六天时间,稍作游历也不是没有可能。

贞观二十一年(647)二月,唐太宗决定出兵攻打高句丽。朝议认为高句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应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唐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三月,唐太宗命牛进达和李 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率军渡过辽水,途经南苏等数座城,高句丽兵多背靠城墙拼战,李 将他们打败,并焚烧其外城后回师。牛进达、李海岸率军进入高句丽境内,经历一百多次战斗,战无不胜,又攻克石城。进军到积利城下,高句丽兵一万多人出城迎战,李海岸将其击败,斩首二千级(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十二月,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高任武入朝谢罪。太宗在该年后半年命四川及其以南诸道建庞大的舰队,准备大规模地进攻高句丽,川民不堪沉重劳役和苛捐杂税的压迫,于转年发生小规模的叛乱。

贞观二十二年(648)六月,太宗宣称将在次年以30万大军粉碎高句丽。大臣房玄龄临终恳求他放弃劳民伤财、师出无名的远征,太宗不置可否。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逝前亲自取消了这次远征,也算对老搭档在天之灵的慰藉吧。 eisVRM+8gxFpt7T+zjF0f/gp8qf+54m0K4QE47TQcK2uNzXqGTB5L7iQUw3S+H3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