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色引擎”行动为亚运村非公党建加油助力

亚运村街道办事处 邓磊

为有效破解在非公企业党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覆盖”、利益关系协调和资源力量整合等难题,亚运村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提出“红色引擎”行动,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强化多角度发力,多渠道推动,通过扎实开展“十大助力攻坚计划”,在非公企业党建中灌输红色理念,植入红色基因,增强红色动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

亚运村街道地处奥运功能区,区域楼宇林立,非公企业众多,抓紧抓好区域内非公党建工作,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对非公企业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许多新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两个覆盖”难统一。虽然党组织覆盖率逐年攀升,但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功能作用发挥相对滞后,组织有形覆盖与工作有效覆盖的步调不够一致。二是“利益”关系难协调。由于非公党建在管理上无行政隶属,人事上无任免制约,党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契合点难统一。三是资源力量难整合。区域内资源力量如何形成整体整齐的“一盘棋”机制和联系联动的“一体化”效应,亟待研究破解。分析问题原因,主要是党建动力不足,活力不够,推进乏力。对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非公党建“红色引擎”行动,通过“十大助力攻坚计划”筑实行动内核,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工委聚合力,为非公企业党建装上“发动机”。一是发挥领导体系牵引力。坚持搞好顶层设计,建立“1+1+2”党建领导体系,协调委员会成员由40家扩大到72家,实现需求、企情、问题自下而上传递,资源、力量、政策自上而下保障。二是发挥联动机制润滑力。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原则,建立以工委牵头,组织、财政、工商等共同参与的非公企业党建联席会制度,从强化责任制入手,细化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形成管理闭环。三是发挥助力团队推动力。成立街道工委领导挂帅的工作助力团,吸纳党校党建专家教授、大学社会治理专家学者、党政机关政策理论研究员等30余人,对接社区党委书记和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签协议、领任务、结对子,全力助推非公企业党建扎实落地。

(二)组织激活力,给非公企业党建注入“强心剂”。一是给经费。制定经费管理办法,凡是新成立党组织的,一次性给予启动资金10000元。除按400元/人/年标准核定党支部专项活动经费外,还将党费返还部分直接划到党支部,确保党组织有钱办事。二是抓规范。编制《非公党建标准化工作指导手册》,让党组织工作一目了然,让党务工作者一学就会。三是重激励。大力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对优秀非公党建项目、课题给予经费支持,对优秀党组织书记给予奖励,让想干者有劲头、有奔头,能干者有舞台、有发展。

(三)党员提能力,助非公企业党建增加“红细胞”。一是随时随地强化党员身份。大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业绩“三亮”活动,加强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教育。由楼宇党建工作站定期为党员举办集体红色生日会,忆初心,上党课,强化党员身份认同。二是一点一滴提升党员能力。坚持每年举办两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强化党性修养,提高业务本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及时推送党的政策理论。在楼宇服务站建立“红帆书苑”,配备党建书籍,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三是有声有色抓好党日活动。固定每月15日为党日活动时间,坚持主题活动楼宇集中搞,其他活动组织自己做的原则,真正让党员意识得到强化,灵魂受到洗礼,作用得到发挥。

三、成效及启示

(一)实现了资源力量由“上”向“下”倾斜。通过实施“红色引擎”助力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了领导体系,整合了服务平台,聚合了社会单位和专家学者力量,破解了各类资源力量在非公企业的合理配置难题,实现资源力量有序配置、有机联动、有效下沉,让更多的非公企业在党建工作中受益。在商务楼宇开设“健康家园”“红帆书苑”等特色“服务驿站”,组建“蒲公英”“帮帮团”等党员志愿服务队。新建党建阵地9个,下拨非公党建资金72万元,实现各类资源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党员。

(二)实现了两个覆盖由“量”向“质”转变。通过实施“红色引擎”助力攻坚行动,有效消除了在非公企业建立组织、开展工作的“梗阻”现象,非公企业党建“两个覆盖”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呈现出非公企业主动建组织、非公党组织积极抓活动、非公企业骨干争着要入党的新局面。全年街道非公企业领域共新建党组织5个、群团组织14个,转入党组织关系120余人,发展党员5名,有24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举办各类培训13批次,培训人员220人次,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三)实现了三个服务由“虚”向“实”延伸。通过实施“红色引擎”助力攻坚行动,非公企业党组织“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党员、服务员工、服务企业的工作由纸面计划变成实际行动,效果由组织设想变成实在成绩,成效明显提升。全年累计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特困服务、心理和法律咨询等活动200余次,爱心捐款2万余元,义务献血40000CC,参与党员职工达上万人次。“三个服务”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党的作用,党组织已成为非公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党员已成为非公企业最受欢迎的员工。

总结项目推进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品牌认同已经形成,工作效果已经体现,但还存在各社区工作开展不平衡、推进不深入等情况,需要加大力度。下一步,我们将采用“项目化管理、品牌式打造、周期性成长”的工作模式,发动街道各社区党组织,开展联动联建、共创共建,通过十大助力攻坚计划的扎实开展,聚心、聚智、聚力,把“红色引擎”行动打造成“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的创新品牌,成为推动亚运村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展现非公党建成果的亮丽名片。 quOB4yspYe7g/UqtvaITHkxG9ANm0YLZFxvUsFy2eLmnCQoxP4Y5P2CXXJDtUt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