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谈论一个人的印象时,評论最多的是关于人的个性问题,因为,个性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事业、人际关系,以及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密切相关,人的意识与行为,总是与个性的某种方式表现出来,在个性的展示中,左右人生变化的轨迹,从而确定个性在人生命运中的地位。
在文革期间,由于左倾思潮的干扰,人性问题的研究,曾被认为是学术研究领域的禁区,把人类的共性说成是人的阶级性,凡是不以阶级性挂钩的理论研究,都认为是错误的与不正统的。
应当承认,在阶级社会中人性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并不能因此得出结论,除了阶级性的人性外,就没有共同人性。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有了人类的个性与共性,人类消灭阶级以后,它们也不会随之消亡。
共性和个性是人性的两个组成部分,构成人性的总和。共性分为三大部分,二十二种共性要素,共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本性,伟人与普通人都一样。
共性与个性就好比毛与皮的关系,有了皮才有了毛的生长,皮好比共性,毛就好比个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个性是所有自然人具有的属性,以及不同表现力的多元要素,个性是共性的衍生物,没有人的共性,就不会有人的个性。
吃饭是生理自然属性中的共性元素,吃饭是为了补充身体能量的需要,吃饭可以品尝食物的美味,这是人的共性。然而,同样是吃饭,有人爱吃大米;有人爱吃白面;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辣,总之,青菜罗卜各人所爱,凡此种种,每个人养成了各自的饮食结构和习性,这种习性就逐渐养成饮食个性。
美是意念属性中第五种属性,人人都爱美,这是人的共性。然而,人们对美的东西有不同的追求,有人喜欢容貌美;有人喜爱气质美;有人喜欢风度美;有人喜爱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又有人喜爱精雕细琢的工艺品等,这就是人们追求美的个性。凡是自己喜爱的东西,就会倾注浓厚的兴趣与热情,从中可以感受美的享受。
任何一种共性都有它的个性分支,它们是一种依附关系,共性是个性的母体,个性是共性的衍生物,先有了人的共性,后才有了人的个性,共性是第一位的,个性是第二位的,共性是人的天性,个性是后天人生社会实践的产物。
明确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就为深入探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个性的表现方式,以及对人生产生的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形成了在众人眼中的个性印象。个性由心理素质、行为动作和情态特征三部分组成,这三者综合表现反映个性的特征。个性并非是不变的属性,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环境对个性的磨砺,从幼稚走向成熟。
个性在变化与形成的过程中,展示它的基本性质:习惯性、动态性、可塑性、职业性和二维性,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个性展示也是一个道理。每一种个性要素的展示,不仅表现其基本性质,并预示不同的人生效应。
习惯性。人的个性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个习性,一旦遇上同类型事态,就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不需要经过思考的过程,自然地展示在大家面前。诸如,听到有人说话很幼稚,就会皱眉头;听到有人在大声骂人,就会瞪大眼睛看着骂人的人;看到亲人病危,就会有哀伤的表情。总之,遇上什么样的事,就会有相应的个性表现,这就是个性表现的习惯性,人人都有这样的习性,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
动态性。人从孩提阶段开始,就有了个性的雏型,随着年龄增长与阅历的加深,个性也在发生变化,变得成熟与稳定,形成自身的个性风格。
年轻人的个性储备,是为了开创美好人生做准备的;中年人处在事业的黄金期,需要优良的个性辅佐人生成功;人生老年是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需要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晩年生活。个性的动态性贯穿于整个生命的始终,就像一个波动的曲线,伴随人的一生。
人就是这般无奈,当人生处在青年和中年的黄金年龄段,需要优良个性辅佐人生成功,个性尚处在基本形成不很成熟的阶段,就如同没有完全熟透的果子,可以食用却又有点苦涩味。待到人生的晚年,眼光更独到,心态更稳健,行动更从容,个性更成熟,人却也老了,运用个性辅佐人生的机会也不多了。
可塑性。个性基本成型以后,一旦定位就很难改变,在一般情况下展示它的正常风格。但是,在非正常情况下,个性发挥会受到环境影响。诸如,心态上的波动,特定环境都可能影响个性的发挥。
经常在父母跟前撒骄的女孩,在单位领导面前就不敢撒骄;一个在单位盛气凌人的上司,回到家里在父母和老婆面前就要收敛;一个平时办事很有主见的人,遭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也会显得五心无主;一个万事不求人的人,在完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要拉下面子放下架子,以求得他人的帮助,为自己渡过难关;一个面临生死关头的人,可以表现出超乎常人想象的沉着与勇气。
概言之,个性在定型以后,在特定环境下发挥失常,也可以超水平发挥。有些个性隐藏在人性的深处,在危难时刻才显露出来。人在最佳状态下发挥个性的最好水平,通常情况下正常发挥,特殊情况下可以超水平发挥。个性在定型以后仍有提升的空间,客观地说,每一个人都有培养优良个性的潜力。
职业性。社会上的职业三百六十行,人人都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一旦从事某一行业,就会有相对的稳定性。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职业规范,就是人们常说的“游戏规则”。
一般来说,各行业都有它们的职业特点,在長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自然而然打造适应本行业的职业个性,职业个性比其它个性更具有优势。
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从政、当兵、医生、经商、种地、教书、演戏等。有人終生从事一种职业,有的人一生变换几个职业。不难发现,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具有稳健沉着的心理素质;军人的行为非常规范;商人特别的精明;老师非常耐心;工人和农民非常勤奋;医生和科技人员特别细致;演员非常活跃等,这就是在行业中打造出来的个性风格。职业个性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是在行业环境中塑造出来的特质,优良职业个性辅佐人生事业,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二维性。指正向与负向两种相反的个性,按通俗的话来说,好的与不好的个性,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个性本身是个中性詞,并不表明它的性质,只有表现出来才能凸显它的优劣。
人们普遍欢迎与认可待人热情、谦让与包容的交往个性;衣着打扮得体,举止文雅的生活个性,这就是正向个性。人们难以接受待人粗鲁、吝啬与虚伪的交往个性,以及各种生活陋习,这就是负向个性。涉及到正负两种个性的还有诸多方面。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有趣,就是平时待人粗暴无礼的人,同样也讨厌别人对他们也粗暴无礼;一个对下司盛气凌人的上司,同样不能容忍别人对他也盛气凌人;骗子并不想别人也去骗他。
从中能引出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人都认可正向个性,不能接受负向个性。从中又要提出另一个问题,既然人人都接受正向个性,为什么人的身上有那么多的负向个性呢?
这是人性理论中一个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共性是人的本能,天生形成是不能改变的;个性是后天人生实践的产物,只有个性才能客观地反映人的真实状态与本质问题,人生理论需要研究的范畴,就是个性对人生命运的引导与影响。
个性并不等同于性格,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人生内涵,性格只是个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习惯性行为,个性涵盖了性格、心理素质、气质、风度等在内的多元要素。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凡是那些负向个性较为突出的人,人际关系紧张,恋爱与婚姻不顺,家庭缺少幸福感,事业失败的经历多,总之,整个人生命运不佳。凡是正向个性突出的人,人缘关系好,朋友多,恋爱和婚姻容易取得成功,家庭幸福又温馨,事业成功。负向个性对人生产生负面影响;正向个性对人生产生正面影响,这已经被人生实践所证明。
当人们評价人的个性水平时,经常听有人说,这个人有个性,那个人没有个性。其实,所谓有个性,指的是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并不等于在其它方面都很有个性。所谓没有个性,指在某些方面个性表现力较弱,并不是个性不存在。
打一个比方说,水果中有苹果、桃子和桔子,这些是水果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果各有各的滋味,它们的品质没有可比性。但是,同样种类的水果,却有不同的品质。南丰桔子很甜,大家都爱吃,而有些地方产的桔子有酸涩味,大家就不爱吃,这就好比是个性的优劣。
有人爱吃甜的水果,有人爱吃带点酸味的水果,这就说明人们对吃水果有选择性。人们对个性同样有选择性与排他性,把水果与人的个性作比较,是为了加深对个性的认识。果树从开花—挂果—生长—成熟,有一个基本生长规律,不同品质的水果,由于受到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与人工培植的影响,结出不同品质的水果。人的个性培养与生成与果树生长的道理相通。
一个在娘肚子里的婴儿谈不上有个性,出生以后要经历幼儿期—孩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的六个阶段。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在社会上耳闻目染,行为效仿,在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熏染下,随着阅历的增长,人的个性每年都在发生细微的变化,由量变达到质变,个性成熟和定型了,并且形成各自的个性风格。
人的个性并不都是向好的方面转变,有的变好,有的变坏,在人的身上总会有正负两种个性同时存在,只是各自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为了培养优良的个性风格,储备优良个性辅佐人生成功,开创更加美好的人生,就个性培养问题谈五点认识。
1、对不成熟的个性提出挑战
个性一旦成型就不易改变,不易改变不等于不可改变,只是难度更大而已;个性成熟并不意味着就是正向个性,两者有着概念上的区别。所谓个性成熟指心理活动、情态和行为特征成为下意识的反应。
凡是不被大家认可的个性表现,不管它表现力如何突出,不能称之为正向个性,只有被大家接受和认可的才能称为优良个性。
个性定型之后,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发挥,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未必就有较好的表现。比如,一个老师每天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讲课,不会有什么压力。如果换一个场合去演讲,讲台下座的是上级领导和资深学者,再加上几百个学生,情况就不同了,担心自己讲不好,怕领导不满意,更怕学者们不好的评价,心情自然就会紧张,情绪就容易失控,个性表现就容易失常。
每年的大学高考,有些学生平时考试成绩都很优秀,可是到了高考考场,脑子就一片空白,平时难不到的题目,考场上就是答不出来,说明心理个性表现力欠佳,心理素质不好。
一个运动员面对高手如林的竞技比赛,由于心理压力大,比赛时高度紧张,放松不下来,比赛就容易失手,成绩不理想,这种现象很普遍,说明心理个性还没有达到稳定的程度,影响了行为个性的发挥。
个性是心理、情态和行为的复杂构成物,只有处于稳定状态下,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水平。要想拥有一个优秀和十分稳健的个性,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见大世面,在大场面中去接受挑战,到复杂的环境中去磨砺,那么,今天的个性发挥,就一定能超越昨天的个性水平。
2、挫折与危机中铸造忍耐与坚强个性
人生过程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危机,一生总是一帆风顺,这种人恐怕极少。所谓挫折是人生面临的事态遭受重大打击,一时难以摆脱的困境;所谓危机指面临难以预测的生存、根本利益或生命攸关的重大风险。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他有一个孤独甚至几乎夭折的童年,大家或许只记得他当海军大臣的荣耀,他却是从一名普通骑兵到屡立奇功,再到战地记者经历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丘吉尔青年时所经受的挫折,却是许多人所不知的。正因为丘吉尔跌宕起伏的政坛经历,坎坷的人生,成就了他一句不朽的名言:“我能奉献的只有血和泪。”,丘吉尔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这与他所经受的磨难分不开,许多成功人士亦是如此。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人无论有什么样的追求,不要想得太容易,在实施的过程中,挫折与危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在挫折与危机面前胆怯与畏缩,没有勇气与自信,那么,忍耐与刚强的个性就培养不出来,当然成功就沒有指望。只有在挫折与危机面前勇于面对,不畏惧不退缩,顽强的意志才能使你度过难关,充满自信去迎接挑战,锲而不舍追求既定的人生目标,成功才会属于你,要记住挫折与危机,它们是成功路上的必然,又是最好的老师。
3、逆境与失败是打造坚定个性的磨刀石
在人生的过程中,逆境与失败是人们不愿碰上的人生境遇,因为,逆境给人生予磨难与痛苦;失败使人生追求的目标难以实现。
清朝康熙皇帝在他早年的执政生涯中,面临内忧外患的国家局面,在孝庄太皇太后的辅助下,在极其严峻的政治逆境中,凭着他顽强意志和坚强个性,平息了以鳌拜为首的叛乱,打败了企图建立独立王国的两广总督平西王吴三桂,康熙以他的大智大勇开创了康熙盛世。
毛泽东从井冈山转战赣南根据地以后,屡遭王明博古等人的排挤与打击,毛泽东没有沉沦,面对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中国革命的危害,他在逆境中坚持真理,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将中国革命从危机中摆脫出来。实践证明只有毛泽东主张的路线才是正确的,指引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爱迪生有许多项发明,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没有因为屡遭失败而放弃,以他超人的勇气、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使他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发明家。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人士的背后,他们都有一段逆境与失败的精彩故事。
人对逆境与失败的承受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们的深刻反省,理性分析和进取激情,理性力量始终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根本动力。从逆境中摆脱出来,在失败的地方重新站起来的人,将比过去更加坚强和稳健,人所取得的成功与所克服的困难成正比。
逆境与失败是人生过程中的必然,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只有敢于接受挑战,就可以使逆境转化为顺境。失败是痛苦的也是残酷的,但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每失败一次,就积累一次成功的经验,失败是成功的阶梯,经历了失败才可能登上成功的高峰。历经逆境和失败而不退缩,心理个性和行为个性就自然提升了,为开辟新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基础。
4、险境中铸就冷静与沉稳的个性
人在一生中可能遇上几回险境,诸如,出差在外遇上抢劫、车祸、飞机失事;出门遭到绑架;长期居住的家园发生火灾、洪灾、泥石流、火山与地震;所在的地域发生战争、恐怖活动;搞开发项目遇上投资环境突变或者是金融危机等等。
每一次险境的发生都与生命攸关,或者是财产损失的巨大风险,每次风险都是突发事件,事先难以预测,一旦遇上就是在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处理险境的应变能力。如果表现得心慌意乱五心无主,那就没有办法采取下一步的行动,那么,灾难就要在你身上发生。若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就能够在险境中找到排除危险的办法,排除了危机就平安无事。
在电视节目中,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有的人遭到劫匪绑架,在失去行动自由和没有外援的情势下,凭借自己的冷静与沉着,巧妙地与绑匪周旋,寻找一切可以摆脱危险的机会,最终从绑匪手中逃脱。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都死过一回,眼前这种危险算不了什么,这正是经历了险境以后,冷静与沉稳个性增强的表现,无险不足以言勇。
有的人当危险在向自己逼近时,竟然毫无察觉,危险一旦发生酿成了悲剧,就会追悔莫及,这才是人生的悲哀。排除危险就意味着要冒一定的风险,不去排除危险,灾难随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危险一旦排除了,灾难与危险也就避免了。
冒险并不是目的,谁也不愿意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人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所指的勇,不是鲁莽,也不是不顾后果的激进举动,而是要在危险中寻找到克敌制胜的机会,打败对方而脱离险境,这才是真正的勇者。
把危险降到最低,这就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冷静和沉稳的心理个性为基础,把心理个性发挥到最佳状态,就能把智慧、情态和行为个性发挥到最好水平,藏而不露说明把处理危机的能力修炼到家了。遇险而不惊,有意识地在险境中培养冷静与沉稳的个性,在今后人生路上将是一个强者。
5、开放环境中培养优良个性
人们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个性总是有限的。常言道:“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这是因为花盆里提供的养分不能满足大树生长的需要。人的个性培养与大树生长是一个道理。
人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圈子里,每天都是从家里到单位一条线,天天见到的都是那几副面孔,要做的都是那样几件事,成了每天固定不变的模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不变的个性定位,个性展示也只适合这个狭小的圈子。
当今是一个生存空间激烈竞争与无情淘汰的时代,一条线的模式已经被社会的变革所打破,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三十多年前,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许多人面临新的人生抉择。诸如,企业重组,分流下岗,企业破产等,现实逼着你要去寻找一个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其中一部分人辞职下海、弃政经商,不管是摆地摊、开饭馆或者谋求其它的职业,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工作与交往环境,很显然,以往在半封闭环境中形成的个性,发现已经不够用了。
你开办一个新的实业,就必须要与各个行政主管部门打交道,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就可能遭到他人的冷眼与刁难。为了把事情办成,你就得放下架子,拉下面子,为了生存与事业的发展,你只能委曲求全;为了生意红火,你就得招揽顾客,陪着笑脸多说好话与恭维话。如果不这样做,事情就很难办成,生意就会冷淡,就会使自己陷入生存的危机之中。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眼前有一大堆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时候求什么人办事,这谁也说不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人生中许多成功都是逼出来的。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最能锻炼和提升人的个性水平,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逼出来的,当关系到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时,逼着你去动脑筋想办法,在不知不觉中你善于交际、热情礼貌、克制与忍耐的个性就提升了;自身勤奋、顽强与进取精神就增长了,自信心也就更足了,心态也就慢慢趋于平衡了。
也许自己当时感觉不到,当回头审视自己的个性变化时,就会发现个性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就许多人而言,并不是自己愿意走出生活与工作的小圈子,而是现实逼着你必须走出去,不走出去就没有出路,就会困死在狭窄的空间里,大浪淘沙把那些庸者和弱者无情地淘汰出去,只有勇士和強者才站在时代的前列。从中能悟出一个哲理,走出小圈子,融入大环境,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的,在社会复杂环境下,你才有可能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辅佐人生成功。
认识自身个性对人生的影响,有助于扬长避短,少一些失误与失败,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幸运与成功。个性对人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致关重要的,尽管在人的身上有正向和负向个性的同时存在,只要负向个性不断在减少,正向个性不断增多,就有信心打造优良的个性品质。
1 、生活个性与人生效应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个性,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性,习性总是在生活的过程中下意识地展现出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生活元素展示,首先以个性某种方式来表现,直接或间接对生活产生影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休闲与娱乐等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与喜爱。诸如,吃饭,喜欢吃的食品就吃得多,不爱吃的就吃得少,好吃的东西就吃得多;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让身体充分吸收营养成分,饮食合理搭配,使身体需要的营养与消耗达到平衡,这是好的生活习性。
有的人暴食暴饮,结果得了肥胖症和糖尿病;有的人吃东西挑三捡四,结果造成营养不良;酒是餐桌上人们喜爱的东西,有的人经常酗酒,借酒消愁,损害了肝脏与心脏,麻木了神经,这是很不好的生活习性。再如,人们每天工作之余要进行休闲与娱乐,这本来是身心疲惫时放松的方式。但是,有的人利用休闲时间参与赌博,不仅把口袋里的钱输光了,人也搞得筋疲力尽,工作起来无精打采。这种负面的生活个性,把事业都荒废了,家庭矛盾叠起,家庭幸福不复存了,弄得这种地步,这是人生的悲哀,这就是不好的个性对人生的负面影响。
从中能引出一个哲理,每一种生活个性的展示都有一个度,一个支撑生活与事业的平衡点,有了这个平衡点,就能达到生活与事业的最好效果。
一个人每天的生活占用一半以上的时间,吃饭、走路、娱乐、睡觉等,这些生活项目必须由自己去完成,别人无法代替。生活习性良好,大家就乐意接受你,发现这些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家庭幸福,不仅自己活得开心,而且大家喜欢与他们一起工作和交往,公众形象颇佳。
再来观察那些身上染有许多生活陋习的人,负面的生活个性总是不经意间表露出来。诸如,说话时口水飞溅、出口就粗话脏话、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行为放纵等,众人都视而远之,人们对负面生活个性的排斥心理,使得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不良影响。
有些人在求职时的失败,就因为身上陋习表现出来,被招聘单位涮了下来,眼睁睁看到求职的机会被人家抢走;有的年轻人谈恋爱,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平时一些不好的陋习,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自己毫无察觉,对方却看得一清二楚,故而斩断情絲离之而去,自己还稀里糊涂不知是怎么回事,类似的事例,现实生活中见得太多了。
这个现实的社会,有些人经常遭受的人生失败,并非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平时一些很不好的生活习性所致,不是小看了这些问题,在一些重要的关键时刻,虽然论能力相差无几,给人的印象却是两回事,其人生的结局却相差千里。
这就好比每年的大学高考、体育场上的竞技比赛,你就离录取分数线差这么几分,就不能迈进大学的校门;你就比别人少这么几厘米,落后零点几秒的时间,冠亚军就与你无缘,现实太残酷了,容不得你差这么一点点。
生活就是训练场,社会就是大考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打拼,论个人能力都很接近,然而,人的生活个性往住成为特殊的竞争条件,拥有良好的生活个性,你就多了几分胜算,比别人加重了成功的法码,失败的人能体验到它的滋味,成功的人能领悟到其中的奧妙。
2 、交往个性与人生效应
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离不开社会交往,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人际交往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这也是人生成功的需要。
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其语言措辞、情态、动作、气质和风度,充分展示交往个性风格,反馈在众人眼里,自然形成了交往个性的印象,交往个性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同时关系到人生追求目标的成败。
人际交往主要表现在礼仪、谈吐、情态和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最为频繁,也是最为突出的方面。有些人交流时面带微笑、热情礼貌,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有些人表情严肃,动作拘束,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有些人待人傲慢无礼,给人一种没有教养的感觉;有的人交往落落大方,文质彬彬,给人一种修养很好的印象;有的人交流滔滔不绝,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有的人寡言少语;有的人漫无边际乱吹一气;有的人直奔主题没有废话。凡此种种,构成交流交往中不同的交往个性特征,不同的交往个性,产生不同的人生效应。
人们普遍赞赏待人热情、谦让与豁达的待人态度,为人守信、忍耐和克制的为人原则,行为动作恰到好处的举止要领,心底坦荡,表情流露自然真实的情感状态,气质高雅风度翩翩的交往方式,很显然,达到如此境界则是一个修炼到家的人,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周恩来的交际水平几乎无人能及。
社会交往能秛大家所接受,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语言表达虽不流畅却能达意;行为动作虽不高雅却也自然;面部表情虽不自然倒也真实。给人可以信赖的感觉,有了这些交往基础,交往就能进行下去。
人们不能接受对人冷漠、斜视、毫无表情、目中无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人粗暴、凶悍、霸道或野蛮的恶劣态度;当对方出错或失态时,总是以挑剔和捉弄对方而后快,不给人家留面子,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使对方“出丑”而幸灾乐祸;对人许下的诺言当儿戏,对人对事不负责任。凡此种种,这些都是负面的交往个性,难以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
人际交往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亦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丰富的交往知识为基础,更要有良好的交往个性辅佐人生,交往个性则是学问与艺术的结合点。
个性需要表现,形象需要树立,个性也是人品的体现。良好的交往个性,就像一块响亮的金字品牌,它不靠哗众取宠,不故作姿态,靠的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当大家认可你的时候,交往个性就达到一定的水平了,为你架起一座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
3 、办事个性与人生效应
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了各自的办事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办事个性。人生中要办许多事,每办成一件事,就向成功目标推进了一步,事情办得好与不好,这与平时养成的办事个性密切相关,办事个性对人生成功的影响不可小视。
一个人办事能力强不强,事情办得好不好,排除外来因素干扰,办事个性就能体现人的办事能力。有的人做事勤快、周到、耐心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办事效率就高,事情也办得漂亮,让人很放心,这种人办事个性强;有些人办事马虎、粗心、懒惰、丢三拉四,不能按时把事情办完,办事效率低,而且经常把事情办砸,这种人的办事个性差,让人很不放心;有些人办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做事果断且又干练;
有些人做事漫不经心拖泥带水,没有时间观念,让人很不放心,给人的感觉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除此之外,有的人小事办得漂亮,大事办不好,这种人适合做一些具体工作;有的人小事不知从何做起,却能办大事,这种人适合领导工作。凡此种种,反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办事个性,这些办事个性同样影响到人生的效应。
如何衡量办事的价值,它由心理个性来决定,人的办事能力是一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其意义则不同,办事的效果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人办事是给自己看的,尽自己能力而为之,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就会想办法补救,以达到目的为原则;
有的人办事是做给领导看的,做事之前进行评估它的价值,办了几件事不在台面上,没有人知道你干了些什么,关键时刻办好了一件事,那么,辛苦办几件事,它也比不上关键时刻办好一件事。
有的人办错一件事,就会有人纠住你不放,所以就有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观点。有人从反面吸取教训。办事能力综合了各种复杂的因素,除了长期养成的办事个性,还有心理、人际关系、环境及其它可变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指对办事性质的认知;人际关系因素指办事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环境因素指办事的客观条件;办事目的性决定办事效率,以及其它因素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个单位的总体目标,需要靠每位员工的办事效率来实现,所以,单位总是招聘有办事能力的人。一个办事个性优秀的人,只有在社会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别人才会认识你,就有机会表现你的人生价值,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你的用武之地。
4 、抉择个性与人生效应
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時刻,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人生的抉择,一念之差,一步走错其结局差之千里。一个错误的抉择,可以导致人生的悲剧;一个正确的抉择,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人的抉择个性不仅显示其重要,对人生将产生深远影响。
抉择个性是心理活动的表现,也称心理个性。应该说,任何抉择都存在变数,既使你当时的抉择是正确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关键因素随着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可以这么说,人生追求目标的实现,七分靠正确抉择,三分靠运气。
人的抉择个性分为二种:一种是正向抉择个性,另一种是负向抉择个性,正向抉择并不等于正确,只能说明抉择成功概率更高,负向抉择并不等于失败,只是成功概率更低而已。
1、负向抉择个性。对人生重大问题做出决定时,其一,表现五心无主、患得患失、自信不足、怕这怕那,时机来时把握不住;其二,急不可耐,在各种问题没有考虑成熟,没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草率地抉择;其三,盲从,别人追求什么,就跟在后面追求什么,不考虑自身客观条件是否许可;其四,随波逐流,相信命运的安排,甘愿做命运的奴隶;其五,我行我素,凭着一时的激情,不听从他人的劝告,盲目地不切实际的抉择。
上述五种负向抉择个性的表现,成功的可能性当然很低。有人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面,那么,人生机遇就会从你身边溜走。
2、正向抉择个性。其一,自信与果断,对追求的目标充满信心,不会被外来因素干扰,义无反顾地干下去;其二,谨慎与稳健,对抉择项目进行科学评估,不做无把握的事情,就可以降低抉择的风险;其三,雷厉风行,一旦抉择,不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放开手脚大胆去干。
正向抉择使得成功概率明显提高,虽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成功,但对别人来说,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时代,正向抉择个性显得尤为重要。
人生抉择决定人生的命运,有些机遇一旦抉择失误,可能就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等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要后悔一辈子。
人有时为了某种追求,要做出非常艰难的选择,因为,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问题,一旦做出决定就会伤害到一些人,最无奈的是预先无法知道最终结果,许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人生的每一次抉择,不可能都能达到目的,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高人,尽管是这样,如果害怕抉择失败,不去做出人生的抉择,那么一次成功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人生最大的失败,也是人生最大悲哀。
当今社会已由强力抗争,进入到智力制胜的时代,人生抉择就是成功的起跑线,起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知识和经验不是万能的,只有把它们转化成智力,智力转化为抉择力,才能提出科学的抉择目标。
凡是没有实施的抉择,就不会有结果,实施就是物化的过程,将理想变成现实,将抉择变成财富,科学抉择是物化的先决条件。只要想得到,就有办法做得到,办法总比困难多,敢于把抉择目标拿出来,才会有成功的希望,以开创性思维进行合理的抉择,就有信心创造人生的辉煌。
个性与命运是一种辩证关系,一个刚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婴儿,談不上有个性;一个死去的人,不管活着的时候是怎样的个性,死了以后,人的个性也就消失了,只有现实中活着的人,个性才能发挥作用。
有人说:“社会是个大染缸,把人染成五颜六色。”这话虽有几分道理,但不是绝对的。不错,社会是复杂的,它确实使一部分人在名利的诱惑下,人性变异和道德的滑坡,对另一部分人而言,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做人的本色。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大浪淘沙的洪流中,可以淘汰一个人,也可以锻炼和成就一个人。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一个脱离社会生活的人,个性是扭曲的,既不能成才,又不能成功。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要在社会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征服自我,完善自我。这就好比蕴含在矿石中的金子,只有经过炉火的冶炼,去除里面的杂质,才能显露黄金的本色,在阳光下金光闪烁,大凡具有大智慧和优良个性的人士,他们都是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打造出来的。
社会是磨砺人最好的地方,挫折与逆境铸造不折不挠的精神;磨难与困境练就忍耐与刚强的个性;险境培养沉稳与冷静心理素质。对以往负面个性提出挑战,今天的个性品质超出了昨天的水平,在人生的过程中,你就是一个強者。
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人们经常只有在很无奈的情况下,才会走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小圈子,为什么就不能主动走出去,非要等到十分被动的情形下,才去寻找生存的空间!急剧变化的社会生存舞台,危机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今时代无情淘汰那些庸者和弱者,容不得你无动于衷。
那些从边远山区走向开放城市的打工仔打工妹,几年下来比村里富多了,穿着打扮为人处事也比以前成熟多了,回来以后让村里人羡慕不已。有的人把在外面学来的本事,在当地办起了实业,这就是在社会大环境下,造就的良好个性与做人的品位。从孩提阶段开始就有意识地到社会上去磨砺,目的是让孩子们培养一个优良的个性品质,这是为他们走上社会打拼,为人生成功储备优良的个性基础,这比临阵磨刀要管用得多,然而,我们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人生中难免会遇上始料不及的磨难与挫折、坎坷与泥泞、危机与灾难,还会碰到复杂的人事关系,这都是塑造正向个性有利的社会环境,经历了各种考验,才能浴火重生,将来在社会上遇上复杂局面才能应变自如。有一个优良的个性品质,就为自己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在任何时候,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优良个性品质,它是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因为它不是商品;个性是难以模仿的,因为它是人生实践的产物;优良个性是一笔无形资产,一旦拥有则可以转化成有形有价的物质财富;优良个性是一种自身的能量,这种能量一旦释放出来,它能使你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个性是文学的灵魂,艺术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内涵中赋予了多少个性,优良个性是人生的富有,生命的价值取决于赋予了多少优良的个性品质,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个性就好比蓄积力量的双浆,使你绕过暗礁与险滩,乘风破浪驶向希望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