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说明

人类进入有文字记載的历史以来,对自身的研究才缓慢展开。由于時代的变迁,历史上对人生理论的研究,由于经济地位及个体思维模式的不同,人们对人生哲学的研究呈现很大差异。

历史上许多人生理论都是人生哲学,人们所熟习的有以“仁”为中心的“修齐治平”、“成仁成圣”的儒家人生哲学;以“道”为中心的“无为而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人生哲学;以“空、无”“解脫”、“成佛”为中心的佛教人生哲学。

西方世界有“原罪”、“拯救”基督教人生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尼釆的“超人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中国近代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此外,还有“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哲学。

人类对历史上的人生理论,从不同角度有多种解读。人们要问,众多的人生理论,鱼目混杂,究竟那些才是对自己有用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都有一些道理,有些人生理论相互矛盾,人们想要从众说纷纭的人生理论中找到正确答案也是困难的。

如果有一个科学客观的基本标准,则可以从诸子百家的人生理论体系中拾得真理的颗粒,有了共性的认识,就能为人生之路找到合理的途径。人类需要建立一个研究人生哲学的平台,根据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找人生哲学的科学标准。就像有了光年这个长度单位,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可以对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科学测量。

我们不要急于横陈历史上宗教家、理论家们对人生各种理论的正确与否,首先要理解历史上人生理论的内涵,建立人生哲学理论的平台,为打开人生问题的迷宫找到开启的钥匙。一旦这一平台得以建立,历史上不同人生哲学理论的真伪,就如同进入“哈勃望远镜”里的宇宙天体一样,将大白于天下。

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知识之一,是关于人生的知识,最大最深奧的是人生的学问,当下这个时代也不例外。今天正在提出科学的、现实的、哲学的迫切需要,人类责无旁贷要回答这些问题。

本人为民间一介布衣,出于好奇与兴趣,多年来一直从事人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经有二十余年了。当我在人生路上徘徊的時侯,想给自身的人生之路寻找理论上的支持,于是从历史典故和民间的谚语中,获得了一些人生哲学理论方面的零碎知识。由于各家各派都是站在各自立场上看问题,无法把握整体脉络,随着对人生问题的深入研究,决定到人生实践中去寻找荅案。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每天观察人们的行为、性格、心态、语言、表情特征,凡是认为能反映人生方面的事件,回家以后写成感悟笔计,人生问题的信息年积月累,至今累计百余万字,这些感悟笔计,成为我探讨人生问题第一手最为真实的资料。

随着对人生问题研究的深入,提出的人生问题越多,涉及的问题越广泛,越是引发了我对人生理论的深入探索。提出的问题越复杂,越是激发我的热情,这将成为我退休后的岁月里研究的课题。随着对人生问题的深入观察与研究,人生问题的脉络变得清晰起来,研究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我决定把它当作一项人生事业来完成。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认准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业,那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退休以后有充足的時间进行研究与写作,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问题,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得益于有一个好的身体支撑,以及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从一九九六开始至二零一六年,用了二十年的時间,完成了《品人生》的撰写,于二零一七至二零一八年期间,用了二年的时间对作品重新进行全面修改,除了对原先的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品人生》撰写共十六篇三十八章,经反复推敲与斟酌,总算把《品人生》手稿修改完成,且不说作品的水平如何,这是我研究人生理论的成果,用二十二年的心血写成的。

人生理论与文学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作品可以构思与加工,人生理论则不能,它从人生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要经受人生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人生问题的探索与研究,有人认为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禁区,使不少人类学者视为畏途。然而,尽管人生理论研究这块理论园地荆棘丛生,这株劲草却在迷雾中潜滋生长。

把人生问题的研究提出来,凸显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突出地位。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充分认识到人的问题,它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这是人文理念的重大转变,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将不可估量。

不能觉察与认识到人生问题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将潜伏人类明天的危机;满足甚至陶醉现状,势必阻碍人生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进程,预示酿成人类明天的悲剧。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禁止人生理论的研究是办不到的,拒绝它是不明智的,光有評论而不探索,不能替代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人生问题的探索,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先人以文学、戏剧、民间传说的形式,将人间发生悲欢离合的故事流传至今,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夸张比喻的手法,深刻透视人们对财富、名利、情感、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许多宝贵的人生哲理,成为后人值得借鉴的行为指南。

人生实践必然求助于理论指导,尽管有许多人类学者从不同侧面研究人生问题,真正认识人本身,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人生问题博大精深,变化万千的人生给人以太多的想象空间,综合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难以预测的未来。

人生问题的研究,这是一条举步维艰的探索之路。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人是认识的主体,人是社会进步的主宰,当人真正认识自我的时候,人类文明将快速发展,世界大同的时代就为期不远了。

踏入人生问题探索这块研究领地,深感尤如闯入皇家的迷宫,金碧辉煌的皇宫,教我留连忘返,高墙深处的神秘,令我情不自禁要去探个明白,而那戒备森严与深不可测的禁宫,更要处处小心。

我是一位民间的无名学子,探讨人生哲学问题,在人类学者面前,真可谓班门弄斧,几十年的人生实践,上世纪九十年代所经受的磨难与挫折,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感悟与体验,触发我对人生问题研究的极大兴趣,斗胆跨进人生探索研究领域这扇大门,对人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品人生》手稿完成以后,总算松了一口气,不管将来人们如何評价,这是我研究人生理论二十几年的成果,也许有人不认可我的这些观点,这并不重要,把《品人生》留在民间,为有心人今后研究人生问题作一个参考吧!也不枉费晩年研究人生理论问题的心血,当告别人世的時侯,我也就没有遗憾了。

江西宜春
李旭春
二0一八年十一月五日 P2KyLhp9PKChCmPLljBTIe/p0WdB8zRyCTXL0ZER9ua1sIwtB0lmho/Io8keWeo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