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经脉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经脉的图谱就已经开始出现。《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经络的论述。其中十二经脉即经络系统的主体,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上的保健穴

● 中府: 本穴的功能为宣肺理气、平喘止咳,对增强肺脏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

● 列缺: 本穴可防治咽喉肿痛、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气喘。

● 少商: 本穴能清热、利咽、开窍,是急救穴之一,对发热、昏迷、休克、咽喉肿痛、癫狂、鼻衄(鼻出血)有较好防治作用。

● 太渊: 本穴能清肺利咽、通畅经络,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

◎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上的保健穴

● 合谷: 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时常按摩或针刺可长寿。其功能为醒脑开窍、疏风清热、镇痛通络。可防治头面五官疾患及热疖、无汗、自汗、盗汗、经闭、滞产、昏迷、癫痫、痹证。

● 曲池: 本穴的功能为清热利湿、祛风解表、调和营卫,对上肢不遂、高血压、咽喉肿痛有较好疗效。实验表明,此穴具有调节血压、固齿、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

● 迎香: 本穴的功能为清热散风、通鼻窍。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上的保健穴

● 三阴交: 本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遗尿、失眠、疝气、不孕等。

● 血海: 本穴调和气血、祛风胜湿,可防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疹、膝关节痛。

◎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上的保健穴

● 神门: 本穴能养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癫狂。

● 通里: 本穴安神宁心、通窍活络,对心痛、 心悸怔忡、咽喉肿痛、暴喑、舌强不语、失眠、腕臂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保健穴

● 后溪: 本穴宁心安神、舒筋活络、散风清热,能防治急性腰扭伤、落枕、头项强痛、耳痛、咽喉肿痛、牙痛、癫狂等。

● 听宫: 此穴宁神志、宣通耳窍,故对耳聋、耳鸣、中耳炎、牙痛、癫狂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上的保健穴

太溪: 能壮腰健骨、益肾,是较常用的保健穴,可防治腰痛、月经不调、阳痿、遗精、失眠、小便频数等。

◎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

至阴: 本穴能清头目、通血脉、理气机,对头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

胃俞: 本穴和胃理气、化湿消滞,是增强后天之本—胃气的保健穴,对胃痛纳少、腹胀肠鸣、呕吐、脾胃虚弱疗效较好。

肾俞: 本穴有补肾益精、壮腰利湿作用,对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耳鸣、耳聋、水肿、腰痛有较好防治作用。

脾俞: 本穴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为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能防治肢体乏力、背痛、腹胀腹泻等。

肝俞: 本穴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胆、养血明目。

心俞: 本穴能宁心安神、宽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对心痛、心烦、惊悸、健忘、胸闷、梦遗、盗汗、癫狂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

肺俞: 本穴是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气,对肺功能失调引起的病证有防治作用。

◎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保健穴

● 内关: 本穴宽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对心痛、失眠、胸闷、心悸等诸多心经病证皆有较好防治作用。

● 中冲: 本穴是常用的急救穴之一,能清心开窍,退热苏厥,对中风昏迷、舌强不语、心胸烦闷、热病中暑、小儿惊厥有一定的效果。

◎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保健穴

● 阳池: 本穴能舒筋、通络、解热,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对肩臂痛、腕痛、扁桃体炎防治效果较好。

● 支沟: 本穴能理气解郁,疏通腑气,通经络,能较好地防治便秘、胁肋痛、耳鸣耳聋。

◎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上的保健穴

环跳 :本穴有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对腰胯腿痛、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上的保健穴

章门 :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治疗腹胀、胃脘痛、胁痛、呕吐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人体特殊通路,既不直属脏腑,也无表里相配,主要是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并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起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 督脉

循 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②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

交会腧穴: 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神庭、人中。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 带脉

循 行: 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②横行绕身一周。

主要病候: 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 带脉、五枢、维道。

◎ 任脉

循 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阴毛部;③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④到达咽喉部;⑤再上行环绕口唇;⑥经过面部;⑦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

交会腧穴: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浆。

◎ 冲脉

循 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 腹部气逆等。

交会腧穴: 会阴、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阴交、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

◎ 阴维脉

循 行: ①起于小腹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脾经相合;④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

主要病候: 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 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 阳维脉

循 行: 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④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至前额;⑥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主要病候: 恶寒发热、腰疼等。

交会腧穴: 金门、阳交、臑俞、肩井、天髎、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 阴跷脉

循 行: 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跷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 多眠、癃闭、足内翻等。

交会腧穴: 照海、交信、睛明。

◎ 阳跷脉

循 行: 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③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④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主要病候: 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

交会腧穴: 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 、地仓、巨髎、承泣、睛明。 R6QbbN3ZW2mwENHvUU2nRsH3+wOkwabG8g5BHQPu5sdQ+mKiGJ4qImpCfRjqKKD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