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中国传统养生的瑰宝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学又叫“岐黄之术”,不过可能不知道“岐黄”二字的来历,其实“岐黄”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岐伯和黄帝。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在中医学中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部托名黄帝的医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周易》的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基础上,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家之宗”,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

近来有很多人推崇《黄帝内经》,不是因为其记载的治疗技术有多么先进,而是为了学习疾病预防知识和养生观念。为了更好地说明医疗与养生的关系,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敷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呼应了《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在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的现代社会,等疾病找上门再看病吃药的养生观念已经落伍了,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治病吃药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交战的过程,就像战争免不了流血牺牲,在疾病的痊愈过程中人体也会受到损耗。因而最佳的养生方式是通过掌握养生知识,安排好生活节奏,顺应自然四季的变化等来预防疾病的产生。

《黄帝内经》是一部统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的开山之作。它提出了养生学的两个要点,即保养和补养,认为“精气”是万物的根本,懂得保养并贮藏精气就可以长寿;万事万物有阴阳和谐、五行生克制化,懂得调和阴阳五行就可以不得病;人与自然、季节气候的和谐与呼应,是四时养生的根本。总之,从微观的人类日常饮食起居、劳逸寒暑,到宏观的四时气象等,《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人体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疗法,以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法。

本书采取了白话全译加图解对照的方式,向读者全面而立体地展示这部千年养生巨著。本书的特色在于现代的图解手法,以图文对应的方式逐篇解读《黄帝内经》中的深奥理论,其中包括近800幅手绘插画、各大馆藏古图、图表和直观图解,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人体、自然与养生的奥秘,便于读者轻松阅读。《黄帝内经》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读者不但可以学到医学及养生的知识和观念,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等思想,这些不是本书所能深入探讨研究的,本书能做的就是启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燃读者的思考灵感。

编者谨识
2019年12月 I717YR5Sxp4HmtQeuCWIat1B5rmjhc00nLqNiIs5ct+ZsoBfALn0zty6mN4KpB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