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孩子心中播下“时间”的种子
——江苏省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缪建平“认识秒”教学赏析

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缪建平老师在苏州市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施教了“认识秒”一课。在课上,他努力践行“趣、序、顺、变、度”五字教学理念,为全体教师献上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下面就相关片段进行赏析。

片段一:认识“秒针”和“1秒”

[通过“运动员百米赛跑用了( )”(时间单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后揭题,然后开始认识“秒针”和“1秒”。]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钟面(展示钟面模型),谁来说说,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

(学生回答)

师:这些都是什么针?其中,哪个是秒针?(板书:秒针)

生:最长最细,红色的是秒针。(师板书:长、细)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秒针怎样走才是1秒呢?(板书:1秒)

生: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1秒。(师板书:秒针走一个小格)

师:哦,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一看。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走了一小格。画外音:同学们,你看到秒针走了1秒了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了一小格正好就是1秒。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听听,秒针是怎样走动的?(播放课件:秒针1秒钟“嘀嗒”一下)

师:听到了吗?怎样才是1秒?

生:“嘀嗒”一下,就是1秒。

师:请同学们模仿秒钟的声音来做一做,看谁“嘀嗒”得准。

(学生模仿秒钟,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师:1秒钟到底有多长,你还能用其他声音来表示吗?

生:嘀——;嗒——;咔——;嚓——;通——;哇——;叽——

师:谁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走了1秒?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1秒。

师:(跟着做)没错,你真棒!

生:我跺下脚就是1秒。

(请大家跟着课件中的秒钟做一做,再请同学来演示,10秒左右。)

点评

通过放映课件,让钟面上的秒针动一下,走一小格;发出“嘀嗒”声,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来感受1秒;再让学生发出“嘀嗒”的声音来表达1秒,逐步加深对“1秒”的体验。接着,通过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让学生跟着秒针做一做,同时发出不同的“1秒”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他们自然会印象深刻。

片段二:算算、估估“经过几秒”

(在学生深刻体验“1秒”后,缪老师又带领学生算一算、估一估“经过几秒”。)

师:(出示钟面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秒针从12走到了几?走了几小格?是几秒?

生:秒针从12走到1,走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如果秒针从3走到7呢?

生:20秒。

师:对,从3走到7,走了20秒,在这20秒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同学们10秒钟的时间,我们来开始一项比赛——数数,从1开始数起,看你在20秒时间里能数到几。(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数数。)

师:现在进行第二项比赛——跳绳,时间为30秒,男生和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跳得多。

师:我们进行第三项比赛,50秒的口算比赛,请同学们拿出口算练习纸,比一比,看看你在50秒的时间内,能做对多少道口算题。

(教师秒表计时,同学们做完口算题后,对得数,并汇报做对几题。)

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古诗《长歌行》(电脑朗读: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来估计一下,读完这道古诗,需要多少秒呢?(出示古诗,请两个学生预估时间。)

师:刚才有的同学估计得不太准确,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请同学们跟着秒表一起来校正自己这个“小闹钟”。

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时间就像小马车》(电脑播放),老师用秒表计时,同学们在心里数数,看谁数得准。(然后进行交流与点评)

师:同学们,刚才这首古诗和歌曲,谁知道它们要表达的意思?

生:爱惜时间,珍惜一分一秒;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为了节省时间,同学们最好有个闹钟,以防早上起晚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还认识计量秒的工具吗?(老师先出示几个,让大家认识,并请同学们作简单的介绍,然后回想生活中见过的秒钟。)

生:秒表、电子表、手机上的计时器、电子辞典中的计时器……

点评

本片段的“经过几秒”分两个层次展开:秒针从12开始到几,就是几个5,念五的口诀就知道几秒了;不是从12开始的,就要先弄清楚是几个5才行。学生光会计算“经过几秒”还不够,缪老师还带领大家估一估,这就将刚刚认识、体验的1秒与几秒进行了深化。只有学生真正会估计了,他们关于“秒”的认识才会在脑海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片段三:认识理解1分=60秒

师:我们继续来看钟面,如果秒针从12开始,走了一圈,走了多少秒呢?

生:60秒。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放映课件,大家看着秒钟,一起数;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圈,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师:刚才我们跟着秒钟的“嘀嗒”声从1秒数到60秒,现在如果不听声音,你能跟上钟表的节奏吗?我们来换一只钟表试试,好吗?

师:现在大家跟着这只钟表再从1秒数到60秒。(学生数,钟表无声。)

师:大家在数到60秒的时候,发现分针有没有走动?

(学生有争论,这时教师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分针原来在哪里,走了60秒之后,又到了哪里?重温刚才的过程。)

师:分针走了多少?(请大家仔细看看钟面的格子)

生:一小格。

师:分针走了一小格,表示几分?

生:1分。

师:当秒针走了一圈的时候,分针正好走了一格,所以,我们可以说1分等于60秒。(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反过来再读一遍)

师: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秒针再走一圈,分针会怎么样呢?

生:走一格。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连这么难的问题也能研究出来,真棒!

点评

1分=60秒看似简单,其实它内有一个逐步积累表象的过程。在刚刚的认识1秒、几秒的基础上,秒针继续行走到正好一圈的时候,分针正好走了一格。因为第一遍时学生没有关注分针的走动,于是教师就让他们观察第二遍,甚至第三遍……虽然过程似乎“慢了”一点,但这里的“定格式观察”是必需的,它让一颗时间的种子悄悄地埋在了学生的心田。

总评

缪老师努力践行“顺应儿童天性,让学生首先喜欢数学教师,然后喜欢数学学习”的教学格言,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的“趣”;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知识递进规律,引导学生学习的“序”;把知识内化中的同化与顺应方式相结合,“顺”着学生思维的“流”;通过变式练习、动态变化,不断变换学习方式;注意课堂学习的密度、高度、广度、深度、进度,努力把握扶放的“度”。

趣、序、顺、变、度——一种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坚守”,一个积淀多年勤勉与智慧的“教育信条”,幸遇,难得,不得不在此分享!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特级教师 赵云峰) xfeTnIG294wza75pY6u4qsp3TfdkzMbFjhLe7O0M8QlsjHtDG6+tISSc73Unc7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