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管大”亮剑
——特级教师管建刚执教《理想的风筝》教学赏析

熟悉管建刚老师的人都亲昵地叫他“管大”。管大是笔者敬仰的老师,他的书和文章笔者大都拜读过。但笔者发现有段时间管大“变”了,“抛头露面”的“代表作”不再是拿手的习作教学,而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并且引发了一场对阅读教学探讨的狂潮。

通过阅读一些批判性的文章,笔者对管大“指向写作”的阅读课除了好奇就是探究的欲望。在深圳,笔者有幸听到管大执教苏教版六年级《理想的风筝》一课,两堂课下来,对“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有些感受,对管大的思想有了深入的思考。

正如管大所言,多年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两张皮”,作文教学归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归阅读教学,两者不能说老死不相往来,至少也是“貌合神离”,因此他提出“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主张。可见,管大准备“革”阅读教学的“命”,而“革命”需要胆识,需要“亮剑”的气魄——逢敌必亮剑,不论输或赢。《理想的风筝》无疑是管大为思想而战的又一次亮剑。

片段展示

师:《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写的是物还是人?

生:写人。

师:你一般用什么写人?

生:用事情写人。(师板书)

师:把课文读通读顺,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写人的奥秘(补充板书:奥秘)。

瞧,管大的开场就与众不同,他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给学生阅读文本铺下“指向写作”的基石。接下来,也是最难设计的环节——如何引领学生读课文,并且在读中渗透“指向写作”的思想。我发现了管大的聪慧,他没有抽丝剥茧般地分析人物形象,而是简简单单地扣住“事”让学生读句子。一件事一件事地梳理,读通了,读顺了,抛出几个关键性问题,文中刘老师不服输、乐观的品质便水到渠成地出来了。比如,“写板书”这个环节:

(学生读第5自然段)

师:如果用三个字概括这个故事,是——

生:写板书。

师:很好。同学们,看老师做动作(故意慢慢地单脚蹦着转身),刘老师是这样转的吗?

生:不是。刘老师是“急速一转”,很快。

师:请一个学生来做一做这个“急速一转”。

(学生做动作,差点跌倒。)

师:刘老师为什么要“急速一转”,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腿有残疾吗?

……

赏析

听完这个环节,笔者服了!原来担心管大的“指向写作”的课堂会不会太沉闷,会不会“工具性”太强,听后发现管大的课如此简约,每一次“读”或“说”的设计都是为“指向写作”服务的。比如,对故事的概括,就体现了一种写法指导的连续性;又如,对“急速一转”的理解,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为后面发现“故事的内在关联”作了铺垫。

管大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最弄不懂构思”,于是,他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便关注学生对“构思”的熏陶,对“篇感”“段感”的积累。

管大领着学生概括四件事后,引导学生探求写的事都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于是学生恍然大悟:作者写这四个故事,两个故事发生在课上,两个故事发生在课余。管大顺势质疑:这是巧合,还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至此,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故事要学会分配”的构思方法,“构思”的奥妙也在学生的好奇与探究中渗透了。听课时,我坐在学生的后方,分明感受到学生那激动、兴奋的心情。

这样的课堂有效吗?答案不容置疑。正如课末管大问学生:“若干年后,你们觉得会记住左边的板书(故事小标题、人物精神)还是右边的板书(写作方法)?”学生一致选择了“右边”。这正是管大想告诉学生的——高年级的学生要把阅读重点放在发现作者怎样把文章写出来上,发现其中的奥秘,如此不仅读书了,作文水平也会蒸蒸日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教得好,便不必有什么作文指导。”管大“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正是最好的见证吗?

逢敌必亮剑。当下,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强,教师对课文言语形式关注度不够,阅读教学出现一些“敌情”。面对“敌人”,管大勇于亮剑,且不管成与败,他为理想而战的勇气值得我们尊重。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外语学校 郭武松) FRVN+/aY7G6R1nmCZmSt7brcgkt+CzdvMUjbs5kUe5Gq1GjdcE3TPhiFoljlFT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