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陨落星辰

第一颗“流星”坠落的夜晚终于来临。破晓时分,众人看到它掠过温彻斯特上空向东而去,在苍穹中划过一道火光。想必有数以百计的人见证这一幕,都以为是一颗普通的流星。阿尔宾如是描述,它拖着一条闪着绿光的尾迹,亮光持续数秒钟。我们最权威的流星专家丹宁 宣称,它首次出现时距离地面约为九十至一百英里。他认为,“流星”最终坠落在离他以东一百多英里的地方。

当时,我正在家中的书房写作。虽然我的落地窗正对着奥特肖镇,百叶窗也并未合上(那段时间我总爱仰望夜空),但我什么也没看见。然而,这个有史以来最古怪的天外来客,一定是在我伏案写作时坠落的,倘若我那时抬头看一眼便能望见它。有部分目击者表示,它从高空飞过时一直嘶嘶作响。我自己却一点儿也没听见。在伯克郡、萨里郡和米德尔塞克斯郡,一定有很多人目睹这一切,但他们都认为,那顶多就是一颗流星而已。可是,坠落者到底是何物,那天晚上似乎没有人想去一探究竟。

可怜的奥格威也看到了这颗“流星”,并认定它就落在霍斯尔、奥特肖和沃金 这三地之间的公地上。于是,他第二天一大清早就起身出门,打算找寻它的踪迹。天刚亮不久,他果然在采沙场附近找到了它。由于坠落时的巨大冲力,地面上被砸出一个大坑。沙砾和碎石四处飞溅,撒在石楠树丛中,堆得高高隆起,一英里半开外都能看见。东边有棵石楠树着了火,一缕青烟在晨曦中袅袅升起。

这“物体”几乎完全埋没在沙砾之下,四周散落着它坠地途中撞垮的杉树碎屑。它露出地面的部分好似一个巨型圆筒,外表厚厚一层暗褐色硬壳已凝结成块,如同鳞片一般。它的直径约为三十码 。奥格威上前一瞧,这个庞然大物的体积使他颇感意外,而其形状则更令他大吃一惊,因为流星通常都呈球形。不过,由于刚才高速飞行的缘故,外壳依然热得发烫,奥格威根本无法靠近。一阵骚动声从里面传来,他以为是圆筒表面冷热不均所致。那一刻,他丝毫未曾料到,它也许是空心的。

奥格威伫立在这“物体”砸出的坑洞旁边,凝神注视着它古怪的模样。那与众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令他讶异不已。与此同时,他也隐约觉察出一丝来者不善的迹象。清晨静得出奇,太阳刚从韦布里奇 方向的松树林后缓缓升起,已能感到些许暖意。他完全不记得那天早晨是否听见鸟鸣,但肯定没有微风轻拂的沙沙声。他唯一能听见的,只有那个烧得焦黑的圆筒内传来的微弱搅动声。整片公地上就他独自一人。

突然,他惊讶地发现,一些覆盖在“流星”表面结成硬壳的灰烬残渣正从顶端的环状边缘剥落下来,一片片纷纷扬扬,撒在沙地上。顷刻间,一大片硬壳掉落下来,发出刺耳的声响,他顿时把心提到嗓子眼。

他愣了一分钟,丝毫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尽管那个庞然大物依然滚烫,他还是爬进了坑里,走近它想看个究竟。他当时仍以为,眼前的一切都是圆筒降温时冷热不均造成的。可有一点说不通,为何只有圆筒顶端才有炭灰剥落。

随后,他注意到圆顶正慢慢旋转起来。它转动得异常缓慢,若非奥格威发现那个五分钟前还离自己不远的黑色印记已经转到了圆筒的另一面,他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想不通这意味着什么。直到他听见一声摩擦形成的闷响,看见黑色印记向前跃进一英寸 左右,才顿时豁然开朗。这个圆筒是人造之物——内部是空心的——顶盖可以旋转打开!圆筒里面有东西正在转开顶盖。

“天哪!”奥格威喊道,“里面有个人——不止一个!快被烤死了!想逃出来!”

他转念一想,马上将这“物体”与火星上的闪光联系在一起。

想到圆筒里关着某种生物,他顿觉惊恐万分,以至于忘记那灼人的热力,径直朝圆筒走去,想帮忙拧开。幸亏圆筒释放的热量阻止了他,双手才没有被依然滚烫的金属外壳所灼伤。他在原地踌躇片刻,随即转身朝沙坑外爬,一路向沃金镇狂奔而去。那时应是早晨六点左右。路上他撞见一位车夫,便想方设法将一切告诉对方。可他的说辞太离奇,模样又太狼狈——他把帽子遗落在沙坑里——那车夫当即扬长而去。他来到霍斯尔桥旁,一个酒馆伙计正准备开门营业。他再次上前叙说一番,却同样徒劳无用。那人以为奥格威是从精神病院出逃的疯子,差点将他锁在酒馆房间里。这倒使他清醒些许。当他在庭院里看见伦敦记者亨德森时,便隔着围栏招呼他,向他描述发生的一切。

“亨德森。”他问,“你昨晚看见流星了吗?”

“嗯?是啊。”亨德森说。

“它现在就在霍斯尔公地上。”

“天呐!”亨德森说,“坠落的流星!好极了。”

“可那绝非普通的流星。它是个圆筒——人造圆筒,伙计!里面还有东西。”

亨德森站起身来,手里拿着铁锹。

“你说什么?”他问道。他一只耳朵听不见。

奥格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他。亨德森愣了一分钟才回过神来。他丢下铁锹,一把抓起夹克外套,出门来到路上。两人匆匆回到公地,只见那个圆筒仍在原地。不过此时,筒内已不再作声。圆筒顶部和筒身之间露出一圈细长锃亮的金属轮廓。筒内外的空气沿着边缘进出交换,发出轻微的嘶嘶声。

他俩一边听着,一边用木棍敲了敲那层鳞状硬壳,却没有任何回音。他们断定里面的人不是失去知觉,就是已经死了。

他们自然是别无他法,只得高声宽慰许诺几句,然后赶回镇上求援。不妨想象一下:两人一身沙土,既兴奋又迷茫,迎着耀眼的阳光,奔走在狭窄的街道上。此时,店家正卸下护窗板,人们刚打开卧室的窗户。眨眼间,亨德森径直走进火车站,打算将这则消息通过电报发往伦敦。报章上连日来刊载的文章,已让人们做好接受这一事实的心理准备。

八点刚过,一群男孩和无业游民就已来到公地上,想瞧瞧这些“火星来的死人”。这是报刊新闻里的说法。我最初是从报童嘴里得知这一切。那是八点四十五分光景,当时我正出门去取《每日纪事报》。听罢,我自然大吃一惊,便迫不及待地出门,穿过奥特肖桥,向采沙场走去。 c7XIvfxf4jJ7mNJInpt/P+OBsXKlN+2nTH6XgfJU5tMml8HnitqKufBDBVysf3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