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宗师第六

〔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释文〕大宗师崔云: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其分内,终不强知。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也,故得尽其天年,不横夭折。能如是者,可谓知之盛美者也。

〔释文〕不丧息浪反。下皆同。或好呼报反。下同。不强其两反。

虽然,有患。

〔注〕虽知盛,未若遗知任天之无患也。

〔疏〕知虽盛美,犹有患累,不若忘知而任独也。夫知有所待而后当。

〔注〕夫知者未能无可无不可,故必有待也。若乃任天而生者,则遇物而当也。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注〕有待则无定也。

〔疏〕夫知必对境,非境不当。境既生灭不定,知亦待夺无常。唯当境知两忘,能所双遣者,方能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患也已。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注〕我生有涯,天也;心欲益之,人也。然此人之所谓耳,物无非天也。天也者,自然者也。人皆自然,则治乱成败,遇与不遇,非人为也,皆自然耳。

〔疏〕近取诸身,远托诸物,知能运用,无非自然。是知天之与人,理归无二。故谓天则人,谓人则天,凡庸之流,讵晓斯旨!所言吾者,庄生自称。此则泯合人天,混同物我者也。

〔释文〕庸讵徐其庶反。则治直吏反。之状,列在下文耳。何谓真人?

〔疏〕假设疑问,庶显其旨。古之真人,不逆寡。

〔注〕凡寡皆不逆,则所愿者衆矣。

〔疏〕寡,少也。引古御今,崇本抑末,虚怀任物,大顺羣生,假令微少,曾不逆忤者也。不雄成。

〔注〕不恃其成而处物先。

〔疏〕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岂雄据成绩,欲处物先耶!不谟士。

〔注〕纵心直前,而羣士自合,非谋谟以致之者也。

〔疏〕虚夷忘淡,士衆自归,非关运心谋谟招致故也。

〔释文〕不谟没乎反。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注〕直自全当而无过耳,非以得失经心者也。

〔疏〕天时已过,曾无悔吝之心;分命偶当,不以自得为美也。

〇俞樾曰:过者,谓于事有所过失也。当者,谓行之而当也。在衆人之情,于事有所过失则悔矣,行之而当,则自以为得矣。真人不然,故曰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正文明言「过」,郭注谓「全当而无过」,失之。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注〕言夫知之登至于道者,若此之远也。理固自全,非畏死也。故真人陆行而非避濡也,远火而非逃热也,无过而非措当也。故虽不以热为热而未尝赴火,不以濡为濡而未尝蹈水,不以死为死而未尝丧生。故夫生者岂生之而生哉?成者岂成之而成哉?故任之而无不至者,真人也,岂有概意于所遇哉!

〔疏〕栗,惧也。濡,溼也。登,升也。假,至也。真人达生死之不二,体安危之为一,故能入水入火,曾不介怀,登高履危,岂复惊惧。真知之士,有此功能,升至玄道,故得如是者也。

〔释文〕不栗音栗。不濡而朱反。登假更百反,至也。远火于万反。有概古爱反。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注〕无意想也。其觉无忧。

〔注〕当所遇而安也。

〔疏〕梦者,情意妄想也。而真人无情虑,绝思想,故虽寝寐,寂泊而不梦,以至觉悟,常适而无忧也。

〔释文〕其觉古孝反。其食不甘。

〔注〕理当食耳。

〔疏〕混迹人间,同尘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甘美。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

〔注〕乃在根本中来者也。

〔疏〕踵,足根也。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于气息,亦复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

〔释文〕深深李云:内息之貌。以踵章勇反。王穆夜云:起息于踵,遍体而深。衆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注〕气不平畅。

〔疏〕嗌,喉也。哇,碍也。凡俗之人,心灵驰竞,言语喘息,唯出咽喉。情躁气促,不能深静,屈折起伏,气不调和,咽喉之中恒如哇碍也。

〔释文〕以喉向云:喘悸之息,以喉为节,言情欲奔竞所致。其嗌音益。郭音厄,厄咽喉也。若哇获娲反,徐胡卦反,又音絓。崔一音于佳反,结也,言咽喉之气结碍不通也。简文云:哇,呕也。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注〕深根宁极,然后反一无欲也。

〔疏〕夫耽耆诸尘,而情欲深重者,其天然机神浅钝故也。若使智照深远,岂其然乎!

〔释文〕其耆市志反。,大也。五罪反。凄然似秋。

〔注〕杀物非为威也。

〔释文〕凄然七西反。煖然似春。

〔注〕生物非为仁也。

〔释文〕煖然音暄。徐况晚反。喜怒通四时。

〔注〕夫体道合变者,与寒暑同其温严,而未尝有心也。然有温严之貌,生杀之节,故寄名于喜怒也。

〔疏〕圣人无心,有感斯应,威恩适务,宽猛逗机。同素秋之降霜,本无心于肃杀;似青春之生育,宁有意于仁惠!是以真人如雷行风动,木茂华敷,覆载合乎二仪,喜怒通乎四序。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注〕无心于物,故不夺物宜。无物不宜,故莫知其极。

〔疏〕真人应世,赴感随时,与物交涉,必有宜便。而虚心慈爱,常善救人,量等太虚,故莫知其极。命,而芳名令誉,传诸史籍,斯乃被他驱使,何能役人?悦乐衆人之耳目,焉能自适其情性耶?

〔释文〕狐不偕司马云:古贤人也。务光皇甫谧云:黄帝时人,耳长七寸。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箕子胥余司马云:胥余,箕子名也,见尸子。崔同。又云:尸子曰箕子胥余漆身为厉,被发佯狂。或云:尸子曰比干也,胥余其名。纪他徒何反。申徒狄殷时人,负石自沈于河。崔本作「司徒狄」。皆舍音舍。下同。,与玄天而为类也。彼彼而我我,将凡庶而为徒也。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注〕夫真人同天人,齐万物。万物不相非,天人不相胜,故旷然无不一,冥然无不在,而玄同彼我也。

〔疏〕虽复天无彼我,人有是非,确然论之,咸归空寂。若使天胜人劣,岂谓齐乎?此又混一天人,冥同胜负。体此趣者,可谓真人者也。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注〕其有昼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极,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

〔疏〕夫旦明夜闇,天之常道;死生来去,人之分命。天不能无昼夜,人焉能无死生?故任变随流,我将于何系哉!

〔释文〕夜旦如字。崔本作「靼」,音怛。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注〕夫真人在昼得昼,在夜得夜,以死生为昼夜,岂有所不得!人之有所不得,而忧娱在怀,皆物情耳,非理也。

〔疏〕夫死生昼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而流俗之徒,逆于造化,不能安时处顺,与变俱往,而欣生恶死,哀乐存怀。斯乃凡物之滞情,岂是真人之通智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注〕卓者,独化之谓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独化也。人皆以天为父,故昼夜之变,寒暑之节,犹不敢恶,随天安之。况乎卓尔独化,至于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则死生变化,惟命之从也。

〔疏〕卓者,独化之谓也。彼之衆人,禀气苍旻,而独以天为父,身犹爱而重之,至于昼夜寒温,不能返逆。况乎至道窈冥之乡,独化自然之境,生天生地,开辟阴阳,适可安而任之,何得拒而不顺也!

〔释文〕其卓中学反。敢恶乌路反。之竟音境。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注〕夫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夫自然之不可避,岂直君命而已哉!

〔疏〕愈,犹胜也。其真则向之独化者也。人独以君王为胜己尊贵,尚殒身致命,不敢有避,而况玄道至极,自然之理,欲不从顺,其可得乎?安排委化,固其宜矣。本又作「濡」,音儒,或一音如戍反。以沫音末。相忘音亡。下同。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注〕夫非誉皆生于不足,故至足者忘善恶,遗死生,与变化为一,旷然无不适矣,又安知尧、桀之所在耶!

〔疏〕此合喻。夫唐尧圣君,夏桀庸主,故誉尧善而非桀恶,祖述尧、舜,以勗将来,仁义之兴,自兹为本也。岂若无善无恶,善恶两忘,不是不非,是非双遣,然后出生入死,随变化而遨游,莫往莫来,履玄道而自得。岂与夫呴濡圣迹同年而语哉?

〔释文〕誉尧音余。注同。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注〕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形为我载,生为我劳,老为我佚,死为我息。四者虽变,未始非我,我奚惜哉!

〔疏〕大块者,自然也。夫形是构造之物,生是诞育之始,老是耆艾之年,死是气散之日。但运载有形,生必劳苦,老既无能,暂时闲逸;死灭还无,理归停憩。四者虽变,而未始非我,而我坦然何所惜耶!

〔释文〕大块苦怪反。又苦对反。徐胡罪反。

〇郭庆藩曰:文选郭景纯江赋注引司马云:大块,自然也。释文阙。佚我音逸。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注〕死与生,皆命也。无善则死,有善则生,不独善也。故若以吾生为善乎?则吾死亦善也。

〔疏〕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以善吾生为善者,吾死亦可以为善矣。

〇典案:淮南子俶真篇袭用此文,「佚」作「逸」,「息」作「休」,「吾」作「我」。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注〕方言死生变化之不可逃,故先举无逃之极,然后明之以必变之符,将任化而无系也。

〇典案:淮南子俶真篇「谓」上有「人」字。

〔释文〕于壑火各反。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注〕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为故;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而世莫之觉,横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

〔疏〕夜半闇冥,以譬真理玄邃也。有力者,造化也。夫藏舟船于海壑,正合其宜;隐山岳于泽中,谓之得所。然而造化之力,担负而趋,变故日新,骤如逝水。凡惑之徒,心灵愚昧,真谓山舟牢固,不动岿然。岂知冥中贸迁,无时暂息。昨我今我,其义亦然也。

〇俞樾曰:山非可藏于泽,且亦非有力者所能负之而走,其义难通。「山」,疑当读为「汕」,尔雅释器:罺谓之汕。诗南有嘉鱼篇毛传曰:汕,汕樔也。笺云:今之撩罟也。「藏舟」、「藏汕」,疑皆以渔者言,恐为人所窃,故藏之,乃世俗常有之事,故庄子以为喻耳。

〇郭庆藩曰:文选江文通杂礼诗注引司马云:舟,水物。山,陆居者。藏之壑泽,非人意所求,谓之固。有力者或能取之。释文阙。

〔释文〕乃揭其列、其谒二反。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

〔注〕不知与化为体,而思藏之使不化,则虽至深至固,各得其所宜,而无以禁其日变也。故夫藏而有之者,不能止其遯也;无藏而任化者,变不能变也。

〔疏〕遁,变化也。藏舟于壑,藏山于泽,此藏大也。藏人于室,藏物于器,此藏小也。然小大虽异而藏皆得宜,犹念念迁流,新新移改。是知变化之道,无处可逃也。

〇典案:淮南子俶真篇作「虽然,夜半有力者负而趋,寐者不知,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

〔注〕无所藏而都任之,则与物无不冥,与化无不一。故无外无内,无死无生,体天地而合变化,索所遯而不得矣。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

〔疏〕恒,常也。夫藏天下于天下者,岂藏之哉?盖无所藏也。故能一死生,冥变化,放纵寰宇之中,乘造物以遨游者,斯藏天下于天下也。既变所不能变,何所遯之有哉!此乃体凝寂之人物,达大道之真情,岂流俗之迷徒,运人间之小智耶!

〇典案:淮南子俶真篇作「若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遁其形矣」。

〔释文〕索所所百反。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注〕人形乃是万化之一遇耳,未足独喜也。无极之中,所遇者皆若人耳,岂特人形可喜,而余物无乐耶!

〇郭庆藩曰:文选贾长沙鵩鸟赋注引司马云:当复化而为无。释文阙。

〔释文〕无乐音洛。下及注同。其为乐可胜计邪?

〔注〕本非人,而化为人;化为人,失于故矣。失故而喜,喜所遇也。变化无穷,何所不遇,所遇而乐,乐岂有极乎!

〔疏〕特,独也。犯,遇也。夫大冶洪鑪,陶铸羣品,独遇人形,遂以为乐。如人形者,其貌类无穷,所遇即喜,喜亦何极?是以唯形与喜,不可胜计。

〇典案:淮南子俶真篇作「一范人之形而犹喜。若人者,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弊而复新,其为乐也可胜计邪?」

〔释文〕可胜音升。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

〔注〕夫圣人游于变化之涂,放于日新之流,万物万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遯之哉!夫于生为亡而于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

〔疏〕夫物不得遯者,自然也。孰能逃于自然之道乎?是故圣人游心变化之涂,放任日新之境,未始非我,何往不存耶!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

〔注〕此自均于百年之内,不善少而否老,未能体变化、齐死生也。然其平粹,犹足以师人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妖」作「少」。郭注:「此自均于百年之内,不善少而否老」,是所见本正作「善少」,张本是也。

〔释文〕善妖崔本作「狡」,同。古卯反。本又作「夭」,于表反。简文于桥反,云:异也。善少诗照反。否老音鄙。本亦作「鄙」。平粹虽遂反。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注〕此玄同万物而与化为体,故其为天下之所宗也,不亦宜乎!

〔疏〕系,属也。夫人之识性,明暗不同。自有百年之中,一生之内,从容平淡,鲜有欣慼,至于寿夭老少,都不介怀。虽未能忘生死,但复无嫌恶,犹足以为物师傅,人放效之。而况混同万物,冥一变化。属在至人,必资圣知,为物宗匠,不亦宜乎!」作「鲸」。此「禺彊」、「禺京」一也。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疏〕少广,西极山名也。王母,太阴之精也。豹尾,虎齿,善笑。舜时王母遣使献玉环,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常坐西方少广之山,不复生死,故莫知始终也。

〔释文〕西王母山海经云:状如人,狗尾,蓬头,戴胜,善啸,居海水之涯。汉武内传云: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少广司马云:穴名。崔云:山名。或云:西方空界之名。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疏〕彭祖,帝颛顼之玄孙也。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称彭祖。善养性,得道者也。五伯者,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殷伯,齐桓、晋文为周伯,合为五伯。而彭祖得道,所以长年,上至有虞,下及殷、周,凡八百年也。

〔释文〕彭祖解见逍遥篇。崔云:寿七百岁。或以为仙,不死。五伯如字。又音霸。崔、李云:夏伯,昆吾;殷,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注〕道无能也。此言得之于道,乃所以明其自得耳。自得耳,道不能使之得也。我之未得,又不能为得也。然则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夫生之难也,犹独化而自得之矣;既得其生,又何患于生之不得而为之哉?故夫为生果不足以全生,以其生之不由于己为也,而为之,则伤其真生也。

〔疏〕武丁,殷王名也,号曰高宗。高宗梦得傅说,使求之天下,于陕州河北县傅严板筑之所而得之,相于武丁,奄然清泰。傅说,星精也。而傅说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而与角、亢等星比并行列,故言比于列星也。

〔释文〕傅说音悦。得之以相息亮反。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司马云:傅说,殷相也。武丁,殷王高宗也。东维,箕斗之间,天汉津之东维也。星经曰:傅说一星在尾上,言其乘东维,骑箕尾之间也。崔云:傅说死,其精神乘东维,托龙尾,乃列宿。今尾上有傅说星。崔本此下更有「其生无父母,死登假三年而形遯,此言神之无能名者也」,凡二十二字。掘然其勿反。子本亦作「孺」,如喻反。李云:弱子也。曰:「吾闻道矣。」

〔注〕闻道则任其自生,故气色全也。

〔疏〕答云闻道,故得全生,是以反少还童,色如稚子。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疏〕覩其容色,既异常人,心怀景慕,故询其方术也。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

〔疏〕恶恶可,言不可也。女偊心神内静,形色外彰。子葵见有容貌,欣然请学。嫌其所问,故抑之谓非其人也。

〔释文〕恶恶可并音乌。下「恶乎」同。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疏〕卜梁,姬姓也;倚,名也。虚心凝淡为道,智用明敏为才。言梁有外用之才,而无内凝之道;女偊有虚淡之道,而无明敏之才。各滞一边,未为通美。然以才方道,才劣道胜也。

〔释文〕卜梁倚鱼绮反。又其绮反。李云:卜梁,姓;倚,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

〔疏〕庶,慕也。几,近也。果,决也。夫上士闻道,犹藉勤行,若不勤行,道无由致。是故虽蒙教诲,必须修学,慕近玄道,决成圣人。若其不然,告示甚易;为须修守,所以成难。然女偊久闻至道,内心凝寂,今欲传告,犹自守之,况在初学,无容懈怠,假令口说耳闻,盖亦何益,是以非知之难,行之难也。

〔释文〕亦易以豉反。参日而后能外天下;

〔注〕外,犹遗也。

〔疏〕外,遗忘也。夫为师不易,传道极难。方欲教人,故凝神静虑,修而守之,凡经三日。心既虚寂,万境皆空,是以天下地上,悉皆非有也。

〔释文〕参日音三。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注〕物者,朝夕所须,切己难忘。

〔疏〕天下万境疏远,所以易忘;资身之物亲近,所以难遗。守经七日,然后遗之。故郭注云「物者,朝夕所须,切己难忘」者也。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注〕都遗也。

〔疏〕隳体离形,坐忘我丧,运心既久,遗遣渐深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

〔注〕遗生,则不恶死;不恶死,故所遇即安。豁然无滞,见机而作,斯朝彻也。

〔疏〕朝,旦也。彻,明也。死生一观,物我兼忘,惠照豁然,如朝阳初启,故谓之朝彻也。

〔释文〕能朝如字。李除遥反。下同。彻如字。郭、司马云:朝,旦也。彻,达妙之道。李云:夫能洞照,不崇朝而远彻也。不恶乌路反。下同。豁然唤活反。朝彻,而后能见独;

〔注〕当所遇而安之,忘先后之所接,斯见独者也。

〔疏〕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绝待绝对。覩斯胜境,谓之见独。故老经云「寂寞而不改」。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注〕与独俱往。

〔疏〕任造物之日新,随变化而俱往,不为物境所迁,故无古今之异。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注〕夫系生,故有死;恶死,故有生。是以无系无恶,然后能无死无生。

〔疏〕古今,会也。夫时有古今之异,法有生死之殊者,此盖迷徒倒置之见也。时既运新,运新无今无古,故法亦不去不来,无死无生者也。会斯理者,其唯女偊之子耶!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疏〕杀,灭也;死,亦灭也。谓此死者未曾灭,谓此生者未曾生。既死既生,能入于无死无生。故体于法,无生灭也。法既不生不灭,而情亦何欣何恶耶!任之而无不适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杀」上有「故」字。

〔释文〕杀生者不死李云:杀,犹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营生为杀生。生生者不生李云:矜生者不生也。崔云:常营其生为生生。其为物,无不将也。

〔注〕任其自将,故无不将。无不迎也。

〔注〕任其自迎,故无不迎。

〔疏〕将,送也。夫道之为物,拯济无方,虽复不灭不生,亦而生而灭。是以迎无穷之生,送无量之死也。无不毁也。

〔注〕任其自毁,故无不毁。无不成也。

〔注〕任其自成,故无不成。

〔疏〕不送而送,无不毁灭;不迎而迎,无不生成也。其名为撄宁。

〔注〕夫与物冥者,物萦亦萦,而未始不宁也。

〔疏〕撄,扰动也。宁,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

〔释文〕撄郭音萦。徐于营反。李于盈反。崔云:有所系着也。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注〕物萦而独不萦,则败矣。故萦而任之,则莫不曲成也。

〔疏〕既能和光同尘,动而常寂,然后随物撄扰,善贷生成也。显彰,讴歌满路也。

〔释文〕于音乌。又如字。讴徐乌侯反。李香于反,云:讴,煦也。欲化之貌。王云:讴,歌谣也。于讴闻之玄冥。

〔注〕玄冥者,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既德行内融,芳声外显,故渐阶虚极,以至于玄冥故也。

〔释文〕玄冥李云:强名曰玄,视之冥然。向、郭云:所以名无而非无也。玄冥闻之参寥。

〔注〕夫阶名以至无者,必得无于名表。故虽玄冥犹未极,而又推寄于参寥,亦是玄之又玄也。

〔疏〕参,三也。寥,绝也。一者绝有,二者绝无,三者非有非无,故谓之三绝也。夫玄冥之境,虽妙未极,故至乎三绝,方造重玄也。

〔释文〕参七南反。寥徐力彫反。李云:参,高也。高邈寥旷,不可名也。参寥闻之疑始。」

〔注〕夫自然之理,有积习而成者。盖阶近以至远,研粗以至精,故乃七重而后及无之名,九重而后疑无是始也。

〔疏〕始,本也。夫道超此四句,离彼百非,名言道断,心知处灭,虽复三绝,未穷其妙。而三绝之外,道之根本,而谓重玄之域,衆妙之门,意亦难得而差言之矣。是以不本而本,本无所本,疑名为本,亦无的可本,故谓之疑始也。

〔释文〕疑始李云:又疑无是始,则始非无名也。研粗七胡反。七重直龙反。下同。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疏〕子祀四人,未详所据。观其心迹,并方外之士,情同淡水,共结素交,叙莫逆于虚玄,述忘言于至道。夫人起自虚无,无则在先,故以无为首;从无生有,生则居次,故以生为脊;既生而死,死最居后,故以死为尻,亦故然也。尻首虽别,本是一身,而死生乃异,源乎一体。能达斯趣,所遇皆适,岂有存亡欣恶于其间哉!谁能知是,我与为友也。

〔释文〕子祀崔云:淮南作「子永」,行年五十四而病伛偻。子舆本又作「与」,音余。

〇典案:御览四百九引作「子与」,与释文一本合。子犁礼兮反。为尻苦羔反。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疏〕目击道存,故相见而笑;同顺玄理,故莫逆于心也。也。而鉴古暂反。曰嗟乎崔云:此子舆辞。

子祀曰:「女恶之乎?」

〔疏〕淡水素交,契心方外,见其嗟叹,故有惊疑。

〔释文〕女恶音汝。下同。下乌路反。曰:「亡,予何恶!

〔疏〕亡,无也。存亡死生,本自无心,不嗟之嗟,何嫌恶之也。

〔释文〕曰亡如字。绝句,予何恶乌路反。下及注同。一音如字,读则连「亡」字为句。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注〕浸,渐也。夫体化合变,则无往而不因,无因而不可也。

〔疏〕假令阴阳二气,渐而化我左右两臂为鸡为弹,弹则求于鴞鸟,鸡则夜候天时。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

〇典案:御览三百六十九引「浸」作「侵」,下同。百五十引作「浸」,与今本合。又「予因以乘之」,鹤林玉露引「以」作「而」,影宋本、世德堂本同。

〔释文〕浸子鸩反。向云:渐也。予因以求时夜一本无「求」。为弹徒旦反。鴞户骄反。炙章夜反。且夫得者,时也;

〔注〕当所遇之时,世谓之得。失者,顺也;

〔注〕时不暂停,顺往而去,世谓之失。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疏〕得者,生也,失者,死也。夫忽然而得,时应生也;倏然而失,顺理死也。是以安于时则不欣于生,处于顺则不恶于死。既其无欣无恶,何忧乐之入乎!

〔释文〕哀乐音洛。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

〔注〕一不能自解,则衆物共结之矣。故能解则无所不解,不解则无所而解也。

〔疏〕处顺忘时,萧然无系,古昔至人,谓为县解。若夫当生虑死,而以憎恶存怀者,既内心不能自解,故为外物结缚之也。

〔释文〕县音玄。解音蟹,下及注同。(同)[向]云:县解,无所系也。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注〕天不能无昼夜,我安能无死生而恶之哉!

〔疏〕玄天在上,犹有昼夜之殊,况人居世间,焉能无死生之变?且物不胜天,非唯今日,我复何人,独生憎恶!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

〔疏〕环,绕也。喘喘,气息急也。子舆语讫,俄顷之间,子来又病。气奔欲死,既将属纩,故妻子绕而哭之也。

〔释文〕喘喘川转反。又尺软反。崔本作「惴惴」。环而如字。徐音患。李云:绕也。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

〔注〕夫死生犹寤寐耳。于理当寐,不愿人惊之;将化而死,亦宜无为怛之也。

〔疏〕叱,诃声也。夫方外之士,冥一死生,而朋友临终,和光往问,故叱彼亲族,令避傍近,正欲变化,不欲惊怛也。

〔释文〕叱避昌失反。无怛丁达反。崔本作「靼」,音怛。案怛,惊也,郑衆注周礼考工记「不能惊怛」是也。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疏〕又,复也。奚,何也。适,往也。倚户观化,与之而语。叹彼大造,宏普无私,偶尔为人,忽然返化。不知方外适往何道,变作何物。将汝五藏为鼠之肝,或化四支为虫之臂?任化而往,所遇皆适也。

〔释文〕倚其于绮反。鼠肝向云:委弃土壤而已。王云:取微蔑至贱。虫臂臂亦作「肠」。崔本同。,音恤。简文云:当作「灭」。本又作「眓」,呼括反,视高貌。本亦作「俄然」。蘧然李音渠。崔本作「据」。又其据反。蘧然,有形之貌。觉古孝反。向、崔本此下更有「发然汗出」一句,云:无系则津液通也。崔云:荣卫和通,不以化为惧也。矣。故以天下为一体者,无爱为于其闲也。

〔疏〕此之三人,并方外之士,冥于变化,一于死生,志行既同,故相与交友。仍各率乃诚,述其情致云:谁能于虚无自然而相与为朋友乎?斯乃无与而与,无为而为,非为之而为、与之而与者也。犹如五藏六根,四肢百体,各有司存,更相御用,岂有心于相与,情系于亲疏哉!虽无意于相为,而相济之功成矣。故于无与而相与周旋,于无为而为交友者,其义亦然乎耳。

〇马叙伦曰:孔子弟子有琴张,见春秋昭二十年左氏传及孟子万章篇。典案:御览五百三十一引「子琴张」作「禽张」。

〔释文〕相与如字。崔云:犹亲也。或一音豫。相为如字。或一音于伪反。爱为于伪反。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

〔注〕无所不任。

〔疏〕挠挑,犹宛转也。夫登升上天,示清高轻举;遨游云雾,表不滞其中;故能随变化而无穷,将造物而宛转者也。

〔释文〕挠徐而少反。郭许尧反。挑徐徒了反。郭、李徒尧反。又作「兆」。李云:挠挑,犹宛转也。宛转玄旷之中。简文云:循环之名。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注〕忘其生,则无不忘矣,故能随变任化,俱无所穷竟。

〔疏〕终穷,死也。相与忘生复忘死,死生混一,故顺化而无穷也。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注〕若然者岂友哉?盖寄明至亲而无爱念之近情也。

〔疏〕得意忘言,故相视而笑;智冥于境,故莫逆于心。方外道同,遂相与为友也。,相和声也。夫从无出有,名之曰生;自有还无,名之曰死。汝今既还空寂,便是归本反真,而我犹寄人间,羁旅未还桑梓。欲齐一死生,而发斯猗叹者也。

〇李桢曰:「嗟来」是歌声,却是叹辞。释名释言语:嗟,佐也;言之不足以尽意,故发此声以自佐也。来,哀也;故来入已哀之,故其言之低头以招之也。孟子反、子琴张叹桑户之得已反真,故为此歌也。

〔释文〕我犹崔本作「独」。人猗于宜反。崔云:辞也。哀乐音洛。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

〔疏〕方内之礼,贵在节文,邻里有丧,舂犹不相。况临朋友之尸,曾无哀哭,琴歌自若,岂是礼乎?子贡怪其如此,故趋走进问也。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注〕夫知礼意者,必游外以经内,守母以存子,称情而直往也。若乃矜乎名声,牵乎形制,则孝不任诚,慈不任实,父子兄弟,怀情相欺,岂礼之大意哉!

〔疏〕夫大礼与天地同节,不拘制乎形名,直致任真,率情而往,况冥同生死,岂存哀乐于胸中?而子贡方内儒生,性犹偏执,唯贵麤迹,未契妙本。如是之人,于何知礼之深乎?为方外所嗤,固其宜矣。

〇典案:御览五百三十引「人」作「子」,「是恶知礼意」作「是恶知乎礼意也」。北堂书钞百零六引「恶」下有「乎」字。

〔释文〕恶知音乌。下皆同。称情尺证反。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疏〕命,名也。子贡使返,且告尼父云: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混同生死,临丧歌乐,神形不变。既莫测其道,故难以名之。

〔释文〕无以命之崔、李云:命,名也。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衆人之耳目哉!」

〔注〕其所以观示于衆人者,皆其尘垢耳,非方外之冥物也。

〔疏〕愦愦,犹烦乱也。彼数子者,清高虚淡,安排去化,率性任真。何能强事节文,拘世俗之礼,威仪显示,悦衆人之视听哉?

〔释文〕愦愦工内反。说文、苍颉篇并云:乱也。以观古乱反,示也。注同。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

〔注〕子贡不闻性与天道,故见其所依而不见其所以依也。夫所以依者,不依也,世岂觉之哉!

〔疏〕方内方外,浅深不同,未知夫子依从何道?师资起发,故设此疑。

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注〕以方内为桎梏,明所贵在方外也。夫游外者依内,离人者合俗,故有天下者,无以天下为也。是以遗物而后能入羣,坐忘而后能应务,愈遗之,愈得之。苟居斯极,则虽欲释之而理固自来,斯乃天人之所不赦者也。

〔疏〕夫圣迹礼仪,乃桎梏形性。仲尼既依方内,则是自然之理刑戮之人也。故德充符篇云:「天刑之,安可解乎!」虽然,吾与汝共之。」

〔注〕虽为世所桎梏,但为与汝共之耳。明己恒自在外也。

〔疏〕夫孔子圣人,和光接物,扬波同世,贵斯俗礼。虽复降迹方内,与汝共之,而游心方外,萧然无着也。

子贡曰:「敢问其方。」

〔注〕问所以游外而共内之意。

〔疏〕方,犹道也。问迹混域中,心游方外,外内玄合,其道若何。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疏〕造,诣也。鱼之所诣者,适性莫过深水;人之所至者,得意莫过道术。虽复情智不一,而相与皆然。此略标义端,次下解释也。

〔释文〕相造七报反,诣也。下同。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注〕所造虽异,其于由无事以得事,自方外以共内,然后养给而生定,则莫不皆然也。俱不自知耳,故成无为也。

〔疏〕此解释前义也。夫江湖淮海,皆名天池。鱼在大水之中,窟穴泥沙,以自资养供给也,亦犹人处大道之中,清虚养性,无事逍遥,故得性分静定而安乐也。

〔释文〕穿池本亦作「地」。崔同。

〇俞樾曰:「定」疑「足」字之误。「穿池而养给」,「无事而生足」,两句一律。「给」亦足也。「足」与「定」,字形相似而误。管子中匡篇「功定以得天与失天,其人事一也」,今本「定」误作「足」,与此正可互证。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注〕各自足而相忘者,天下莫不然也。至人常足,故常忘也。

〔疏〕此结释前义也。夫深水游泳,各足相忘;道术内充,偏爱斯绝,岂与夫呴濡仁义同年而语哉!临尸而歌,其义亦尔故也。

〔释文〕相忘音亡。下同。

子贡曰:「敢问畸人。」

〔注〕问向之所谓方外而不耦于俗者,又安在也。

〔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于俗。敢问此人,其道如何?

〔释文〕畸人居宜反。司马云:不耦也。不耦于人,谓阙于礼教也。李其宜反,云:奇异也。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注〕夫与内冥者,游于外也。独能游外以冥内,任万物之自然,使天性各足,而帝王道成,斯乃畸于人而侔于天也。

〔疏〕自此已下,孔子答子贡也。侔者,等也,同也。夫不修仁义,不偶于物,而率其本性者,与自然之理同也。

〔释文〕而侔音谋。司马云:等也,亦从也。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注〕以自然言之,则人无小大;以人理言之,则侔于天者可谓君子矣。

〔疏〕夫怀仁履义为君子,乖道背德为小人也。是以行蹩躠之仁,用踶跂之义者,人伦谓之君子,而天道谓之小人也。故知子反、琴张不偶于俗,乃曰畸人,实天之君子。重言之者,复结其义也。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

〔疏〕姓孟孙,名才,鲁之贤人。体无为之一道,知生死之不二,故能迹同方内,心游物表。居母氏之丧,礼数不阙,威仪详雅,甚有孝容,而泪不滂沱,心不悲戚,声不哀痛。三者既无,不名孝子,而乡邦之内,悉皆善之,云其处丧,深得礼法也。

〔释文〕孟孙才李云:三桓后,才,其名也。崔云:「才」或作「牛」。

〇李桢曰:以「善处丧」绝句,文义未完,且嫌于不辞。下「盖鲁国」三字,当属上为句,不当连下「固有」云云为句。盖与应帝王篇「功盖天下」义同,言孟孙才以善处丧名盖鲁国。尔雅释言「弇,盖也」,小尔雅广诂「盖,覆也」,释名释言语「盖,加也」,并有高出其上之意,即此「盖」字义也。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

〔注〕鲁国观其礼,而颜回察其心。

〔疏〕盖者,发语之辞也。哭泣縗絰,同域中之俗礼;心无哀戚,契方外之忘怀。鲁人覩其外迹,故有善丧之名;颜子察其内心,知无至孝之实。所以一见孟孙才,遂生疑怪也。不及雄漂淰,雄漂淰不及簟筮,簟筮乃入于漻天一」。以上时掌反。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

〔注〕资者,给济之谓也。

〔疏〕意而,古之贤人。资,给济之谓也。意而先谒帝尧,后见仲武。问云:帝尧大圣,道德甚高,汝既谒见,有何敬授资济之术,幸请陈说耳。」

〔释文〕意而子李云:贤士也。资汝资,给也。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疏〕躬,身也。仁则恩慈育物,义则断割裁非,是则明赏其善,非则明惩其恶。此之四者,人伦所贵,汝必须己身服行,亦须明言示物。此是意而述尧教语之辞也。,无系之涂也。

〔疏〕黥,凿额也。劓,割鼻也。恣睢,纵任也。转徙,变化也。涂,道也。夫仁义是非,损伤真性,其为残害,譬之刑戮。汝既被尧黥劓,拘束性情,如何复能遨游自得逍遥,放荡从容,自适于变化之道乎?言其不复能如是。

〔释文〕黥其京反。劓鱼器反。李云:毁道德以为仁义,不似黥乎?破玄同以为是非,不似劓乎?遥荡王云:纵散也。恣七咨反。又如字。睢郭、李云:许维反。徐许鼻反。李、王皆云:恣睢,自得貌。复游扶又反。下同。」。崔本作「目」,云:「目」或作「刑」,刑,黥劓也。以与音豫。下同。之好如字。又呼报反。黼黻上音甫。下音弗。观古乱反。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闲耳。

〔注〕言天下之物未必皆自成也。自然之理亦有须冶锻而为器者耳。故此之三人,亦皆闻道而后忘其所务也。此皆寄言,以遣云为之累耳。

〔疏〕无庄,古之美人,为闻道,故不复庄饰,而自忘其美色也。据梁,古之多力人,为闻道守雌,故不勇其力也。黄帝,轩辕也,有圣知,亦为闻道,故能忘遣其知也。鑪,竃也。锤,锻也。以上三人,皆因闻道,然后忘其所务,以契其真。犹如世间器物,假于鑪冶打锻以成其用者耳。今何妨自然之理令夫子教示于我,以成其道耶?故知自然造物,在鑪冶之间,则是有修学冶锻之义也。

〔释文〕无庄据梁司马云:皆人名。李云:无庄,无庄饰也。据梁,强梁也。鑪音卢。捶本又作「锤」。徐之睡反,又之蘂反。一音时蘂反。李云:锤,鸱头颇口,句铁以吹火也。崔云:卢谓之瓮。「捶」当作「甀」。卢甀之间,言小处也。甀,音丈伪反。锻丁乱反。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注〕夫率性直往者,自然也。往而伤性,性伤而能改者,亦自然也。庸讵知我之自然当不息黥补劓,而乘可成之道以随夫子耶?而欲弃而勿告,恐非造物之至也。

〔疏〕造物,犹造化也。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情性,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乃欲弃而不教,恐乖造物者也。子兮反。司马云:碎也。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注〕日新也。

〔释文〕长于丁丈反。覆载天地、刻彫衆形而不为巧。

〔注〕自然,故非巧也。

〔疏〕万象之前,先有此道,智德具足,故义说为长而实无长也。长既无矣,老岂有耶?欲明不长而长,老而不老,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也。虽复天覆地载,而以道为源,衆形彫刻,咸资造化,同禀自然,故巧名斯灭。既其无老无巧,无是无非,汝何所明言耶?此所游已。」

〔注〕游于不为,而师于无师也。

〔疏〕吾师之所游心,止如此说而已。此则总结以前吾师之义是也。,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外则离析于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堕肢体也;内则除去心识,悗然无知,此解黜聪明也。既而枯木死灰,冥同大道,如此之益,谓之坐忘也。

〇典案:文选鵩鸟赋注、御览四百九十、叶大庆考古质疑引「知」作「智」。「大通」,鵩鸟赋注、御览引作「大道」。

〔释文〕去起吕反。知音智。坐忘崔云:端坐而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

〔注〕无物不同,则未尝不适,未尝不适,何好何恶哉!

〇典案:淮南子道应篇作「洞则无善也」。

〔释文〕无好呼报反。注同。何恶乌路反。化则无常也。

〔注〕同于化者,唯化所适,故无常也。

〔疏〕既同于大道,则无是非好恶;冥于变化,故不执滞守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疏〕果,决也。而,汝也。忘遗如此,定是大贤,丘虽汝师,遂落汝后,从而学之,是丘所愿。撝谦退己,以进颜回者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

〔注〕此二人相为于无相为者也。今裹饭而相食者,乃任之天理而自尔耳,非相为而后往者也。

〔疏〕雨经三日已上为霖。殆,近也。子桑家贫,属斯霖雨,近于饿病。此事不疑于方外之交,任理而往,虽复裹饭,非有相为之情者也。

〔释文〕霖雨本又作「淋」,音林。左传云:雨三日以往为霖。裹音果。食音嗣。注同。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疏〕任,堪也。趋,卒疾也。子桑既遭飢馁,故发琴声,问此飢贫,从谁而得。为关父母?为是人天?此则歌哭之辞也。不堪此举,又卒尔诗咏也。

〔释文〕有不任音壬。其声而趋七住反。举其诗焉崔云:不任其声,惫也。趋举其诗,无音曲也。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

〔注〕嫌其有情,所以趋出远理也。

〔疏〕一于死生,忘于哀乐,于无相与,方外之交。今子歌诗,似有怨望,故入门惊怪,问其所由也。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注〕言物皆自然,无为之者也。

〔疏〕夫父母慈造,不欲飢冻;天地无私,岂独贫我!思量主宰,皆是自然;寻求来由,竟无兆朕。而使我至此穷极者,皆我之赋命也,亦何惜之有哉!

【校记】猗,原作「倚」,据庄子正文及集释等本改。汉世,原作「汉书」,据集释等本改。献,原误作「戏」,据注、疏、释文及集释等本改。能,原误作「而」,据集释等本改。用,原作「有」,据集释、南华真经注疏改。真人,原作「真知」,据下文及集释改。夭,原作「天」,据集释、南华真经注疏改。喜怒,原作「善怒」,据集释、南华真经注疏改。千,原作「于」,据集释改。原句断为:「用刑法为治,政之体本;以礼乐为御,物之羽仪。」断句误。依南华真经注疏改。万物,原作「万致」,据辑要本改。下注文同。反,原作「文」,据集释改。黄,原作「皇」,据南华真经注疏改。成德,原作「威德」,据辑要本改。槌,集释、南华真经注疏均作「挺」。」,据集释改。戌,原作「戍」,据读音及集释改。困,原作「因」,据集释改。千,原作「干」,据集释改。象,原作「衆」,形近而误,据集释改。规,原作「见」。「许规反」疑注「隳」字读音,刘文典以为「堕」、「隳」古通用。据集释改。集释、南华真经注疏「其」下有「一」字。 HhdM7bwd6Z7M541nIQUJkB2nJLOoDp7l9yuee7EWhFQ2jNZJ2rP/i6gRbxgWNA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