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德充符第五

〔注〕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释文〕崔云:此遗形弃知,以德实之验也。

鲁有兀者王骀。

〔疏〕姓王,名骀,鲁人也。刖一足曰兀。形虽残兀,而心实虚忘,故冠德充符而为篇首也。

〔释文〕兀者五忽反,又音界。李云:刖足曰兀。案篆书「兀」、「介」字相似。王骀音台,徐又音殆。人姓名也。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注〕弟子多少敌孔子。

〔疏〕若,如也。陪从王骀,游行禀学,门人多少,似于仲尼者也。

〔释文〕从之如字,李才用反。下同。相若若,如也,弟子如夫子多少也。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疏〕姓常,名季,鲁之贤人也。王骀游行,外忘形骸,内德充实,所以从游学者数满三千,与孔子之徒中分鲁国。常季未达其趣,是以生疑。

〔释文〕常季或云:孔子弟子。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注〕各自得而足也。

〔疏〕弟子虽多,曾无讲说,立不教授,坐无议论,请益则虚心而往,得理则实腹而归。又解:未学无德,亦为虚往也。

〔释文〕立不教坐不议司马云:立不教授,坐不议论。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注〕怪其残形而心乃充足也。夫心之全也,遗身形,忘五藏,忽然独往,而天下莫能离。

〔疏〕教授门人,曾不言议。残兀如是,无复形容,而玄道至德,内心成满。必固有此,衆乃从之也。

〔释文〕五藏才浪反。后同。是何人也?」

〔疏〕常季怪其残兀而聚衆极多,欲显德充之美,故发斯问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

〔疏〕宣尼呼王骀为夫子,答常季云:王骀是体道圣人也,汝自不识人,所以致疑。丘直为参差在后,未得往事。丘将尊为师傅,咨询问道,何况晚学之类,不如丘者乎!请益服膺,固其宜矣。

〔释文〕丘也直后而未往耳李云:自在衆人后,未得往师之耳。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注〕夫神全心具,则体与物冥。与物冥者,天下之所不能远,奚但一国而已哉!

〔疏〕奚,何也。何但假藉鲁之一邦耶!丘将诱引宇内禀承盛德,犹恐未尽其道也。

〔释文〕能远于万反。,发此疑也。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

〔注〕人虽日变,然死生之变,变之大者也。而不得与之变;

〔注〕彼与变俱,故死生不变于彼。

〔疏〕夫山舟潜遁,薪指迁流,虽复万境皆然,而死生最大。但王骀心冥造物,与变化而迁移,迹混人间,将死生而俱往,故变所不能变者也。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注〕斯顺之也。

〔疏〕遗,失也。虽复圜天颠覆,方地坠陷,既冥于安危,故未尝丧我也。

〔释文〕虽天地覆芳服反。坠本又作「队」,直类反。李云:天地犹不能变已,况生死也!审乎无假。

〔注〕明性命之固当。而不与物迁。

〔注〕任物之自迁。

〔疏〕灵心安审,妙体真元,既与道相应,故不为物所迁变者也。命物之化。

〔注〕以化为命,而无乖迕。

〔释文〕怪迕五故反。本亦作「遻」。下同。而守其宗也。」

〔注〕不离至当之极。

〔疏〕达于分命,冥于外物,唯命唯物,与化俱行,动不乖寂,故恒住其宗本者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宗」下有「者」字。

〔释文〕不离力智反。

常季曰:「何谓也?」

〔疏〕方深难悟,更请决疑。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注〕恬苦之性殊,则美恶之情背。

〔疏〕万物云云,悉归空寂。倒置之类,妄执是非,于重玄道中,横起分别。何异乎胆附肝生,本同一体也。楚、越迢递,相去数千,而于一体之中,起数千之远,异见之徒,例皆如是也。

〔释文〕肝胆丁览反。美恶乌路反。下皆同。情背音佩。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注〕虽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各美其所美,则万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则天下一是也。夫因其所异而异之,则天下莫不异。而浩然大观者,官天地,府万物,知异之不足异,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则天下莫不皆同。又知同之不足有,故因其所无而无之,则是非美恶,莫不皆无矣。夫是我而非彼,美己而恶人,自中知以下,至于昆虫,莫不皆然。然此明乎我而不明乎彼者尔。若夫玄通泯合之士,因天下以明天下。天下无曰「我非也」,即明天下之无非;无曰「彼是也」,即明天下之无是。无是无非,混而为一,故能乘变任化,迕物而不慴。

〔疏〕若夫玄通之士,浩然大观,二仪万物,一指一马;故能忘怀任物,大顺羣生。然同者见其同,异者见其异,至论衆妙之境,非异亦非同也。

〇典案:淮南子俶真篇「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即袭用庄子文。

〔释文〕中知音智。不慴之涉反。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注〕宜生于不宜者也。无美无恶,则无不宜;无不宜,故忘其宜也。

〔疏〕耳目之宜,宜于声色者也。且凡情分别,耽滞声色,故有宜与不宜,可与不可。而王骀混同万物,冥一死生,岂于根尘之间而怀美恶之见耶?而游心乎德之和。

〔注〕都忘宜,故无不任也。都任之而不得者,未之有也;无不得而不和者,亦未闻也。故放心于道德之间,荡然无不当,而旷然无不适也。

〔疏〕既而混同万物,不知耳目之宜,故能游道德之乡,放任乎至道之境者也。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注〕体夫极数之妙心,故能无物而不同,无物而不同,则死生变化,无往而非我矣。故生为我时,死为我顺,时为我聚,顺为我散。聚散虽异,而我皆我之,则生故我耳,未始有得;死亦我也,未始有丧。夫死生之变,犹以为一,既覩其一,则蜕然无系,玄同彼我,以死生为寤寐,以形骸为逆旅,去生如脱屣,断足如遗土,吾未见足以缨茀其心也。

〔疏〕物视,犹视物也。王骀一于死生,均于彼我,生为我时,不见其得;死为我顺,不见其丧。覼视万物,混而一之,故虽兀足,视之如遗土者也。

〔释文〕所丧息浪反。下及注同。说然始锐反。又音悦。脱屦九具反。本亦作「屣」,所买反。断足丁管反。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

〔注〕嫌王骀未能忘知而自存。

〔疏〕彼,王骀也。谓王骀修善修己,犹用心知。嫌其未能忘知而任独者也。

〔释文〕为己于伪反。得其心,以其心。

〔注〕嫌未能遗心而自得。

〔疏〕嫌王骀不能忘怀任致,犹用心以得心也。夫得心者,无思无虑,忘知忘觉,死灰槁木,泊尔无情,措之于方寸之间,起之于视听之表。同二仪之覆载,顺三光以照烛,混尘秽而不挠其神,履穷塞而不忤其虑,不得为得,而得在于无得,斯得之矣。若以心知之术而得之者,非真得也。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注〕夫得其常心,平往者也。嫌其不得平往而与物遇,故常使物就之。

〔疏〕最,聚也。若能虚忘平淡,得真常之心者,固当和光匿耀,不殊于俗,岂可独异于物,使衆归之者也?

〔释文〕最之徂会反。徐采会反。下注同。司马云:聚也。岂由役意,直置自然。王骀合道,其义亦尔。郭注曰「下首唯有松柏,上首唯有圣人」者,但人头在上,去上则死;木头在下,去下则死。是以呼人为上首,呼木为下首。故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也,傍首,虫兽也。

〇典案:「松柏独也」下「正」字、「尧」字、「在万物之首」五字旧敚,文不成义。今依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补。郭注「下首则唯有松柏,上首则唯有圣人」,是其所见本当有「在万物之首」句。幸能正生,以正衆生。

〔注〕幸自能正耳,非为正以正之。

〔疏〕受气上玄,能正生道也,非由用意,幸率自然。既能正己,复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利他,内外行圆,名为大圣。虞舜既尔,王骀亦然。而舜受让人,故为标的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

〔注〕非能遗名而无不任。

〔疏〕征,成也,信也。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故九军也。或有一人,禀气勇武,保守善始之心,信成令终之节,内怀不惧之志,外显勇猛之姿,既而直入九军,以求名位,尚能伏心要誉,忘死忘生,何况王骀。体道之状,列在下文也。

〔释文〕保始之征李云:征,成也,终始可保成也。九军崔本云:天子六军,诸侯三军,通为九军也。简文云:兵书:「以攻九天,收九地,故谓之九军。」自要一遥反。而况官天地,府万物。

〔注〕冥然无不体也。

〔疏〕纲维二仪曰官天地,苞藏宇宙曰府万物。夫勇士入军,直要名位,犹能不顾身命,忘于生死。而况官府两仪,混同万物,视死如生,不亦宜乎!直寓六骸。

〔注〕所谓逆旅。

〔疏〕寓,寄也。六骸,谓身、首、四肢也。王骀体一身非实,达万有皆真,故能混尘秽于俗中,寄精神于形内。直置暂遇而已,岂系之耶!

〔释文〕六骸崔云:手、足、首、身也。象耳目。

〔注〕人用耳目,亦用耳目,非须耳目。

〔疏〕象,似也。和光同尘,似用耳目,非须也。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注〕知与变化俱,则无往而不冥,此知之一者也。心与死生顺,则无时而非生,此心之未尝死也。

〔疏〕一知,智也。所知,境也。能知之智照所知之境,境智冥会,能无所差,故知与不知,通而为一。虽复迹理物化,而心未尝见死者也,岂容有全兀于其间哉!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

〔注〕以不失会为择耳,斯人无择也,任其天行而时动者也。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耳。

〔疏〕彼王骀者,岂复简择良日而登升玄道?盖不然乎,直置虚淡忘怀而会之也。至人无心,止水留鉴,而世间虚假之人,由是而从之也。

〔释文〕彼且如字。徐子余反。下同。假人古雅反,借也。徐音遐,读连上句,「人」字向下。

〇典案:「登假」即「登遐」也。列子黄帝篇「又二十有八年而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张注:假,当为「遐」。周穆王篇「世以为登假焉」,注同。「假」、「遐」古字通用。郭注「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耳」,以「假」字属下,既失其读,又非其指矣。大宗师篇「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淮南子精神篇「此精神之所以能登假于道也」,亦竝以「登假」连文,与此文一例,尤其确证。今从徐读。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注〕其恬漠,故全也。

〔疏〕唯彼王骀冥真合道,虚假之物自来归之,彼且何曾以为己务!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疏〕姓申徒,名嘉,郑之贤人,兀者也。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之贤大夫也。伯昏无人,师者之嘉号也。伯,长也。昏,闇也。德居物长,韬光若闇,洞忘物我,故曰伯昏无人。子产、申徒,俱学玄道,虽复出处殊隔,而同师伯昏,故寄此三人,以彰德充之义也。

〇典案:御览四百四引「伯昏无人」作「伯昏瞀人」,与列子合。「瞀」、「无」古亦通用,列御寇篇字亦作「瞀」。

〔释文〕申徒嘉李云:申徒氏;嘉名。无人杂篇作「瞀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注〕羞与刖者并行。

〔疏〕子产执政当涂,荣华富贵;申徒禀形残兀,无复容仪。子产虽学伯昏,未能忘遣,犹存宠辱,耻见形残,故预相检约,令其必不并己也。

〔释文〕刖者音月,又五刮反。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

〔注〕质而问之,欲使必不并己。

〔疏〕子产存荣辱之意,申徒忘贵贱之心,前虽有言,都不采领,所以居则共堂,坐还同席。公孙见其如此,故质而问之。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注〕常以执政自多,故直云子齐执政,便谓足以明其不逊。

〔疏〕违,避也。夫出处异涂,贵贱殊致。我秉执朝政,便为贵大;汝乃卑贱形残,应殊敬我。不能逊让,翻欲齐己也?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

〔注〕此论德之处,非计位也。

〔疏〕先生,伯昏也,先生道门,深明衆妙,混同荣辱,齐一死生。定以执政自多,必如此耶?

〔释文〕之处昌虑反。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注〕笑其矜说在位,欲处物先。

〔疏〕汝犹悦爱荣华,矜夸政事,推人于后,欲处物先。意见如斯,何名学道?

〔释文〕而说音悦。注同。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注〕事明师而鄙吝之心犹未去,乃真过也。

〔疏〕鉴,镜也。夫镜明则尘垢不止,止则非明照也,亦犹久与贤人居则无过,若有过则非贤哲。今子之所取可重可大者,先生之道也。而先生之道,退己虚忘,子乃自矜,深乖妙旨,而出言如是,岂非过乎!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

〔注〕若是形残。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注〕言不自顾省,而欲轻蔑在位,与有德者并。计子之德,故不足以补形残之过。

〔疏〕反,犹复也。言申徒形残如是,而不自知,乃欲将我并驱,可谓与尧争善。子虽有德,何足[在]言!以德补残,犹未平复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文如海、成玄英、李氏、张君房本,「不」字皆作□,疑当据删。

〔释文〕争善如字。中如字。央于良反,旧于仓反。郭云:弓矢所及为彀中。中地丁仲反。下「不中」、注「中地」、「中与不中」同。单豹音善。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

〔注〕皆不知命,而有斯笑矣。我怫然而怒;

〔注〕见其不知命而怒,斯又不知命也。

〔疏〕怫然,暴戾之心也。人不知天命,妄计亏全,况己形好,嗤彼残兀。如此之人,其流甚衆。忿其无知,怫然暴怒,嗔忿他人,斯又未知命也。

〔释文〕怫然扶弗反。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注〕见至人之知命遗形,故废向者之怒而复常。

〔疏〕往伯昏之所,禀不言之教,则废向者之怒,而复于常性也。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寤邪?

〔注〕不知先生洗我以善道故耶,我为能自反耶?斯自忘形而遗累矣。

〔疏〕既适师门,入于虚室,废弃忿怒,反覆寻常。不知师以善水洗涤我心,为是我之性情自反覆?进退寻责,莫测所由,斯又忘于学心,遗其系累。

〇典案:「吾之自寤耶」五字旧敚,惟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有。郭注「不知先生洗我以善道故耶,我为能自反耶」,是所见本有此句。今依张本补。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

〔注〕忘形故也。

〔疏〕我与伯昏游于道德,故能穷阴阳之妙要,极至理之精微。既其遗智忘形,岂觉我之残兀!

〔释文〕知吾介本又作「兀」,两通。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注〕形骸外矣,其德内也。今子与我德游耳,非与我形交也,而索我外好,岂不过哉!

〔疏〕郭注云:「形骸外矣,其德内也。今子与我德游耳,非与我形交也,而索我外(交)[好],岂不过哉!」此注意更不劳别释也。

〔释文〕子索色百反。注同。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注〕已悟,则厌其多言也。

〔疏〕蹴然,惊惭貌也。子产未能忘怀遣欲,多在物先。既被讥嫌,方怀惊悚,改矜夸之貌,更丑恶之容,悟知已至,不用称说者也。

〔释文〕蹴子六反。乃称如字,举也。又尺证反。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

〔注〕踵,频也。

〔疏〕叔山,字也。踵,频也。残兀之人,居于鲁国,虽遭刖足,犹有学心,所以接踵频来,寻师访道。既无足趾,因以为其名也。

〔释文〕叔山无趾音止。李云,叔山,氏。无足趾。踵朱勇反。向、郭云:频也。崔云:无趾,故踵行。见贤遍反。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

〔疏〕子之修身,不能谨慎,犯于宪纲,前已遭官,患难艰辛,形残若此。今来请益,何所逮耶!

〔释文〕子不谨前绝句。一读以「谨」字绝句。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注〕人之生也,理自生矣,直莫之为而任其自生,斯重其身而知务者也。若乃忘其自生,谨而矜之,斯轻用其身而不知务也,故五藏相攻于内,而手足残伤于外也。

〇典案:御览六百七引「身」作「生」。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

〔注〕刖一足未足以亏其德,明夫形骸者逆旅也。

〇典案:御览六百七引「存」下有「焉」字,文义较完。御览引书,多删削,少增益,此必旧有「焉」字,而今本敚之也。吾是以务全之也。

〔注〕去其矜谨,任其自生,斯务全也。

〔疏〕无趾交游恭谨,重德轻身,唯欲务借声名,不知务全生道,所以触犯宪章,遭斯残兀。形虽亏损,其德犹存,是故频烦追讨,务全道德。以德比形,故言尊足者存。存者,在也。

〔释文〕去其羌吕反。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注〕天不为覆,故能常覆;地不为载,故能常载。使天地而为覆载,则有时而息矣;使舟能沈而为人浮,则有时而没矣。故物为焉则未足以终其生也。

〔释文〕不为于伪反。下「不为」、「而为」皆同。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注〕责其不谨,不及天地也。

〔疏〕夫天地亭毒,覆载无偏,而圣人德合二仪,固当弘普不弃,宁知夫子尚不舍形残?善救之心,岂其如是也?

孔子曰:「丘则陋矣。

〔疏〕仲尼所陈,不过圣迹;无趾请学,务其全生。答浅问深,足成鄙陋也。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

〔注〕闻所闻而出,全其无为也。

〔疏〕夫子,无趾也。胡,何也。仲尼自觉鄙陋,情实多惭,故屈无趾,令其入室,语说所闻方内之道。既而蓬庐久处,刍狗再陈,无趾恶闻,故默然而出也。

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注〕全德者生便忘生。

〔疏〕勉,勖励也。夫无趾残兀,尚实全生,补其亏残,悔其前行。况贤人君子,形德两全,生便忘生,德充于内者也!门人之类,宜勖之焉。

〇典案:御览六百七引「补」下有「其」字,又「全」作「令」。

〔释文〕前行下孟反。」。桎之实反,郭真一反。木在足也。梏古毒反。木在手也。为己于伪反。下「者为人」同。舍己音舍。

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注〕欲以直理冥之,冀其无迹。

〔疏〕无趾前见仲尼谈讲之日,何不使孔丘忘于仁义,混同生死,齐一是非?条贯既融,则是帝之县解,岂非释其枷锁,解其杻械也?

〔释文〕一贯古乱反。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注〕今仲尼非不冥也。顾自然之理,行则影从,言则向随。夫顺物则名迹斯立,而顺物者非为名也。非为名则至矣,而终不免乎名,则孰能解之哉?故名者影向也,影向者形声之桎梏也。明斯理也,则名迹可遗;名迹可遗,则尚彼可绝;尚彼可绝,则性命可全矣。

〔疏〕仲尼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删诗、书,定礼乐,穷陈、蔡,围商、周,执于仁义,遭斯戮耻。亦犹行则影从,言则响随,自然之势,必至之宜也。是以陈迹既兴,疵衅斯起,欲不困弊,其可得乎?故天然刑戮,不可解也。

〔释文〕向随许丈反。本又作「向」。下同。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注〕恶,丑也。

〔疏〕恶,丑也。言卫国有人,形容丑陋,内德充满,为物所归。而哀骀是丑貌,因以为名。

〔释文〕恶人恶,貌丑也。哀骀音台,徐又音殆。它徒何反。李云:哀骀,丑貌。它,其名。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疏〕妻者,齐也,言其位齐于夫。妾者,接也,适可接事君子。哀骀才全德满,为物归依,大顺羣生,物忘其丑。遂使丈夫与同处,恋仰不能舍去;妇人美其才德,竞请为其媵妾。十数未止,明其慕义者多;不为人妻,彰其道能感物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疏〕灭迹匿端,谦居物后,直置应和而已,未尝诱引先唱。

〔释文〕常和户卧反。下同。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注〕明物不由权势而往。

〔疏〕夫人君者,必能赦过宥罪,恤死护生。骀它穷为匹夫,位非南面,无权无势,可以济人。明其怀人不由威力。无聚禄以望人之腹。

〔注〕明非求食而往。

〔疏〕夫储积仓廪,招迎士衆,归凑本希饱腹,而骀它既无聚禄,何以致人。明其慕义,非由食往也。

〇李桢曰:「望人」之「望」,当读如易「月几望」之「朢」。说文:朢,月满也。与「望」各字。腹满则饱,犹月满为朢,故以拟之。与逍遥游篇「腹犹果然」同一字法。叚「望」为「朢」,不见其妙。又以恶骇天下。

〔注〕明不以形美故往。

〔疏〕骀它形容,异常鄙陋,论其丑恶,惊骇天下。明其聚衆非由色往。

〔释文〕恶骇胡楷反。崔本作「駴」。和而不唱。

〔注〕非招而致之。

〔疏〕譬幽谷之响,直而无心,既不以言说招携,非由先物而唱者也。知不出乎四域。

〔注〕不役思于分外。

〔疏〕域,分也。忘心遣智,率性任真,未曾役思运怀,缘于四方分外也。

〔释文〕役思息嗣反。且而雌雄合乎前。

〔注〕夫才全者与物无害,故入兽不乱羣,入鸟不乱行,而为万物之林薮。

〔疏〕雌雄,禽兽之类也。夫才全之士,与物同波,人无害物之心,物无畏人之虑,故鸟与兽且羣聚于前也。

〔释文〕雌雄合乎前李云:禽兽属也。乱行户刚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疏〕一无权势,二无利禄,三无色貌,四无言说,五无知虑。夫聚集人物,必不徒然,今骀它为衆归依,不由前之五事,以此而验,固异于常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注〕未经月已觉其有远处。

〔疏〕既闻有异,故命召看之。形容丑陋,果惊骇于天下。共其同处,不过二旬,观其为人,察其意趣,心神凝淡,似觉深远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注〕委之以国政。

〔疏〕日月既久,渍鍊弥深,是以共处一年,情相委信。而国无良宰,治道未弘,庶屈贤人,传于国政者也。

〔释文〕期年音基。传国丈专反。闷然而后应。

〔注〕宠辱不足以惊其神。

〔疏〕闷然而后应,不觉之容,亦是虚淡之貌。既无情于利禄,岂有意于荣华!故同彼世人,闷然而应之也。

〔释文〕闷然音门。李云:不觉貌。崔云:有顷之闲也。后应应对之应。泛而若辞。

〔注〕人辞亦辞。

〔疏〕泛若者,是无的当不系之貌也。虽无惊于宠辱,亦乃同尘以逊让,故泛然常人辞亦辞也。

〔释文〕泛浮剑反,不系也。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卹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疏〕愧,惭也。卒,终也。几何,俄顷也。卹,忧也。寡人是五等之谦称也。既见良人,泛然虚淡,中心愧丑,恋慕殷勤,终欲与之国政,屈为卿辅。俄顷之间,逃遁而去,丧失贤宰,实怀忧卹,情之恍惚,若有遗亡,虽君鲁邦,曾无欢乐。来喜去忧,感动如此,何人何术,一至于斯?

〔释文〕丑乎李云:丑,慙也。崔云:愧也。无几居岂反。与乐音洛。子皆惊而走也。盖始焉不知其为死母,就之而食;少焉觉其死,故皆惊走也。「眴若」二字,以其子言,不以其母言。释文又引崔云:目动也,谓死母目动。然则其母不死,与下意不合矣。下文「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郭注曰「夫生者以才德为类,死而才德去矣,故生者以失类而走也」。若从崔说,死母之目尚动,是其才德未去,何为以失类而走乎?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注〕使形者,才德也。

〔疏〕郭注曰「使形者,才德也」,而才德者,精神也。豚子爱母,爱其精神;人慕骀它,慕其才德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

〔注〕翣者,武所资也。战而死者无武也,翣将安施?

〔释文〕翣资所甲反,扇也,武王所造。宋均云:武饰也。李云:资,送也。崔本作「翣杴」,音坎,谓先人坟墓也。刖者之屦,无为爱之。

〔注〕所爱屦者,为足故耳。

〔释文〕为足于伪反。皆无其本矣。

〔注〕翣、屦者,以足、武为本。

〔疏〕翣者,武饰之具,武王为之,或云周公作也。其形似方扇,使车两边。军将行师,陷阵而死,及其葬日,不用翣资。是知翣者武之所资,屦者足之所使用,形者神之所使;无足,屦无所用;无武,则翣无所资;无神,则形无所爱。然翣、屦以足、武为本,形貌以才德为原,二者无本,故并无用也。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

〔注〕全其形也。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

〔注〕恐伤其形。

〔疏〕夫帝王宫闱,拣择御女,穿耳翦爪,恐伤其形。匹夫取妻,停于外务,使役驱驰,虑亏其色。此重举譬,以况全才也。

〔释文〕不得复使扶又反。章末注同。崔本作「不得复使矣」,云:不复入直也。形全犹足以为尔。

〔注〕采择嫔御,及燕尔新昏,本以形好为意者也。故形之全也,犹以降至尊之情,回贞女之操也。

〔释文〕形好呼报反。而况全德之人乎!

〔注〕德全而物爱之,宜矣。

〔疏〕尔,然也。夫形之全具,尚能降真人,感贞女,而况德全乎!此合譬也。故郭注云「德全而物爱之,宜矣哉」。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疏〕夫亲由绩彰,信藉言显。今骀它未至言说而已遭委信,本无功绩而付托实亲,遂使鲁侯虚襟,授其朝政,卑己逊让,唯恐不受。如是之人,必当才智全具而推功于物,故德不形见之也。流转,日夜不停,心心相系,亦无闲断也。

〔释文〕无郄去逆反。李云:闲也。而与物为春。

〔注〕羣生之所赖也。

〔疏〕慈照有生,恩霑动植,与物仁惠,事等青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注〕顺四时而俱化。

〔疏〕是者,指斥以前事也。才全之人,接济羣品,生长万物,应赴顺时,无心之心,逗机而照者也。

〔释文〕是接而生时乎心者也司马云:接至道而和气在心也。李云:接万物而施生,顺四时而俱作。是之谓才全。」

〔疏〕总结以前,是才全之义也。以和而我不丧者,方可以谓之德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注〕无事不成,无物不和,此德之不形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疏〕夫明齐日月,而归明于昧,功侔造化,而归功于物者也,德之不形也。是以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天下乐推而不厌,斯物不离之者也。

〔释文〕能离力智反。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注〕闻德充之风者,虽复哀公,犹欲遗形骸,忘贵贱也。

〔疏〕姓闵,名损,字子骞,宣尼门人,在四科之数,甚有孝德,鲁人也。异日,犹它日也。南面,君位也。初始未悟,矜于鲁君,执持纲纪,忧于兆庶,养育教诲,恐其夭死,用斯治术,为至美至通。今闻尼父言谈,且陈才德之义,鲁侯悟解,方觉前非。至通忧死之言,更成虚幻;执纪南面之大,都无实录;于是隳肢体,黜聪明,遗尊卑,忘爵位,观鲁邦若蜗角,视己形如隙影,友仲尼以全道德,礼司寇以异君臣。故知庄、老之谈,其风清远,德充之美,一至于斯。

〔释文〕闵子孔子弟子闵子骞也。,大瘿貌。崔同。大瘿一领反。说文云:瘤也。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注〕其德长于顺物,则物忘其丑;长于逆物,则物忘其好。

〔疏〕大瘿、支离,道德长远,遂使齐侯、卫主忘其形恶。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注〕生则爱之,死则弃之。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形者理之所不存也。故夫忘形者,非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乃诚忘也。

〔疏〕诚,实也。所忘,形也。不忘,德也。忘形易而忘德难也,故谓形为所忘,德为不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此乃真实忘。斯「德不形」之义也。

故圣人有所游。

〔注〕游于自得之场,放之而无不至者,才德全也。

〔疏〕物我双遣,形德两忘,故放任乎变化之场,遨游于至虚之域也。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

〔注〕此四者自然相生,其理已具。

〔疏〕夫至人道迈三清,而神游六合,故蕴智以救殃孽,约束以检散心,树德以接苍生,工巧以利羣品。此之四事,凡类有之,大圣慈救,同尘顺物也。

〔释文〕而知音智,下同。为孽鱼列反。司马云:智慧生妖孽。约为胶司马云:约束而后有如胶漆。崔云:约誓所以为胶固。德为接司马云:散德以接物也。工为商司马云:工巧而商贾起。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斲,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

〔注〕自然已具,故圣人无所用其己也。

〔疏〕恶,何也。至人不殃孽谋谟,何用智惠?不散乱彫斲,何用胶固?本不丧道,用德何为?不贵难得之货,无劳商贾。衹为和光和物,是故有之者也。

〔释文〕恶用音乌,下同。不斲陟角反。无丧息浪反。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

〔注〕言自然而禀之。

〔疏〕鬻,食也。食,禀也。天,自然也。以前四事,苍生有之,禀自天然,各率其性,圣人顺之,故无所用己也。

〔释文〕天鬻音育,养也。天食音嗣。亦如字。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

〔注〕既禀之自然,其理已足。则虽沈思以免难,或明戒以避祸,物无妄然,皆天地之会,至理所趣。必自思之,非我思也;必自不思,非我不思也。或思而免之,或思而不免,或不思而免之,或不思而不免。凡此皆非我也,又奚为哉?任之而自至也。

〔疏〕禀之自然,各有定分,何须分外,添足人情?违天任人,故至悔者也。

〔释文〕受食如字。又音嗣。沈思息嗣反。亦如字。免难乃旦反。有人之形。

〔注〕视其形貌若人。无人之情。

〔注〕掘若槁木之枝。

〔疏〕圣人同尘在世,有生处之形容;体道虚忘,无是非之情虑。

〔释文〕掘若其勿反。槁木苦老反。有人之形,故羣于人;

〔注〕类聚羣分,自然之道。

〔疏〕和光混迹,羣聚世闲。此解「有人之形」。

〔释文〕羣分如字。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注〕无情,故付之于物也。

〔疏〕譬彼灵真,绝无性识;既忘物我,何有是非?此解「无人之情」故也。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注〕形貌若人。

〔疏〕属,系也。迹闵嚚俗,形系人羣,与物不殊,故称眇小也。此结「有人之形」耳。

〔释文〕眇亡小反。简文云:陋也。

〇郭庆藩曰:慧琳一切经音义九十八、广弘明集音卷十五引司马云:眇,高视也。释文阙。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注〕无情,故浩然无不任。无不任者,有情之所未能也,故无情而独成天也。

〔疏〕謷,高大貌也。謷然大教,万境都忘,智德高深,凝照宏远。故叹美大人,独成自然之至。此结「无人之情」也。

〔释文〕謷乎五羔反。徐五报反。简文云:放也。今取遨游义也。独成其天如字。崔本「天」字作「大」,云:类同于人,所以为小;情合于天,所以为大。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疏〕前文云,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惠施引此语来质疑。庄子所言人者,必固无情虑乎?然庄、惠二贤,并游心方外,故常禀而为论端。庄子曰:「然。」

〔疏〕然,如是也。许其所问,故答云「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疏〕若无情智,何名为人?此是惠施进责之辞,问于庄子。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注〕人之生也,非情之所生也。生之所知,岂情之所知哉?故有情于为离、旷而弗能也,然离、旷以无情而聪明矣;有情于为贤圣而弗能也,然贤圣以无情而贤圣矣。岂直贤圣绝远而离、旷难慕哉,虽下愚聋瞽及鸡鸣狗吠,岂有情于为之,亦终不能也。不问远之与近,虽去己一分,颜、孔之际,终莫之得也。是以关之万物,反取诸身,耳目不能以易任成功,手足不能以代司致业。故婴儿之始生也,不以目求乳,不以耳向明,不以足操物,不以手求行。岂百骸无定司,形貌无素主,而专由情以制之哉?

〔疏〕恶,何也。虚通之道,为之相貌;自然之理,遗其形质。形貌具有,何得不谓之人?且形之将貌,盖亦不殊。道与自然,互其文耳。欲显明斯义,故重言之也。

〔释文〕恶得音乌。下「恶得」同。吠扶废反。一分如字。足操七刀反。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注〕未解形貌之非情也。

〔疏〕既名为人,理怀情虑。若无情识,何得谓之人?此是惠施未解形貌之非情。

〔释文〕未解音蟹。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

〔注〕以是非为情,则无是无非,无好无恶者,虽有形貌,直是人耳,情将安寄?

〔疏〕吾所言情者,是非彼我,好恶憎嫌等也。若无是无非,虽有形貌,直是人耳,情将安寄!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注〕任当而直前者,非情也。

〔疏〕庄子所谓无情者,非木石其怀也,止言不以好恶缘虑分外,遂成性而内理其身者也。何则?蕴虚照之智,无情之情也。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注〕止于当也。

〔疏〕因任自然之理,以此为常;止于所禀之涯,不知生分。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注〕未明生之自生,理之自足。

〔疏〕若不资益生道,何得有此身乎?未解生之自生,理之自足者也。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注〕生理已自足于形貌之中,但任之则身存。

〔疏〕道与形貌,生理已足,但当任之,无劳措意也。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注〕夫好恶之情,非所以益生,祇足以伤身,以其生之有分也。

〔疏〕还将益以酬后问也。

〔释文〕无以好恶呼报反。下乌路反。注同。祇足音支。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注〕夫神不休于性分之内,则外矣;精不止于自生之极,则劳矣。故行则倚树而吟,坐则据梧而睡,言有情者之自困也。

〔疏〕槁梧,夹膝几也。惠子未遗筌蹄,耽内名理,疏外神识,劳苦精灵,故行则倚树而吟咏,坐则隐几而谈说,是以形劳心倦,疲怠而瞑者也。

〔释文〕倚树于绮反。据槁苦老反。梧音吾。而瞑音眠。崔云:据琴而睡也。

〇典案:瞑,「眠」之正字而。说文云:瞑,翕目也。从目冥,冥亦声。文选陆士衡答张士然诗「薄莫不遑瞑」,李注,瞑,古眠字。嵇叔夜养生论「逹旦不瞑」注同。而睡垂臂反。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注〕言凡子所为,外神劳精,倚树据梧,且吟且睡,此世之所谓情也。而云天选,明夫情者非情之所生,而况他哉!故虽万物万形,云为趣舍,皆在无情中来,又何用情于其间哉!

〔疏〕选,授也。鸣,言说也。自然之道授与汝形,夭寿妍丑其理已定,无劳措意,分外益生。而子禀性聪明,辨析明理,执持己德,炫燿衆人,亦何异乎公孙龙作白马论,云白马非马,坚守斯论,以此自多!信有其言,而无其实,能伏衆人之口,不能伏衆人之心。今子分外夸谈,即是斯之类也。

〔释文〕天选宣转反,旧思缓反。

〇典案:疏「辨析明理」,「明」疑当作「名」,声之譌也。

【校记】」,据庄子集释改。达,原作「妄」,从辑要本改。「虞舜」原作「虞、舜」,顿号误植。张弓也,原作「张也」,据集释补「弓」字。气化,原作「骀它」,文义不通,据辑要本改。轨辙,原作「轨彻」,据集释改。物得,原作「之德」,据集释改。无脤,原作「无蜄」,据庄子原文及集释改。 +Il2ZaiiJTZVe8uQ8u1muzB5Si4DF06R1Vps/+tIvJAg7OM0wJ6gmQyIvtPK5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