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养生主第三

〔注〕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

〔释文〕养生以此为主也。

吾生也有涯。

〔注〕所禀之分,各有极也。

〔疏〕涯,分也。夫生也受形之载,禀之自然,愚智脩短,各有涯分。而知止守分,不荡于外者,养生之妙也。然黔首之类,莫不称吾,则凡称吾者,皆有极者也。

〔释文〕有涯本亦作「崖」,鱼佳反。而知也无涯。

〔注〕夫举重携轻而神气自若,此力之所限也。而尚名好胜者,虽复绝膂,犹未足以慊其愿,此知之无涯也。故知之为名,生于失当,而灭于冥极。冥极者,任其至分,而无毫铢之加。是故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此养生之主也。

〔疏〕所禀形性,各有限极,而分别之智,徇物无涯。遂使心困形劳,未慊其愿,不能止分,非养生之主也。

〔释文〕而知音智。注、下同。好胜呼报反。下升证反。虽复扶又反。下皆同。绝膂音旅。以慊苦簟反,足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注〕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疏〕夫生也有限,知也无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无涯之知,故形劳神弊而危殆者也。

〔释文〕殆已向云:疲困之谓。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注〕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之者,真大殆也。

〔疏〕无涯之知已用于前,有为之学救之于后,欲不危殆,其可得乎!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注〕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

〔疏〕夫有为俗学,抑乃多徒,要切而言,莫先善恶。故为善也无不近乎名誉,为恶也无不邻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学,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灵,更增危殆。

〔释文〕无近附近之近。下同。

〇郭庆藩曰:文选嵇叔夜幽愤诗注引司马云:勿修名也。被褐怀玉,秽恶其身,以无陋于形也。释文阙。闷然亡本反,又音门。远己于万反。缘督以为经。

〔注〕顺中以为常也。

〔疏〕缘,顺也,督,中也。经,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

〔释文〕缘督以为经李云:缘,顺也。督,中也。经,常也。郭、崔同。

〇郭庆藩曰:文选左太冲魏都赋注引司马云:缘,顺也。督,中也。顺守道中,以为常也。释文阙。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注〕养亲以适。

〔释文〕以养羊尚反。注同。可以尽年。

〔注〕苟得中而宜度,则事事无不可也。夫养生非求过分,盖全理尽年而已矣。

〔疏〕夫惟妙舍二偏,而处于中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养父母,大顺人伦,内可以摄卫生灵,尽其天命。割声向,雅合宫商,所以音中桑林,韵符经首也。

〔释文〕中音丁仲反。下皆同。桑林司马云:汤乐名。崔云:宋舞乐名。案:即左传舞师题以旌夏是也。经首向、司马云:咸池乐章也。崔云:乐章名也,或云奏乐名。因便婢面反。闲解音蟹。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

〔疏〕譆,叹声也。惠君既见庖丁因便施巧,奏[刀]音节远合乐章,故美其技术一至于此者也。

〔释文〕譆徐音熙。李云:叹声也。技具绮反。下同。欲反。行为迟。

〔注〕徐其手也。

〔疏〕节骨交聚磐结之处,名为族也。虽复游刃于空,善见其却,每至交错之处,未尝不留意艰难,为其怵惕戒慎,专视徐手。况体道之人,虽复达彼虚幻,至于境智交涉,必须戒慎艰难,不得轻染根尘,动伤于寂者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注〕得其宜,则用力少。

〔释文〕謋然化百反,徐又许百反。已解音蟹。下皆同。如土委地。

〔注〕理解而无刀迹,若聚土也。

〔疏〕謋,化百反。謋然,骨肉离之声也。运动鸾刀,甚自微妙,依于天理,所以不难,如土委地,有何踪迹!况运用神智,明照精微,涉于尘境,曾无罣碍,境智冥合,能所泯然。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刘得一本、文如海本,「如土委地」上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文义较备。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注〕逸足容豫自得之谓。

〔疏〕解牛事讫,闲放从容,提挈鸾刀,彷徨徙倚。既而风韵清远,所以高视四方,志气盈满,为之踌躇自得。养生会理,其义亦然。

〔释文〕提刀徐徒嵇反。踌直留反。躇直于反。善刀而藏之。」

〔注〕拭刀而弢之也。

〔疏〕善能保爱,故拭而弢之。况养摄生人,光而不耀。

〔释文〕善刀善,犹拭也。拭音式。弢之他刀反。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以刀可养,故知生亦可养。

〔疏〕魏侯闻庖丁之言,遂悟养生之道也。美其神妙,故叹以善哉。」,云:断足也。偏刖音月,又五刮反。天与,其人与?」

〔注〕知之所无柰何,天也;犯其所知,人也。

〔疏〕为禀自天然,少兹一足?为犯于人事,故被亏残?此是公文致问之辞故也。

〔释文〕天与其人与并音余,又皆如字。司马云:为天命,为人事也?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

〔注〕偏刖曰独。夫师一家之知而不能两存其足,则是知之无所柰何。若以右师之知而必求两全,则心神内困而形骸外弊矣,岂直偏刖而已哉!

〔疏〕夫智之明闇,形之亏全,并禀自天然,非关人事。假使犯于王宪,致此形残,亦是天生顽愚,谋身不足,直知由人以亏其形,不知由天以暗其智,是知有与、独,无非命也。

〔释文〕使独司马云:一足曰独。之知音智。下「之知」同。人之貌有与也。

〔注〕两足共行曰有与。有与之貌,未有疑其非命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注〕以有与者命也,故知独者亦非我也。是以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柰何也。全其自然而已。

〔疏〕与,共也。凡人之貌,皆有两足共行,禀之造物。故知我之一脚,遭此形残,亦无非命也。欲明穷通否泰,愚智亏全,定乎冥兆,非由巧拙。达斯理趣者,方可全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注〕蕲,求也。樊所以笼雉也。夫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妙处也,又何求于入笼而服养哉!

〔疏〕蕲,求也。樊中,雉笼也。夫泽中之雉,任于野性,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于林籁,岂企羡于荣华。又解:泽似雉而非,泽尾长而雉尾短,泽雉之类是也。

〇典案:御览九百十六引无「蕲」字。

〔释文〕一啄涉角反。不蕲音祈,求也。樊中音烦。李云:藩也。所以笼雉也。向、郭同。崔以为园中也。妙处昌虑反。神虽王,不善也。

〔注〕夫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也。雉心神长王,志气盈豫,而自放于清旷之地,忽然不觉善之为善也。

〔疏〕雉居山泽,饮啄自在,心神长王,志气盈豫。当此时也,忽然不觉善之为善。既遭樊笼,性情不适,方思昔日甚为清畅。鸟既如此,人亦宜然。欲明至适忘适,至善忘善。

〔释文〕虽王于况反,注同。长王丁亮反,又直良反。,则无死无生者县解也。夫死生不能系,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且老君大圣,冥一死生,岂复逃遁天刑,驰骛忧乐?子玄此注,失之远矣。若然者,何谓安时处顺,帝之县解乎?文势前后,自相鉾楯。是知遁天之刑,属在哀恸之徒,非关老君也。

〔释文〕县音玄。解音蟹。注同。崔云:以生为县,以死为解。,柴樵也。为,前也。言人然火,用手前之,能尽然火之理者,前薪虽尽,后薪以续,前后相继,故火不灭也。亦犹善养生者,随变任化,与物俱迁,故吾新吾,曾无系恋,未始非我,故续而不绝者也。

〇典案:御览三百七十引「薪」下有「而」字。

〔释文〕指穷于为薪如字。绝句。为,犹前也。火传也直专反。注同。传者,相传继续也。崔云:薪火,爝火也。传,延也。

〇俞樾曰:郭注曰「为薪,犹前薪也。前薪以指,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不灭」,此说殊未明了。且「为」之训「前」,亦未知何义。郭注非也。广雅释诂「取,为也」,然则「为」亦犹取也。「指穷于为薪」者,指穷于取薪也。以指取薪而然之,则有所不给矣,若听火之自传,则忽然而不知其薪之尽也。郭得其读,未得其义。释文引崔云「薪火,爝火也」,则并失其读矣。之中丁仲反。不知其尽也。

〔注〕夫时不再来,今不一停。故人之生也,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纳养而命续;前火非后火,故为薪而火传。火传而命续,由夫养得其极也,世岂知其尽而更生哉!

〔疏〕夫迷忘之徒,役情执固。岂知新新不住,念念迁流,昨日之我,于今已尽,今日之我,更生于后耶?旧来分此一篇为七章明义,观其文势,过为繁冗。今将「为善」合于第一,「指穷」合于老君,总成五章,无所猜嫌也。

【校记】」。依释文改。刀然,别本作「分别」,疑当从。原本「县」下衍一「解」字。之,别本作「以」。依文意,当以「前薪以指」为是。薪,原作「新」。搏,原作「抟」,从集释本改。宰,原作「改」,从集释本改。章,原作「意」,从释文原本改。 bZPCGusHXfi+BiEcxhbzuNCwAtnnlc0hR/3t4stPZpoDUf5B/6ahHdWfXCuXvX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