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木第二十

〔释文〕举事以名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疏〕既同曲辕之树,又类商丘之木,不材无用,故终其天年也。

〇典案:御览九百五十二引「年」下有「矣」字。

〔释文〕山中释名云:山,产也,产生物也。说文云:山,宣也,谓能宣散气,生万物也。大木释名云:木,冒也,冒地而生也。字林云:木,衆树之总名。白虎通云:木,踊也。书「享」字作「亨」,「烹」字亦作「亨」,故释文误读为「烹」,而今本遂改「亨」为「烹」矣。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物,物不堪辱,反有议疑也。

〔释文〕则剉子卧反。本亦作「挫」,同。

〇俞樾曰:「议」当读为「俄」。诗宾之初筵篇「侧弁之俄」,郑笺云:俄,倾貌。「尊则俄」,谓崇高必倾侧也。古书「俄」字或以「义」为之,说见王氏经义述闻尚书立政篇,亦或以「议」为之,管子法禁篇「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议」亦「俄」也,谓法制不倾衺也。又或以「仪」为之,荀子成相篇「君法仪,禁不为」,「仪」亦「俄」也,谓君法倾衺,则当禁使不为也。有为则亏,贤则谋。

〔疏〕亏,损也,有为则损也。贤以志高,为人之所谋也。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疏〕言已上贤与不肖等事何必为也!必则偏执名中,所以有成亏也。悲夫!弟子志之。

〔疏〕悲夫,叹声也。志,记也。其唯道德之乡乎!」

〔注〕不可必,故待之不可以一方也。唯与时俱化者为能涉变而常通耳。

〔疏〕言能用中平之理,其为道德之乡也。

〔释文〕之乡如字。一音许亮反。也。猖狂恣任,混迹妄行,乃能蹈大方之道。其生可乐,其死可葬。

〔注〕言可终始处之。

〔疏〕郭注云:「言可以终始处之也。」

〔释文〕可乐音洛。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注〕所谓去国捐俗,谓荡除其胸中也。

〔疏〕捐,弃也。言弃俗,与无为至道相辅导而行也。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柰何?」

〔注〕真谓欲使之南越。

〔疏〕迷悟性殊,故致鲁、越之隔也。市南子曰:「君无形倨。

〔注〕形倨,踬碍之谓。

〔疏〕勿恃高尊,形容倨傲。

〔释文〕无形倨音据。司马云:无倨傲其形。踬之实反,又知吏反。碍五代反。无留居。

〔注〕留居,滞守之谓也。

〔疏〕随物任运,无滞荣观。

〔释文〕无留居司马云:无留安其居。以为君车。」

〔注〕形与物夷,心与物化,斯寄物以自载也。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疏〕未体独化,不能忘物也。

〇典案:「安得而至焉」,唐写本作「何以至焉」。

〔释文〕我无食一本「我」作「饿」。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

〔注〕所谓知足则无所不足者也。

〔疏〕言道不资物成,而但恬淡耳。

〇典案:唐写本无「而」字。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

〔疏〕江,谓智也。海,谓道也。涉上善之江,游大道之海。

〇典案:文选任彦升王文宪集序注引作「君其步于江南而浮于四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注〕绝情欲之远也。

〔疏〕宁知穷极哉!

〇典案:唐写本「愈」作「逾」。送君者皆自崖而反。

〔注〕君欲绝,则民各反守其分。

〔疏〕送君行迈,至于道德之乡,民反真自守素分,崖,分也。君自此远矣。

〔注〕超然独立于万物之上也。

〔疏〕自,从也。君从此清高,道德玄远也。故有人者累。

〔注〕有人者,有之以为己私者也。

〔疏〕君临鲁邦,富赡人物,为我己有,深成病累也。见有于人者忧。

〔注〕见有于人者,为人所役用者也。

〔疏〕言未能忘鲁,见有于人,是以敬鬼尊贤,矜人恤衆,为民驱役,宁非忧患?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

〔注〕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于人者也。

〔疏〕郭注云:「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于人也。」

〔释文〕不与音预。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

〔注〕欲令荡然无有国之怀也。

〔疏〕大莫,犹大无也。言天下无能杂之。

〇典案:唐写本「而独与」下有「君」字。

〔释文〕大莫莫,无也。方舟而济于河。

〔疏〕两舟相并曰方舟。

〔释文〕方舟司马云:方,并也。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疏〕褊,狭急也。不怒者,缘舟虚故也。

〇典案:「不怒」,御览七百六十八引作「终不怒也」,文选王仲寳褚渊碑文注引作「不能怒」。

〔释文〕惼心必善反。尔雅云:急也。

〇典案:「惼」,北堂书钞百三十七、文选任彦升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王仲寳褚渊碑文注、御览七百六十八引竝作「褊」。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疏〕恶声,骂辱也。

〇典案:御览七百六十八引「有」字上有「忽」字。马叙伦曰:「则呼张歙之」,当依北堂书钞百三十七引作「一呼张之,一呼歙之」。淮南子诠言训作「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可证。案:马说是也。唐写本无「之」字。

〔释文〕则呼火故反。下同。张歙许及反。徐许辄反。郭疎猎反。张,开也。歙,歛也。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于世,其孰能害之!」

〔注〕世虽变,其于虚己以免害,一也。

〔疏〕虚己,无心也。

〇典案:「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唐写本「向」下无「也」字。又「游」下「于」字旧敚,今据唐写本、文选王仲寳褚渊碑文注补。

北宫奢

〔疏〕姓北宫,名奢。居北宫,因以为姓。卫之大夫也。

〔释文〕北宫奢李云:卫大夫。居北宫,因以为号。奢,其名也。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

〔疏〕钟,乐器名也。言为钟先须设祭,所以为坛也。

〇典案:御览六百二十七引「乎」作「于」。

〔释文〕为卫于僞反。赋敛力艳反。为坛但丹反。李云:祭也。祷之,故为坛也。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疏〕上下调,八音备,故曰「县」。

〔释文〕上下之县音玄。司马云:八音备为县而声高下。

〇典案:御览六百二十七引「县」作「悬」。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

〔疏〕庆忌,周王之子,周之大夫。言见钟坛极妙,怪而问焉。

〇典案:御览六百二十七引「之设」作「设之」。

〔释文〕王子庆忌李云:王族也。庆忌,周大夫也。怪其简速,故问之。

〇俞樾曰:论语皇疏,王孙贾,周灵王之孙,名贾,是时仕卫为大夫。然则此王子庆忌疑亦周之王子而仕卫者。齐亦有王子成父,见文十一年左传。也。

〇典案:注「顺乎梁也」不词。御览六百二十七引注作「从于衆也」,唐写本「梁」亦作「衆」。

〔释文〕强梁多力也。随其曲傅。

〔注〕无所系也。

〔疏〕传,张恋反。刚强难赋者,从而任之;人情曲传者,随而顺之。

〔释文〕曲傅音附。司马云:谓曲附己者,随之也。本或作「传」,张恋反。

〇典案:「传」,御览六百二十七引作「傅」,与释文同。因其自穷也。

〔注〕用其不得不尔。

〔疏〕因任百姓,各穷于其所情也。

〇典案:「穷」下,「也」字旧敚。今依唐写本补。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

〔注〕当,故无损。

〔疏〕虽设赋敛,而未尝抑度,各率其性,是故略无挫损者也。

〔释文〕不挫子卧反。而况有大涂者乎!」

〔注〕泰然无执,用天下之自为,斯大通之涂也。故曰:「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疏〕涂,道也。直致任物,己无挫损,况资大道,神化无为?三月而成,何怪之有!叔。然则大公迺复姓,非大夫之称。子几音祈,又音机。子恶乌路反。注及下同。于好呼报反。章内同。素,常常者混物,既不矜饰,更类于狂人也。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注〕功自彼成,故势不在我,而名迹皆去也。

〔疏〕削除圣迹,捐弃权势,岂存情于功绩,以留意于名誉?

〇典案:「功名」,唐写本作「名功」。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注〕恣情任彼,故彼各自当其责也。

〔疏〕为是义,故无名誉,我既不谴于人,故人亦无责于我。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注〕寂泊无怀,乃至人也。

〔疏〕夫至德之人,不显于世。子既圣哲,何为喜好声名者邪?

〔释文〕泊步各反。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

〔注〕取于弃人间之好也。

〔疏〕孔子既承教戒,善其所言,于是辞退交游,舍去弟子,离析徒衆,独逃山泽之中,捐缝掖而服絺裘,弃甘肥而食杼栗。

〇典案:唐写本无「哉」字。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注引「逃于大泽」作「乃逃大泽之中」。

〔释文〕衣裘于既反。褐户割反。杼食汝反,又音序。入兽不乱羣,入鸟不乱行。

〔注〕若草木之无心,故为鸟兽所不畏也。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注〕盖寄言以极推至诚之信,任乎物而无受害之地也。

〔疏〕同死灰之寂泊,类草木之无情,羣鸟兽而不惊,况人伦而有恶邪?」之坏字乎?

〇典案:御览八百六引「雽」作「灵」。伐树于卫一本作「伐树于宋,削迹于卫」。此数所主反。何与音余。下放此。则多累。轻少负多,不知何也?

〇典案:唐写本敚「也」字。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疏〕寳璧,利合也;赤子,亲属也。亲属急迫犹相收;利合穷祸则相弃。弃收之情,相去远耳。

〇郭庆藩曰:文选王仲寳褚渊碑文注引司马云:属,连也。释文阙。

〇典案:「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属」下当有「者」字。唐写本正作「此以天属者也」,文选王仲寳褚渊碑文注引同。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

〔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〇典案:唐写本二「交」字下竝有「也」字。

〔释文〕淡如字,又徒暂反。小人甘以绝。

〔注〕饰利故甘。利不可常,故有时而绝也。

〔疏〕无利故淡,道合故亲;有利故甘,利尽故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注〕夫无故而自合者,天属也,合不由故,则故不足以离之也。然则有故而合,必有故而离矣。

〔疏〕不由事故而合者,谓父子天属也,故无由而离之。孔子说先王陈迹,亲于朋友,非天属也,皆为求名利而来,此则是有故而合也;见削迹伐树而去,是则有故而离也。非是天属,无故自亲,无故自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注〕去饰任素故也。

〔疏〕的闻高命,徐步而归,翱翔闲放,逍遥自得,绝有为之学,弃圣迹之书,不行华藻之教,故无揖让之礼,徒有敬爱,日加进益焉。

〇典案:唐写本「佯」作「庠」,「加」作「嘉」。

〔释文〕无挹音揖。李云:无所执持也。去饰起吕反。以饰形,故知当分各足,不待于外物也。

〇典案:「固」疑当为「故」。疏「故知当分各足,不待于外物也」,是其所见本字正作「故」。唐写本作「故」。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疏〕大布,犹粗布也。庄子家贫,以粗布为服而补之。緳,履带也。亦言腰带也。履穿,故以绳系之。魏王,魏惠王也。惫,病也。衣粗布而着破履,正腰带见魏王。王见其顦顇,故问言:先生何贫病如此耶?

〇典案:「庄子衣大布而补之」,不类先秦语。御览六百八十九引作「庄子衣大布之衣」,与左闵二年传「卫文公大布之衣」句法相似。

〔释文〕庄子衣于既反。大布司马云:麤布也。正緳贤节反,又苦结反。司马云:带也。系履李云:履穿,故系。而过古禾反。魏王司马云:惠王也。惫皮拜反,又薄计反。司马本作「病」。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注〕遭时得地,则申其长技,故虽古之善射,莫之能害也。

〔疏〕柟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揽蔓,犹把捉也。王长,犹自得也。羿,古之善射人。逢蒙,羿之弟子也。睥睨,犹斜视。字亦有作「眄」字者,随字读之。言善士贤人,遭时得地,犹如猨得直木,则跳踯自在,虽有善射之人,不敢举目侧视,何况弯弓乎?

〇典案:唐写本「行」作「保」,「穿」作「空」,「时」下有「者」字。

〔释文〕螣音腾。本亦作「腾」。柟音南。木名。揽旧历敢反。蔓音万。郭武半反。而王往况反。司马本作「往」。

〇典案:御览九百五十七引「王长」作「生长」。唐写本作「王张」,与释文一本合。长丁亮反。本又作「张」,音同。司马直良反,云:两枝相去长远也。

〇俞樾曰:郭注曰「遭时得地,则申其长技」,是读「长」为长短之长,然于本文之义殊为未合。司马云「两枝相去长远也」,则就树木言,义更非矣。此当就猿而言,谓猿得柟梓豫章,则率其属居其上,而自为君长也,故曰「王长其间」。释文:「王」,往况反,「长」,丁亮反,颇得其读。羿音诣,或户系反。蓬蒙符恭反。徐扶公反。司马云:羿,古之善射者。蓬蒙,羿之弟子。

〇典案:「蓬」,唐写本作「逢」。眄莫练反。旧莫显反。本或作「睥」,普计反。睨音诣。郭五米反。李云:邪视也。长技其绮反。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疏〕柘棘枸枳,并有刺之恶木也。夫猿得有刺之木,不能逞其捷巧,是以心中悲悼而战栗,形貌危行而侧视。非谓筋骨有异于前,而势不便也。士逢乱世,亦须如然。

〇典案:御览九百十引「侧视」作「反视」。唐写本无「势」字。「逞」,御览九百十引作「骋」。

〔释文〕柘棘章夜反。枳吉氏反,又音纸。枸音矩。悼如字,又直吊反。不便婢面反。注同。

〇王念孙曰,古者谓所居之地曰「处势」,史记蔡泽传「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死也」。或曰「势居」,逸周书周祝篇曰「势居小者不能为大」;贾子过秦篇「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其势居然也」,淮南原道篇「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或言「处势」,或言「势居」,其义皆同。汉书陈汤传曰「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

〔注〕势不便,而强为之,则受戮矣。

〔疏〕此合谕也。当时周室微弱,六国兴盛,于是主昏于上,臣乱于下。庄生怀道抱德,莫能见用,晦迹远害,故发此言。昔殷纣无道,比干忠谏,剖心而死,岂非征验?引古证今,异日明镜。

〔释文〕乱相息亮反。见心贤遍反。强为其丈反。禄之益,傥来而寄,推之即难。此明仲尼虽击木而歌,无心哀怨。无始而非卒也。

〔注〕于今为始者,于昨为卒,则所谓始者,即是卒矣。言变化之无穷也。

〔疏〕卒,终也。于今为始者,于昨为终也。欲明无始无终,无生无死。既无死无生,何穷塞之有哀乎?人与天一也。

〔注〕皆自然也。

〔疏〕所谓天损人益者,犹是教迹之言也。若至凝理处,皆是自然,故不二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注〕任其自尔,则歌者非我也。

〔疏〕夫大圣虚忘,物我兼丧。我既非我,歌是谁歌?我乃无身,歌将安寄也?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飢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

〔注〕不可逃也。

〔疏〕前略标名,此下解义。桎,塞也。夫命终穷塞,道德不行,此犹大地虚盈,四时转变,运动万物,发泄气候也。

〇典案:唐写本无「易」字。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物」作「化」。「泄」,唐写本作「泄」。

〔释文〕穷桎之实反。运物司马云:运,动也。之泄息列反。司马云:发也。徐以世反。言与之偕逝之谓也。

〔注〕所谓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者也。

〔疏〕偕,俱也。逝,往也。既体运物之无常,故与变化而俱往,而无欣恶于其间也。

〔释文〕言与之言,我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注〕所在皆安,不以损为损,斯待天而不受其损也。

〔疏〕夫为人臣者,不敢逃去君命。执持臣道,由自如斯,而况为变化穷通,必待自然之理,岂可违距者哉?

〇典案:唐写本作「执臣而犹若是」。,即远飞出。假令衔食落地,急弃而走,必不复收,避祸之速者也。

〇典案:「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唐写本作「不给,雒其实,弃而走」。

〔释文〕莫知音智。鷾音意。鸸音而。或云:鷾鸸,燕也。目之所不宜处昌吕反。言不可止处,目已罗络知之,故弃之。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

〔注〕未有自疏外于人而人存之者也。畏人而入于人舍,此鸟之所以称知也。

〔疏〕袭,入也。燕子畏惧于人,而依附人住,入人舍宅,寄作窠巢,是故人爱而狎之,故得免害。亦由圣人和光在世,混迹人间,戒慎灾危,不溺尘境,苍生乐推而不厌,故得久视长生。

〇典案:唐写本无「而」字。注「人舍」作「人间」,与正文合。社稷存焉尔。」

〔注〕况之至人,则玄同天下,故天下乐推而不厌,相与社而稷之,斯无受人益之所以为难也。

〔疏〕圣德遐被,羣品乐推,社稷之存,故其宜矣。所谓人益,此之谓乎!日新而变,何始卒之有耶?

〇典案:唐写本「万物」作「万方」。

〔释文〕其禅市战反。司马云:授予也。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注〕日夜相代,未始有极,故正而待之,无所为怀也。

〔疏〕夫终则是始,始则是终,故何能定终始?既其无终与始,则无死与生,是以随变任化,所遇皆适,抱守正真,待于造物而已矣。

〇典案:「始」,唐写本作「止」。

〔释文〕焉知于虔反。下同。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注〕凡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耳。

〔疏〕夫人伦万物,莫不自然,爱及自然也,是以人天不二,万物混同。人之不能有天,性也。

〔注〕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耳,故曰性。

〔疏〕夫自然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自然耳,不为也,岂是能有之哉!若谓所有,则非自然也。故知自然者,性也,非人有之矣。此解前「有天」之义也。

〇典案:唐写本「天」下有「也」字。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注〕晏然无矜,而体与变俱也。

〔疏〕晏然,安也。逝,往也。夫圣人通始终之不二,达死生之为一,故能安然解体,随化而往,汎乎无始,任变而终。

〇典案:唐写本「终」下有「耳」字。也。感,触也。颡,额也。异常之鹊,从南方来,翅长七尺,眼圆一寸,突着庄生之额,仍栖栗林之中。

〇典案:「庄周游于雕陵之樊」,御览九百二十一、三百五十引「于」竝作「乎」,唐写本同。

〔释文〕雕徐音彫。本亦作「彫」。陵之樊音烦。司马云:雕陵,陵名。樊,藩也,谓游栗园藩篱之内也。「樊」,或作「埜」。「埜」,古「野」字。

〇典案:御览九百二十一引注「栗园」作「栗林」。翼广光浪反。运寸司马云:可回一寸也。

〇王念孙曰:司马彪曰「运寸,可回一寸也」。案司马以「运」为转运之运,非也。「运寸」与「广七尺」相对为文,「广」为横,则「运」为从也,「目大运寸」,犹言目大径寸耳。越语「句践之地,广运百里」,韦注曰:东西为广,南北为运。是「运」为从也。西山经曰「是山也广员百里」,「员」与「运」同。周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士丧礼记「广尺,轮二尺」,郑注并曰:轮,从也。「轮」与「运」声近而义同。「广轮」即「广运」也。典案:御览九百二十一引注作「周曲一寸」。感周之颡息荡反。李云:感,触也。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疏〕殷,大也。逝,往也。躩步,犹疾行也。留,伺候也。翅大不能远飞,目大不能远视。庄生怪其如此,仍即起意规求,既而举步疾行,把弹弓而伺候。

〔释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司马云:殷,大也。曲折曰逝。李云:翼大逝难,目大视希,故不见人。蹇起虔反。

〇碧虚子校引张本「蹇」作「褰」。典案:张本是也,唐写本作「鶱」。躩李驱碧反。徐九缚反。司马云:疾行也。案:即论语云「足躩如也」。执弹徒旦反。留之力救反。司马云:宿留,伺其便也。

〇典案:「留」上疑敚「宿」字。御览九百四十六引正作「执弹而宿留之」。覩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

〔注〕执木叶以自翳于蝉,而忘其形之见乎异鹊也。

〇典案:「螳蜋执翳而搏之」,御览九百四十六引「而」作「且」。类聚九十八引作「且将」。

〔释文〕螳音堂。蜋音郎。执翳于计反。司马云:执草以自翳也。搏之郭音博。徐音付。之见乎贤遍反。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注〕目能覩,翼能逝,此鸟之真性也,今见利,故忘之耳。

〔疏〕搏,捕也。真,性命也。庄生执弹未放,中间忽见一蝉,隐于树叶,美兹荫庇,不觉有身;有螳蜋执木叶以自翳,意在捕蝉,不觉形见异鹊;异鹊从螳蜋之后,利其捕蝉之便,意在取利,不觉性命之危,所谓忘真矣。

〔释文〕其真司马云:真,身也。噫叹之声。故知物相利者,必有累忧。

〔释文〕怵然肇律反。二类相召也!」

〔注〕夫有欲于物者,物亦有欲之。

〔疏〕夫有欲于物者,物亦欲之也。是以蝉鹊俱世物之徒,利害相召,必其然也。

〇典案:御览三百五十引「召」作「招」。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注〕谇,问之也。

〔疏〕捐,弃也。虞人,掌栗园之虞候也。谇,问也。既觉利害相随,弃弹弓而反走,虞人谓其盗栗,故逐而问之。

〔释文〕谇之本又作「讯」,音信,问也。司马云:以周为盗栗也。

〇典案:唐写本「谇」作「讯」,注同。,古「往」字,始譌为「廷」,传写又譌「庭」耳。蔺力信反。一本作「蕑」。且子余反。司马云:蔺且,庄子弟子。

〇郭庆藩曰:文选郭景纯江赋注引司马云:顷,久也。谢灵运入华子洞是麻源第三谷诗注引司马云:顷,常久也。释文阙。,是故不庭。夫庄子大人,隐身卑位,遨游宋国,养性漆园,岂迷目于清渊,留意于利害者耶?盖欲评品羣性,毁残其身耳。

〇典案:唐写本「身」上无「吾」字,是也。此承上文「吾守形而忘身」而言,不当有「吾」字。又案:「虞人」上「栗林」二字疑衍。碧虚子校引张本、文本「栗林」作「□□」,唐写本无下「栗林」二字。

〔释文〕上掊普口反。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疏〕姓阳,名朱,字子居,秦人也。逆旅,店也。往于宋国,宿于中地逆旅。美者恃其美,故人忘其美而不知也;恶者谦下自恶,故人忘其恶而不知也。

〇典案:「逆旅人有妾二人」,碧虚子校引刘得一本上「人」字作「之」,非是。

〔释文〕阳子司马云:阳朱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注〕言自贤之道,无时而可。

〔疏〕夫种德立行,而去自贤轻物之心者,何往而不得爱重哉?故命门人记之云耳。

〇奚侗曰:韩非子说林上篇「自贤之行」,「行」作「心」,当从之。典案:奚说是也。疏「夫种德立行,而去自贤轻物之心者」,是成本字正作「心」,是其塙证。御览三百八十二引此已误,列子黄帝篇误与庄子同。

〔释文〕而去起吕反。之行下孟反。

【校记】起。文中、篇尾注释序号全部纠正,不再一一作注。卢,原作「刘」,据文选改。周祝篇,「祝」原作「视」,据逸周书改。迋,原作「廷」,与下文「始譌为廷」不协,迋,古「往」字,说文:「迋,往也。」故,当为「古」,从王校集释本改。财,从王校集释本作「贱」。此处「释文」误置下段首句「释文」中,王校集释本移至本段「释文」「无须臾离」后,亦误,应置于段末,因陆德明所见末句为「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故释「居然」。法,从王校集释本作「患」。从王校集释本「方」移前。梁,典案谓为应作「衆」,据改。」,即「頛」之异体字。患,王校集释本依明中立四子本改作「意」,据改。隳,王校集释本作「堕」,王校集释本成疏、陆释亦作「堕」。南华真经注疏作「隳」。材,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朴」,据改。重,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删,据改。泠,从南华真经注疏作「冷」。籍,从王校集释本作「迹」。王校集释本此句作:「木乃八音,虽击而无曲;无声惟打木,宁有于宫商!然歌声木声,犁然清淡而乐正,心故有应,当于人心者也。」南华真经注疏大致同,惟「心故有应」前从辑要本补「人」字。从王校集释本补「规」字。从王校集释本补「爵」字。咏,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视」,据改。从王校集释本删「无」字。员,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圆」,据改。言,从王校集释本作「发」。成,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诚」,「耻之」二字互乙,删「如此」二字,据改。 PHqeyfretEwBeXJIYbGAY9xkt1+JX4K8HB+hveoyMThbBVCd3bI3FksUh/tMpI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