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地第十二

〔释文〕以事名篇。

〔疏〕黔首卒隶,其数虽多,主而君者,一人而已。无心因任,允当斯位。

〔释文〕人卒尊忽反。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注〕以德为原,无物不得。得者自得,故得而不谢,所以成天也。

〔疏〕原,本也。夫君主人物,必须以德为宗;物各自得,故全成自然之性。

〔释文〕君原原,本也。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注〕任自然之运动。

〔疏〕玄,远也。古之君,谓三皇已前帝王也。言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也,盖何为哉!此引古证今,成天德之义也。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

〔注〕无为者,自然为君,非邪也。

〔疏〕以虚通之理,观应物之数,而无为因任之君,不用邪僻之言者,故理当于正道。

〔释文〕非邪也似嗟反。本又作「为」。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注〕各当其分,则无为位上,有为位下也。

〔疏〕夫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事,尊卑劳逸,理固不同。譬如首自居上,足自居下,用道观察,分义分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

〔注〕官各当其所能则治矣。

〔疏〕夫官有高卑,能有优劣,能受职则物无私得,是故天下之官治也。以道汎观,而万物之应备。

〔注〕无为也,则天下各以其无为应之。

〔疏〕夫大道生物,性情不同;率己所以,悉皆备足;或走或飞,咸应其用;不知所以,岂复措心!故以理徧观,则庶物之应备。行于义,不可乖德;虽有此德,理须法道虚通;(故)[虽]曰虚通,终归自然之术。斯乃理事相包,用不同耳。是故示本能摄末,自浅之深之义。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

〔疏〕夫兼天所以无为,兼道所以无欲。故古之帝王养畜羣庶者何为哉?盖无欲而苍生各足,无为而万物自化也。渊静而百姓定。

〔疏〕一人垂拱而玄默,百姓则比屋而可封。故老经云:「我好静而民自正。」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

〔疏〕一,道也。夫事从理生,理必包事,本能摄末,故知一万事毕。语在西升经,庄子引以为证。

〔释文〕记曰书名也。云老子所作。无心得而鬼神服。」

〔注〕一无为而羣理都举。

〔疏〕夫迹混人间之事,心证自然之理,而穷原彻际,妙极重玄者,故在于显则为人物之所归,处于幽则为神鬼之所服。不利货财,委之万国,岂容拘束入己,用为私分也?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注〕忽然不觉荣之在身。

〔疏〕覆育黔黎,王领天下,而推功于物,忘其富贵,故不以己大而荣显也。

〔释文〕不以王于况反。下「王德」并同。显则明。

〔注〕不显则默而已。

〔疏〕明,彰也。虽坐汾阳,丧其天下,必也显智,岂曰韬光也?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注〕蜕然无所在也。

〔疏〕忘于物我,故万物可以为一府;冥于变化,故死生同其形状。死生无变于己,况穷通夭寿之间乎!

〔释文〕蜕然始锐反,又音悦。测,乃是神之精妙。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

〔注〕我确斯而都任彼,则彼求自供。

〔疏〕遣之又遣,乃曰至无,而接物无方,随机称适,千差万品,求者即供。若县镜高堂,物来斯照也。

〔释文〕而供音恭,本亦作「恭」。确苦学反。斯音赐,又如字。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脩远。」

〔注〕皆恣而任之,会其所极而已。

〔疏〕骋,纵也。宿,会也。若夫体故至无,所以随求称适,故能顺时因任,应物多方,要在会归,而不滞一,故或大或小,乍短乍长,乃至脩远,恣其来者,随彼机务,悉供其求,应病以药,理无不当。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注〕此寄明得真之所由。

〔疏〕赤是南方之色,心是南方之藏。水性流动,位在北方。譬迷心缘镜,闇无所照,故言赤水北也。崑丘,身也。南是显明之方,望是观见之义,玄则疏远之目,珠乃珍贵之寳。欲明世间羣品,莫不身心迷妄,驰骋耽着,无所觉知,闇似北方,动如流水,迷真丧道,实此之由。今欲返本还源,祈真访道,是以南望示其照察,还归表其复命。故先明失真之处,后乃显得道之方。所显方法,列在下文。

〔释文〕赤水李云:水出崑仑山下。还归音旋。玄珠司马云:道真也。使知索之而不得。

〔注〕言用知不足以得真。

〔疏〕索,求也。故绝虑不可以心求也。

〔释文〕使知音智。注及下皆同。索之所白反。下同。使离朱索之而不得。

〔疏〕非色,不可以目取也。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

〔注〕聪明喫诟,失真愈远。

〔疏〕喫诟,言辨也。离言不可以辨索。

〔释文〕喫口懈反。诟口豆反。司马云:喫诟,多力也。

〇典案:「喫诟」无多力义。淮南子人间篇「故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捷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许注:捷剟,疾利搏,善拾于物。脩务篇「离朱之明,攫掇之捷」,高注:攫掇,亦黄帝时捷疾者也。庄子此文之「喫诟」,疑是「捷剟」、「攫掇」之声转。「捷剟」、「攫掇」,皆疾利、捷疾之义。司马注非。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疏〕罔象,无心之谓。离声色,绝思虑,故知与离朱自涯而反,喫诟言辨,用力失真,唯罔象无心,独得玄珠也。

〇典案:「象罔」当为「罔象」。文选舞赋注、御览八百三引并作「罔象」,是其证。疏亦作「罔象」,是成所见本未倒。文选广绝交论注引作「乃使象罔,求而得之」,当是异本。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注〕明得真者非用心也,象罔然即真也。

〔疏〕离娄迷性,恃明目而丧道;轩辕悟理,叹罔象而得珠。勖诸学生,故可以不离形去智,黜聪隳体也?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疏〕已上四人,并是尧时隐士。厌秽风尘,怀道抱德,清廉洁己,不同人世。尧知其贤,欲让天下。庄生示有承禀,故具列其师资也。

〔释文〕王倪徐五兮反。被衣音披。

尧问于许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

〔注〕谓为天子。吾藉王倪以要之。」

〔注〕欲因其师以要而使之。

〔疏〕配,合也。藉,因也。尧云:啮缺之贤者,有合天位之德,庶因王倪,遥能屈致。情事不决,故问许由。

〔释文〕要之一遥反。注同。务。

〔疏〕方将顾盼四方,抚安万国,令彼之氓黎,应我之化法。

〔释文〕令应力呈反。方且应衆宜。

〔注〕将遂使后世不能忘善,而利仁以应宜也。

〔疏〕用一己之知,应衆物之宜,既非无心,未免危殆矣。方且与物化

〔注〕将遂使后世与物相逐,而不能自得于内。

〔疏〕将我己知,施与物衆,令庶物从化。物既失之,我亦未得也。而未始有恒。

〔注〕此皆尽当时之宜也。然今日受其德,而明日承其弊矣,故曰未始有恒。

〔疏〕以智理物,政出多门,前荷其德,后遭其弊,既乖淳古,所以无恒。夫何足以配天乎?,有无一时,动寂相即,故可为君中之君,父中之父。所为穷理尽性,玄之又玄,而为衆父之父,故其宜矣。故郭注云:「衆父父者,所以迹也。」治,乱之率也。

〔注〕言非但治主,乃为乱率。

〔疏〕率,主也。若用智理物,当时虽治,于后必乱。二涂皆以智为率。

〔释文〕治乱直吏反。注同。之率色类反。注同。又色律反。北面之祸也。

〔注〕夫桀、纣非能杀贤臣,乃赖圣知之迹以祸之。

〔疏〕桀、纣赖圣知以杀贤臣,故圣知是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

〔注〕田桓非能杀君,乃资仁义以贼之。

〔疏〕田桓资仁义以杀主,故仁义南面之贼。注云「田桓非能杀君,乃资仁义以贼之。」

〔释文〕杀君音试。本又作「弒」,音同。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

〔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嘻,叹声也。封人见尧有圣人之德,光临天下,请祝愿寿富,多其男子。

〔释文〕华胡化反,又胡花反。司马云:地名也。封人司马云:守封疆人也。曰嘻音熙。请祝之又反,又州六反。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疏〕夫富、寿、多男子,实为繁挠,而能体之者,不废无为。故寄彼二人,明兹三患。辞让之旨,列在下文。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

〔疏〕前之三事,人之大欲存焉。女独致辞,有何意谓?

〇典案:「女独不欲,何邪」,治要引作「汝独不用何」。

〔释文〕女独音汝。后同。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疏〕夫子嗣扶疏,忧惧斯重;财货殷盛,则事业实繁;命寿延长,则贻困辱。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

〇典案:御览八十引作「多富则多事,多寿则多辱」。治要引「是三者」下有「皆」字,「德」作「意」,无「也」字。非有,殃辱之事,曾何足云!

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

〔疏〕请言既讫,封人于是去之。尧方悟其非,所以请问。封人曰:「退已!」

〔疏〕所疑已决,宜速退归。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

〔疏〕伯成子高,不知何许人也,盖有道之士。

〇典案:御览八十引「尧」上有「及」字。

〔释文〕伯成子高通变经云:老子从此天地开辟以来,吾身一千二百变,后世得道,伯成子高是也。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

〔疏〕唐、虞之世,南面称孤,逮乎有夏,退耕于野。出处顿殊,有何意谓?,是以虽有天下而不与焉,斯乃有而无之也。故考其时而禹为最优,计其人,则虽三圣,故一尧耳。时无圣人,故天下之心,俄然归启。夫至公而居当者,付天下于百姓,取与之非迹以明绝圣弃智者耳。

〇典案:吕氏春秋长利篇作「无虑吾农事」,新序节士篇作「无留吾事」,「落」、「虑」、「留」皆声之转。

〔释文〕阖本亦作「盍」,胡腊反。无落落,犹废也。俋俋徐于执反,又直立反。李云:耕貌。一云:耕人行貌。又音秩,又于十反。字林云:勇壮貌。

〇典案:御览八十引注云:「音蛰」。治成直吏反。能间间厠之间。不与音豫。侗音洞,又音同。道也,有一之名,而无万物之状。

〇典案:疏「一应道也」,不词。御览天部引「应」作「谓」,疑当从之。物得以生,谓之德。

〔注〕夫无不能生物,而云物得以生,乃所以明物生之自得,任其自得,斯可谓德也。

〔疏〕德者,得也,谓得此也。夫物得以生者,外不资乎物,内不由乎我,非无非有,不自不他,不知所以生,故谓之德也。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

〔疏〕虽未有形质,而受气以有素分,然且此分脩短,慤乎更无间隙,故谓之命。

〔释文〕有分符问反。无闲如字。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疏〕留,静也。阳动阴静,氤氲升降,分布三才,化生万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谓之形也。

〔释文〕留动「留」或作「流」。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注〕夫德、形、性、命,因变立名,其于自尔,一也。

〔疏〕体,质。保,守也。禀受形质,保守精神,形则有丑有妍,神则有愚有智。既而宜循轨则,各自不同,素分一定,更无改易,故谓之性也。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

〔注〕恒以不为而自得之。

〔疏〕率此所禀之性,脩复生初之德,故至其德处,同于太初。同乃虚,虚乃大。

〔注〕不同于初而中道有为,则其怀中故为有物也,有物而容养之德小矣。

〔疏〕同于太初,心乃虚豁,心既虚空,故能包容广大。合喙鸣。

〔注〕无心于言,而自言者,合于喙鸣。

〔疏〕喙,鸟口也。心既虚空,迹复冥物,故其说合彼鸟鸣。鸟鸣既无心于是非,圣言岂有情于憎爱?

〔释文〕喙丁豆反,又充芮、喜秽二反。喙鸣合,与天地为合。

〔注〕天地亦无心而自动。

〔疏〕言既合于鸟鸣,德亦合于天地。天地无心于覆载,圣人无心于言说,故与天地合也。其合缗缗,若愚若昏。

〔注〕坐忘而自合耳,非照察以合之。

〔疏〕缗,合也。圣人内符至理,外顺羣生,唯迹与本,罄无不合,故曰缗缗。是混俗扬波,同尘万物,既若愚迷,又如昏暗。又解:既合喙鸣,又合天地,亦是缗缗。

〔释文〕缗缗武巾反。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注〕德玄而所顺者大矣。

〔疏〕总结已前,叹其美盛。如是之人,可谓深玄之德,故同乎太初,大顺天下也。音宇。司马云:辩明白若县室在人前也。易见以豉反。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疏〕结前问意。如是之人,得为圣否?率性而动,天机自张,非犹主教。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注〕天物皆忘,非独忘己,复何所有哉?

〔疏〕岂惟物务是空,抑亦天理非有。唯事与理,二种皆忘,故能造乎非有非无之至也。

〔释文〕复何扶又反。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注〕人之所不能忘者,己也。己犹忘之,又奚识哉!斯乃不识不知,而冥于自然。

〔疏〕入,会也。凡天下难忘者,己也,而己尚能忘,则天下有何物足存哉?是知物我兼忘者,故冥会自然之道也。,谁敢不和!

〔释文〕不辑音集。尔雅云:和也。又侧立反。郭思鱼反。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注〕必服恭俭,非忘俭而俭也;拔出公忠,非忘忠而忠也。故虽无阿私,而不足以胜矫诈之任也。

〔疏〕局局,俛身而笑也。夫必能恭俭,拔出公忠,此皆伪情,非忘淡者也。故以此言为南面之德,何异乎螳蜋怒臂,以敌车辙?用小拟大,故不能任也。

〔释文〕局局其玉反。一云:大笑之貌。螳螂音堂郎。车轶音辙。不胜音升。注同。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

〔注〕此皆自处高显,若台观之可覩也。

〔疏〕夫恭俭公忠,非能忘淡,适自显燿以炫衆。人既高危,必遭隳败,犹如台观峻耸,处置危县,虽复行李观见,而崩毁非久。

〔释文〕自为遽其据反。本又作「处」。观台古乱反。注同。多物将往。

〔注〕将使物不止于本性之分,而矫跂自多以附之。

〔疏〕观台高迥,人竞观之,立行自多,物争归凑。投迹者衆。」

〔注〕亢足投迹,不安其本步也。

〔疏〕显燿动物,物不安分,故举足投迹,企踵者多也。,思量不悟,所以汒然矣。

〔释文〕觑觑许逆反,又生责反。或云:惊惧之貌。汒若本或作「芒」,武刚反。郭武荡反。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疏〕风,教也。我前所陈,深为乖理,所愿一言,庶为法教。

〇俞樾曰:「风」当读为「凡」,犹云言其大凡也。「风」本从「凡」声,故得通用。治天下,大顺羣生,乘其自摇而作法,因其自荡而成教。是以教成而迹不显,俗易而物不知,皆除灭其贼害之心,而进脩独化之志。不动于物,故若性之自为;率性而动,故不知其所由然也。举,皆也。

〔释文〕举灭举,皆也。闷然音门。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

〔注〕溟涬,甚贵之谓也。不肯多谢尧、舜,而推之为兄也。

〔疏〕溟涬,甚贵之谓也。若前方法,以教苍生,则治合淳古,物皆得性,讵须独贵尧、舜,而推之为兄邪?此意揖让之风,不让唐、虞矣。

〔释文〕岂兄元嘉本作「岂足」。溟亡顶反。涬户顶反。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注〕居者,不逐于外也,心不居,则德不同也。

〔疏〕居,安定之谓也。夫心驰分外,则触物参差;虚夷静定,则万境唯一。故境之异同,在心之静乱耳。是以欲将尧、舜同德者,必须定居其心也。圭反。李云:埒中曰畦。说文云:五十亩曰畦。隧音遂。李云:道也。瓮乌送反。字亦作「瓮」。搰搰苦骨反。徐、李苦滑反。郭忽滑反。用力貌。一音胡没反。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疏〕械,机器也。子贡既见丈人力多而功少,是以教其机器,庶力少功多。辄进愚诚,未知欲否。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械」上有「机」字。又御览百九十七引「不欲」下有「为」字。

〔释文〕有械户戒反,字林作械。李云:器械也。浸子鸩反。司马云:灌也。为圃者卬而视之曰:「柰何?」

〔疏〕柰何,犹如何,谓其方法也。

〔释文〕卬而音仰。本又作「仰」。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疏〕机,关也。提挈其水,灌若抽引,欲论数疾,似泆汤之腾沸,前轻后重,即今之所用桔槔也。

〔释文〕挈水口节反。若抽敕留反。李云:引也。司马、崔本作「流」。数如所角反。徐所录反。泆汤音逸。本或作「溢」。李云:疾速如汤沸溢也。司马本作「佚荡」,亦言其往来数疾,如佚荡。佚荡,唐佚也。槔本又作「桥」,或作「皋」,同。音羔。徐居桥反。司马、李云:桔槔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本「为槔」作「桔槔」,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御览七百六十五、八百二十四引亦并作「桔槔」,与张本合。说苑反质篇字正作「桥」,与释文一本合。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注〕夫用时之所用者,乃纯备也。斯人欲脩纯备而抱一守古,失其旨也。

〔疏〕夫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机变存乎胸府,则纯粹素白不圆备矣。纯粹素白不圆备,则精神县境,生灭不定,不定者,至道不载也,是以羞而不为。此未体真脩,故抱一守白者也。

〔释文〕吾师谓老子也。事!」

〔疏〕而,汝也。乏,阙也。夫物各自治,则天下理矣。以己理物,则大乱矣。如子贡之德,未足以治身,何容应聘天下?理宜速往,无废吾业。

〔释文〕无乏乏,废也。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疏〕卑陬,慙怍之貌。顼顼,自失之貌。既被诋诃,颜色自失,行三十里,方得复常。

〔释文〕卑陬走侯反。徐侧留反。李云:卑陬,愧惧貌。一云:颜色不自得也。顼顼本又作「旭旭」,许玉反。李云:自失貌。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疏〕反,复也。子贡之门人谓赐为夫子也。向见之人,脩何艺业,遂使先生一覩,容色失常,竟日崇朝,神气不复?门人怪之,所以致问。

〔释文〕向之许亮反。本又作「乡」,音同。后倣此。,同。勑荡反,郭吐更反。达,亦何足识哉?明恍惚深玄,故推之于情意之表者也。

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

〔疏〕谆,淳也。苑,小风也;亦言,是扶摇大风也。滨,涯。大壑,海也。谆芒、苑风,皆寓言也。庄生寄此二人,明于大道,故假为宾主,相值海涯。

〔释文〕谆郭之伦反,又述伦反。芒本或作「汒」,武刚反。李云:望之谆谆,察之芒芒,故曰谆芒。一云:姓名也。或云:雾气也。大壑火各反。李云:大壑,东海也。苑风本亦作「宛」,徐于阮反。李云:小貌,谓游世俗也。一云:苑风,人姓名。一云:扶摇大风也。之滨音宾。苑风曰:「子将奚之?」

〔疏〕奚,何也。之,往也。借问谆芒,有何游往。曰:「将之大壑。」

〔疏〕欲往东海。曰:「奚为焉?」

〔疏〕又问:何所求访。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闾泄之而不干。以譬至理,而其义亦然。故虽寄往沧溟,实乃游心大道也。

〔释文〕酌焉一本作「取焉」。

〇典案:御览六十七引作「取焉」,与释文一本合。而治也。或音颐,本亦作「颐」,以之反,谓举颐指挥也。迹也,故曰容。

〔疏〕寡欲止分,故财用有余;不贪滋味,故饮食取足;性命无求,故不知所从来也。总结前义,故云德人之容。

〔释文〕德人之容羊凶反。或云:依注当作「客」。

「愿闻神人。」

〔注〕愿闻所以迹也。

〔疏〕德者,神人之迹耳。愿闻所以迹也。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

〔注〕乘光者乃无光。

〔疏〕乘,用也。光,智也。上品神人,用智照物,虽复光如日月,即照而亡。隳体黜聪,心形俱遣,是故与形灭亡者也。此谓照旷。

〔注〕无我而任物,空虚无所怀者,非闇塞也。

〔疏〕智周万物,明逾三景,无幽不烛,岂非旷远!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

〔注〕情尽命至,天地乐矣;事不妨乐,斯无事矣。

〔疏〕穷性命之致,尽生化之情,故寄天地之间,而未尝不逍遥快乐。既达物我虚幻,是以万事销亡。

〔释文〕天地乐音洛。注同。销亡徐音消。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

〔注〕情复而混冥无迹也。

〔疏〕夫忘照而照,照与三景高明;忘生而生,生将二仪并乐。故能视万物之还原,覩四生之复命,是以混沌无分,而冥同一道也。

〔释文〕混冥胡本反。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

〔疏〕门与赤张,姓也。无鬼、满稽,名也。二千五百人为师,师,衆也。武王伐纣,兵渡孟津,时则二人共观。

〔释文〕门无鬼司马本作「无畏」,云:门,姓;无畏,字也。赤张满本或作「蒲」。稽古兮反。李云:门、赤张,氏也。无鬼、满稽,名也。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

〔疏〕离,遭也。虞舜以揖让御时,武王以干戈济世。而揖让、干戈,优劣悬隔,以斯商度,至有不及之言。而兵者不祥之器,故遭残杀之祸也。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

〔注〕言二圣俱以乱故治之,则揖让之与用师,直是时异耳,未有胜负于其间也。

〔疏〕均,平也。若天下太平,物皆得理,则何劳虞舜作法治之?良由尧年将减,其德日衰,故让重华,令其缉理也。

〔释文〕均治直吏反。下及注「均治」并同。之与音余。本又作「邪」。复何扶又反。下章注同。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

〔注〕均治则愿各足矣,复何为计有虞氏之德,而推以为君哉?许无鬼之言是也。

〔疏〕宇内清夷,志愿各足,则何须计有虞氏之德,而推之为君?此领悟无鬼之言,许其有理也。有虞氏之药疡也。

〔注〕天下皆患创乱,故求虞氏之药。

〔疏〕疡,头疮也。夫身上患创,故求医疗,亦犹世逢纷扰,须圣人治之。是以不病则无医,不乱则无圣。

〔释文〕疡音羊。李云:头创也。言创以喻乱,求虞氏药治之。司马云:疕疡也。

〇王引之曰:「药」,古读曜(说见唐韵正),声与「疗」相近。方言「愮,疗治也。江、湘郊会谓医治之曰愮,或曰疗」,注:愮,音曜。与「药」古字通,故申鉴俗嫌篇云:药者,疗也。襄三十一年左传「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家语正论篇同,王肃注:药,疗也。诗大雅板篇「不可救药」,韩诗外传「药」作「疗」。「药」「疗」字古同义通用。患创初良反。秃而施髢,病而求医。

〔疏〕鬓发如云,不劳施髢;幸无疾恙,岂假医人?是知天下清平,无烦大圣。此之二句,总结前旨也。

〔释文〕秃吐木反。髢大细反。司马云:髲也。又吐帝反。郭音毛。李云:髦发也。孝子操药,以脩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

〔注〕明治天下者,非以为荣。

〔疏〕操,执也。脩,理也。燋然,憔悴貌。夫孝子之治慈父,既不伐其功绩;圣人之救祸乱,岂务矜以荣显?事不得已,是故羞之。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作「圣人所羞也」。

〔释文〕操药七刀反。燋然将遥反,又音樵。能任其自行,故无迹也。

〔疏〕君民淳朴,上下和平,率性而动,故无迹之可记。事而无传。」

〔注〕各止其分,故不传教于彼也。

〔疏〕方之首足,各有职司,止其分内,不相传习。迹既昧矣,事亦灭焉。

〔释文〕无传丈专反。,不可得也。「祈」、「所」字形相似,故误耳。下同。得当时之适,不强推之令解也,则相与无忧于一世矣。

〔疏〕比,与也。若任物解惑,弃而不推,则彼此逍遥,忧患谁与也?

〔释文〕比忧毗志反。司马本作「鼻」,云:始也。趣令力呈反,下同。令解音蟹。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注〕厉,恶人也。言天下皆不愿为恶,及其为恶,或迫于苛役,或迷而失性耳。然迷者自思复,而厉者自思善,故我无为而天下自化。

〔疏〕厉,丑病人。遽,速也。汲汲,匆迫貌。言丑人半夜生子,速取火而看之,情意匆忙,恐其似己。而厉丑恶之甚,尚希改丑以从妍,欲明愚惑之徒,岂不厌迷以思悟耶?释之不推,自无忧患。

〇典案:释僧顺释三破论云:「是以厉妇夕产,急求火照,唯恐似己,复更为厉。」疑其所见本作「厉妇」。御览三百八十二引作「厉人夜半生子,其父取火视之,恐其似己也」,字虽亦作「厉人」,然既言「其父取火视之」,则是谓「厉妇」也。御览又引注云:厉人,丑人也。三百六十一引无「人」字,余与今本同。

〔释文〕厉音赖,又如字。遽巨据反。本或作「蘧」,音同。汲汲音急。苛役音河。

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疏〕牺,刻作牺牛之形,以为祭器,名曰牺尊也。间,别。既削刻为牛,又加青黄文饰,其一断弃之沟渎,不被收用。若将此两断相比,则美恶有殊,其于失丧木性一也。此且起譬也。

〇典案:御览七百六十一引作「其一断在沟中」,文义较顺。

〔释文〕牺音羲,又素河反。其断徒乱反。下同。本或作「故」。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

〔疏〕此合譬也。桀、跖之纵凶残,曾、史之行仁义,虽复善恶之迹有别,而丧真之处实同。

〇典案:刘申叔先生云:「跖」上敚「桀」字。成疏「桀、跖踪凶残」,则成本亦作「桀、跖」。在宥篇正桀、跖与曾、史连词。典谨案:刘先生说是也。御览七百六十一引正作「桀、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是其碻证。笏,约束其外形。背无为之道,乖自然之性,以此为得,何异鸠鴞也!

〔释文〕鹬尹必反。徐音述。本又作「鶐」,音同。鸟名也。一名翠,似燕,绀色,出郁林。取其羽毛以饰冠。笏音忽。绅音申。带也。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疏〕支,塞也。盈,满也。栅,笼也。纆缴,绳也。睆睆,视貌也。夫以取舍塞满于内府,故方柴栅;搢绅约束于外形,取譬缴绳。既外内困弊如斯,而自以为得者,则何异有罪之人,交臂历指,以绳反缚也!又类乎虎豹遭陷,困于囊槛之中,忧危困苦,莫斯之甚,自以为得,何异此乎!

〔释文〕柴栅楚格反。郭音策。外重直龙反。纆音墨。缴音灼。郭古吊反。睆睆环版反,又户鳏反。李云:穷视貌。一云:眠目貌。交臂历指司马云:交臂,反缚也。历指,犹历楼貌。槛户览反。

【校记】问,集释等本作「间」,是。孰,原作「执」,形近而误。予,原作「子」,形近而误。下迳改。南华真经注疏从校记引道藏褚伯秀本在「主也」上补「为之」二字。事,从王校集释本作「技」。难,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虽」,据改。兹,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作「慈」,据改。南华真经注疏「已」作「己」,「前」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有」,据改。肆,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明」,据改。尝,从王校集释本作「尚」。而行,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置于前句「一人」下。鬓,从王校集释本作「须」。

〔疏〕,原文脱。示,从王校集释本补。犹,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独」,据改。遣,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达」,据改。不非,从王校集释本作「非非不」。务,从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作「物」。工,王校集释本从宋本改作「上」,南华真经注疏从续古逸本、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亦改作「上」,据改。为无为有,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有为无为」,据改。「闲,音闲」,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无此三字,或为释文误窜,据删。理,王校集释本依王叔岷说校改「通」,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治要引亦作「通」,据改。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来从」二字互乙,据改。已,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作「己」,据改。尚远迹,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高远寄迹」,据改。应,南华真经注疏从御览天部引作「谓」,据改。泒,王校集释本作「派」,形近而误,据改。挑,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跳」,据改。聪,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作「听」。有,从王校集释本删。尔,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言」,据改。陈,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将」,据改。「辑,音集」,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无此三字,或为释文误窜,据删。坏,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作「壤」,形近而误,据改。曰,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作「悚」,据改。闷,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泛」,据改。举皆也,三字系释文误入,南华真经注疏从赵谏议本、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删,据删。人,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补,据补。汎,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伉」。口,王校集释本依世德堂本及释文原本改作「户」,据改。」二字,疑是,查释文原文无。无,疑排版误,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及成疏均作「吾」,据改。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故」下补「用」字,据补。斯,从王校集释本作「有」。不,从王校集释本作「非」。向,从王校集释本补。必,从王校集释本移后。特,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时」,据改。眄,从释文原文作「盼」。以,从王校集释本补。之,南华真经注疏从校记引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补,据补。之,南华真经注疏从校记引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补,据补。王,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臣」,据改。王,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焦竑本作「主」,据改。其,南华真经注疏从校记引道藏褚伯秀本、焦竑本补,据补。于,南华真经注疏从从辑要本补,据补。能,南华真经注疏从从辑要本补,据补。为,南华真经注疏从从辑要本补,据补。焉,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然」,据改。令,王校集释本、南华真经注疏均从赵谏议本改作「舍」,据改。刻贼,南华真经注疏从辑要本作「壅塞」,据改。搢,南华真经注疏从道藏成疏本、辑要本作「插」,据改。 nbXSWoTH7kIMUdw5lwXSV0/HKJIV3MiJMnD+x1XkVkepB6me0b6N7TJERVG2AN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