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附录二

盩大秦寺略记

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之有盩厔、长安及盩厔长安间三说,讨论者甚众,毋庸赘述。兹唯将盩厔之大秦寺,就余等寻访所见及者叙其梗概如次。世有继往者或不无微补焉。

盩厔县位于南山之阴,县治距西安一百五十里。大秦寺则在楼观(今名楼观台,即古崇圣观地)。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余与徐森玉、王以中、刘子植三先生同车西行,思去盩厔一访大秦寺遗迹。早发西安西门,偏西南行四十里斗门镇,二十里大王镇,入户县境;二十里涝店,入盩厔境;二十里尚村,二十里终南镇宿。次晨由终南镇南行,越阡陌,过乱石河滩,迤逦上山坡,穿过长里许之橡树林,即至楼观;为程约二十里。沿路阡陌纵横,皆是稻田,乡村林木蔚茂,俨然江南风物。

余等决定宿楼观,观俱道士,监院王姓,知客曾姓为湖南人。部署略定,余独出楼观西门闲眺。小山坡阤而下,尽是麦垄,一望如铺绿锦。立麦垄中向西遥望,一塔翼然耸立山麓,形制甚古。余初拟独往一览,以相距尚有数里,尚待进午膳遂止。

余等因读佐伯好郎《大秦寺所在地考》一文,因起漫游盩厔之意,拟一访所谓五郡与大秦寺者,是否至今犹有其地。而据乾隆盩厔旧志,大秦寺在黑水谷,故至楼观后,即向道士问黑水谷所在,拟于当日一游,明日即行东反。询后知黑水谷西距楼观尚有四十里,不禁为之惘然,因决于午后周览楼观附近各地。先出东门探说经台诸地之胜,复转而西,从麦垄中行至玉女泉小憩。于是越小坡,至午间所见古塔处,塔旁一寺,残破不堪。余等坐寺门前阶石上息足,余以旁有一塔,与坡公诗合,因戏言此即大秦寺也。同人皆为大笑。适有一村童立其旁,遂询以寺名,村童答以此是大秦寺,余等闻言,俱雀跃而起,喜其巧合。因相率入寺内细察,王以中先生首先发见明正统钟铭,徐森玉先生亦发见乾隆时寺僧墓铭。次日徐王二先生赴黑水谷,考察旧志所云大秦寺在黑水谷之言是否可靠,余与刘子植先生则仍至大秦寺考察,又因寺僧之指示,得见咸丰时断碑。此三者皆足以证明此寺寺基确即以前之大秦寺,因抄录如下,以资考证。

(一)明正统钟铭

明正统九年(公元一四四四年)铸铁钟一口,悬于大殿门西檐下,钟铭东北两面可见,余为墙掩,大约俱施功德人名也。铭录如次:

五峰丘木山大秦禅寺铸钑序

大明国陕西省西安府盩厔县僧会司遇仙乡大峪里地坊大唐太宗敕赐承相魏征大将尉迟恭起建监修至玄宗国师一行弘师被土星致灾受已毕显大神通作无为相南无金轮炽盛自在觉王如来

倒坏本寺住持僧无尽禅师重造寺宇启建殿缺欠金钟独力难成发诚心乞化到太和长安京兆坊张明鼎张明敏等处化到黑金壹阡陆百觔铸钑

正统岁在甲子孟夏伍月拾柒日丙寅

金火匠范琮和等钑完

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千秋天下太平万民乐业五谷丰登

盩厔县知县郑达县丞王齐主簿马驯典史许贵

(二)乾隆时寺僧墓碣

碣供养于大殿内东南面佛座上,碣文如次:

大禅师修行于终南盩厔县大峪里地坊

五峰丘木山大秦寺供奉住持僧刘儒清之墓

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吉日书于大秦寺

(三)咸丰时大秦寺残碑

碑卧于寺门外西边麦田中,下截残去,不知所往。碑文如次:

杜亭邑

大老禅师法讳海阔墓表碑

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故细行受细名大行受大(缺)老师不唯大行堪表即细行亦无不可表也海阔石(缺)负性柔弱寡言笑守师训但庙内无养长老代理(缺)性纯朴嗔曰盩邑大秦寺余落发地也现有积囊何不(缺)规人皆谓其贤师弟海际不守法戒长老料其不能(缺)海阔与徒往焉甘受淡泊而不怨迨后诸事如意(缺)浪酒烂交寺业十花八九而亡海阔曰此寺坟墓在(缺)着锦数年业复如初两寺皆兴不贤而能治家若(缺)不忘其德欲立墓表嘱余作文略述生平而表现任盩厔县僧(缺)

大清咸丰九年岁在己(缺)

按以上所录,文字俱甚俚俗。唯自明以来,此寺仍名大秦寺,则因此可以碻然无疑。民国《盩厔县志》谓大秦寺有记宋建隆四年(公元九六三年)重修旧碣,今已无存;据土人相告,此寺有旧碑,后移至县中云云。此移至县中之碑,其为记建隆四年重修寺宇之碑耶?抑现存西安碑林之景教碑即由此移至西安,因而十口相传,有此异闻耶?由楼观至盩厔县城尚有三十里,余等求归心切,无由至彼一验传说之然否,此事只有俟之他日矣。

苏东坡《大秦寺诗》云:

晃荡平川尽,坡阤翠麓横。忽逢孤塔近,独向乱山明。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滚滚尽东倾。

金杨云翼《大秦寺诗》亦谓:

寺废基空在,人归地自闲。绿苔昏碧瓦,白塔映青山。暗谷行云度,苍烟独鸟还。唤回尘土梦,聊此弄澄湾。

两人诗俱及大秦寺塔。按今寺大殿东相距约四十呎许有七级八棱宝塔一座,《志》作镇仙宝塔,形制虽为八棱,而与长安大雁塔约略相似。土人谓此塔即以造大雁塔所剩余之材料作成云云,说似无稽,而观其形制之近似,塔为唐物,大致可以无疑也。

塔最下一级中供佛像,俱系近塑。以前大约可以从最下一级依扶梯盘旋而上,不知何时将通路堵塞。塔北面有大银杏树二株,土人上下此塔,即从树上横架一梯于塔檐,由梯上飞渡。余亦依此法上塔一览。塔中自第二级以上有木扶梯,转折而上,尚完好可登。第二级第三级西壁俱塑有观自在像作斜倚势,彩饰全然剥落,只余泥胎,然其姿态之幽静身段之柔美,令人见而起肃敬之感。疑为古塑,即非李唐,亦当为宋元高手之作,近代工匠不能企及也。惜塔中地势逼仄,光线不佳,不能照像,至以为憾。四五六三层空无所有,六层制有搁版,原来当有佛像之属,今亦不存。在第七层之西南两门洞壁上见镌有番字之二砖,因于四月二十六日重至塔上,拓取数份,后携回北平以示彭色丹、于道泉两先生,始知为藏文六字真言,盖亦僧人好事者之所为也。唯所题字时亦不晚,塔内砖壁原来俱圬以石灰,其上有明天启时人题名,则石灰壁之成最迟当在天启以前。而六字真言阴文刻痕中俱填有石灰,可见此六字真言之镌刻,为时当又在石灰墁壁之前也。或即唐代之遗,亦未可知。

又盩厔旧志谓黑水谷有大秦寺,证以徐王两先生去黑水谷勘察之结果,以及东坡诗注观之,知旧志之言甚谬。东坡《南山纪行》诗自注有云:

是日游崇圣观,俗所谓楼观也。……遂与张果之同至大秦寺,早食而别。……又西至延生观。……西行十数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上有寺三。

今大秦寺在楼观西约五里,延生观又在寺西五里,而黑水谷又在延生观西二十余里,与坡诗正合。若大秦寺在黑水谷,则坡诗不应云尔,此一证也。又黑水谷两山中合一水北流,与东坡大秦寺诗所述景物无一相合。只今大秦寺背倚山麓,前俯平川,麦田翻绿,有如锦海;读九百年前坡公之诗,犹在目前。此二证也。

五郡城,据旧志在盩厔东三十里,与古楼观相近。余等至楼观后,访所谓五郡者,不得其处。而正统钟铭乾隆时刘儒清墓表俱有五峰丘木山之名,又今大秦寺下微偏西近平川处有一村,围墙大半颓塌,而门洞墙基多为石砌,与秦、豫今日所见一般乡村少异。土人自谓村名塔峪,余疑此即古五郡城遗址。依东坡诗,五郡地有水泉之美,而今塔峪村,附近溪流莹洁,亦复甘美,唯坡诗以五郡置于楼观及大秦寺之间,与今塔峪村微异,然则五郡其为别一地耶?当时匆匆,无暇细考,至今思之,犹有余憾。

佐伯氏文中又引及张景先《五郡怀古诗》,佐伯氏据《道藏》六百零五册《古楼观紫云衍庆集》转引。今按张景先此诗题于重摸苏灵芝书《唐老君应见碑》碑阴,题作“《五郡怀古》”,不作“五郡庄”;“列郡衣红锦”,“衣”不作“依”;“全家茹紫芝”,“家”不作“国”。后有“元祐丙寅九月二十有六日太平宫主张景先题太平宫道士窦清源刊”题字。凡此俱可以补佐伯氏文之缺也。

又佐伯氏以楼观附近有吕仙洞等吕纯阳之遗迹,因又重提其《大秦景教碑》书人吕秀岩即吕岩即吕洞宾之假设。以为更有可能。关于此事,余等亦获见一事,或可供佐伯氏之参考。余等于五月一日返抵洛阳,在某氏处得见新出土吕洞宾之父吕让墓志。让凡兄弟四人,以温恭俭让排行,让其季也。让有五子,一早殇,行三者名煜。据新安吕氏家乘,则洞宾行三原名煜,后改名岩,纯阳洞宾又其后改之名。其父名让,所志官阶履历,与新出土墓志正合。唯俱不云吕岩又名秀岩。是佐伯氏吕秀岩即吕岩之假设,固尚待新证据之发现,此际犹难为定论也。 p2iPSlcA/WGQSSxIPsZi2sN2m5FRcRYJ7CNJEaLm0jYGUiNDDH8svvvMOYYb00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