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洲铁骑与李自成部队的东西夹击之下,吴三桂进退维谷。他的唯一生机是与对手中的一方结盟。赞成与李自成结盟的一方给出的理由是李自成是汉人,看起来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戴,而且承诺清除明朝滥权的积弊,况且吴三桂的父亲在李攻破北京城时已被扣为人质。反对者则主张,李自成行事捉摸不定,个性暴烈,粗鲁不文,而且1644年4月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其部下的行径令吴三桂这样出身豪门世家、饱读诗书的将领难以接受。李自成的军队劫掠屠戮北京城,抢夺官宦贵族的家产,掳绑其亲属,强索赎款或是要求巨额“保护费”。李自成虽已自立新朝,却无法约束他在京城内的部将,因此,吴三桂对李自成统一天下的能力不无怀疑。
与满人合作也有难处,他们不是汉族,而传统中国原本就蔑视女真这类半开化的边疆民族,况且满人在崛起之初多次蹂躏华北,几乎将占领的数座城池夷为平地。不过满人也有好的地方,他们在建立清政权之初的发展,就给人们带来了重树秩序的希望:满人设置六部,开科取士,成立“汉军”旗营,众多汉人策士也位居要津,这种种发展取向都令吴三桂怦然心动。况且,满人在善待归降的明朝重臣方面也做得很好。
基于以上原因,民间传说李自成强掳了吴三桂的爱妾后,将她据为己有,吴三桂一怒之下,率精兵与满洲八旗会合,击退来犯的李自成部队,并恳请多尔衮助他夺回北京。李自成杀了吴三桂之父,并将其首级高悬北京城墙之上以泄心头怨气。不过李自成部队的士气却迅速低落,即使他在1644年6月3日登基称帝,也无力回天。翌日,李自成满载掠得的财物,率部仓促西逃。6月6日,清军与吴三桂部队进入京城,清朝幼帝在紫禁城即位,建号“顺治”,意为“顺从统治”。幼帝选此颇具中国传统含义的年号,显示满人现在已承继天命,一统神州。
虽然明思宗在4月自缢,清顺治皇帝业已登基,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朝国祚已尽。在李自成进入京师时,许多皇族逃离北京,此外,尚有数百名皇室旁系散居各地,坐拥庞大家产。明朝的国号自1368年延续至今,所象征的神圣尊严不容轻忽。吴三桂在危急之际或可与满人结盟,但是对数以万计的汉族文士和官员而言,“明”这个国号仍值得为之奋斗献身。
满人花了十七年的时间追捕各地勤王的明室苗裔,但是因为满人曾宣称,进入北京城是要为明思宗的殉难报仇,故此,满人还必须追剿各路反明的军队。李自成是头号目标,他率军仓皇西逃至陕西西安,二十年前他在此地举兵起义。清军攻陷并巩固了对山西的控制后,于1645年春天巧妙采取钳形攻势,合围李自成。李自成只得率锐减的随众,逃出西安,沿着汉水朝东南方进入武昌,渡过长江,最后被清军逼入赣北山区。1645年夏天,李自成去世,一种说法是自杀,另一种则说他是在偷食物时被农民打死的。
正当清军追捕李自成之际,第二号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趁机离开华中根据地西走,溯长江而上,穿过险峻的峡谷进入四川。短暂占领江城重庆之后,张献忠定都富庶且守卫良好的成都。1644年12月,张献忠在成都改王称帝,建立“大西”。虽然张献忠亦曾招纳贤良,建立文官体系(其中有许多是被迫上任),另一方面开科取士,铸造通宝,不过他的政权寿命并不比李自成久长。最初流窜各地的南明诸王对张献忠的威胁程度远大于满洲八旗,为了保卫领地,张献忠建立了一支一百二十营的武装力量。
而后数年间,张献忠的个人行为越来越怪诞,他变得浮夸不实、凶残暴虐。他定下长远“计划”,不但准备攻克华南、华东,也想降服蒙古、朝鲜、菲律宾、安南(即今日越南)。张献忠严厉惩处在他看来可能背叛自己的蜀中人士,将地方上数百名文人及其族人斩首或肢解,甚至还诛杀大批手下将士。1646年底,张献忠弃守成都,尽焚宫殿瓦舍,将之夷为平地,并在西进过程中,采取骇人听闻的焦土政策。1647年1月,张献忠被清军所杀。
剪除李自成与张献忠二人的力量,对满人的长远征服计划至为重要,但是满人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来镇压明室藩王,因为这些藩王可能集结串联,互通声气,阻挠满人问鼎中原。儒士向来被教导要尽忠于统治王朝,而且他们自然倾向于挺身护卫祖产基业,不受异族侵凌,如此一来,一个有能力的明室皇族可号召上百万的拥护者。首先登高一呼的是万历的孙子福王。福王尝试与摄政王多尔衮做交易,假使满人退回长城以北的辽东,明朝愿意岁岁向满人进贡。多尔衮回复道,若福王愿意放弃称帝,便容许福王保留其独立小王国。在忠心耿耿的武将劝诫之下,福王拒绝了多尔衮的建议。
随后数月,正当福王本该尽心构筑南京城的防御工事时,朝中却再度掀起类似万历时代的激烈党争,群臣彼此相讥,毫无建树,像东林党与宦官魏忠贤之间那种亲、反阉党两败俱伤的斗争再次出现。就在朝中群臣相互倾轧之际,1645年5月,一支清军顺着中国最伟大的人工河道—大运河南下,将富庶的扬州城团团围住。明军在扬州城内配置数门大炮守护,坚守了七日,最终清军凭借高昂的士气和加农大炮的威力打败了明军,为杀一儆百,扬州遭到清兵屠城十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城驻军几乎未做抵抗,清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在6月初轻取南京。福王被俘后,被押解到北京,次年亡故。
福王死后,明室诸藩王纷纷声称要即位,使得局势更为复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中有两兄弟,分别于东南沿海的福州与南方的贸易口岸广州,持续率军抗清。福州的统治者( 唐王朱聿键 )于1646年底被俘身亡;他的胞弟( 亦称唐王,名为朱聿 )在清军攻破广州后被杀。朱元璋的另一位后裔( 鲁王朱以海 )辗转于东部沿海,曾在厦门、舟山岛,甚至一度在一艘小船上建朝,领导了一系列以失败告终的反清活动。1653年,他取消监国的名号,自此之后,东部沿海地带抗清的重任就落到另一位明室后裔—桂王的肩上。
在长江流域与沿岸的抗清政权相继失败之后,桂王就成为复兴明室的最后希望。他是已知最后一个幸存下来的万历之孙。在北京城陷落时,他仍是个骄纵的二十一岁青年,毫无政事与军务经验。张献忠进占湖南时,桂王被迫离开封地,向西逃往广州西边的肇庆。一群出逃的朝臣不顾桂王母亲的反对—她认为桂王太年轻,性格过于柔顺—于1646年底拥立桂王称帝。被赶出广州之后,桂王及其朝廷被清兵穷追不舍,有一年半的时间在广西境内四处流亡,时常在桂林、南宁(近越南边界)两地逗留。
清兵势如破竹,成功征服北京至广州绵延两千四百多公里的土地,但在这片庞大土地上,这种征服势必只是局部的,而憎恨满人入关和朱明受辱的爱国志士也有时间聚集兵力。1648年,一群与满人合作的前明官员突然倒戈相向,投身匡复明室。在清军于广州重挫时,被描述为“槟榔客、盐布客及土乐户皆列驾班” 5 的桂王政权,被大批热诚的支持者簇拥着迎回肇庆。一如先前的南明诸王,这位“皇帝”也试图重建一套可运作的官僚体制,开科取士,成立军事指挥系统,建立某种地方行政组织,以便控制农村地区和征集税收。但是桂王的朝廷依然无法摆脱先前诸王的命运,朝中文官、武将、太监各自树立朋党,相互攻讦,而无法众志成城,对抗满人。
到了1650年代初,清军对声称拥立桂王的中原地区或团结拉拢或武力压制,并派兵以掎角之势夹击桂王位于南方的根据地。这次南征委由1633年归顺皇太极的几名明朝降将( 孔有德、耿仲明、 尚可喜 )领军。1650年5月,桂王仓皇出走广东,沿西江进入广西。此后十年,中原已经没有朝廷建制可与清朝分庭抗礼,仅有一小群不愿受异族统治的流亡人士渐次朝西退却,由广西进入贵州,再退入崇山峻岭的云南,最后越边界入缅甸。
缅甸国王最初还为桂王提供庇护,但后来改变初衷,屠杀了桂王的随从,并拘禁了这位“皇帝”及其家人。曾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在1661年率清军攻入缅甸。缅甸国王尽缚南明朝廷众官交付吴三桂,吴将之押回中土。1662年,明朝末代“皇帝”与独子在云南被处以绞刑。至此,清廷再也无须挂虑明室正朔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