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进行财务决策所依据的准则,它包括一系列基本的价值观或信念,这些价值观或信念为理解财务管理和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基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一、资金(资本)优化配置原则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资源总是稀缺和有限的。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价值创造。所谓资金(资本)优化配置,就是要实现包括资本要素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组合,即通过资金的组织、调节和合理运用,来保证各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具有最优化的结构和比例,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司价值的增加。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就是合理配置企业各种资金的结构和比例问题。因此,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投资组合决策、存货管理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都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资金(资本)优化配置原则实际上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和机会成本观。从经济学角度看,货币是一种最灵活的资源,相对于个人、家庭、企业对货币的需求而言,它同样具有稀缺性、多用途性。货币的时间价值集中反映了货币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货币的机会成本思想。因此,资金(资本)的优化配置原则,就是要坚持货币的 时间观和机会成本观 ,在多用途而有限的企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进行权衡和有效配置。

二、成本—收益比较的原则

经济学中对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假设,即人是具有理性的经济人,人们会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行事,即自利行为原则。在此原则下,个人和家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当企业对一项经济活动或一个项目进行决策时,必须对该活动或项目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和比较。一般情况下,企业绝不会做赔本的交易。尤其是从企业的长期目标看,一项经济活动或项目,只有它为企业带来的所有收益(长期)大于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成本时,该项目才是可接受和可实施的。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是投资决策和理财活动的最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企业的 收益观

三、风险—收益对应的原则

现实世界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也就存在着各种风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财务活动和财务决策,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着一个对应关系。根据自利原则,当其他一切条件相同时,人们倾向于选择高收益和低风险。尽管人们普遍对风险很反感,但所做的任何决策和选择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人们倾向于高收益和低风险,并按自利原则行事,那么市场竞争的结果就产生了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竞争迫使人们在其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各种组合中进行选择。人们要想获得较高的收益,就必须为此承担较高的风险;反过来,如果人们已经为某一事项或活动承担了一定的风险,那么也自然会要求获得与该风险相对应的回报。在理财活动中,收益越高,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风险越大,所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这就是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现代企业的 风险观

四、利益关系协调的原则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了这种关系,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和运作了。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只有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是企业理财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力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均衡,减少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融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时,应时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的利益分配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使各利益相关者“各得其所”,从而实现合作共赢。企业的利益关系协调的原则体现了现代企业的 利益观和发展观

五、收支积极平衡的原则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仅要保持各种资金存量的协调平衡,而且要注意资金流量的动态协调平衡。所谓收支积极平衡,就是要使企业的资金不仅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总量上的平衡,而且在每一时点上力求协调平衡。实际上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运营效率。

如果在某一时期,企业的收入明显大于支出,即存有大量闲置的现金流,这时企业就应该积极地寻找投资机会,或者对外投资,或者扩大经营规模;反之,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收入明显小于支出,即出现入不敷出或资金短缺现象,则企业就应该积极筹集所需资金,或者寻求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或者加强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财务管理的过程,正是不断地寻求收支大体平衡的动态过程,它既涉及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营运资本决策,又涉及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等决策,还涉及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决策。只有保持这种动态的收支大体平衡,企业才可能健康、稳健地发展。收支积极平衡的原则体现了现代企业的 稳健理财观

六、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公司治理呈现出分权、分层的治理特征。与此相适应,公司财务管理也必然是分级、分权管理。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不同的权限,必须进行分权财务管理。而按照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者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分别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财务与会计部门来实施,进行分层财务管理。从图1-1和图1-2中都可以看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这种分权、分级管理特征。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企业应建立适当的财务治理结构,它是规范所有者和经营者财务权限、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的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监督机制、财务激励机制等内容,反映了出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资本的控制关系,也反映了资本所有者对管理者的委托—代理的控制关系,还反映了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对业务系统、会计人员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与控制关系。因此,公司财务治理的分层控制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CFO行使会计控制权利和公司内部的会计控制三个层次。

财务控制权的分层管理也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财务决策权的分层管理和配置。公司股东或董事会决定公司的重大投融资事项;经营管理层决定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而各职能部门或分公司则主要负责公司的营业性收入和支出管理。

(2)财务监督权的分层配置。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财务总监和监事会对经理层、经理层对会计人员和各所属部门的管理与控制。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企业财务管理坚持分级、分权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因此,这一原则体现了现代企业的 管理效率观 6jsUwXjFb3J3gYLAh1AQUET1pW/z8zJiCOgwq1pxUKwzPgw5LZ32uYczvj7C6H7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