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直管理工厂和产业集团,我是个专业主义者,或者说身上有专业化的基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认为,做企业首先要有专业化能力,这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坚持专业化不等于产品单一化,在做好现有主产品的同时,可以按照有限相关多元战略,在产业链上做适当延伸,精耕主业内的细分领域,建立风险对冲机制。比如同心圆的概念,就是在确保核心业务的基础上,稳步扩展同心圆面积。
1997年,北新建材上市前曾有一段时间,石膏板卖得非常好,成了工厂的“印钞机”。但好景不长,一些外资企业看到中国石膏板市场的潜力,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一些小生产线也冒出来抢占市场,很快竞争就达到白热化程度。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北新一度想与外企展开合作,谈判谈了一轮又一轮,但当时外企对于合资提了很多苛刻条件,如要求控股等,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合资谈判破裂,加剧了外资板与北新打价格战,那时石膏板价格几乎每个月都在降,从每平方米12.28元一直降到6块多钱,差不多跌了一半。有些竞争者竟把石膏板拉到北新门口“打擂台”。而产品市场的波动很快触及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股民担心北新业绩下滑,引发了股价下跌。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和北新的至暗时刻。由于压力过大,我得了“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炎”,眼睛晶体出水,视力严重下降。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西厢记》里的话,“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然而,世道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形势很快迎来了转机。在百户试点开始前,北新已经逐渐树立起“一切服从于市场”的理念,我一直倡导做企业要“市场领先”,要做到产品一贯的好、服务一贯的好。正是这场思想认识上的巨大转变,给北新带来了“好运”。北新一直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做的石膏板强度很高,因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当时外企生产的石膏板板芯不实,握钉力不强,施工方不喜欢。北新在产品市场上的优势渐渐扩大,拥有越来越多的客户。相反,外企的生意越来越差,有的还撤出了中国市场。
硝烟散尽,我开始思考过去长期没有思考的问题,即传统经济时代提倡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是不是遇到了问题。如果一味走产品单一化道路,我们可能会重复很多企业好的年头挣两亿元、差的时候亏两亿元的老路。于是,我们果断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以同心圆模式进行产业扩张的战略思路,即由过去的以某一产品作为主业调整为以综合产品组合为大主业,在相关产品、相关产业里迅速扩展,追求多品种、配套化和高附加值,实现业务升级。
按照这一思路,北新在全国率先提出住宅产业化理念,并提出“迈向住宅产业化新时代”的新战略:紧紧围绕新型建材业务,向着更宽领域的综合性住宅产业发展。得益于新战略的实施,在后来全国石膏板行业的最困难时期,北新逆势而上,不仅巩固了原有核心业务,而且矿棉吸声板、建塑型材、高档建筑涂料等众多新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有限相关多元战略,核心是先做好现有的核心业务,再根据企业需要,顺着上下游产业链,有限度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减少了业务过于单一带来的机会风险,扩大了营业规模,确保了核心竞争力,既承袭历史又关注未来,既坚守传统主业又稳健开发新业务,业务发展成功的概率更高。
后来,我到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工作,“有限相关多元”战略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中国建材进入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是因为我们在玻璃领域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而太阳能电池是玻璃的衍生品。另外,新型房屋是轻钢龙骨和石膏板的组合,风机叶片是复合材料的下游产品,两个新业务都是我们之前主营产品的延伸,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国药集团也完成了从医药产业领域向医疗健康领域的延伸。我认为,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若选择的业务没有密切的联系,最终会由于结构不合理而支撑不住,这是很多企业倒下的一个规律。
当然,在选择多元业务时,有的企业并不强调产业的相关性,甚至刻意回避这一点,如投资型公司。因为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周期性问题,周期来临时无法对冲,这是很多专业化公司遇到的困扰。比如在钢铁行业,有的企业涉足金融和房地产业,在全行业亏损时仍有不错的盈利,只顺着产业链发展的企业过得就比较难。因此,站在大企业集团的高度来看,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度多元化发展,从资本收益、公司战略等角度出发,进入市场潜力大、逆周期或周期性不明显、企业具有独特资源和经营能力的产业领域,注重业务之间的对冲机制。这样既可以确保企业不会因行业波动而面临颠覆性风险,也可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
“多元”前面为什么要加一个限定词“适度”?看过杂技转盘子表演的人都知道,技艺再高超的杂技演员也只能让一定数量的盘子同时转动,盘子再多就很难控制了。同理,任何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业务过多和过少都有风险。多元化发展对企业的投资水平、管控能力、财务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以足够的控制力、抗风险能力和获取资源的能力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