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弗拉维乌斯·阿里安,《亚历山大东征记及印度志》文本篇+注释篇,大牟田章译注,东海大学出版会,1996年。文本的翻译加上多达一千页的详细注释,堪称日本西方古代史研究里程碑的翻译成果。
阿里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记》(上、下),大牟田章译,岩波文库,2001年。上述著作的文库版,注释大幅简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中卷,村川坚太郎编,筑摩学艺文库,1996年。
庞培·特洛古斯 著,优尼亚努斯·查士丁努斯 抄录,《地中海世界史》,合阪学译,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1998年。
库尔提乌斯·昆图斯,《亚历山大大帝传》,谷荣一郎、上村健二译,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3年。
大牟田章,《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世界的强烈热情》,清水新书,1984年。新版书,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挖掘亚历山大内在世界的优秀作品。
森谷公俊,《王妃奥林匹亚斯——亚历山大大帝之母》,筑摩新书,1998年(绝版)。唯一一部系统探究亚历山大之母奥林匹亚斯形象的传记。以女性史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基础,重新认识一直被视作毒妇的奥林匹亚斯,并描绘了继业者战争时期王族女性们的活动及悲剧的命运。
皮埃尔·布莱恩特,《亚历山大大帝——未建成的世界帝国》,福田素子译、樱井万里子监译,创元社,1991年。视觉版的传记,收录了含伊斯兰绘画在内的大量插图。在卷末的资料篇中,除古典作品的摘译外,还摘录了近代探究亚历山大形象的资料及研究作品,可以追溯其研究史。
皮埃尔·布莱恩特,《亚历山大大帝》,田村孝译,白水社,2003年。新版简明的概述性著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年代来论述,一部分按主题来展开。
罗宾·莱恩·福克斯,《亚历山大大帝》(上、下),森夏树译,青木社,2001年。追溯亚历山大一生,对相关问题全面展开叙述,是一部篇幅超过一千页的大部头传记作品。
森谷公俊,《王宫纵火事件——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波利斯》,吉川弘文馆,2000年。关于波斯波利斯纵火事件的研究著作,结合古代史料及遗址的发掘报告,对王宫纵火事件的真相及相关传说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
森谷公俊,《亚历山大大帝——“世界征服者”的幻象与真相》,讲谈社选书“Metier”,2000年。依据相关史料,对三大战役(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高加美拉战役)进行系统分析,还原战役的真实状况,探寻作为指挥官的亚历山大的形象。此外还对大流士三世的形象及希腊化的概念等相关问题有所探讨。
大户千之,《希腊化与东方——历史上文化的形态变化》,密涅瓦书房,1993年。针对塞琉古王国的城市与农民、外族的统治、希腊文化在小亚细亚及巴比伦等地的渗透等重要问题,尽可能进行了实证性研究,是研究希腊化文化的必读文献。
F.W.沃尔班克,《希腊化世界》,小河阳译,教文馆,1988年。探讨希腊化时代的整体情况,日文版中最为标准的概论性著作。
N.塞昆达,《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东征军的真相》,柊史织译,新纪元社,2001年。
NHK《文明之路》系列/森谷公俊等,《NHK专题节目文明之路①:亚历山大的时代》,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3年。
NHK《文明之路》系列/前田耕作等,《NHK专题节目文明之路②:希腊化与佛教》,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3年。
NHK《文明之路》系列/本村凌二等,《NHK专题节目文明之路③: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3年。以上三部为2003年播放的NHK专题节目《文明之路》的出版物。①以各民族共存为视角,追寻亚历山大远征的足迹。②探寻中亚及印度的希腊化文化的真相。③介绍众多有关罗马与东方世界贸易的发掘成果,收录了含CG技术合成的众多彩色图片,并在卷末提供了遗迹的介绍。
奥莱尔·斯坦因,《亚历山大之路——犍陀罗·斯瓦特》,谷口陆男、泽田利夫译,长泽和俊注·解说,白水社,1984年。
斯坦因/阿里安,《亚历山大古道》,前田耕作监修,前田龙彦译,同朋舍出版,
1985年。斯坦因是出生于匈牙利的著名探险家、东方研究的学者。曾探寻亚历山大远征的足迹,于1926年在印度西北部(现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斯瓦特河谷开展实地调查。上述两种著作即其调查记录《抵达印度河的亚历山大之路》的全译本。后者中还包含阿里安的亚历山大传以及相关注释的翻译,斯坦因曾将其作为线索。
爱德华·拉特维拉德扎,《挖掘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无人所知的足迹和真相》,带谷知可译,NHK书籍,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6年。作者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投身于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那遗址的发掘长达三十年以上。上述著作即根据其重要成果整理而成的通俗作品。
罗曼·基尔施曼,《伊朗的古代文化》,冈崎敬他译,平凡社,1970年。
伊藤义教,《古代波斯——碑文与文学》,岩波书店,1974年。包含贝希斯敦及波斯波利斯等地的主要古代波斯碑文的翻译。
足利惇氏,《世界历史9:波斯帝国》,讲谈社,1977年。
小川英雄、山本由美子,《世界历史4:东方世界的发展》,讲谈社,1997年。
前田彻等,《历史学的现在——古代东方》,山川出版社,2000年。关于古代东方的研究介绍。
《特刊“环”⑧:何为“东方”——超越东西方的划分》,藤原书店,2004年。有关“东方”概念进行再探讨的论文集。
樱井万里子编,《希腊史》,山川出版社,2005年。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希腊通史。以政治史为线索,概述了从古代、拜占庭时代,经奥斯曼帝国到近现代的希腊历史。各历史时期比例分配均匀。
周藤芳幸、村田奈奈子,《了解希腊的词典》,东京堂出版,2000年。从古代和现代两个视角,分不同主题来介绍希腊,其中第十三章是关于希腊与马其顿的问题。
历史学研究会编,《地中海世界史1: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统一与变容》,青木书店,2000年。纵览从古代到现代的地中海世界,一个系列五卷中的一册,包含以下论文:《希腊世界的展开与东方世界》(师尾晶子)、《希腊化世界的形成与地中海东部》(森谷公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与接受》(大户千之)。
周藤芳幸、泽田典子,《古代希腊遗迹事典》,东京堂出版,2004年。由在海外学习考古学的专家执笔的遗迹解说事典,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主要有马其顿王国的维尔吉纳、佩拉、狄翁,还包括希腊化史相关的帕加马。
伊藤贞夫、本村凌二编,《西方古代史研究入门》,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主要以研究生为阅读对象的研究书籍。
卡利斯钦斯(译注:作者不明,传说是卡利斯钦斯所作),《亚历山大大帝传奇》丛书“亚历山大城图书馆”7,桥本隆夫译,国文社,2000年。
那不勒斯的首席司祭利奥译,《亚历山大大帝的诞生与胜利》,芳贺重德译,近代文艺社,1996年。
卡蒂永的瓦尔特(Walter of Châtillon,拉丁名Gualterus de Castellione),《亚历山大大帝之歌——中世纪拉丁叙事诗》,濑谷幸男译,南云堂选书“Phoenix”,2005年。
(考虑到大学生与研究生的需要,仅限于最近出版的英文文献)
J. Roisman(ed.), Brill's Companion to Alexander the Great , Leiden, 2003.由亚历山大相关研究的十三篇论文组成的论文集,是了解亚历山大研究现状的入门书。
A. B. Bosworth, Conquest and Empire: The Reign of Alexander the Great ,Cambridge,1988.作者勃斯沃斯是当今亚历山大研究的最高权威。这部作品是以极简主义研究方法写成的概论性著作,由亚历山大的传记及不同主题的论述组成。
N. G. L.Hammond, Alexander the Great: King, Commander and Statesman , London,1981.继承塔恩以来理想主义的亚历山大形象,把亚历山大描绘成传播希腊文明的旗手。
A. Stewart, Faces of Power; Alexander’s Image and Hellenistic Politics ,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1993.关于亚历山大图像的综合性研究著作。广泛收集并探讨了从亚历山大统治时代到继业将军时代的亚历山大雕像、绘画、镶嵌画、货币、祭典等,还论述了亚历山大形象对各希腊化王国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
P. Cartledge, Alexander the Great: The Hunt for a New Past , London,2004.由古代希腊史研究者完成的最新评传。不是按年代,而是通过对不同主题的讨论,来把握亚历山大与他的时代。非常适合作为研究生的教材。
W. Heckel, Who's Who in the Ag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 Oxford, 2006.汇集与亚历山大帝国相关的八百余人物的人名事典,对于各个人物还列出了相关史料及主要文献。
J. R. Ashley, The Macedonian Empire: The Era of Warfare under Philip II and Alexander the Great , 359-323 B.C., North Carolina and London, 1998.军事史研究著作,详细分析腓力二世及亚历山大大帝经历的各场战斗的整体情况。
E. N. Borza, In the Shadow of Olympus; The Emergence of Maced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有关亚历山大之前古代马其顿王国的概要性书籍。简明易懂地介绍了古代马其顿的自然环境、研究与发掘的历史、早期马其顿的国家与社会,并进一步围绕维尔吉纳王室墓葬的争议点展开论述。
N. G. L. Hammond, Philip of Macedon , Johns Hopkins of University Press, 1994.古代马其顿研究最高权威,已故的哈蒙德所完成的有关腓力二世最为完整的传记。书中以注释的形式罗列了相关史料。
E. D. Carney, Women and Monarchy in Macedonia ,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2000.作者卡尼开拓了古代马其顿史研究的新领域——女性史研究。重新构建了马其顿王族女性的人生经历,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P. M. Fraser, Cities of Alexander the Great , Oxford, 1996.有关亚历山大城的精心之作。熟练运用希腊语、拉丁语,乃至阿拉伯语的文献,对那些被视为亚历山大所建城市的真实情况进行根本性再探讨。
F. L. Holt, Into the Land of Banes: Alexander the Great in Afghanistan ,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2005.徘徊于古代巴克特里亚王国与现代的阿富汗之间,从今天的时代背景重新把握亚历山大入侵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历史意义。探寻“9·11”连环恐怖袭击对亚历山大形象的冲击。
F. L. Holt, Thundering Zeus: The Making of Hellenistic Bactria ,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1999.在对出土货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追溯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形成与灭亡,希腊化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S. Sherwin-White & A.Kuhrt, From Samarkand to Sardis; A New Approach to the Seleucid empire , London,1993.谢尔文·怀特与库尔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引领了新的研究,即在批判希腊中心主义的同时,以东方史的脉络重新认识阿契美尼德朝波斯。此书是二人完成的关于塞琉古王国历史的概要性书籍。
R. A. Billows, Antigonos the One-Eyed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Hellenistic Stat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1990.关于处于继业者战争旋涡中心的安提柯的综合性研究著作。更新了关于安提柯的历史评价,把他定位在马其顿、阿契美尼德朝波斯、希腊化各王国的交汇点上。
J. D. Grainger, Seleukos Nikator; Constructing a Hellenistic Kingdom , London and New York, 1990.关于塞琉古的简明传记性研究著作。在与其他继业将军比较的同时,挖掘塞琉古的独特性及他成功的原因。
G. Hölbl, A History of the Ptolemaic Empire , London and New York, 2001.关于托勒密王国的最新的概要性书籍。在埃及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对以缔造者托勒密为代表的国王们的政策进行了评价。
M. C. Miller,
Athens and Persia in the fifth Century BC: A Study in Cultural Receptivity
, Cambridge, 1997.自如地运用陶瓶彩绘等图像资料,对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波斯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对当时雅典人对波斯文化的强烈憧憬进行了实证性研究。模仿“中国趣味(Chinoiserie)”的说法,提出“波斯趣味(Perserie)”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