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丽的巴比伦

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

在高加美拉会战中击败大流士三世之后,亚历山大沿着底格里斯河南下,于会战二十天后的10月21日,进入了巴比伦城。巴比伦位于今巴格达以南约九十公里处,幼发拉底河蜿蜒流过城市的中心。公元前18世纪,在汉谟拉比大帝的励精图治之下,巴比伦极尽繁华。此后虽历经多次战乱,屡遭破坏,但也屡次实现复兴。巴比伦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中心,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和声誉。总督马扎亚斯在亚历山大到达巴比伦之前,先拜访了他,将巴比伦城和自己的权位一并交给了他。亚历山大虽然接受了,但仍以战斗队形挺进城市,仿佛奔赴战场一样。

关于入城的情况,库尔提乌斯的传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许多巴比伦人都想亲眼目睹新王的英姿,在城墙上占好了位置。然而更多的人则选择出城迎接新王的到来,其中也包括了巴戈法涅斯,他的职责是管辖城池要塞和王室金库。他为了表示自己在欢迎新王的热情方面不亚于马扎亚斯,在道路两侧设置了无数银祭坛,并在其中堆满了乳香及其他各种芳香。在他身后,有着成群的骏马和家畜。还有关在笼子里的狮子和猎豹,所有的这些都是进献给新王亚历山大的礼物。

在他的身后,波斯祭司们按照惯例唱着颂歌,紧随他们的是迦勒底人(最高神马尔杜克的神官)和巴比伦人。队列的最后是巴比伦骑兵在行进。骑兵和马的装束,与其说是庄重华丽,不如说是豪华绚烂,极尽奢华。

亚历山大在麾下军队的紧密簇拥下,命令城市居民组成的队伍跟在(马其顿人)步兵的后面行进。而他自己乘坐在战车上,进入都市,随后进入宫殿。(第五卷第一章)

上述的华丽入城仪式得以实现,并不只是因为巴比伦人自发地热烈欢迎亚历山大。根据巴比伦的正式记录——天文日志的记载,亚历山大于10月18日在巴比伦以北五十公里处的城市西帕尔,向巴比伦人发出了公告。根据现存泥板文书片段的记载,亚历山大的部下奔赴巴比伦,就供奉着马尔杜克神的埃萨吉拉神殿的财产问题,以及承诺不踏入巴比伦人的家里等事宜发了公告。也就是说,亚历山大事先宣布了尊重巴比伦的神殿和圣域,以及不会让军队抢掠城市。

在巴比伦入城之后,进入苏萨也是同样的过程。因此,巴比伦的入城仪式,是在双方周到关照的基础上计划的,而开城之后的城市待遇无疑也是事前就定好的,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马其顿军采取战斗队形行进,也并不是因为预料到巴比伦方面会抵抗,而是因为这种行进本身也是仪式的一部分。

巴比伦尼亚的传统与外国人统治者

古都巴比伦在此之前也曾被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等外国势力统治过。每当此时,巴比伦人都会使其适应自身的王权观,以此来接受外来的王。依据巴比伦人的王权观,如果巴比伦的国王蔑视众神、实施暴政摧残民众,最高神马尔杜克就会一怒之下离开巴比伦,去寻找新国王的候选者。然后马尔杜克神会和自己选中的候选者一起归来,驱逐前任国王。而民众会将新的王视为解放者予以欢迎,国王会向马尔杜克神进献贡品,这样和平与秩序就得以恢复。

依据亚述的记载,萨尔贡二世于公元前710年在巴比伦人的欢迎下入城,并在巴比伦人面前进献贡品,还为祭祀队列开辟了新的运河。公元前539年进入巴比伦的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在被称为“居鲁士圆柱”的文书中,以第一人称记述了自己的事迹:“吾维护了和平,守卫了圣域,赞颂了马尔杜克神,并将被前任国王那波尼德舍弃的诸神带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马尔杜克神祝福吾及吾之军队,在其命令下,诸国向吾进贡。”(概要)亚历山大在前述的天文日志中也被称为“世界之王”。巴比伦人将他视为马尔杜克神选中的新王,从而接受了他的统治。

居鲁士二世之墓 修建于帕萨尔加德,全高11米。出自Cartledge, Alexander the Great

事实上,亚历山大尊重巴比伦的传统礼仪,作为新晋的外国君主,并没有辜负巴比伦人的期待。据阿里安的亚历山大传记载,亚历山大下令重建主神马尔杜克及诸神的神殿,并遵从马尔杜克神殿神官的指示,举行祭祀,敬献供品。所谓神殿的重建,实际上是修复和扩充,其本身就是祭祀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神殿的修建需要履行一系列手续:除向众神进贡、特权的再确认之外,还需要通过神官向众神发出请求,并依据众神给予的吉兆获得修建的许可。因此,亚历山大下达修建神殿的命令,不允许发出命令本身就意味着王位得到了众神的确认。因此,亚历山大通过下达修建神殿的命令,正式表明了他作为巴比伦尼亚国王的正统性。

学习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亚历山大

一般认为,在巴比伦时的亚历山大,将波斯帝国建设者居鲁士二世的先例置于心头。亚历山大崇拜居鲁士二世,将其视为伟大的君主。关于这一点有很多证据能证明。从印度返程途中,亚历山大目睹居鲁士二世的坟墓惨遭毁坏,痛心不已,立即命人进行修理。对于居住在兴都库什山脉南麓的阿瑞阿斯皮亚人,亚历山大赞赏他们协助居鲁士远征斯基泰,承认他们是“自由之民”。亚历山大之所以会对居鲁士如此钦佩,大概是受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作家色诺芬所著《居鲁士的教育》一书的影响。此书是将居鲁士刻画为一位理想君王的小说。亚历山大也曾读过此书,并将其作为自身帝王学的一部分。因此,对亚历山大而言,居鲁士对巴比伦尼亚人宽大的政策是一种重要的先例。

另外,他可能也从亚述的先例中有所学习。高加美拉战场位于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东部仅两三公里的地方。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占领波斯军的据点埃尔比勒,从那里到巴比伦的途中,排列着尼姆鲁德、阿舒尔等亚述的故都。诚然,这些城市在当时都已成了废墟。公元前401年,雅典人色诺芬参加波斯国王之弟居鲁士的叛乱后,在沿底格里斯河向北退却的途中,就曾目睹了尼姆鲁德城堡荒无人迹的状态。尽管如此,一般认为,旅途中,或许是在西帕尔,亚历山大确实学习到了亚述以来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像这样,亚历山大尊重巴比伦的传统,承袭亚述及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们的先例,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比伦尼亚之王,在一片祥和气氛中,作为新的统治者被巴比伦人所接受。巴比伦人也以自己的王权观与礼仪逻辑,接受亚历山大,保证了他王位的正统性。一方是旨在推翻波斯统治的亚历山大,在政治上深思熟虑;另一方是经历几个世纪动乱的古都巴比伦,蕴含着成熟的智慧与生命力。亚历山大入城正是两者完美结合的瞬间。

亚历山大的石棺 由亚历山大任命的西顿国王亚布达隆尼摩土所制作。下面雕刻的骑马人物是亚历山大,展示有再现完工之时鲜艳色彩的复原像。该石棺长318厘米,宽167厘米,高195厘米,重量为30吨。伊斯坦布尔考古学博物馆藏,土耳其共和国大使馆文化宣传参赞室提供

灿烂的王室宝藏 1970年发掘的维尔吉纳王室墓葬中,有数量众多的金制品出土。下图是德尔维尼出土的镀金的混酒器——双耳喷口罐,用于混合葡萄酒和水。维尔吉纳博物馆藏。希腊政府观光局提供。上图为维尔吉纳博物馆,以巨大的圆顶覆盖了整个王陵。笔者拍摄

亚历山大的故乡马其顿的贵族宅邸遗迹(上)及阿帕米亚城遗址(下) 继承亚历山大帝国最大领土的塞琉古一世,在各地建造城市,并再次征服了中亚。阿帕米亚城就是他建造的。笔者拍摄

巴比伦的伊斯坦尔大门 公元前331年11月,从巴比伦出发的远征军,接收了波斯帝国的行政中心苏萨。在宫殿中,亚历山大登上了波斯国王的宝座。年底,军队从苏萨出发,在翌年一月末。占领了波斯波利斯,终于征服了波斯帝国

不过,切不可将两者的结合想得过于美好。在巴比伦的记载中,亚历山大被记述为“来自希腊的王”,可见他的王权自始至终都被认为是外国人的统治。而且他从巴比伦出发后,直至公元前324年才回来,有六年未踏入巴比伦。在此期间他无法举行新年祭祀。新年祭祀对巴比伦人来说极为重要,因此这相当于他蔑视了作为巴比伦尼亚王最重要的职责。此外,对于巴比伦的传统礼仪,他也缺乏深入理解,甚至是漠视的,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七章进行阐述。 mwl1Ooc9TmTqduS0j0T5UCA494CzGGPaGtDX5GeLQ0uiiUA1DjktzPbwv/q2oc6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