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痛苦啊!”

“的确如此。但是,这种事实在很常见啊,我曾经也……”

抱怨或者坦承烦恼的人,寻求的是“共鸣”,他们期望通过共鸣获得些许安慰。

他们本来是恳切地希望得到一些建议,然而对方用“这是常有的事”的方式来安慰,这反而会使得他们疲惫不堪。这无疑是一种对自己有损的说话方式。

难得袒露自己的内心,谈及对自己来说很痛苦的话题,结果却被对方简单粗暴地加以总结,“工作啊,就是这样”“所谓家庭,就是这样”“那种烦恼是常有的事”,被这样对待,没有人心情会变好。况且还要被迫倾听一段“我也曾经……”真的会让人“再也不想找他商量了”。

为对方解忧时不能做的两件事

为对方解忧时有两大禁忌。

首先,不要给对方建议。

这与刚刚提到的“这是常有的事”类似。我们经常会遇到阿姨们分享人生经验时,往往以自身经历为基础给人提出建议:“结婚就是这么一回事,我在离婚时也……”对方听到这些也许会火冒三丈吧,认为“你懂什么啊?”

虽说听起来有些极端,但这个时候我还是建议你干脆不要给对方建议。

重要的是表现出与对方一起思考的姿态:“该怎么办呢?”“打算怎么办呢?” 不是坐在对方对面,而是和对方坐在一起、看向同一方向。这种姿态十分重要。

在对方全部说完之前,不要讲述自己的事情,不要给予建议。有些人一听到对方的话,就想谈及自己的话题,这时时机大多不够成熟。如果想讲述自己的经历,就静静等待,倾听对方,直到对方已经无话可讲的时候再说也不迟。

其次,不要求证。

比如:“我被甩了”→“为什么被甩了”;“我在大街上突然被人纠缠”→“什么时候,被什么人纠缠”。这种带有诘问语气的求证是大忌。对方正在努力表达他的心情,这种提问方式却优先满足了你的好奇心。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原因并不重要吧”“总之,我想说我被吓得不轻”,这样的求证却会让对方感到想说的被拦腰截断。

据说倾吐烦恼时,大多数时候当事人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在我进行顾问咨询的过程中,也确实经常有这种感觉。

最终,对方会自己说出“姑且只能先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这个我是明白的。”给予帮助、让对方说出这句话,可以说这才是终极的解忧方法。

不给予建议、不求证,它们是有益的说话方式的两条铁律。

与对方一同思考,对方的烦恼自然会被解决 RmXdz799kfFbstdska53kKL29/f7X15WX6covscKMI9VO5EbaJ8prEmrGE/wzF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