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明

1. 本书由《天工开物》译、注及原文校点三部分构成。原文校点以明崇祯十年(1637)原刊本为底本,参以明末清初书林杨素卿刊本(杨本)、1929年陶湘刊本、1939年上海世界书局刊本及1976年广东钟广言排印本,此外参考薮内清日文译本及英文译本。在不动原文的前提下,为使此书体例更有系统性及严密性,考虑各章内在联系,对各章节的次序作了调整,理由见本书《导言》第一部分。插图一律取自涂本,列入译注部分,此处只指出图号,其所在位置可从总目中查得。

2. 校点包括对原文给以文字校勘和标点断句,校勘中将原文中异体字改为通用体,如 →铅、炁→气等。别本已用通用体者,从之。将原文中同音借字改为正字,如妨→防、稍→梢、费→废等,注明涂本误某。将原文误刻字或颠倒字改为正字,如雨→两、土→上、尼→尾及牲杀→杀牲等。别本未改,则称今改某,已改者,从之,注明从某本改。凡一物有若干同音异形字者,取一字为准,如硝、釉、炮,不再用消、泑、砲。依上下文理校者,注明原误某,今改某,衍字或脱字亦标出。脱字以方括号补入。

3. 注释包括古名词或古字注音释义及对技术术语的解释。动植物更标出现代学名、拉丁文命名,并指出分类学上的科、种名;矿物标出其学名及化学成分;地名则标出今名及所在地理位置;人物介绍生卒年及简传;外国名词则标出原名及今译。凡原文所引经史典故、章句而未标出处者,尽力考出原典、原著所在,引出原文并略加解释。原文明标文献出处,则重新核对原著,遇有相异,予以注明,引错之处则依原著更正。

4. 根据此次体例调整,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凡十八章,章下设节,节内分段。各以三位数字给以编号,第一位数字表章,第二位表节,第三位表段。如“18-4-1”表示第18章《珠玉》内第4节第1段。各章节编号及所在位置可从总目中查得。插图以双位数字编号,第一位为章,第二位为该章中图次。如“图18-2”表示第18章《珠玉》内第2图,各章插图亦载入总目之中。

5. 涂本插图多线条不清,此次在保持原状前提下,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画家王存德先生勾清线条。一图占两页者,去掉中线,形成完整画面。插图置于语译文的相应位置。 vaTRgJmf1zsIpwsVce53wluQ99/gHpAVPBC46hl3nHfmo/MDc9WrDD2JzxkxuF7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