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五年
僖公二年(前658),晋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用名马美玉向虞国借道攻打虞国的邻邦虢国,虞国国君贪图财宝,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晋国借道虞国,攻下了虢国重镇下阳。僖公五年,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灭亡了虢国,回兵时又灭了虞国。这篇文章介绍的是第二次借道的经过,突出反映了虞国国君的昏聩愚昧,与宫之奇分析问题的清晰与敏锐。长期以来,人们读这篇文章,都十分注意从虞国国君贪小失大、忽视“唇亡齿寒”的道理从而亡国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却往往忽略了“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的道理:晋献公用荀息“假途灭虢”的计策,一箭双雕;虞君不听贤臣宫之奇的劝阻,亡国亡家。人才的作用在尔虞我诈的春秋时代十分突出,这是值得后人再三玩味的。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2〕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 〔3〕 ,寇不可玩 〔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 〔5〕 ,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1〕晋侯:晋献公。 虞:姬姓国,地在今山西平陆县东。 虢:国名,地在今山西平陆县南。
〔2〕表:外围,屏障。
〔3〕启:启发,开端。
〔4〕玩:忽视。
〔5〕辅车:面颊与牙床。一说辅指车厢两边的夹板。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会跟着灭亡。晋国的侵略野心不能开启,对外国的军队不能放松警惕。一次已经太过分了,怎么可以再来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脸颊与牙床互相依靠,嘴唇缺了牙齿便会寒冷’,就是虞国与虢国的写照。”
公曰:“晋,吾宗也 〔1〕 ,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 〔2〕 ,大王之昭也 〔3〕 。大伯不从 〔4〕 ,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5〕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6〕 ?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 〔7〕 ?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1〕宗:同宗。晋、虞二国皆姬姓国。
〔2〕大伯:即泰伯,周太王之子,吴始祖,虞仲为其弟,二人不愿为君,一起逃往江南。
〔3〕大王: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 昭:古代宗庙神主排列分昭、穆两行,昭左穆右。始祖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依此而推。大伯、虞仲、王季为太王之子,为昭,东虢、西虢的始封君虢仲、虢叔为王季之子,为穆。
〔4〕不从:不跟从父亲,避位出逃。
〔5〕盟府:主管策勋封赏及盟约的机构。
〔6〕桓、庄:曲沃桓叔、曲沃庄伯,为晋献公的曾祖父与祖父,二族均被献公所灭。
〔7〕逼:逼迫,威胁。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危害我国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跟从他父亲,所以没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担任文王的卿士,对周王室立下勋劳,因功封赏的记录保存在盟府。现在晋国连虢国也要灭掉,对虞国又有什么爱惜呢?再说虞与晋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的后人更亲吗?如果晋爱惜同宗的话,桓叔、庄伯的族人有什么罪,却都被杀戮,还不是因为他们是近亲又对自身有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受宠而使人感到产生威胁,尚且要杀害他们,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1〕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 〔2〕 ,惟德是依。故《周书》曰 〔3〕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4〕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5〕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 〔6〕 ,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1〕据:依从,凭借。
〔2〕实:语助词,无意义。
〔3〕周书:古代周朝的史书。
〔4〕馨:香气。
〔5〕繄:语助词。
〔6〕冯(píng 平)依:凭依。
虞公说:“我祭神的祭品既丰盛又清洁,神灵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臣子听说,鬼神不固定亲近哪一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皇天没有固定的亲近的人,只对有德行的人加以辅助。’又说:‘祭祀的禾黍并不香,美好的德行才香。’又说:‘人民不能改易祭祀的物品,只有德行才能充当祭品。’这样说来,没有德行,人民就不和,神灵也不肯享用他的祭品了。神灵所凭藉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攻取了虞国,而能够修明德行,向神灵献上这芳香的祭品,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1〕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1〕腊:古代年终时的祭祀。
〔2〕更:再次。
虞公不听,答应晋国的使者借道。宫之奇带着他的族人离开虞国,说:“虞国等不到腊祭就要灭亡了,就是在这一次,晋国用不着再次出兵了。”冬天,晋国灭亡了虢国。军队班师,在虞国住下休整,乘机袭击虞国,把虞国灭掉了,俘虏了虞公。
(李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