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布政治事

1.陈仲弓为太丘长 〔1〕 ,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 〔2〕 ,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 〔3〕 ,仲弓曰:“欺君不忠 〔4〕 ,病母不孝 〔5〕 ,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注释】

〔1〕陈仲弓:陈寔,见《德行》6注〔1〕。 太丘:东汉县名,属沛国,故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长(zhǎng掌):万户以下的县的首长,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2〕收:逮捕,拘捕。

〔3〕主簿:官名。此处为县长属官,掌文书簿籍及印鉴等。 付狱:交付给狱吏。 考:考问,讯问。 众奸:更多的邪恶行径。

〔4〕君:指长官。东汉时,属吏由长官征辟,与其长官,私为君臣,故称。

〔5〕病母:把母亲说成有病。病,此处为动词。

【今译】

陈寔做太丘县长,当时属吏中有一个人谎称母亲有病要求请假,事情被发觉了,陈寔下令逮捕了此人,并命令杀了他。主簿请求把他交给狱吏去审讯,查问他还有什么其他恶行。陈寔说:“欺骗长官,就是不忠,诈称母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罪行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考问他的其他罪行,难道还有超过这大罪的吗?”

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 〔1〕 ,主者捕之 〔2〕 。未至发所 〔3〕 ,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 〔4〕 ,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 〔5〕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6〕 ?”

【注释】

〔1〕劫贼:强盗。

〔2〕主者:主管者。汉代县置尉,主管缉捕盗贼,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3〕发所:事情发生之处,犹今之“现场”。

〔4〕道闻:在路上听说。 在草:指妇女分娩。草,妇女分娩时垫着的草蓐。 不起子:遗弃不收养生下的婴儿。

〔5〕按讨:追究惩治。

〔6〕何如:表示比较,比……怎么样。 骨肉:比喻血缘最亲近的。这里指母子。刘注:“按后汉时贾彪有此事,不闻寔也。” 按:《后汉书·党锢传》记贾彪为新息县长,时百姓贫困,很多人生了孩子而不愿养育,贾彪订立制度,认为生子不养与杀人同罪。一次,县城南有强盗害人,城北有妇人杀子,贾彪大怒,直奔城北办妇人之罪,说:“贼寇害人,此则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

【今译】

陈寔做太丘县长时,有强盗劫财杀人一案,主管官吏去搜捕案犯。还没有到出事现场,半路上听说有个民妇分娩以后,把婴儿抛弃掉而不加养育的事,他立即掉转车头,要去惩治那个民妇。主簿说:“盗贼杀人案情重大,应当先去追究法办。”陈寔说:“抢劫财物,杀害事主,怎么比得上母子骨肉相残的严重呢?”

3.陈元方年十一时 〔1〕 ,候袁公 〔2〕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 〔3〕 ,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4〕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 〔5〕 ,弱者抚之以仁 〔6〕 ,恣其所安 〔7〕 ,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 〔8〕 ,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 〔9〕 ,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10〕 ,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1〕陈元方:陈纪,陈寔长子,见《德行》6注〔2〕。

〔2〕袁公:不详。刘注:“检众《汉书》,袁氏诸公,未知谁为邺令,故阙其文以待通识者。”

〔3〕贤家君:对别人父亲的敬称。此指陈寔。

〔4〕履行:实行。

〔5〕强者:势力强大的。 绥:安抚。

〔6〕弱者:势单力薄的。 抚:安慰。

〔7〕恣:听任。安:安适;安心。

〔8〕孤:王侯自称。此袁公当为王侯。 邺:县名。东汉属魏郡,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令:万户以上的县的首长。

〔9〕法:效法。

〔10〕周旋:筹划施为。 动静:行动举止。

【今译】

陈纪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任职,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实施的是哪些政策措施呢?”陈纪说:“老父亲在太丘,对强大而有势力的,用德教来安抚教育他们,对势单力薄的,用仁义来抚爱安慰他们,容许他们去做自己愿意做而认为适当的事,时间越长久,人们就越加敬重他。”袁公说:“我以前曾经做邺县令,也正是这样做的。不知道是令尊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令尊?”陈纪说:“周公和孔子,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的谋划措施和行动举止,虽然相隔极远也都是一样的。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4.贺太傅作吴郡 〔1〕 ,初不出门,吴中诸强族轻之 〔2〕 ,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 〔3〕 。”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 〔4〕 :“不可啼,杀吴儿 〔5〕 。”于是至诸屯邸 〔6〕 ,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 〔7〕 ,悉以事言上 〔8〕 ,罪者甚众。陆抗时为江陵都督 〔9〕 ,故下请孙皓 〔10〕 ,然后得释 〔11〕

【注释】

〔1〕贺太傅:贺邵(227—275),字兴伯,三国吴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故称“贺太傅”。以上书极谏为孙皓所深恨,被诬讪谤国事,又中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为孙皓收杀。子贺循,见《言语》34注〔1〕。 作吴郡:做吴郡太守。吴郡,大致相当今江、浙之太湖流域与上海市一带,三国吴时统吴、嘉兴、海盐、盐官、钱唐、富春、建德、乌程、娄县等,治所在吴(今江苏苏州)。

〔2〕吴中:指吴郡地区。

〔3〕“会稽鸡”二句:这是讽刺贺邵无能。 会(kuài快)稽:郡名,指贺邵原籍,三国吴时大致相当今浙江部分地区,统山阴、上虞、余姚、句章、 县、鄞县、剡县、诸暨、乌伤、永康、新安等县,治所在山阴(今绍兴)。

〔4〕足:补足。

〔5〕吴儿:吴中小儿,含轻蔑之意。“鸡、啼、儿”叶韵。

〔6〕屯邸:三国吴大规模屯田,采用军事编制,设管理机构,并把屯田上的隶属农民分赐给出力功臣将领,形成世家豪族的庄园经济。当时顾、陆等世族子弟多带兵屯戍于外,而邸宅在吴郡,故称。

〔7〕检校:考察。 役使官兵:三国吴的豪门大族都拥有兵,兵不单是作战,还要耕田,所领的兵有时直率地称为“家部曲”,但名义上还是政府的兵。尽管豪族将领可以使官兵为他们私人服役,然而这是私役,有人认真揭发是可以办罪的。 藏逋亡:藏匿逃亡的农户。东汉末农民为躲避苛酷的赋税和兵役,不得不托庇于豪族,向豪族交租服役,以避开政府的赋税徭役。豪族在政府批准赐予的佃户之外私自收录农户是隐匿逃亡,认真计较也是犯法的。

〔8〕言上:向上级禀报。

〔9〕陆抗(226—274):三国吴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幼节。陆逊子,陆机父。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即位,任镇东大将军,部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后任大司马、荆州牧。陆氏与朱、张、顾等氏都是吴地豪族,都有兵,都有佃客。

〔10〕故:特地。 下:陆抗驻地在长江上游,往京都建业,称“下”。 孙皓(242—284):三国吴末帝,字元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之孙。继孙休立,暴虐无道。晋兵南下攻陷建业,皓降,封归命侯。

〔11〕释:赦免。

【今译】

太傅贺邵做吴郡太守,起初不出府门,吴郡地区的各家强宗豪族都轻视他,竟然在郡府门上题字说:“会稽鸡,不能啼。”贺邵听到此事,故意出行,到门口回转头看,索取毛笔,补上两句说:“不可啼,杀吴儿。”于是到各家屯邸,查察顾、陆诸家役使官兵和隐藏逃亡农户等情节,把这许多事情通通禀报上级,获罪的人很多。当时陆抗正做江陵都督,特地从驻地下建业向吴主孙皓请求,然后才得到宽赦。

5.山公以器重朝望 〔1〕 ,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 〔2〕 。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 〔3〕 ,并共言咏 〔4〕 。有署阁柱曰 〔5〕 :“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 〔6〕 。”或云潘尼作之 〔7〕

【注释】

〔1〕山公:山涛,见《言语》78注〔1〕。 器重朝望:谓因在朝声望高而受到器重。

〔2〕知管:掌管,主持。 时任:指当时的官吏任免事宜。 按:山涛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七十九。此事当在晋武帝咸宁、太康年间。《晋书·山涛传》载:“太康初,迁右仆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选如故。”此时已年过七十。

〔3〕贵胜年少:显贵而年轻的。 和:和峤,见《德行》17注〔1〕。 裴:裴楷,见《德行》18注〔3〕。 王:王济,见《言语》24注〔1〕。当时和峤任中书令,裴楷、王济并任侍中。

〔4〕言咏:谈论吟咏。“言”,影宋本作“宗”,宗咏,尊奉颂扬。

〔5〕署:题字。 阁:官署,此指尚书省。东汉以后,朝廷治权实归台阁。台阁,即尚书。

〔6〕“阁东有大牛”四句:此讽嘲山涛,比为大牛。和峤是鞅,裴楷是鞦,王济纠缠不得休。“牛、鞦、休”叶韵。鞅(yāng央),套在拉车的牛马颈上的皮套子。鞦(qiū秋),套车时拴在牲口股后的皮带。 剔嬲(niǎo鸟):纠缠搅扰。意谓和峤如鞅之在前,裴楷如鞦之在后,山涛如驾车之大牛为人所牵制,又有王济之挑逗纠缠不罢休。

〔7〕或:有人。 潘尼(250?—310):字正叔,晋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东)人。与叔父潘岳俱以文章知名。晋武帝太康中举秀才,为太常博士。惠帝永兴二年(305)为中书令,累迁太常卿。刘注引王隐《晋书》谓潘岳不满于主管尚书吏部之山涛,密为作谣曰:“阁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鞦,和峤刺促不得休。”刺促,烦扰不安。按:《晋书·潘岳传》也有类似记载,文字稍异。

【今译】

山涛因为在朝廷有很高声望而受到器重,年过七十,还掌管着当时官吏任免的事务。显贵年轻如和峤、裴楷、王济这一辈人,常和山涛一起谈论吟咏。有人就在尚书省的台阁柱子上题字说:“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有人说这是潘尼写的。

6.贾充初定律令 〔1〕 ,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 〔2〕 ,冲曰:“皋陶严明之旨 〔3〕 ,非仆闇懦所探 〔4〕 。”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 〔5〕 。”冲乃粗下意 〔6〕

【注释】

〔1〕贾充(217—282):字公闾,西晋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时任大将军司马、廷尉,为司马氏之亲信。入晋,任司空、侍中、尚书令。以一女为太子妃,一女为齐王妃,备得宠信。 定律令:制定法律和条令。 按:司马昭为晋王执曹魏国政时,令贾充主持修订法律,有太傅郑冲、司徒荀 、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等十四人共同参预。就汉之《九章律》增为二十篇。直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才颁行,是为《晋律》。

〔2〕羊祜:见《言语》86注〔2〕。 太傅:官名。品秩第一,辅导皇帝处理朝政,治理天下。 郑冲(?—274):字文和,西晋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出身寒微,博通儒术。仕曹魏为陈留太守,以清廉称。屡转司徒,拜太保,位列三公而不预世事。入晋,拜太傅,封公爵。

〔3〕皋陶(yáo摇):虞舜之臣,制律立狱。此借以恭维制定律令之贾充等。

〔4〕仆:郑冲自谦之称。 闇(àn暗)懦:愚昧无能。 探:测知。

〔5〕上意:上级的意旨。此指司马昭。 弘润:扩充润色。

〔6〕粗:粗略。 下意:提出意见。

【今译】

贾充开始制定法令,和羊祜一起去向太傅郑冲请教,郑冲说:“像皋陶那样制律立狱的严明的用意,不是我这样愚昧无能的人所能测度而知的。”羊祜说:“上面的意思是要请您稍微加以扩充润色。”郑冲就粗粗提了些意见。

7.山司徒前后选 〔1〕 ,殆周遍百官 〔2〕 ,举无失才,凡所题目 〔3〕 ,皆如其言。唯用陆亮 〔4〕 ,是诏所用 〔5〕 ,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6〕

【注释】

〔1〕山司徒:山涛,见《言语》78注〔1〕。 选:选拔(官员)。山涛前后两任主持选拔官员的吏部官职,“前后选”含前后两次所选拔人才意。

〔2〕殆:几乎。 周遍:遍及。

〔3〕题目:品题,品评。山涛在选用官吏时,皆亲作评论,以供皇帝选定,当时有“山公启事”之号。

〔4〕陆亮:刘注引《晋诸公赞》,说亮字长兴,河内野王(今河南沁阳)人。与贾充交密。时山涛为左仆射,管领选举,贾充每得遂其所欲,因荐亮为吏部尚书参同选举。山涛累启亮非选官之才。但晋武帝终用亮。果不称职,坐事免官。

〔5〕诏:皇帝诏命。

〔6〕寻:不久。

【今译】

司徒山涛前后所选拔的人才,几乎遍及百官,没有荐举不当的人选,凡是他所品评的,事实证明都同他说的一致。只有用陆亮,这是皇帝下诏令任用的,同山涛的意见不同,他虽曾争辩,但皇帝不听。陆亮不久也因纳贿而被罢官。

8.嵇康被诛后 〔1〕 ,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2〕 。绍咨公出处 〔3〕 ,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 〔4〕 ,犹有消息 〔5〕 ,而况人乎!”

【注释】

〔1〕嵇康:见《德行》16注〔2〕。康与吕安交好,安被兄吕巽诬告下狱,牵连及康。钟会与康有怨,向司马昭进谗言,说吕安、嵇康“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遂同被杀。见《晋书·嵇康传》。参看本书《雅量》2。

〔2〕山公:山涛,见前则。 康子绍:嵇康之子嵇绍(253—304),字延祖。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二十八岁时经山涛荐举为秘书丞。后至洛阳,深受司徒王戎、尚书左仆射裴 等器重。官至侍中。性刚烈,敢直谏。八王之乱时,随晋惠帝与成都王司马颖战,兵败,官兵溃散,绍独以身护卫惠帝,被乱兵射杀,血溅帝衣。晋元帝时赐谥忠穆。 秘书丞:官名。秘书省次官,掌宫中图籍文书。位阶高于秘书郎。

〔3〕出处:出或处,指出来做官或是不出来。刘注引《竹林七贤论》,说嵇绍因父被杀,怕别人不能容纳他,故向山涛咨询。

〔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5〕消息:指盛衰变化。消,灭;息,生。语本《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今译】

嵇康被杀害之后,山涛荐举他的儿子嵇绍任秘书丞。嵇绍去向山涛请教,是出来做官呢还是不出来,山涛说:“我替你考虑了好久了。天地四季,尚且有盈虚盛衰的变化,何况是人事呢?”(山涛的意思是人的出处进退,应当与时屈伸,不宜执一。)

9.王安期为东海郡 〔1〕 。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 〔2〕 。王曰:“文王之囿 〔3〕 ,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4〕 !”

【注释】

〔1〕王安期:王承(275—320),字安期,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述父。西晋时为东海王司马越记室参军,东海太守。南渡为元帝镇东府从事中郎。王导、卫玠、周 、庾亮诸东晋名臣皆出其下,颇有时誉。 为东海郡:做东海郡守。东海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

〔2〕纲纪:即主簿。 推:推究。

〔3〕文王之囿:周文王的园囿。囿,蓄养鸟兽的林园。相传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凡打猎打柴之人均可以进去,以示与民同乐。见《孟子·梁惠王下》。

〔4〕复:还。

【今译】

王承做东海郡太守。有个小吏偷了水池中的鱼,郡主簿追究此事。王承说:“从前周文王的园囿,与众人共同享有。水池里的鱼还有什么值得吝惜的!”

10.王安期作东海郡 〔1〕 ,吏录一犯夜人来 〔2〕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 〔3〕 ,恐非致理之本 〔4〕 。”使吏送令归家。

【注释】

〔1〕王安期:王承,见前则注〔1〕。

〔2〕录:拘捕。 犯夜:触犯夜行禁令。

〔3〕甯越:战国时中牟(今河南鹤壁西)人。他要读书学习,友人说他需苦学三十年才能通达。他说:“我要用十五年时间学好。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睡觉,我不睡觉。”十五年后学成而为周威公之师。见《吕氏春秋·博志》。此借甯越指勤学苦读之人。

〔4〕致理之本:求得政治上安定太平的根本办法。理,当作“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讳而改。

【今译】

王承做东海郡太守,吏员拘捕了一个违犯宵禁的人。王承问:“从什么地方来?”那人回答:“从老师家受教读书回来,不觉得天已经晚了。”王承说:“鞭打像甯越那样勤学苦读的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求得政治平稳的根本措施。”就派吏员护送他回家。

11.成帝在石头 〔1〕 ,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 〔2〕 。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 〔3〕 ,遂斩超、雅。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 〔4〕 ,欲宥之 〔5〕 。许柳儿思妣者至佳 〔6〕 ,诸公欲全之 〔7〕 。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 〔8〕 ,并斩二人。

【注释】

〔1〕成帝:东晋成帝司马衍(321—342),字世根。明帝长子。即位时才六岁,王导、庾亮辅政。及长,留心政事,但早死,无所成。 石头:城名。故址在今南京石头山后。三国吴时所筑,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形险要,为攻守建康必争之地。成帝咸和二年(327),历阳内史苏峻以庾亮欲夺其兵权,遂与豫州刺史祖约合谋,以讨伐庾亮为名,举兵南渡长江。次年,攻陷建康,焚烧宫室,挟持成帝于石头城。

〔2〕任让(?—329):东晋乐安(今山东博兴)人。初轻薄无行,后为苏峻参军、司马,助峻起兵。峻死,又拥峻弟苏逸为主。事平,伏诛。 钟雅:字彦胄。钟繇弟仲常曾孙。东晋元帝以为丞相记事参军,转尚书右丞。性亮直,累迁至侍中。 刘超:字世瑜。初为县小吏,后以忠直清正为晋元帝识拔,官至义兴太守。苏峻之乱中,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苏峻逼迫成帝至石头城,超与钟雅随行匡卫。因与石头城中人密谋救帝出逃,事觉,被害。

〔3〕不奉诏:不遵奉皇帝的诏令。

〔4〕陶公:陶侃,见《言语》47注〔1〕。 有旧:有老交情。

〔5〕宥:赦免。

〔6〕许柳(?—329):字季祖。许允之孙。初仕淮南太守。苏峻起兵,柳率军相从。及陷建康,峻以柳为丹阳尹。事平,伏诛。 思妣:许永,字思妣,许柳之子。刘注引刘谦之《晋纪》,说许柳之妻,是祖逖子祖涣之女。

〔7〕全:保全。

〔8〕少主:年轻的君主。

【今译】

晋成帝被苏峻挟持在石头城,助苏峻起兵的任让在成帝面前杀戮护卫成帝的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成帝哭泣着说:“还我侍中!”任让根本不听小皇帝的命令,竟杀了刘超和钟雅。苏峻之乱平定以后,陶侃和任让有老交情,要想宽恕他。同时参加作乱的许柳的儿子思妣品貌极好,众公卿要想保全他。假如保全许思妣,那就不得不为陶侃保全任让。于是打算一并赦免这两个人。此事上奏到成帝处,成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的人,不能赦免!”公卿们认为小皇帝的旨意不能违抗,就把这两个人都杀了。

12.王丞相拜扬州 〔1〕 ,宾客数百人并加霑接 〔2〕 ,人人有说色 〔3〕 。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 〔4〕 。公因便还到过任边 〔5〕 ,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6〕 。”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 〔7〕 ,弹指云 〔8〕 :“兰阇,兰阇 〔9〕 !”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10〕

【注释】

〔1〕王丞相:王导,见《德行》27注〔3〕。 拜扬州:授任扬州刺史官职。

〔2〕霑接:亲近抚慰。

〔3〕说(yuè悦)色:喜悦的表情。

〔4〕临海:郡名。今浙江临海。 胡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洽:融洽。

〔5〕因:趁着。 便:小便。

〔6〕“君出”二句:您走了出来,临海郡就没有人了。意谓任姓客人是临海的重要人才,这是奉承语。

〔7〕因:继而。

〔8〕弹指:捻弹手指发出声音。佛教风习,弹指表示欢喜、许诺、警诫等。《洛阳伽蓝记》卷四有“弹指赞叹,唱言微妙”句。

〔9〕兰阇(dū都):疑梵文ranj之音译,意为欢悦。周一良转引陈寅恪说,见《魏晋南北朝史札记》“耆婆与道士”条。

〔10〕四坐并欢:四周座位上的人都很高兴。刘注引《晋阳秋》,说王导接待宾客,很少有彼此违忤而不愉快的,即使是生疏普通的客人,一见面大多能恳切交谈,自以为受到王丞相的接待,如同亲近的老朋友。

【今译】

丞相王导拜授扬州刺史之时,到他那里去的宾客几百人都受到了很亲切的接待,人人都面带笑容。只有临海郡一位姓任的客人和几个胡人还不大融洽。王导趁小便回到任姓客人身边,说:“您一出来,临海就没有人了。”任大为高兴。继而又来到胡人面前,弹指说:“兰阇,兰阇。”那群胡人一同大笑,四周座位上的客人也都很高兴。

13.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 〔1〕 ,过后辄翻异 〔2〕 。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 〔3〕 ,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注释】

〔1〕陆太尉:陆玩,字士瑶,东晋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陆晔弟。晋元帝引为丞相参军。王导初到江东,曾请婚于玩,以结人情,玩辞谢。苏峻起兵,玩与兄晔俱守宫城。以功封兴平伯,转尚书令。官至侍中、司空。为人器量弘雅,谦若布衣。卒赠太尉,此系追记。 王丞相:王导,见《德行》27注〔3〕。 咨事:汇报事情。

〔2〕翻异:更改前面的说法。

〔3〕公长民短:您王公的才能高,下民陆玩的才能低。民,陆玩自称。晋时某地的人对本地方长官自称民,虽显官也不例外。陆玩吴郡吴人,吴郡属扬州,时王导正领扬州刺史,故称。 长短,犹高低。一说,犹尊卑,谓王导位尊,自己位卑。

【今译】

太尉陆玩到丞相王导处去汇报公事,过后总是推翻前面的说法,另有不同意见。王导很奇怪陆玩为什么这样。后来问陆玩,陆说:“丞相才高,下民才低,临到议事时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才觉得不对,如此而已。”

14.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 〔1〕 ,庾公正料事 〔2〕 。丞相云:“暑,可小简之 〔3〕 。”庾公曰:“公之遗事 〔4〕 ,天下亦未以为允 〔5〕 。”

【注释】

〔1〕丞相:王导,见《德行》27注〔3〕。 庾公:庾冰(296—344):字季坚,东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庾亮弟。明帝时,为吴国内史。成帝初,苏峻起兵,他率军西援京师。后入为中书监。王导死,代导为相。为政繁细苛察,与王导之宽容大异。成帝死,立康帝,仍以舅氏掌权。康帝死,何充立穆帝,他出为江州刺史,镇武昌,不久病死。

〔2〕料事:处理事情。

〔3〕小简:稍微疏略些。

〔4〕公之遗事:意谓即如您丞相,假若遗漏政务。

〔5〕允:妥当,合适。

【今译】

丞相王导夏天到石头城去看望庾冰,庾冰正在料理公事。丞相说:“天气热,政务可以从简些。”庾冰说:“即如您丞相,如果遗漏政务,恐怕天下之人也未必认为是妥当的。”

15.丞相末年 〔1〕 ,略不复省事 〔2〕 ,正封箓诺之 〔3〕 。自叹曰:“人言我愦愦 〔4〕 ,后人当思此愦愦!”

【注释】

〔1〕丞相:王导,见《德行》27注〔3〕。 末年:晚年,晚期。

〔2〕略:完全,丝毫。表示程度,多与“不”、“无”连用。 省(xǐng醒)事:视事,犹办公。

〔3〕正:仅,只。箓:簿籍。特指文书。 诺:在公文上批字或签名,表示同意。如今之画圈。

〔4〕愦愦(kuì溃):糊涂。刘注引徐广《历纪》:“导阿衡三世,经纶夷险,政务宽恕,事从简易,故垂遗爱之誉也。” 按:王导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又在明帝、成帝朝辅政,位居丞相,需要得到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调和北来世家大族和江东世家大族的矛盾,使统治集团内部稳定,所以为政宽缓,自承糊涂。

【今译】

王导丞相晚年,完全不再处理政务,只是在封好的文书上画诺。他自己叹息说:“人家说我糊涂,后代的人将会想念我这糊涂!”

16.陶公性检厉 〔1〕 ,勤于事。作荆州时 〔2〕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 〔3〕 ,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 〔4〕 ,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 〔5〕 ,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6〕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 〔7〕 ,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 〔8〕 ,装船 〔9〕 ,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 〔10〕 ,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 〔11〕 。乃超两阶用之 〔12〕

【注释】

〔1〕陶公:陶侃,见《言语》47注〔1〕。 检厉:检束严厉。刘注引《晋阳秋》,说陶侃熟悉众多事务,劝勉农耕,性格仔细认真,自己又十分勤劳,常劝导别人说:“民生在勤,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又引《中兴书》,说陶侃不许部下赌博,把赌具都扔掉。

〔2〕作荆州时:任荆州刺史时。荆州,州名。晋初治所在襄阳,改治江陵,陶侃移治巴陵(今湖南岳阳)。

〔3〕敕船官:命令负责造船的官员。 录:收取。

〔4〕正会:农历正月初一集会。

〔5〕听事:厅堂。 前除:堂前台阶。

〔6〕都无所妨:谓行人上下完全没有妨碍。

〔7〕录厚头:收集剩余的厚的竹根节。

〔8〕桓宣武:桓温,见《言语》55注〔1〕。 伐蜀:西晋惠帝太安年间(302—303),李雄据蜀(今四川)称帝,建立成汉政权。传至李势,日趋衰乱。东晋穆帝永和元年(345),桓温任荆州都督,次年冬,率兵沿江直上,亲率步卒直指成都。永和三年(347)春,李势战败投降,成汉亡。

〔9〕装船:修造、装配船只。 按:成语“竹头木屑”比喻细碎之物皆有用,即出上述故事。

〔10〕发:征调。 所在:指所治辖之地。

〔11〕仍:乃,于是。 当足:谓用坚硬的竹根当作竹篙的铁足。

〔12〕超两阶用之:超越两级提拔任用此人。

【今译】

陶侃性情方正,检束严厉,对于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不管多少。当时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恰好碰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雪后还是湿的,这时陶侃命人用木屑来覆盖在上面,人们进出上下完全不受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来的多余的竹根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进攻蜀中的成汉,装配战船时,都用这些竹头做成竹钉来用。又传说,陶侃曾经征用当地的竹篙,有位官员把竹子连根拔起来使用,把竹根当作竹篙的铁脚,陶侃就超越两级提拔任用此人。

17.何骠骑作会稽 〔1〕 ,虞存弟謇作郡主簿 〔2〕 ,以何见客劳损 〔3〕 ,欲白断常客 〔4〕 ,使家人节量 〔5〕 ,择可通者。作白事成 〔6〕 ,以见存,存时为何上佐 〔7〕 ,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 〔8〕 。”食竟 〔9〕 ,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如郭林宗者 〔10〕 ,当如所白。汝何处得此人?”謇于是止。

【注释】

〔1〕何骠骑:何充,见《言语》54注〔1〕。何官骠骑将军,故称。作会稽:任会稽内史。

〔2〕虞存:东晋会稽山阴(今绍兴)人,字道长,历官卫军长史、尚书吏部郎。 謇(jiǎn简):虞謇,字道直,官至郡功曹。 主簿:郡之属官,掌文书簿籍。

〔3〕劳损:因过度劳累而身心损伤。

〔4〕白:禀报。按:影宋本无此“白”字。 断:断绝。 常客:一般的客人。

〔5〕家人:指仆役。 节量:斟酌衡量。

〔6〕白事:下对上陈说事情的文书。

〔7〕上佐:长官的高级助手,如别驾、长史、司马等。

〔8〕作教:作出指示。教,王侯大臣发出的命令、指示称“教”。虞存任何充的治中,职主治文书,故可代长官作批复。

〔9〕竟:终了,完毕。

〔10〕门庭长:“庭”当作“亭”。门亭长,州郡属吏,主管传达、接待。见《后汉书·百官志四》、《晋书·职官志》。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见《德行》3注〔1〕。刘注引《郭泰别传》,说他“有人伦鉴识”。虞存引他作譬喻,意谓能识别、选择宾客的能力的人。

【今译】

骠骑将军何充任会稽内史时,虞存的弟弟虞謇任郡主簿。因为何充会见太多的宾客,弄得身心劳损,虞謇就想断绝一般的客人。他叫家人控制数量,选择应当接见的才去通报。他起草了一份文件,先拿给虞存看。虞存当时是何充的重要助手,正和虞謇一同进食,他对虞謇说:“文件写得很好,等我吃完饭,再作批复。”吃罢饭,虞存拿过笔来,在文件后面题上字说:“如果能找到一个像郭林宗那样的人当门亭长,就可以照文件所拟的办。但是你到什么地方去找这样的人呢?”虞謇于是中止了他的建议。

18.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 〔1〕 ,骠骑看文书,不顾之 〔2〕 。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 〔3〕 ,望君摆拨常务 〔4〕 ,应对玄言 〔5〕 ,那得方低头看此邪 〔6〕 ?”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 〔7〕 ?”诸人以为佳。

【注释】

〔1〕王、刘与林公:王,王濛,见《言语》66注〔1〕。 刘,刘惔,见《德行》35注〔1〕。 林公,支遁,见《言语》63注〔1〕。王、刘齐名,享誉当时,都是清谈名流。支道林是僧人,也善谈玄理。何骠骑:何充,见前则。

〔2〕顾:回头看。

〔3〕故:特地。

〔4〕摆拨:撇开,摆脱。 常务:日常俗务。

〔5〕应对:答对。 玄言:玄学谈论。影宋本作“共言”。

〔6〕那得:如何,怎么。 方:尚,仍然。

〔7〕存:生存,存活。

【今译】

王濛、刘惔和支道林一同去看望骠骑将军何充,何充只管看文书,没有回过头来答理他们。王濛对何充说:“我今天特地和林公一同造访,希望您能摆脱日常俗务,大家一起来谈论玄理。您怎么仍然低头看这些东西呢?”何充说:“我如果不看这些文书,你们这些人怎么得以生活下去呢?”大家都以为何充说得好。

19.桓公在荆州 〔1〕 ,全欲以德被江、汉 〔2〕 ,耻以威刑肃物 〔3〕 。令史受杖 〔4〕 ,正从朱衣上过 〔5〕 。桓式年少 〔6〕 ,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 〔7〕 ,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 〔8〕 。”意讥不著 〔9〕 。桓公曰:“我犹患其重 〔10〕 。”

【注释】

〔1〕桓公:桓温,见《言语》55注〔1〕。 在荆州:在荆州任刺史。

〔2〕全:极。德:指德政。 被:覆盖,遍及。 江、汉:长江和汉水。此即指荆州地区。

〔3〕耻:以……为耻。 威刑:威权刑法。 肃:整顿;儆戒。物:人,人物。

〔4〕令史:低级官名。有品秩,可升补为郎。 受杖:因有罪过而受到杖责。

〔5〕正:仅,只。 朱衣:朱红官服。

〔6〕桓式:名歆,字叔道,小名式。桓温第三子。仕至尚书。

〔7〕向:刚才。 阁下:衙署旁边。下,表示范围,多指地点、处所。

〔8〕上捎云根,下拂地足:上面掠过云边,下面轻拂地脚。云根,犹言云边。地足,犹言地脚。两句形容杖责甚轻,杖不著人体。

〔9〕不著(zhuó着):不中,没碰着。

〔10〕患:忧虑。一说,此系桓温从弟桓冲作荆州刺史时事,见《渚宫旧事》卷五。

【今译】

桓温在荆州任刺史,极其想用德政来治理江汉地区,认为用威权刑法来整人是可耻的。低级的令史小官,因有罪过而受杖责,只从朱红官服上拍打而过。桓式当时还年轻,从外面进来,说:“刚才从办公厅旁经过,看见令史受杖责,那行刑的杖是高高举起,上掠云边,轻轻落下,下拂地面。”意思是讥讽杖根本没有打着人体。桓温说:“我还担忧打得重了呢。”

20.简文为相 〔1〕 ,事动经年 〔2〕 ,然后得过 〔3〕 。桓公甚患其迟 〔4〕 ,常加劝勉。太宗曰 〔5〕 :“一日万机 〔6〕 ,那得速!”

【注释】

〔1〕简文:东晋简文帝,见《德行》37注〔1〕。 为相:简文帝司马昱即位前,于穆帝永和元年(345)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事六条事,掌握朝政,故称“为相”。

〔2〕动:动辄,动不动。

〔3〕过:做完。

〔4〕桓公:桓温。

〔5〕太宗:简文帝死后庙号“太宗”。此系后来追记。

〔6〕万机:当政者繁多的日常政务。语出《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幾。”幾,同“机”。

【今译】

简文帝做丞相时,处理事情迟缓,动不动要经过年把,才得办完。桓温非常不满意他的拖拉,常常加以催促和激励。简文帝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政事等待处理,怎么快得了呢!”

21.山遐去东阳 〔1〕 ,王长史就简文索东阳 〔2〕 ,云:“承藉猛政 〔3〕 ,故可以和静致治 〔4〕 。”

【注释】

〔1〕山遐:字彦林,东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山简子,历官余姚令、东阳太守,为政严猛,多施刑杀。 去东阳:离开东阳太守之职。

〔2〕王长史:王濛,见《言语》66注〔1〕,曾任司徒左长史,故称。 就:向。 简文:简文帝,见前则。 索东阳:求取东阳太守之职。

〔3〕承藉:继承凭藉。

〔4〕故:定然,自然。 和静:平和安静。 致治:达到太平昌盛。

【今译】

山遐离任东阳太守之后,王濛向简文帝求做东阳太守,他说:“我承接在严猛苛刻的政治之后,自然可以用平和安静的措施来取得太平昌盛的治绩。”

22.殷浩始作扬州 〔1〕 ,刘尹行 〔2〕 ,日小欲晚 〔3〕 ,便使左右取襆 〔4〕 。人问其故,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

【注释】

〔1〕殷浩(?—356):字渊源,东晋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羡子。善谈玄,负虚名。穆帝永和二年(346),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畏惧桓温势力太盛,引殷浩参预朝政,对抗桓温。后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统军北取中原。永和八年(352),在许昌为前秦军所败。次年,进军洛阳,又因前锋姚襄倒戈,大败于山桑(今安徽蒙城北)。遂为桓温弹劾,废为庶人,徙东阳信安。 作扬州:做扬州刺史。

〔2〕刘尹:刘惔,见《德行》35注〔1〕。刘惔任丹阳尹时,殷浩正任扬州刺史,丹阳属扬州,刘为殷之属下官员。又扬州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丹阳故城在今江苏江宁之东,相距甚近。 行:出行。

〔3〕小:稍微。 欲晚:将要傍晚。

〔4〕左右:身边的侍从人员。 襆(fú服):指用布帛包扎的衣被等物。

【今译】

殷浩刚做扬州刺史时,丹阳尹刘惔出行,太阳稍稍偏西,将近傍晚,就叫左右侍从去取行李。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刺史严厉,我不敢夜间行路,怕犯宵禁。”

23.谢公时 〔1〕 ,兵厮逋亡 〔2〕 ,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 〔3〕 。或欲求一时搜索 〔4〕 ,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5〕 ?”

【注释】

〔1〕谢公:谢安,见《德行》33注〔2〕,谢安于孝武帝时为丞相,掌朝政。

〔2〕兵厮:兵士与仆人。 逋亡:逃跑,逃亡。 按:自西晋末、东晋初,中原人民多次流亡南下。谢安当政时,淝水之战后,前秦败亡,黄河流域再次分裂,中原流民逃离动乱,纷纷南下。

〔3〕窜:躲藏。 南塘:地名。建康秦淮河之南塘岸。 舫:船。按:东晋时,今山东、苏北、河北、皖北地区的流民多逃到今江苏南京、镇江、常州一带。参阅《宋书·州郡志》。

〔4〕或:有人。 一时:一齐,同时。 按:东晋时南下流民不得不依附世家大族以图取得耕种的土地,成为佃客,世家大族也不向朝廷呈报户口。刘注引《续晋阳秋》:“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江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名籍不立。”如本篇21所记的为政严猛的山遐,任余姚令,“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山遐到县八十天,从事清查,就查出藏匿户口万余,可见当时世家大族荫庇户口之多。见《晋书·山遐传》。

〔5〕京都:京城,也叫“京师”。《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谢安之说,正谓京都大城,众人所居,为政宜从宽缓,不必搜索流民。

【今译】

谢安当政之时,兵士奴仆逃亡,很多人就近藏匿在秦淮河南塘一带的许多船中。有人建议要一齐把这些藏匿着的逃亡者搜查出来,谢安不同意。他说:“假使不能容纳安置这些人,那还叫什么天子所居的京都呢?”

24.王大为吏部郎 〔1〕 ,尝作选草 〔2〕 ,临当奏,王僧弥来 〔3〕 ,聊出示之 〔4〕 。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 〔5〕 ,更写即奏 〔6〕

【注释】

〔1〕王大:王忱,见《德行》44注〔2〕。 吏部郎:官名。东汉时尚书分曹治事,吏部曹主官吏选举等事,设尚书郎。魏晋时专主官吏之选拔、考核、任免等,尤其重视吏部郎的人选,职位高于诸曹郎。见《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志上》。

〔2〕选草:准备选拔任用官员的名单草案。

〔3〕王僧弥:王珉(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弥,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孙。善行书。曾从帛尸梨密多罗学佛经。历官著作、国子博士、侍中,代王献之为中书令,时称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

〔4〕聊:暂且,含随便意。

〔5〕王大:影宋本作“主人”。

〔6〕更写:改写。

【今译】

王忱任吏部郎,曾经写好一份选任官员的人选名单草案,临到将要上奏的时候,恰好王珉来,就随便拿出来给他看。王珉拿到这份名单草案,就按照他自己的意见将其中的人选改掉将近一半。王忱认为改得很好,就重新誊写草案随即奏上。

25.王东亭与张冠军善 〔1〕 ,王既作吴郡 〔2〕 ,人问小令曰 〔3〕 :“东亭作郡 〔4〕 ,风政何似 〔5〕 ?”答曰:“不知治化何如 〔6〕 ,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 〔7〕 。”

【注释】

〔1〕王东亭:王珣,见《言语》102注〔3〕。封东亭侯,故称。张冠军:张玄之,见《言语》51注〔1〕。为冠军将军,故称。 善:友好。

〔2〕作吴郡:任吴国内史(吴郡太守)。王珣在吴郡,为士庶所悦。见《晋书·王珣传》。

〔3〕小令:王珉,见前则。王珉为王珣弟。

〔4〕作郡:做郡的长官。

〔5〕风政:教化、政绩。

〔6〕治化:治绩、教化。

〔7〕张祖希:张玄之。《言语》51刘注引《续晋阳秋》,称玄之少以学显,论者以为与谢玄同为南北之望。可见玄之颇为时人所推崇,王珉不便直接赞誉其兄王珣,故引王珣与张玄之相友好以见其意。

【今译】

东亭侯王珣与冠军将军张玄之友好。王去做吴郡太守之后,有人问他的弟弟王珉,说:“东亭侯去担任郡太守,不知教化政绩如何?”王珉回答:“治绩教化怎么样倒也不清楚,只是他和张玄之的交情一天比一天深厚了。”

26.殷仲堪当之荆州 〔1〕 ,王东亭问曰 〔2〕 :“德以居全为称 〔3〕 ,仁以不害物为名 〔4〕 。方今宰牧华夏 〔5〕 ,处杀戮之职 〔6〕 ,与本操将不乖乎 〔7〕 ?”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 〔8〕 ,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 〔9〕 ,未为不仁。”

【注释】

〔1〕殷仲堪:见《德行》40注〔1〕。 当:将要。 之:往,到……去。 荆州:州名,治所在江陵。此指荆州刺史。

〔2〕王东亭:王珣,见前则。

〔3〕德:德政。 居:据守,掌握。 全:完整。 称:声誉。

〔4〕仁:仁爱。 害:伤害。 物:人物。

〔5〕宰牧:治理。 华夏:本指中原地区。东晋偏安江东,故称其腹地荆襄一带为华夏。

〔6〕杀戮:诛杀。殷仲堪作荆州刺史时,带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假节职衔,有权杀犯军令者。故称其“处杀戮之职”。参阅《晋书·职官志》。

〔7〕本操:素来的操守。按:殷仲堪在任荆州刺史之前,曾任冠军将军谢玄的长史,上书谢玄,主张释放被官军虏掠的中原流民子女;任晋陵太守时禁止郡民生了孩子不养育等;又精医术,侍奉父病,衣不解带,以孝闻名。故称他素来的操守是讲仁爱、行德政的。见《晋书·殷仲堪传》。 乖:违背,不协调。

〔8〕皋陶(yáo摇):舜时掌刑狱之臣。 刑辟:处罚,惩罚。辟(bì必),刑法。

〔9〕孔丘:孔子,名丘。 司寇:官名。掌刑狱、纠察等。孔子曾为鲁国司寇。

【今译】

殷仲堪将要到荆州刺史任上去,王珣问道:“行德政以掌握全局而著称,施仁爱以不伤人物而扬名。现在您治理华夏,处于执掌诛杀大权的职位,这同您素来的操守不是违背的吗?”殷仲堪回答说:“从前皋陶制定刑狱的制度,不能说他不贤;孔丘身居司寇的职位,也不能说他不仁。” A+QOmtO2hJ2PMrbIWEqf3hv9FHd7gf1eRU/VWaohKmtZcYuC1R+VJZJ0zSkschl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