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想敏捷,长于辞令

1.边文礼见袁奉高 〔1〕 ,失次序 〔2〕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 〔3〕 ,面无怍色 〔4〕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5〕 ?”文礼答曰:“明府初临 〔6〕 ,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注释】

〔1〕边文礼:边让,字文礼,东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善为文。官九江太守。献帝初平中因世乱去官归家。恃才使气,诽议曹操,遂被杀害。 袁奉高:袁阆,见《德行》3注〔2〕,以喜奖掖后进著称。

〔2〕次序:顺序,条理。失次序,犹言手足无措。

〔3〕尧:唐尧。 聘:招请。 许由:相传唐尧时人,隐于箕山。尧要让位给他,不受;又请他为九州长,由谓污其听,洗耳于颍水之滨。古人视为清隐不仕的高士。

〔4〕怍(zuò作)色:愧色。

〔5〕颠倒衣裳:语出《诗·齐风·东方未明》,原诗描写臣下以为天已明而急于上朝以至举止慌乱。后用以比喻急忙窘迫而失常态。

〔6〕明府:汉魏以来对太守的尊称。

【今译】

边让去拜见袁阆,显得手足无措。袁阆说:“从前唐尧招请许由,许由面无愧色。边先生为什么像穿错了衣裳那样呢?”边让回答:“明府刚刚到,像唐尧那样的德行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我这个老百姓就窘迫慌张得如同穿颠倒了衣裳了。”

2.徐孺子年九岁 〔1〕 ,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 〔2〕 ,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1〕徐孺子:徐穉,见《德行》1注〔4〕。

〔2〕若令月中无物:刘注引《五经通议》,说月中有兔和蟾蜍。

【今译】

徐穉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有人对他说:“假使月亮中什么东西也没有,那一定会极其明亮了吧?”徐穉说:“不是这样,譬如人眼睛中有瞳人,如果没有瞳人一定不明亮了。”

3.孔文举年十岁 〔1〕 ,随父到洛 〔2〕 。时李元礼有盛名 〔3〕 ,为司隶校尉 〔4〕 。诣门者 〔5〕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7〕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8〕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 〔9〕 ,有师资之尊 〔10〕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11〕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 〔12〕 ,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 〔13〕 ,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14〕

【注释】

〔1〕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相,称“孔北海”。后入朝拜太中大夫。性宽容好士,宾客盈门。他名重天下而常讥曹操,终为操所杀。善诗文,与刘桢、王粲等并称“建安七子”。

〔2〕父:孔融父名宙,官泰山都尉。 洛:洛阳,东汉京都。

〔3〕李元礼:李膺,见《德行》4注〔1〕。

〔4〕司隶校尉:官名。初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犯法者,后改专察三辅及弘农七郡。

〔5〕诣(yì义):至;到。

〔6〕中表:见《德行》18注〔4〕。这里是泛指内外亲属。 通:通报。

〔7〕李府君:对李膺的敬称。当时李膺以司隶校尉兼洛阳太守。

〔8〕仆: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9〕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见《史记·老子列传》司马贞索隐。

〔10〕师资:老师,师长。相传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见《史记·孔子世家》。

〔11〕奕世:一代接一代,犹言累世。 通好:世交友好。

〔12〕太中大夫:官名,掌议论。 陈韪(wěi伟):东汉桓帝时任太中大夫。《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13〕了了:聪明伶俐。

〔14〕踧踖(cùjí促籍):局促不安的样子。

【今译】

孔融十岁时,跟着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膺名气很大,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英俊有名之士和他的内外亲属,才可以通报进门。孔融到了李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以后,孔融进去坐在前面。李膺问:“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与您的祖先伯阳,有师友的关系,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啊。”李膺和在场的宾客对孔融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别人把孔融刚才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以后未必会出色。”孔融接口说:“推想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十分尴尬。

4.孔文举有二子 〔1〕 ,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偷,那得行礼!”

【注释】

〔1〕孔文举:孔融,见前则注〔1〕。

【今译】

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天,他们的父亲正午睡,小儿子到床头边偷酒喝。大儿子说:“为什么不向爸爸行了礼再喝?”小的回答:“偷酒喝,怎么还行礼!”

5.孔融被收 〔1〕 ,中外惶怖 〔2〕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 〔3〕 ,了无遽容 〔4〕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5〕 ?”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6〕

【注释】

〔1〕收:逮捕。 按:孔融有盛名而不附曹操,且多讥议,曹操以孔融在清谈中有违背名教之言为由,把孔融全家杀了。

〔2〕中外:指朝廷内外。

〔3〕故:仍旧。 琢钉戏:古代一种儿童游戏。

〔4〕了:全。 遽容:惊慌的神色。

〔5〕全:保全。 不(fǒu缶):“通否”。

〔6〕寻:不久。

【今译】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都惊恐不安。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只有八岁。孔融被捕时,两个儿子仍旧做琢钉游戏,一点恐惧的样子也没有。孔融对来逮捕他的使者说:“希望罪过只限于我自身,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孔融的儿子从容不迫地对他们的父亲说:“大人您难道看到过打翻了的鸟窝下面,还有完整的鸟卵吗?”不久,两个儿子也被逮捕了。

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1〕 。客有问元方 〔2〕 :“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 〔3〕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4〕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 〔5〕 ,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 〔6〕 ,尹吉甫放孝子伯奇 〔7〕 ,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8〕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

〔1〕髡(kūn昆):古代一种刑罚,剪去罪犯的长发。 陈仲弓:陈寔,见《德行》6注〔1〕。按:颍川太守是谁,为什么逮治陈寔,均不详。《后汉书·陈寔传》说陈寔年轻时隐居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怀疑陈寔,陈被逮捕,考掠无实而放出。又因党锢之祸,自请入狱,遇赦得出。刘注认为陈寔有盛德,不可能遭受刑罚,驳斥此则故事。

〔2〕元方:陈寔子,见《德行》6注〔2〕,又《德行》8。

〔3〕《易》:《周易》,儒家经典之一。

〔4〕“二人同心”四句:见《易·系辞上》。臭(xiù嗅),气味。这里指香气。

〔5〕伛(yǔ禹):驼背。

〔6〕高宗放孝子孝己:刘注引《帝王世纪》,说殷高宗武丁有贤子名孝己,其母早死,武丁惑于后妻之言,把孝己放逐而死。

〔7〕尹吉甫放孝子伯奇:刘注引《琴操》,说周宣王之贤臣尹吉甫,误听后妻谗言,放逐前妻所生之子伯奇。宣王出游,尹吉甫从,伯奇高歌于野,宣王听到后说:“此孝子之辞也。”尹吉甫乃接伯奇回家而射杀后妻。

〔8〕董仲舒:西汉景帝时博士,武帝时任江都相、太中大夫。治《春秋》。他放逐孝子符起一事,刘注:“未详。”

【今译】

颍川太守对陈寔施加了髡刑。有人问陈的儿子元方:“颍川太守是个怎样的人?”元方答:“是高明的府君。”又问:“您的父亲是怎样的人?”元方说:“是忠臣孝子。”客人说:“《周易》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怎么会有高明的府君去加刑于忠臣孝子的呢?”元方说:“你的话多么荒谬啊!所以我拒绝回答。”客人说:“您只不过像驼背装作恭敬的样子来掩盖自己的毛病,用不屑回答来掩饰不能回答罢了。”元方说:“从前殷高宗武丁放逐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君子;这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听了,惭愧地走了。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 〔1〕 ,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 〔2〕 。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 〔3〕 ,依据者何经 〔4〕 ?”阆曰:“方问国士 〔5〕 ,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6〕 ,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 〔7〕 ,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 〔8〕 。《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 〔9〕 。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 〔10〕 ,不为悖德乎?”

【注释】

〔1〕荀慈明:荀爽(128—190),字慈明,一名谞,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淑第六子。年十二通《春秋》、《论语》,时人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党锢之祸中隐居十余年,著《礼传》、《易传》、《诗传》、《春秋条例》等百余篇。董卓掌权,迫使出仕,官至司空。他与司徒王允等共谋诛卓,会病卒。 袁阆:见《德行》3注〔2〕。

〔2〕慈明先及诸兄:荀淑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敷,俱有名,世号“颍川八龙”,是荀爽先荐其诸兄。

〔3〕足下:对人的敬称。难(nàn南 去声 ):诘责。

〔4〕经:经典,引申为道理。下文荀爽的话都是引经据典的。

〔5〕国士:一国之内的杰出人才。

〔6〕“昔者”二句:祁奚是春秋时晋国人。官中军尉,告老回家,推荐大夫解狐继其职,解狐一向与祁奚有仇。尚未接任,解狐死了。晋侯又问谁可接替,祁奚荐其子祁午。因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称。见《左传·襄公三年》,又《二十一年》。

〔7〕公旦: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子,辅武王灭殷纣,建周朝。

《文王》之诗:《诗·大雅》有《文王之什》,其中《文王》、《大明》、《緜》、《棫朴》、《思齐》、《皇矣》、《灵台》皆颂文王之德,《下武》、《文王有声》颂武王能继文王之业。相传为周公所作。

〔8〕亲亲:敬爱亲人。

〔9〕“《春秋》”二句:《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其著述旨义,在于尊王攘夷,巩固周室。“内其国而外诸夏”,意谓亲近周室王族,疏远中原诸国。内,亲近。外,疏远。诸夏,周天子分封的中原各国。语见《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10〕“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语见《孝经·圣治章》。

【今译】

荀爽与袁阆相见,袁阆问颍川有哪些知名人士,荀爽先提到自己的几个哥哥。袁阆笑着说:“知名之士,难道仅仅是跟您有亲属关系的几位才算吗?”荀爽说:“您这样指责我,依据的是什么经典上的道理呢?”袁阆说:“刚才问的是一国之内的杰出人士,而您所举出的是几位令兄,所以我提出责问了!”荀爽说:“从前祁奚荐举人才,家族之中,他不避开自己的儿子;家族之外,他不丢弃自己的仇人。大家认为他是极其公正的。周公旦作《文王》之诗,不是论述唐尧、虞舜的圣明贤德,而是颂扬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敬爱自己的亲人的道理的。《春秋》的宗旨,是对内尊崇周王室,对外疏远诸侯国。再说,如果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爱别的人,不是正如《孝经》所说的违背道义的行为吗?”

8.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1〕 ,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 〔2〕 ,渊渊有金石声 〔3〕 ,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 〔4〕 ,不能发明王之梦 〔5〕 。”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1〕祢(mí糜)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与孔融交好,融荐之与曹操。他自称有病不去,还有所议论。曹操怒而召为鼓吏。鼓吏击鼓,例当换特制衣帽,操欲以此当众辱衡。衡在操前裸身而立,徐徐换衣击鼓,复大骂曹操。操反为所辱,怒而送衡至荆州刺史刘表处,表又送衡于江夏太守黄祖,终被杀。 魏武:曹操死后被追谥为魏武帝。

〔2〕枹(fú孚):鼓槌。 《渔阳掺挝》(cànzhuā灿抓):古鼓曲名。

〔3〕渊渊:形容鼓声。

〔4〕孔融:见本篇3注〔1〕。孔融长于祢衡二十岁,敬衡才秀,结为不拘形迹的忘年交。 胥靡:服刑的犯人。这里指傅说(yuè悦)。刘注引《帝王世纪》,说殷高宗武丁梦见天赐贤人,就描绘其形象,使人寻访,结果在傅岩地方找到了正在服劳役的刑徒说,用为大臣,是谓傅说。

〔5〕发:引发;引起。 明王:贤明的君王。这里表面上指殷高宗武丁,实影射曹操。 按:曹操进爵为魏王在建安二十一年(216),此处并非实指其王爵。

【今译】

祢衡被曹操贬为鼓吏,受命于正月十五试鼓。到时祢衡举起鼓槌,击奏了鼓曲《渔阳掺挝》,深沉而凝重的鼓声,如同金石撞击,在座的人都感动得改变了面色。孔融说:“祢衡的罪过跟从前殷高宗时的刑徒傅说差不多,不过,他不能引起贤明君王的求贤之梦。”曹操感到羞愧而赦免了祢衡。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 〔1〕 ,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2〕 ,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 〔3〕 ,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 〔4〕 ,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忼慨 〔5〕 ,夷、齐所以长叹 〔6〕 。虽有窃秦之爵 〔7〕 ,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 〔8〕 ,则不识其音响也!”

【注释】

〔1〕南郡:郡名,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东北。 庞士元:庞统(177—214),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徽,徽举荐诸葛亮、庞统,称之为“伏龙、凤雏”。刘备用统为军师中郎将。攻雒城时为流矢所中,卒。司马德操(?—208):司马徽,字德操,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善识人,洞明世事,庞德公称之为“水镜”。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嫉能,遂佯愚自晦,不求闻达。曹操破荆州,欲大用之。不久,徽病死。

〔2〕带金佩紫:秦汉时相国、列侯可带金印,佩紫绶。后用以指高官显爵。

〔3〕伯成:伯成子高,唐尧时诸侯。夏禹为天子,他认为当时德衰而刑立,辞诸侯而从事农耕。见《庄子·天地》。 耦(ǒu偶)耕:古代耕作方式,两人各执一耜,并肩而耕。

〔4〕原宪:字子思,又称原思,春秋时鲁人。一说宋人。孔子弟子。相传他安贫乐道,蓬户褐衣蔬食而处之怡然。事迹见《庄子·让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桑枢(shū舒):桑木制的门户转轴。形容居室简陋。

〔5〕许、父:指许由、巢父。两人俱尧时隐士。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遁耕于颍水之滨。尧又欲召许由为九州长,由不欲闻,洗耳于颍水。时巢父牵牛欲饮之,见其洗耳而问,知后,说:“污我犊口!”遂牵牛至上流而饮之。事见皇甫谧《高士传》。 忼慨:同“慷慨”,激昂。

〔6〕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前遗命立叔齐为嗣君。后叔齐让伯夷,伯夷不肯违父遗命,遂逃去。叔齐亦逃。周武王伐商,夷、齐叩马而谏。周有天下之后,夷、齐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7〕窃秦之爵:战国时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商于赵,见到当时在赵为人质的秦公子子楚,子楚正穷困,吕不韦说:“此奇货可居!”即行贿于秦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嗣。子楚归秦即位,是为庄襄王。吕不韦得为丞相,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子政嗣立(即后之秦始皇),尊不韦为相国,号仲父。事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以诈谋得居高官显爵,故称“窃秦之爵”。

〔8〕洪钟:大钟。伐敲击。 雷鼓:古乐器,祀天神时用。

【今译】

南郡庞统,听说司马徽在颍川,特地从二千里之外去拜访他。到后,正遇见司马徽在采桑,庞统从车上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立身处世,应当成为带金印、佩紫绶的显贵,哪有委屈宏大的志向,而去做织妇所做的事的?”司马徽说:“您先下车。您刚才只知道斜路近便,可以走得快些,而不去考虑迷失道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子高从事农耕,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不肯去换取官宅。哪里有住着华丽房屋、出行骑肥壮马匹、身边环绕着几十个侍女,这样才算不同寻常的?这正是许由、巢父之所以慷慨激昂地辞让天下,伯夷、叔齐之所以长叹而耻食周粟的原因。即使像吕不韦那样用狡诈的手段窃取了秦国的爵位,家有千辆车子之富,也没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啊。”庞统说:“我生长在边远之地,很少听到大道,今天如果不是敲响大钟,扣击雷鼓,就不能识得它们宏大深沉的音响了!”

10.刘公幹以失敬罹罪 〔1〕 。文帝问曰 〔2〕 :“卿何以不谨于文宪 〔3〕 ?”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 〔4〕 。”

【注释】

〔1〕刘公幹:刘桢(?—215),字公幹,东汉末东平(今属山东)人。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为曹丕文学侍臣。他口才辩捷,能随声应答。以失敬罹(lì离)罪:因有失尊敬而遭到罪罚。刘注引《典略》及《文士传》,说曹丕与文学之士宴饮,酒酣欢乐,使夫人甄氏出拜,众宾客都拜伏致敬,唯独刘桢面对直视,因失敬罪而配输作部,罚他磨石。后值曹操到尚方观作者,刘桢乘此得以喻己自理而获赦。

〔2〕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后代汉为帝,国号魏,建都洛阳。是为魏文帝。

〔3〕文宪:法令。

〔4〕网目:法网。“网”本作“纲”,据王先谦本改。

【今译】

刘桢因为失敬而获罪,曹丕问他:“你为什么在遵奉法纪方面这样不谨慎呢?”刘桢回答:“臣下确实是才干平庸,见识短浅,不过,也由于陛下法网过密,太不宽容。”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1〕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2〕 :“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3〕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4〕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5〕 。”

【注释】

〔1〕钟毓(?—263):字稚叔。钟繇长子。十四岁为散骑侍郎。后因失曹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曹爽死,他入为御史中丞、廷尉。以平毌丘俭、文钦等功,屡官都督荆州。 钟会(225—264):字士季,钟毓弟。有才艺,为司马师、司马昭所亲重,凡有征伐,会皆预谋,多立功勋。以平蜀汉功,官至司徒,封县侯。他自以功高震主,内不自安,暗中与蜀将姜维谋,据蜀地叛,被其部属击杀。 令誉:美好的名声。

〔2〕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为御史中丞,封东武亭侯。曹操执朝政,他镇守长安,经营关中,曹操把他比作萧何。曹丕代汉后,任廷尉。魏明帝时迁太傅,进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工书法,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3〕敕(chì斥)见:奉诏进见。敕,诏令。

〔4〕战战惶惶:恐惧惊惶,浑身发抖。 浆:水,这里指汗液。“惶”、“浆”叶韵。

〔5〕战战栗栗:义同“战战惶惶”。“栗”、“出”叶韵。兄弟二人随口应对,同义异辞,都成韵语,以显机敏。

【今译】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应当让你的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命进见。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颤抖惊惶,汗出如水浆。”文帝又问钟会:“那么,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惊恐战栗,汗都不敢出。”

12.钟毓兄弟小时 〔1〕 ,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2〕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 〔3〕 ,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

〔1〕钟毓兄弟:见前则注〔1〕。

〔2〕托寐:假装入睡。

〔3〕酒以成礼:古时每逢婚、丧、祭祀等典礼,都聚会饮酒,所以说酒是用来使礼仪完备的。 按:本则内容与本篇4孔融二子事相类似,疑为一事而传闻有异。

【今译】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时候,碰上父亲午睡,就趁此一同偷喝药酒。其父钟繇这时醒了,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两个孩子是怎么干的。钟毓是先拜然后喝酒,钟会只管喝酒,拜也不拜。事后,父亲问钟毓偷酒喝为甚么还下拜,钟毓说:“酒是用以使礼仪周备的,所以不敢失礼不拜。”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本来就非礼,所以不必拜。”

13.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 〔1〕 ,既成,自行视 〔2〕 ,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 〔3〕 :“陛下圣思齐于哲王 〔4〕 ,罔极过于曾、闵 〔5〕 。此馆之兴,情钟舅氏 〔6〕 ,宜以‘渭阳’为名 〔7〕 。”

【注释】

〔1〕魏明帝:曹叡(ruì瑞,205—239):字元仲。文帝曹丕子,甄皇后所生。幼以好学多识称,为祖父曹操所爱重。黄初七年(226)文帝死,即位,是为明帝。用曹真、司马懿等,多次与蜀汉诸葛亮交战,各有胜负。他在军役繁兴时又大治洛阳宫室,起昭阳殿、太极殿、总章观等,奢侈无度,不恤民情。 甄(zhēn真)氏:魏明帝的生母甄皇后(182—221),东汉末中山无极(今属河北)人。本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曹操破袁绍,曹丕见甄氏美貌绝伦,纳为妇,生明帝和东乡公主。曹丕代汉称帝后,宠郭皇后,甄后在邺,有怨言,赐死。明帝立,追谥为文昭皇后,并追封其外祖父甄逸,叙用逸孙甄象(一作“像”)。 按:本则谓明帝为外祖母起观庙,刘注引《三国志·魏书》,指出明帝在甄家后园为甄象之母起观庙,当为明帝之舅母,并非外祖母。

〔2〕行视:巡行察看。

〔3〕侍中:官名,见《德行》46注〔1〕。 缪袭(186—245):字熙伯,三国魏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人。有才学。与尚书郎仲长统友善。官至尚书、光禄勋。

〔4〕圣思:圣明的思想。 哲王:贤明的君主。语出《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

〔5〕罔极:指无穷无尽的孝诚。语出《诗·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曾、闵:指孔子弟子曾参(字子舆)和闵损(字子骞)。两人都以孝行著称。

〔6〕钟:专注;汇聚。

〔7〕渭阳:本为《诗·秦风》篇名,秦康公 为太子时,送别舅父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于渭河北岸时所作。《诗序》谓康公之母秦姬已先此去世,故云“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后用“渭阳”为典故,表示外甥对舅氏的情谊,且用于自己母亲死后。此处用“渭阳”为馆名,表示魏明帝笃爱舅氏、怀念已故生母甄皇后之情。

【今译】

魏明帝在甄家后园为外祖母建造馆舍,造好之后,他亲自去察看,问左右随从的人说:“这个馆起个甚么名称才适当?”侍中缪袭说:“陛下圣明的思想与古昔贤明君主相等,陛下无限的孝心超过了曾参和闵子骞。这个馆舍的兴建,深厚的亲情专注于舅家,用‘渭阳’为名是适宜的。”

14.何平叔云 〔1〕 :“服五石散 〔2〕 ,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3〕 。”

【注释】

〔1〕何平叔:何晏(190?—249),字平叔,三国魏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何进孙。母尹氏为曹操所纳,随母而为操所收养。美姿容,好修饰,平时粉白不离手,人称“傅粉何郎”。累官尚书,掌选举。晏好《老》、《庄》,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尚清谈。后因党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

〔2〕五石散:丹药名。以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硫黄五种药石为主,佐以人参、白朮、桔梗、海蛤、防风、附子、桂心、干姜、细辛、栝楼等配制而成,见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二。传为何晏据东汉张仲景紫石散及侯氏黑散两方增减所创,云可治男子劳伤虚羸。因须冷服,又名“寒食散”。自何晏服用有效后,魏晋六朝上层人士竞相仿效,为当时玄风之一种表现。药性猛烈,服后需行走调适,谓之“行散”。服者食宜冷,衣宜薄,酒须温,但每致中毒,染成痼疾,性格暴躁,至有伤残夭死者。参阅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3〕神明开朗:精神爽朗。 按:东汉以来的人伦识鉴讲究瞻形得神,士族名人就重视仪表和风姿,服用药石为长生,亦为姿容美好。

【今译】

何晏说:“服用五石散,不但可以治病,而且觉得精神爽快,思绪开朗。”

15.嵇中散语赵景真 〔1〕 :“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 〔2〕 。恨量小狭 〔3〕 。”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 〔4〕 ,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5〕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注释】

〔1〕嵇中散:嵇康,见《德行》16注〔2〕。 赵景真:赵至,字景真,晋代郡(今山西蔚县)人。出身贫寒,在邺遇嵇康,从归山阳。为人议论精辟,才气纵横。后为辽东从事,断狱精审。晋武帝太康中,因母亡伤心吐血而死。

〔2〕白起之风:白起,战国时秦昭王名将,善用兵,封武安君。刘注引严尤《三将叙》,说白起小头而面锐,为敢于断决;瞳子白黑分明,主见事明;视瞻不转,乃执志强。刘注又引嵇绍《赵至叙》,说赵至长七尺三寸,洁白黑发,赤唇明目,鬓须不多。赵至貌似白起,故称“有白起之风”。

〔3〕量(liàng亮):气量;器度。 小:稍微。 按:这里是嵇康对赵至形貌风神的评论。

〔4〕尺表:一尺长的仪表。指测日影的标杆。 玑衡:即璇玑玉衡。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见《书·舜典》。这里借指天体运行。

〔5〕寸管:一寸长的律管。 往复:来往;往返。

【今译】

嵇康对赵至说:“你眼中瞳人黑白分明,有战国白起的风貌。遗憾的是器度稍嫌狭小。”赵至说:“一尺长的标杆能够察知天体运行的度,一寸长的律管能够测量来回往返的气。为什么一定在于大,只要问见识如何就可以了。”

16.司马景王东征 〔1〕 ,取上党李喜 〔2〕 ,以为从事中郎 〔3〕 。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 〔4〕 ,今孤召君 〔5〕 ,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 〔6〕 ,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 〔7〕 ,喜畏法而至耳。”

【注释】

〔1〕司马景王:司马师(207—255),字子元。司马懿长子。懿死,他以抚军大将军辅政。嘉平元年(254),废魏帝曹芳为齐王,立高贵乡公曹髦。次年,征毌丘俭、文钦时,卒于军中。晋国建,追尊为景王。司马炎代魏,追尊为景皇帝。 东征:指征讨镇东大将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

〔2〕上党:郡名。魏晋时属并州,辖境在今山西长治一带。 李喜:名《晋书》作“憙”,字季和,晋上党铜鞮(今山西沁县南)人。少有高行,博学,朝廷征召,称病固辞。司马师辅政,召为大将军从事中郎,随讨毌丘俭。后迁御史中丞,官至尚书仆射、光禄大夫。

〔3〕从事中郎:官名。为将帅的幕僚。

〔4〕先公:子女称去世的父亲。亦用为对王侯先辈的尊称。这里指司马懿。 辟(bì壁):征召;招聘。 不就:不应聘;不就职。汉末魏晋间,一般名士以不即时应征为清高。

〔5〕孤:王侯自称。

〔6〕见:用在动词前,相当于前置宾语的“我”。以礼见待,用礼节规范来对待我。

〔7〕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这里指司马师。 绳:约束。

【今译】

司马师东征毌丘俭、文钦时,挑选上党李喜,用他为从事中郎。于是问李喜说:“过去先父征聘您,您不肯就职;现在我聘召您,您怎么来了?”李喜回答说:“您的先父是用礼节来对待我的,所以我能够按照礼的规范决定自己的进退;而您明公是用法令来约束我的,我是畏惧法令而来的啊。”

17.邓艾口喫 〔1〕 ,语称“艾艾” 〔2〕 。晋文王戏之曰 〔3〕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 〔4〕 ,故是一凤。”

【注释】

〔1〕邓艾(197—264):字士载,三国魏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多智谋,善用兵。官至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邓侯。后率魏军灭蜀,封太尉。钟会诬艾谋反,被监军卫瓘冤杀。 口喫:说话结巴。按:“喫”当作“吃”。“吃”有两读,口喫义旧读jí(音吉)。

〔2〕艾艾:古人言谈,常自称己名以表谦恭。邓艾口吃,自称时连说“艾……艾……”。成语“期期艾艾”,其中“艾艾”即出于此。(“期期”出《史记·张丞相列传》)

〔3〕晋文王:司马昭。见《德行》15注〔1〕。

〔4〕凤兮凤兮:凤啊凤啊。语出《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按:邓艾引《论语》为自己解嘲,又不失礼,可称能言善对。

【今译】

邓艾口吃,对别人说话称自己的名时总是连说“艾……艾……”。司马昭开他的玩笑说:“你老是‘艾……艾……’,到底是几个艾?”他回答说:“古人说‘凤兮凤兮’,实在是一只凤。”

18.嵇中散既被诛 〔1〕 ,向子期举郡计入洛 〔2〕 ,文王引进 〔3〕 ,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 〔4〕 ,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 〔5〕 ,不足多慕 〔6〕 !”王大咨嗟 〔7〕

【注释】

〔1〕嵇中散:嵇康,见《德行》16注〔2〕。

〔2〕向子期:向秀(约227—272),字子期,魏晋之际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为山涛所知,与嵇康、吕安游处,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吕安被杀之后,他应计出仕,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但不任实职。作有《思旧赋》,悼念嵇康。参阅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举郡计入洛:应郡的推荐,偕同计吏到洛阳。计,指上计吏,郡国地方于年度末向朝廷报告本地财务的官吏。汉魏制度,被荐举的士人偕同上计吏前往京师。

〔3〕文王:司马昭。

〔4〕箕山之志:箕山在今河南登封东南,相传唐尧时许由隐居于此。后遂以喻隐遁。

〔5〕巢、许:巢父、许由,见本篇9注〔5〕。 狷介:拘谨自守。

〔6〕多慕:赞许和仿效。

〔7〕咨嗟:赞叹。

【今译】

嵇康被杀之后,向秀应郡的荐举,偕同上计吏到了洛阳。司马昭召见他,问他道:“听说您有许由、巢父那样归隐箕山的志向,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向秀回答道:“巢父、许由只是拘谨自守之士,不值得赞扬和效法。”司马昭对此大加赞赏。

19.晋武帝始登阼 〔1〕 ,探策得“一” 〔2〕 。王者世数,系此多少 〔3〕 。帝既不说 〔4〕 ,群臣失色 〔5〕 ,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 〔6〕 :“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7〕 。”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

〔1〕晋武帝:司马炎,见《德行》17注〔4〕。 登阼(zuò坐):即皇帝位。阼,朝堂东阶。古时帝王即位,登东阶而上。

〔2〕探策:犹抽签。策,占卜用的竹签。 得“一”:得到的是“”一。 按:《晋书·裴楷传》:“武帝初登阼,采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晋武帝一登皇位,即占卜晋王朝传嗣世代之多少,得“一”,意味着只传一世,所以不高兴。

〔3〕系:取决于。

〔4〕说:同“悦”。

〔5〕失色:因惊恐、紧张而改变神色。

〔6〕裴楷:见《德行》18注〔3〕。

〔7〕“天得一以清”三句:语出《老子》第三十九章。一,即“道”。清,清明。宁,安定。贞,通“正”,首领。 按:这是裴楷援引《老子》语来附会解释晋武帝占卜所得的“一”。

【今译】

晋武帝开始登上皇位,就抽签占卜,抽到了“一”。帝王家世代相传之数,取决于这抽签占卜所得的数目多少。只抽到“”一,晋武帝既不高兴,群臣也为之惊惶失色,没有人能够讲什么话的。侍中裴楷上前说:“臣下听说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侯王得‘一’而为天下首领。”晋武帝大悦,群臣也赞叹佩服。

20.满奋畏风 〔1〕 ,在晋武帝坐 〔2〕 ,北窗作琉璃屏 〔3〕 ,实密似疏,奋有难色 〔4〕 。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5〕 。”

【注释】

〔1〕满奋:字武秋,晋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自吏部郎出为冀州刺史。晋惠帝元康中累迁至尚书令、司隶校尉。后为苗愿所杀。据说他肥胖而有皮肤病,所以怕风。

〔2〕晋武帝:司马炎,见前则。 坐:座位。

〔3〕琉璃:一种有色而半透明的矿石,近似玻璃。

〔4〕难色:感到为难的神色。

〔5〕吴牛:吴地的牛。刘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按:成语“吴牛喘月”,比喻因见到曾经受到苦难的类似事物而生疑惧。语出汉应劭《风俗通义》。满奋语亦本此。

【今译】

满奋怕风,一天,在晋武帝座位旁,北向的窗为琉璃屏风制成,实际是很严密的,但看上去好像稀疏透风,他就显出很为难的神色。武帝就笑他竟然这样疑惧,满奋回答说:“臣下好比吴地的牛,看到月亮也会发喘。”

21.诸葛靓在吴 〔1〕 ,于朝堂大会 〔2〕 ,孙皓问 〔3〕 :“卿字仲思,为何所思 〔4〕 ?”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注释】

〔1〕诸葛靓(jìng劲):字仲思,三国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魏司空诸葛诞少子。诸葛诞叛魏,遣靓入吴为质。仕吴为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隐居不出。

〔2〕朝堂:国君与大臣聚会议事的厅堂。

〔3〕孙皓(243—284):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权孙。初封乌程侯,景帝孙休死,皓继孙吴帝位。荒淫残暴,士众离心。晋灭吴,皓降,封归命侯。

〔4〕何所:什么。

【今译】

诸葛靓在东吴,在朝堂上参与大朝会。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是思念什么?”他回答说:“在家思孝,事君思忠,对朋友思信,如此而已。”

22.蔡洪赴洛 〔1〕 ,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 〔2〕 ,群公辟命 〔3〕 ,求英奇于仄陋 〔4〕 ,采贤俊于岩穴 〔5〕 。君吴、楚之士 〔6〕 ,亡国之余 〔7〕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8〕 ?”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 〔9〕 ;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10〕 。大禹生于东夷 〔11〕 ,文王生于西羌 〔12〕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13〕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 〔14〕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5〕 ?”

【注释】

〔1〕蔡洪:字叔开,晋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初仕吴。晋朝建立,他举秀才,赴洛阳,晋惠帝元康初为松滋令。

〔2〕幕府:古代将领出征,施用帐幕,故称将军府为幕府。后亦泛称军政大吏的官署。

〔3〕辟(bì壁)命:征召任命。这里指求贤才。

〔4〕仄陋:指出身卑微。

〔5〕岩穴:山洞,指隐士居处。

〔6〕吴、楚:借指原三国东吴所有的南方、东南一带。

〔7〕亡国之余:被灭亡之国的遗民。亡国,指孙吴。这是洛阳士人骂南方人的话。魏晋间上层人士内部,北方人和南方人互有偏见。孙吴覆亡后,原属吴的世家士族境遇相当难堪。

〔8〕斯举:这次朝廷选拔人才的举措。

〔9〕夜光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指随侯珠,相传随侯救伤断之蛇,后蛇于江中衔明珠为报。事见《淮南子·览冥》高诱注。 孟津:古黄河津渡名。

〔10〕盈握之璧:握之满把的玉璧。 昆仑:山名。古代神话传说谓上有仙境,又以产美玉著称。

〔11〕东夷:古华夏族称东方诸族。此指东夷所在之地。

〔12〕西羌:古代西北族名。此指西羌所在之地。

〔13〕常处:固定的地方。

〔14〕迁顽民于洛邑:周武王灭商,把殷商遗民中不顺服的人,从殷(今河南安阳)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以便统治。

〔15〕得无:莫非;或许。 苗裔:后代子孙。

【今译】

孙吴覆亡之后,蔡洪举秀才而到洛阳,洛阳的人问他说:“目前官府刚刚开设,军政要员都在征召人才,从出身卑微者中寻求优秀特出的人才,在深山僻野中选拔贤能英俊之士。您是吴、楚一带的士人,是东吴亡国的遗民,有什么特殊才能,竟来应承这次选才之举呢?”蔡洪回答说:“夜光明珠,不一定出在孟津河中;满握大璧,不一定采自昆仑山上。大禹出生在东夷之地,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地方。圣贤的出现,为什么一定要在固定的地方呢?从前周武王讨伐殷纣,把那些顽固不化的殷商遗民迁到了洛邑,莫非诸位是他们的子孙吗?”

23.诸名士共至洛水戏 〔1〕 ,还,乐令问王夷甫曰 〔2〕 :“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 〔3〕 ,混混有雅致 〔4〕 ;张茂先论《史》、《汉》 〔5〕 ,靡靡可听 〔6〕 ;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 〔7〕 ,亦超超玄著 〔8〕 。”

【注释】

〔1〕洛水:即洛河。源出陕西洛南,东入河南,经洛阳等地,至巩县洛口入黄河。

〔2〕乐令:乐广,见《德行》23注〔4〕。 王夷甫:王衍(256—311),字夷甫,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与乐广同为西晋清谈领袖。喜谈老庄,虽居宰辅之位,不以治国为念,开清谈浮诞之风,所论义理,随时更改,时人谓之“口中雌黄”。其女为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所诬,他自请离婚以避祸。赵王司马伦杀贾后,他因属贾氏戚党,被禁锢。及伦诛,官至尚书令、司空、司徒、太尉。永嘉五年为石勒所俘,寻被勒所杀。

〔3〕裴仆射(yè夜):裴 (wěi猥,267—300),字逸民,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累官侍中、尚书左仆射。奏修国学,刻石写经,撰《崇有论》,尊崇礼法,针砭时俗放荡,斥何晏、王衍言“无”之蔽。与贾后为姻亲而不附。赵王司马伦诛贾氏,以私怨杀 。 名理:从研究名实出发的学问,即形名之学。大致以考察名与实的关系,作为推行正名与循名责实政治的张本,目标是在原则上确立选举和人才与职位相配的标准。名理是针对东汉名教的流于虚名不实的弊病的。

〔4〕混混(gǔngǔn滚滚):波涛翻滚的样子。比喻说话滔滔不绝。

〔5〕张茂先:即张华,见《德行》12〔5〕。《史》、《汉》:指司马迁所撰《史记》、班固所撰《汉书》。

〔6〕靡靡:娓娓。

〔7〕王安丰:即王戎,见《德行》16注〔1〕。 延陵: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有贤能名,以博闻称。 子房:西汉张良,字子房,助刘邦定天下,封留侯。晚年好黄老,学神仙长生之术。

〔8〕超超玄著:议论高超玄妙。

【今译】

各位以学术、诗文著称的名人一同到洛水游宴,回来以后,乐广问王衍说:“今天的游览,快乐吗?”王衍说:“裴 仆射善于谈论名理之学,滔滔不绝,有高妙的情致;张华论《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戎评说延陵季子和张子房,也议论高超而玄妙。”

24.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 〔1〕 。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 巍以嵯峨 〔2〕 ,其水 渫而扬波 〔3〕 ,其人磊砢而英多 〔4〕 。”

【注释】

〔1〕王武子:王济(约240—285),字武子,晋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长于清谈,善《易》及《老》《庄》,与和峤、裴楷齐名。娶晋武帝女常山公主。历任侍中、太仆。好弓马,有勇力,性豪侈。 孙子荆:孙楚(?—294),字子荆,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人。才藻卓绝,豪迈不群,年四十余始仕,后为扶风王司马骏参军。惠帝初为冯翊太守。

〔2〕 (zuì罪)巍:形容山势高峻雄壮。

〔3〕 渫(yādié押谍):形容波浪重叠相连。

〔4〕磊砢(lěiluǒ累裸):形容人俊伟卓越。

【今译】

王济和孙楚两人各说自己家乡的土地和人物的美好。王济说:“我那家乡的土地平坦宽广,河水甘美洁清,人物清白坚贞。”孙楚说:“我的家乡山高大而巍峨,河水层层涟漪扬清波,人物俊美卓越英才多。”(按:原文王、孙各说三句都叶韵:“平”、“清”、“贞”为韵,“峨”、“波”、“多”为韵。)

25.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 〔1〕 ,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 〔2〕 ,遂构兵相图 〔3〕 。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 〔4〕 ,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 〔5〕 ,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 〔6〕 ?”由是释然 〔7〕 ,无复疑虑。

【注释】

〔1〕乐令:乐广,见《德行》23注〔4〕。 适:嫁。 成都王颖:司马颖(279—306),字章度。晋武帝子,封成都王,镇邺(今河南临漳)。赵王司马伦篡位,他与齐王司马冏等讨论。长沙王司马乂杀齐王冏,在洛阳执政;他在邺以大将军名义遥控。又借口长沙王乂“论功不平”,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攻洛阳。东海王司马越拘禁长沙王乂,他进洛阳,为丞相,复镇邺,以皇太弟遥制朝政。后与东海王越战,败逃河北,被杀。他是乐广女婿。

〔2〕长沙王:即司马乂(yì毅,276—303),字士度,晋武帝子,封长沙王。赵王司马伦篡位,他助齐王司马冏攻杀伦,齐王冏入洛阳辅政。河间王司马颙自长安起兵攻洛阳,他在洛阳为内应,杀齐王冏而执政。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连兵攻洛阳,他在京郊与颙等大战三月。东海王越把他拘送颙部,被杀。

〔3〕构兵:起兵;发动战事。 图:设法对付;谋取。

〔4〕远:疏远。 外:当作外人。

〔5〕允:符合。一本作“处”,处于。 朝望:朝廷中声望卓著。

〔6〕“岂以”句:意谓决不因女儿是成都王颖之妻而附颖;一旦附从,五男被诛。

〔7〕释然:消除疑虑。 按:《晋书·乐广传》说长沙王乂“犹以为疑,广竟以忧卒”。

【今译】

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成都王之兄长沙王司马乂在洛阳掌握朝政大权,两人于是兴兵作战,互相敌对。长沙王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凡是在朝廷上的,人人都心怀危惧。乐广既处于朝廷上声望卓著的地位,加上与成都王有婚姻亲戚关系,一帮小人就在长沙王面前说乐广的坏话。长沙王曾经责问乐广,乐广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难道我竟会用五个儿子来换一个女儿吗?”从此长沙王消除了顾虑,不再怀疑他了。

26.陆机诣王武子 〔1〕 ,武子前置数斛羊酪 〔2〕 ,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 〔3〕 ?”陆云:“有千里莼羹 〔4〕 ,但未下盐豉耳 〔5〕 !”

【注释】

〔1〕陆机(261—303):字士衡,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逊、父抗,俱东吴将相。晋灭吴,他与弟云入洛阳。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曾任平原内史,故称“陆平原”。事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乱”,颖攻长沙王司马乂,任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战败,受谗害,与弟云同为成都王颖所杀。 王武子:王济,见本篇24注〔1〕。

〔2〕斛(hú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羊酪:羊奶制成的半凝固食品。

〔3〕江东:指自今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

〔4〕千里:传为湖名。在今江苏溧阳东南,以产莼菜闻名。一说,千里指面积广阔。 莼(chún纯)羹:用莼菜茎和叶做的羹汤,为吴地风味名菜。

〔5〕盐豉(chǐ耻):即豆豉。用黄豆煮熟后发酵制成的食品,亦用为调味佐料。 按:南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戏咏山阴风物》自注:“莼菜最宜盐豉,所谓‘未下盐豉’者,言下盐豉则非羊酪可敌,盖盛言蓴菜之美尔。”意思是莼羹味美,未加盐豉调料,已可与羊酪匹敌;假如加了盐豉,羊酪就比不上了。一说,“未下”当作“末下”,为地名,然无确证。

【今译】

陆机去拜访王济,王济在案上放了很多羊乳酪,足有几斛。他指着羊乳酪对陆机说:“先生江东家乡有什么美味能比得上它吗?”陆机说:“有千里湖莼菜羹,只是没有放进盐豉罢了!”

27.中朝有小儿 〔1〕 ,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 〔2〕 ,何以病疟 〔3〕 ?”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4〕 。”

【注释】

〔1〕中朝:晋朝南渡以后,称建都于中原的西晋为“中朝”。

〔2〕尊侯:犹尊大人,尊称人之父。 明德:美德。

〔3〕何以病疟:为什么生疟疾病。刘注:“俗传行疟鬼小,多不病巨人。”《后汉书·景丹传》李贤注引《东观记》,说景丹患疟疾,汉光武帝笑着说:“闻壮士不病疟,今汉大将军反病疟邪?”

〔4〕为疟:用“疟”谐音“虐”,为虐,犹言恶作剧。语出《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这是小儿借《诗经》以维护他父亲的德望。

【今译】

西晋时有个小男孩,父亲病了,他去向人家讨药。主人问生的什么病,他回答说:“生疟疾病。”主人说:“尊大人是有美好德行的君子,怎么会生疟疾呢?”小男孩回答说:“正因为来使君子生病,所以称‘为疟’(虐)。”

28.崔正熊诣都郡 〔1〕 ,都郡将姓陈 〔2〕 ,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 〔3〕 ?”答曰:“民去崔杼 〔4〕 ,如明府之去陈恒 〔5〕 。”

【注释】

〔1〕崔正熊:崔豹,字正熊,西晋燕(今河北一带)人。惠帝时官至太傅,作《古今注》。 都郡:郡的长官是以他郡太守兼都督本郡军事的,称“都郡”。

〔2〕都郡将:都郡的首长。

〔3〕去:距离。 崔杼(zhù伫):春秋时齐国大夫。棠公死,崔杼往吊,见棠公妻棠姜美,娶之。后齐庄公与棠姜私通,杼弑庄公而立景公,身自为相。后为庆封攻杀。参阅《史记·齐太公世家》。

〔4〕民:部民对地方长官的自称。

〔5〕明府:对郡首长的尊称。 陈恒:即田恒。《史记》作“田常”。春秋时,陈公子完以内乱奔齐,改陈氏为田氏。其后田氏日强。至齐简公时,完后人田乞专齐政。乞死,田恒继,广收民心,杀简公而立平公,自任齐相,齐国大权尽归田氏。参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今译】

崔豹到都郡去拜访郡守,郡守姓陈,他问崔豹道:“您上距崔杼有几代?”崔豹回答:“我上距崔杼的世系,正像明府上距陈恒的世系一样。”

29.元帝始过江 〔1〕 ,谓顾骠骑曰 〔2〕 :“寄人国土,心常怀惭 〔3〕 。”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 〔4〕 ,九鼎迁洛邑 〔5〕 。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6〕 !”

【注释】

〔1〕元帝:司马睿(276—323),字景文。司马懿曾孙,琅邪王司马伷孙。初袭封琅邪王。永嘉元年(307)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以王导为辅,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依靠中原南迁士族,联合江南大族顾荣、贺循等,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刘曜破长安,晋愍帝死,他即帝位,建立东晋,是为晋元帝。后为王敦挟制,忧愤而死。

〔2〕顾骠骑:顾荣,见《德行》25注〔1〕。死后赠侍中、骠骑将军,故称。

〔3〕“寄人国土”两句:西晋建都洛阳,在中原。东晋建国于江东,为三国孙吴旧有之地。晋灭吴后,吴地世家大族的势力与社会地位,仍有举足轻重之势。司马睿移镇建康之初,江东大族态度冷淡。经过王导的协调,顾荣、贺循等拥戴司马睿称帝。故晋元帝对顾荣说“寄人国土”,含有笼络之意。

〔4〕耿:地名。又名邢,商代自祖乙至阳甲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河南温县东。 亳(bó薄):地名。商汤曾建都于此。约在今河南商丘北。

〔5〕九鼎:相传夏禹用九州之金铸成九鼎,为王位象征。商灭夏,迁之于商邑;周灭殷商,又迁之于洛邑。 洛邑:周代都邑名。周平王、敬王先后迁都于此,为王城、成周二城。故址皆在今河南洛阳。

〔6〕迁都:指晋代都城原在洛阳,东晋迁至建康。 按:顾荣语表示拥戴。

【今译】

晋元帝刚过江建国,对顾荣说:“寄居在别人国土上,心里常常觉得很惭愧。”顾荣跪下回答说:“臣下听说帝王是以天下为家的,因此殷商的首都先在耿,后来迁亳,并无固定之处;大禹所铸作为王室传国之宝的九鼎到周朝就迁移到了洛邑。希望陛下不要把迁都之事放在心上!”

30.庾公造周伯仁 〔1〕 ,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 〔2〕 ?”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 〔3〕 ,滓秽日去耳 〔4〕 。”

【注释】

〔1〕庾公:庾亮,见《德行》31注〔1〕。 造:拜会;往访。 周伯仁:周 (269—322),字伯仁,晋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西南)人。周浚长子。少有重名。东晋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嗜酒,常醉不醒,人称“三日仆射”。王敦叛乱,他斥敦“犯顺”而力称王导无罪。王敦攻入建康,杀 ,王导未加劝阻。导后知 曾相救,悔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2〕欣说(yuè悦):喜悦。

〔3〕直:通“特”,只。 清虚:清静虚无。

〔4〕滓秽:渣滓污秽,不洁之物。

【今译】

庾亮拜访周 ,周 说:“您有什么高兴的事而忽然肥胖起来了?”庾亮说:“您又有什么忧愁痛苦而忽然消瘦了?”周 说:“我没有什么忧苦,只是清静虚无日渐来到,而渣滓污秽日渐远去罢了。”

31.过江诸人 〔1〕 ,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2〕 ,藉卉饮宴 〔3〕 。周侯中坐而叹曰 〔4〕 :“风景不殊 〔5〕 ,正自有山河之异 〔6〕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7〕 :“当共戮力王室 〔8〕 ,克复神州 〔9〕 ,何至作楚囚相对 〔10〕 !”

【注释】

〔1〕过江诸人:指自中原渡江在东晋朝廷任职的士大夫们。

〔2〕新亭:亭名。三国吴建。旧址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边。

〔3〕藉卉(huì讳):以草为垫而坐卧其上。卉,草的总称。

〔4〕周侯:周 ,见本篇30注〔1〕。 袭父爵武城侯,故称。

〔5〕不殊:无异。

〔6〕正:仅;只。 山河之异:谓建康山河与洛阳不一样。含有怀念故国的情感。

〔7〕王丞相:王导,见《德行》27注〔3〕。 愀(qiǎo巧)然:面容严肃。

〔8〕戮力:勉力。 王室:帝王之家。借指朝廷。

〔9〕神州:战国时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这里指中原。

〔10〕楚囚:《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伶人钟仪为晋国所俘,晋侯让他鼓琴,他奏楚声。晋大夫范文子说钟仪是楚囚,“乐操土风,不忘旧也。”这里用以比方过江诸人,虽怀念故国而窘迫无计,徒然悲怆。

【今译】

从中原南渡长江到建康来的一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常常相邀到江边的新亭,在草地上野宴。周 在宴会中哀叹说:“眼前的风景与洛阳无异,只是山河破碎,跟中原大不相同!”众人听了,都相对落泪。只有王导丞相脸容严肃地说:“大家应当齐心合力,效忠朝廷,恢复中原,怎么至于如此消沉,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

32.卫洗马初欲渡江 〔1〕 ,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 〔2〕 ,不觉百端交集 〔3〕 。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4〕 !”

【注释】

〔1〕卫洗(xián闲)马:卫玠(287—313),字叔宝,小字虎,晋河东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人。风神秀美,雅善玄言,绝重当世。历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以中原大乱,于永嘉四年(310)移家南渡,经江夏至豫章,依王敦。王敦称其所谈为“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后转向建邺,人们争睹其秀美风采,他本羸弱,因劳疾终。后人评为中兴名士第一。 洗马:即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属官,掌图籍,太子出行则为前导。

〔2〕芒芒:广远无尽的样子。

〔3〕百端:指种种纷繁复杂的感情和思绪。

〔4〕遣:排遣;排除。

【今译】

卫玠当初要渡江避难的时候,形容憔悴,神情忧伤,对身边的人说:“看到这广阔旷远日夜奔流的大江,禁不住身世之感,家国之忧,千头万绪,百感交集。人假如不能免除情感,这么多的愁绪又怎么能排遣啊!”

33.顾司空未知名 〔1〕 ,诣王丞相 〔2〕 。丞相小极 〔3〕 ,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 〔4〕 ,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 〔5〕 ,保全江表 〔6〕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7〕 。”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 〔8〕 ,机警有锋 〔9〕 。”

【注释】

〔1〕顾司空:顾和(285—351),字君孝,晋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幼知名,受族叔顾荣器重。王导治扬州,辟为从事。晋成帝咸康初,拜御史中丞,迁侍中,转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等职,立朝刚正,不畏权贵。卒赠侍中、司空,故称。

〔2〕王丞相:王导,见《德行》27注〔3〕。

〔3〕小极:略感疲困;小倦。

〔4〕所以:用来……的方法。 叩会:犹问答交谈。

〔5〕元公:顾荣,见《德行》25注〔1〕。荣谥元,故称。 协赞:协助辅佐。 中宗:晋元帝的庙号。

〔6〕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

〔7〕喘息:呼吸急促。这里表示焦急之状。

〔8〕珪璋特达:语出《礼记·聘义》:“珪璋特达,德也。”珪、璋,玉器。珪,长条形,上圆(或剑头形)下方;璋,形如珪的一半。古代帝王、诸侯于典礼或朝会时所执。古人以玉为美,故以“珪璋”喻美德或聪慧。 按:《礼记》郑玄注:“惟有德者,无所不达,不有须而成也。”王导引《礼记》语赞誉顾和,谓顾不须绍介自足通达。

〔9〕机警:机敏警觉。

【今译】

司空顾和在尚未知名的时候,去拜见丞相王导。王丞相当时略感疲倦,对着他竟打瞌睡了。顾和想用什么办法来使王丞相跟自己问答交谈,就对同坐的人说:“以前常常听到家叔谈起丞相辅助皇上,保全江南的种种业绩。丞相贵体小有不适,别人都会焦虑不安的。”王导于是醒来了,对顾和说:“这个人啊,真是‘珪璋特达’,德才出众,机智灵敏而有锋芒。”

34.会稽贺生 〔1〕 ,体识清远 〔2〕 ,言行以礼。不徒东南之美 〔3〕 ,实为海内之秀。 〔4〕

【注释】

〔1〕会(kuài快)稽:郡名。地当今江苏东南部及浙江西部,治所在山阴(今浙江绍兴)。 贺生:贺循(260—319),字彦先,晋会稽山阴人。贺邵子。博览群书,尤精《三礼》。历任阳羡、武康令,政令宽惠。陆机荐他入洛,补太子舍人。八王之乱起,辞官归。曾镇压石冰领导的反晋武装。晋元帝以为吴国内史,与顾荣同为支持东晋元帝的江南士族领袖。官至太常,领太子太傅。卒赠司空。生,先生的省称。指有身份或有品学者。

〔2〕体识:品质见识。

〔3〕东南之美:《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用以赞美东南的出色人才。

〔4〕秀:优秀杰出的人才。

【今译】

会稽贺循先生,品质清明,见识高远,一言一行,都按礼节。不仅是东南的美才,确实是国内的俊杰。

35.刘琨虽隔阂寇戎 〔1〕 ,志存本朝 〔2〕 ,谓温峤曰 〔3〕 :“班彪识刘氏之复兴 〔4〕 ,马援知汉光之可辅 〔5〕 。今晋阼虽衰 〔6〕 ,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 〔7〕 ,子其行乎 〔8〕 ?”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 〔9〕 ,建匡立之功 〔10〕 ,岂敢辞命!”

【注释】

〔1〕刘琨(270?—318):字越石,晋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少与祖逖一同鸡鸣起舞,冀有用于当世。以文才与石崇、陆机等同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怀帝初年任并州刺史。愍帝初,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招抚流亡,力拒刘聪、石勒。后与鲜卑贵族段匹 (dī低)相结,被石勒所迫,投奔匹 。旋被害。追赠侍中、太尉。谥愍。隔阂寇戎:谓刘琨远在北方,与来犯中原的匈奴、鲜卑族军阻隔。

〔2〕本朝:自己所在的王朝。这里指晋朝。

〔3〕温峤(288—329):字太真,晋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初在并州,从姨夫刘琨抗刘聪、石勒。建武元年(317)奉刘琨命南下,拥戴晋王司马睿(元帝),留为散骑常侍。明帝时任侍中,转中书令,深受信赖。王敦反晋,他与庾亮等筹划攻灭王敦。明帝病重,他与王导、郗鉴等同受顾命。成帝咸和中,为江州刺史、平南将军,镇武昌。苏峻、祖约作乱,他与庾亮、陶侃出兵讨平。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班师武昌,途中病死。谥忠武。

〔4〕班彪(3—54):字叔皮,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西汉末大乱,他在隗嚣部下。光武初,举茂才,历任徐令、望都县等官。有文才,作西汉史,未成,其子班固、女班昭先后续成,即《汉书》。在隗嚣处曾著《王命论》,称述汉德,谓刘氏应承嗣天命。

〔5〕马援(前14—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初依隗嚣,后归刘秀(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任陇西太守,击破先零羌。十七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郡徵侧、徵贰起义。封新息侯。后在武陵进击“五溪蛮”时,病死军中。他曾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

汉光:东汉光武帝刘秀(前6—57)。 按:刘琨引班彪、马援之归于东汉光武帝为例,表明自己忠于晋朝,希望复兴,并以此勉励温峤。

〔6〕阼(zuò祚):皇位;国统。

〔7〕延誉:传扬声誉。

〔8〕其:助词。表示祈使、期望。犹“可要”。

〔9〕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犹“阁下”。 桓、文: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为诸侯盟主。“桓、文之姿”是指建立霸业的品质。

〔10〕匡立:辅助朝廷,建立功业。

【今译】

刘琨在北方,虽然被来犯中原的外族敌军阻隔,但是他志在保卫晋朝,他对温峤说:“从前班彪认识到汉朝刘氏必然复兴,马援知道东汉光武帝值得辅佐。现在晋朝的国运虽然衰微,但上天赋予晋朝统治天下的使命并未改变,我打算在黄河以北建立功业,让你到长江以南去传播声誉,你可去吗?”温峤说:“我温峤虽然并不聪明,才能也比不上前人,但明公以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品质气度,要建立辅佐朝廷奠定大业的功绩,您的命令,我难道还敢推辞吗!”

36.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 〔1〕 。于时,江左营建始尔 〔2〕 ,纲纪未举 〔3〕 。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 〔4〕 ,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 〔5〕 ,有《黍离》之痛 〔6〕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 〔7〕 ,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 〔8〕 。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 〔9〕 ,此复何忧!”

【注释】

〔1〕温峤初为刘琨使:见本篇35注〔1〕、〔3〕。

〔2〕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因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这里指东晋王朝。 营建:经营创建。 始尔:开头。尔,助词,无实义。

〔3〕纲纪:法度;秩序。 举:建立。

〔4〕王丞相:王导。

〔5〕陈:述说。 主上:指晋愍帝。 幽越:幽囚颠越。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匈奴刘曜围攻长安,城中粮绝,愍帝出降。刘曜送愍帝及公卿以下于平阳。西晋亡。次年十二月,刘聪命愍帝执戟前导,又使行酒、洗爵、执盖,晋臣多哭,遂杀愍帝。 社稷:祭土神和穀神的神坛。古代天子立社稷而祭。社稷有无,表示国家存亡。因以“社稷”指国家。 山陵:指帝王坟墓。 夷毁:削平摧毁。

〔6〕《黍离》:《诗·王风》篇名,开端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相传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故都镐京,目睹宫室宗庙尽为禾黍,因而忧伤彷徨,作此诗以悲西周之覆亡。后遂以“黍离”为感慨国家衰亡之典故。

〔7〕泗:鼻涕。

〔8〕酬纳:酬答接纳。

〔9〕管夷吾: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桓公相,助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其霸业。这里用以比王导,谓王导为良相,能辅佐晋元帝成其大业。

【今译】

温峤起初作为刘琨的使者渡江而来。在这时候,东晋政权刚刚创建,一切法令秩序都没有建立好。温峤从北方新到,心中深深地怀着种种忧虑。过不久,他去拜访丞相王导,陈述晋愍帝被囚禁颠越、社稷祭坛被焚烧毁坏、晋帝陵墓被削平挖毁的种种残酷事实,颇有《黍离》诗篇那样的哀国伤痛。温峤一片忠诚,愤慨激昂,说得声泪俱下,王丞相也同他相对落泪。温峤叙说情况完毕,就深深地倾诉心事,殷勤交结,王丞相也真诚地酬答接待。辞别出来,温峤高兴地说:“江东原来有管仲那样的贤相,这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37.王敦兄含 〔1〕 ,为光禄勋 〔2〕 。敦既逆谋 〔3〕 ,屯据南州 〔4〕 ,含委职奔姑孰 〔5〕 。王丞相诣阙谢 〔6〕 。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 〔7〕 ,仓卒不知何辞 〔8〕 。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 〔9〕 ,援翰曰 〔10〕 :“王光禄远避流言 〔11〕 ,明公蒙尘路次 〔12〕 ,群下不宁 〔13〕 ,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14〕

【注释】

〔1〕王敦(266—324):字处仲,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从兄。妻为晋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西晋末,支持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康,他任扬州刺史、都督征讨诸军事。以镇压杜弢起义,升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握重兵,镇武昌。西晋亡,与王导同拥司马睿(晋元帝)建立东晋,他升任大将军荆州牧。后元帝以刘隗、刁协等人为腹心,充实朝廷军力,抑制王氏势力。他于永昌元年(322),起兵“清君侧”,攻入建康,杀刁协、周 、戴渊等,自任丞相,还屯武昌,遥控朝政。元帝死,明帝立,他移镇姑孰,自为扬州牧,再次起兵。明帝乘其病危,下诏讨伐。不久病死军中,军败。 王含(?—324):字处弘。晋元帝时为南中郎将,曾派兵助祖逖北伐。累官庐江太守、徐州刺史。王敦起兵向朝廷,他为光禄勋,叛奔相助。敦专权,他累迁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太宁二年(324),为王敦军元帅,与钱凤率军再攻建康。兵败,奔从弟荆州刺史王舒,被舒沉杀于长江中。

〔2〕光禄勋:官名。管领光禄、大中、中散、谏议等大夫及羽林郎、五官、虎贲等中郎将。

〔3〕逆谋:谋反。一说,当为“谋逆”,疑倒。

〔4〕南州:城名。东晋时筑,又名姑孰,故址在今安徽当涂。地当长江重要渡口,为京师建康西南门户。

〔5〕委职:丢下官职。 姑孰:见本则注〔4〕。

〔6〕王丞相:王导,见《德行》27注〔3〕。 阙:皇宫门外左右相对的高建筑物。借指皇宫。 谢:自责;请罪。王敦谋逆起兵,导为敦从弟,又身居相位,故自行请罪。

〔7〕司徒、丞相、扬州:皆当时王导所任官职。扬州,指扬州刺史。按:永昌元年王敦起兵时,王导任司空,不为司徒,此处误记。 官僚:指王导兼任扬州刺史府中的属官。 问讯:问候;慰问。

〔8〕仓卒(cù猝):突然;匆忙。

〔9〕顾司空:顾和,见本篇33注〔1〕。 扬州别驾:扬州刺史佐吏。别驾,因从刺史出行时另乘传车,故称。

〔10〕援翰:拿起笔。

〔11〕王光禄:王含,见本则注〔1〕。“远避流言”是对王含丢下官职奔向姑孰的一种婉转讳饰的说法。

〔12〕蒙尘:在外蒙受风尘。比喻身居高位者遭受垢辱。 路次:途中停留之处。

〔13〕群下:指众属吏。

〔14〕不审:不知道;不清楚。 尊体:犹言贵体。 起居:日常生活作息。 按:这是用问候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的办法暗示属吏对长官的慰问和信任。

【今译】

王敦的哥哥王含,任光禄勋之职。王敦起兵谋反,屯兵占据南州城(姑孰),王含丢下官职投奔去姑孰。丞相王导是王敦的族弟,到皇宫门前向晋元帝请罪。当时王导以丞相兼任扬州刺史,刺史府的属官要问候王导,仓猝间不知道如何措辞。顾和此时任扬州刺史别驾,拿起笔来写道:“光禄勋王含远避流言,明公您却为此蒙受风尘,辛苦奔走,我们众属下官吏十分不安,不知道贵体可安好?生活作息情况怎样?”

38.郗太尉拜司空 〔1〕 ,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 〔2〕 ,值世故纷纭 〔3〕 ,遂至台鼎 〔4〕 。朱博翰音 〔5〕 ,实愧于怀。”

【注释】

〔1〕郗太尉:郗鉴,见《德行》24注〔1〕。太尉,官名,三公之一。 拜:按一定的仪式授予官职,犹言被任命为。 司空:官名,三公之一。晋代属一品官。郗鉴拜司空是因与陶侃、温峤平定祖约、苏峻起兵叛乱有功。

〔2〕多:大。

〔3〕世故:世事。

〔4〕台(tāi胎)鼎:三台星(上台、中台、下台六星)与三足鼎。比喻三公之位。

〔5〕朱博:字子元,西汉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南)人。以行侠好交著名。哀帝时,拜御史大夫,代孔光为丞相,封阳乡侯。后以事自杀。刘注引《汉书·五行志》记载朱博为丞相受策命时,有一声如钟鸣。哀帝问扬雄、李寻,以为是人君不明,空名得进之兆。 翰音:语出《易·中孚》:“翰音登于天,贞凶。”飞向高空的声音,比喻虚声远闻而信实不继。

【今译】

太尉郗鉴在被任命为司空的时候,对同座的人说:“我这一辈子并不奢望做大官,恰逢世道混乱,就位至三公。就像从前朱博任丞相那样虚名远闻而得以晋升,实在是有愧于心。”

39.高坐道人不作汉语 〔1〕 。或问此意,简文曰 〔2〕 :“以简应对之烦。”

【注释】

〔1〕高坐道人:晋高僧帛尸黎密多罗(Srimitra)的别称。刘注引《高坐别传》作“尸黎密”。原为西域龟兹(qiūcí丘词)国人,怀帝永嘉中来至中原,深得当时显贵王导、周 等人的尊崇。长于高唱梵呗,又能诵咒。他不说汉语,应对皆经传译。参阅慧皎《高僧传》卷一。道人,晋宋时僧徒称“道人”。 按:魏晋清谈玄学之风大盛,佛教思想才开始传播,故僧人通过玄学清谈来接近士族,使佛教教义获得传播。

〔2〕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见《德行》37注〔1〕。

【今译】

高坐道人不讲汉语。有人问这是何意,司马昱说:“这是避免应对之烦。”

40.周仆射雍容好仪形 〔1〕 。诣王公 〔2〕 ,初下车,隐数人 〔3〕 ,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 〔4〕 。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 〔5〕 ?”答曰:“何敢近舍明公 〔6〕 ,远希嵇、阮!”

【注释】

〔1〕周仆射:周 ,见本篇30注〔1〕。 雍容:仪态大方从容。仪形:仪容形貌。

〔2〕王公:王导,见《德行》27注〔3〕。

〔3〕隐(yìn印):依;靠。

〔4〕傲然:形容高傲。啸咏:且啸且咏。啸,吹口哨,发长声,其音或清越,或婉约,是魏晋名士表示风度洒脱的行为。咏,有节奏地朗诵或歌唱。

〔5〕希:仰慕;企求。 嵇、阮:嵇康,见《德行》16注〔2〕;阮籍,见《德行》15注〔1〕。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的名士。

〔6〕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这里称王导。

【今译】

姿态从容大方,有很好的仪表形貌。他去拜访王导,刚下车,就依凭着几个人走路,王导含笑看着他。入座之后,显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又是长啸,又是歌咏。王导说:“您要学嵇康、阮籍的风度吗?”周 说:“我怎么敢丢开近在眼前的明公的风范,而去希慕离我已远的嵇康、阮籍呢!”

41.庾公尝入佛图 〔1〕 ,见卧佛 〔2〕 ,曰:“此子疲于津梁 〔3〕 。”于时以为名言。

【注释】

〔1〕庾公:庾亮,见《德行》31注〔1〕。 佛图:佛寺。

〔2〕卧佛:指侧身躺卧的释迦牟尼像。刘注引《涅槃经》:“如来背痛,于双树间北首而卧,故后之图绘者为此像。”

〔3〕津梁:摆渡架桥。这里比喻佛说法接引,济度众生。

【今译】

庾亮曾经到佛寺中去,看见卧佛像,他说:“此人忙于超度众生,以至于困倦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名言。

42.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 〔1〕 ,复出作内史 〔2〕 。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 〔3〕 ,亦太蚤 〔4〕 。”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 〔5〕 ,比之甘罗已为太老 〔6〕 。”

【注释】

〔1〕挚瞻:字景游,晋长安(今属陕西)人。少善为文。依王敦为户曹参军,历安丰、新蔡、西阳太守,后迁随郡内史。 大将军:指王敦,见本篇37注〔1〕。 户曹参军:官名。掌民户、祠祀、农桑等。

〔2〕内史:官名。魏晋时采郡县与封建并行之制,在王国中设内史,职位、体制同于郡太守。

〔3〕万石:万石之俸,指高官。汉制官吏以所得俸禄多少分等级,郡太守俸禄等级为二千石。汉代石奋及其四子均官至二千石,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这里以挚瞻数任郡太守,又迁内史,均为二千石官,故称“万石”。

〔4〕蚤:通“早”。

〔5〕方:比。 少:稍微。

〔6〕甘罗:战国楚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秦相甘茂孙。十二岁时为吕不韦家臣,受命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割五城与秦,以功封上卿。

【今译】

挚瞻曾任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后来又出任内史,年龄才二十九岁。他曾向大将军王敦告别,王敦对他说:“你年不满三十,已经做了万石高官,也太早了吧。”挚瞻说:“与将军您相比,稍微早了些;但是比起甘罗来,我已经太老了。”

43.梁国杨氏子九岁 〔1〕 ,甚聪惠 〔2〕 。孔君平诣其父 〔3〕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 。”

【注释】

〔1〕梁国:汉高祖时改砀郡为梁国,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2〕惠:通“慧”。

〔3〕孔君平:孔坦,字君平,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方直有雅望。历官尚书左丞、吴郡太守、吴兴内史,迁侍中。成帝时以忤王导而出为廷尉,因病离职。

〔4〕夫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按:本则故事,《太平御览》卷五二八引《郭子》、敦煌本《残类书》均作杨修与孔融的故事,可见传闻甚广。

【今译】

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坦去拜会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就叫这小孩出来。他为客人摆设果品,其中有杨梅。孔坦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您家的果子。”小孩应声回答说:“可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先生家的家禽。”

44.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 〔1〕 ,沈辞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俭 〔2〕 ,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 〔3〕 ,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于是受而服之。

【注释】

〔1〕孔廷尉:孔坦,见本篇43注〔3〕。 裘:皮衣。 从弟沈:孔沈,字德度。孔坦从弟。有美名。何充荐之于王导,辟丞相司徒掾、琅邪王文学,均不就。

〔2〕晏平仲:晏婴(?—前500):字平仲,春秋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为齐卿。以节俭力行著称。

〔3〕豚肩:猪腿。这里用作祭品。 不掩豆:不能遮盖一豆。豆,古代食器,形似高脚盘,多有盖。语见《礼记·杂记》。

【今译】

廷尉孔坦把一件皮衣送给堂弟孔沈,孔沈推辞不肯接受。孔坦说:“从前晏平仲的节俭,祭祀他祖先的时候,所用的祭品猪腿小得装不满一个豆,尚且穿狐皮外套穿了几十年,你又何必推辞呢?”于是孔沈接受了皮衣而穿了起来。

45.佛图澄与诸石游 〔1〕 ,林公曰 〔2〕 :“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3〕 。”

【注释】

〔1〕佛图澄(约232—349):西晋末后赵高僧,西域龟兹(qiūcí丘词)国人。本姓帛。永嘉四年(310)至洛阳,后投石勒。以法术得石勒、石虎信任,被尊为“大和尚”,常谘以军国大事。在他影响下,石虎允许汉族人出家为僧,北方佛教因而大盛,建寺数百。他的弟子前后达万人,其中道安、法雅最著名。 诸石:指石勒、石虎。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羯族。 游:交往。

〔2〕林公:支道林(约314—366):名遁,东晋高僧。本姓关。世称“林公”或“支公”。陈留(今河南开封东)人,一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年二十五出家。晋哀帝时诏至洛阳东安寺。继竺潜讲法于禁中。善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为士大夫叹服,名动当时。谢安、王羲之等均与交游。隆和元年(362),他在建康东安寺讲《道行般若经》,宣扬“色即是空”。参阅慧皎《高僧传》卷四。

〔3〕石虎(295—349):字季龙,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羯族。石勒之侄。初随石勒征战,勇冠当时。累迁太尉、守尚书令,封中山王。石勒死,他废勒子弘而自立为大赵天王。穷兵黩武,劳役繁兴,民不堪命。他死后,国即乱亡。 海鸥鸟:《列子·黄帝篇》中说,海边有个人喜欢海鸥,天天到海上去与海鸥玩。一天,他父亲要他捉一只海鸥回家玩,结果海鸥“舞而不下”。这里是说佛图澄清净无机心,物我相忘。

【今译】

佛图澄和石勒、石虎交游,支道林说:“佛图澄是把石虎当作海鸥鸟。”

46.谢仁祖年八岁 〔1〕 ,谢豫章将送客 〔2〕 。尔时语已神悟 〔3〕 ,自参上流 〔4〕 。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 〔5〕 。”仁祖曰:“坐无尼父 〔6〕 ,焉别颜回?”

【注释】

〔1〕谢仁祖:谢尚(308—357),字仁祖。谢鲲子。幼聪慧颖悟,王导器重他,比之王戎。历官给事黄门侍郎,出为历阳太守,转都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后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穆帝时,拜尚书仆射,进号镇西将军。世称“谢镇西”。在任有政绩。

〔2〕谢豫章:谢鲲(280—322),字幼舆,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酷好《老》、《易》,恬于荣辱,能歌善琴,任达不修威仪。王敦引为长史,他不屑政事,与桓彝、阮孚等纵酒。后出为豫章太守。 将:带领;携带。

〔3〕尔时:此时。

〔4〕自参:参与。自,助词,无实义。 上流:上品;上等人物。

〔5〕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称。

〔6〕尼父: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谥称“尼父”。

【今译】

谢尚八岁的时候,他父亲豫章太守谢鲲带着他送客人。这时候他讲话已经异常聪敏有悟性,参与上流人物的行列。当时众人都赞扬他,说:“年纪轻轻,是一坐之中的颜回。”谢尚说:“在坐并没有孔夫子,如何识别颜回?”

47.陶公疾笃 〔1〕 ,都无献替之言 〔2〕 ,朝士以为恨 〔3〕 。仁祖闻之 〔4〕 ,曰:“时无竖刁 〔5〕 ,故不贻陶公话言 〔6〕 。”时贤以为德音 〔7〕

【注释】

〔1〕陶公:陶侃(259—334),字士行,晋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以军功累迁江夏、武昌太守,荆州、广州、江州、湘州刺史,侍中、太尉,都督荆雍梁益交广宁江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他勤于职事,严于约下,重实际而戒浮华,甚有时誉。 疾笃:病重。

〔2〕献替:献可替否的省称,谓向君上提出正确可行的建议,否定错误不当的政令。 按:本则叙陶侃病重无献替之言,但刘注引王隐《晋书》,有陶侃临终上表全文。今本《晋书·陶侃传》亦载此表,文字较详。

〔3〕朝士:朝廷上的官员。

〔4〕仁祖:谢尚,见本篇46注〔1〕。

〔5〕竖刁:春秋时齐国人。自施宫刑入侍齐桓公,甚受宠任。相国管仲以其举动不近情理,劝桓公疏远他。管仲病重,桓公问可否以竖刁代为相,管仲以为必不可用。后来果乱齐国。竖,指服役于宫中的臣仆。

〔6〕贻:遗留;留下。 话言:临终遗言。

〔7〕时贤:当代有才德之人。 德音:善言;明哲之言。

【今译】

陶侃病重,一点都没有留下建议兴革、劝善规过的话,朝廷上的士大夫都引为憾事。谢尚听说此事,就说:“当前并没像竖刁那样的人,所以没有留下陶公的遗言。”当时贤明人士都认为这是有远见卓识的言论。

48.竺法深在简文坐 〔1〕 ,刘尹问 〔2〕 :“道人何以游朱门 〔3〕 ?”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4〕 。”或云卞令 〔5〕

【注释】

〔1〕竺法深:见《德行》30注〔1〕。 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见《德行》37注〔1〕。

〔2〕刘尹:刘惔,见《德行》34注〔1〕。

〔3〕道人:僧人;和尚。 朱门:王侯贵族之家,大门漆作朱红色,以示显贵。借指豪门贵官。

〔4〕贫道:和尚自称的谦辞。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借指贫穷人家。

〔5〕卞令:卞壸(kǔn捆),字望之,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明帝时为尚书令。成帝立,与庾亮同辅政。苏峻攻建康,他扶病率军抗拒,战死。

【今译】

竺法深在司马昱(简文帝)的客座上,刘惔问他说:“和尚为什么和达官显贵交游?”竺法深回答说:“在您自看去是富贵之家,而贫道就像和贫穷人家交游一样。”有人说是卞壸问的。

49.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 〔1〕 ,从猎,将其二儿俱行 〔2〕 。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 〔3〕 ,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 〔4〕 ?”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5〕 。”

【注释】

〔1〕孙盛(302?—373):字安国,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人。博学善谈名理,与殷浩齐名。先后为陶侃、庾亮、庾翼、桓温幕僚。从桓温平蜀、洛,封吴昌县侯。累迁秘书监。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庾公:庾亮,见《德行》31注〔1〕。 记室参军:官名。魏晋时诸王、三公及将军、都督幕府中置,是掌管文书的幕僚。

〔2〕将:带领。

〔3〕齐庄:孙放,字齐庄,孙盛次子。幼以清秀辩捷著称。官至长沙王相。

〔4〕亦复:也。复,助词,无实义。

〔5〕“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两句引自《诗·鲁颂·泮水》。原义谓不论尊卑,都随着鲁公行进。孙放借用《诗》句,解成无论小孩大人,都随着明公行进。巧妙运用意义双关,得体地答复了庾亮的问话,又点明自己是父亲带领来的。

【今译】

孙盛在做庾亮的记室参军时,一次跟从庾亮出去打猎,他带领两个儿子一同去。庾亮事前不知道,在猎场上忽然看见孙放,当时年龄只有七八岁,庾亮对孙放说:“你也来啦?”孙放应声回答说:“这就叫做‘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50.孙齐由、齐庄二人 〔1〕 ,小时诣庾公 〔2〕 。公问齐由何字 〔3〕 ,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 〔4〕 。”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 〔5〕 。”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 〔6〕 ?”对曰:“圣人生知 〔7〕 ,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注释】

〔1〕孙齐由:孙潜(?—397?),字齐由。孙盛长子。仕至豫章太守。殷仲堪讨王国宝,逼他做谘议参军,不从,忧死。 齐庄:孙放,见本篇前则注〔3〕。

〔2〕庾公:庾亮,见《德行》31注〔1〕。

〔3〕字:人的表字,即正名外的另一个名字。自称用名,以示谦恭;称人用字,以示尊敬。名和字之间一般有某种意义上的关联。

〔4〕齐:向……看齐;与……等同。 许由:见本篇1注〔3〕。

〔5〕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清静无为,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所著《庄子》,与《老子》、《周易》成为魏晋玄学家清谈的思想资料,总称“三玄”。

〔6〕慕:向往;仿效。 仲尼:孔子,字仲尼。

〔7〕圣人:指孔子。 生知:意谓不待学习,生而知之。

【今译】

孙潜、孙放弟兄二人,小时候去谒见庾亮。庾亮问孙潜的字叫什么,回答说:“潜字齐由。”庾亮说:“要向何人看齐呢?”说:“向许由看齐。”庾亮又问孙放的字叫什么,回答说:“放字齐庄。”庾亮说:“要向谁看齐?”说:“向庄周看齐。”庾亮说:“为什么不仿效孔子而去仿效庄周?”孙放回答:“孔子圣人,天生智慧,是难以仰望仿效的。”庾亮非常喜欢小孩的回答。

51.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 〔1〕 ,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 〔2〕 ,亲重偏至,张颇不恹 〔3〕 。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 〔4〕 ,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 〔5〕 ,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 〔6〕 ,不能忘情故泣。”

【注释】

〔1〕张玄之:一作张玄,字祖希。历官吏部尚书、吴兴太守、会稽内史等。与谢安侄谢玄齐名,时称“南北二玄”。 顾敷:字祖根。幼聪颖,时人期以大成,惜年仅二十三而卒。仕至著作郎。 顾和:见本篇33注〔1〕。张玄之、顾敷事又见《夙惠》4。 中外孙:儿子所生称“中”,即孙子;女儿所生称“外”,即外孙。

〔2〕胜:超过。

〔3〕恹(yàn宴):满意。

〔4〕“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夙惠》4作“年并七岁”,二说不一,未知孰是。

〔5〕般泥洹(bō niè huán波蹑桓):梵文parinirvana的音译。亦作“般涅槃”,略作“涅槃”。义为脱离生死,入于寂灭。佛教认为般泥洹是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最高境界。佛般泥洹像,指释迦牟尼圆寂之像,即卧佛像。如四川广元千佛崖的造像,佛作侧卧状,右手支颐,左臂伸直,后面环立诸弟子,表现释迦牟尼向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

〔6〕忘情:不为情感所动,对于喜怒哀乐等常人之情,淡然若忘。

【今译】

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都年幼而聪明,顾和对他们都很好,但常常认为顾敷胜过张玄之,对顾敷更加偏爱和看重。张玄之心里很不满意。那时,张玄之九岁,顾敷七岁,顾和带他们一起到佛寺里去,看到释迦牟尼佛般泥洹像,佛侧卧着,身旁的弟子们,有的在哭泣,有的不哭。顾和拿这个情景问两个孙辈何以如此。张玄之说:“蒙受到佛的亲爱的当然哭泣,没受到亲爱的必然不哭。”顾敷说:“不是这样的。应当是由于忘却喜怒哀乐等常人之情所以不哭,不能忘情当然要哭泣。”

52.庾法畅造庾太尉 〔1〕 ,握麈尾至佳 〔2〕 。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 〔3〕 ,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注释】

〔1〕庾法畅:东晋高僧。刘注:“法畅氏族所出未详。法畅著《人物论》,自叙其美云:‘悟锐有神,才辞通辩。’” 按:慧皎《高僧传》卷四有康法畅,本康国人。晋成帝时与康僧渊、支敏度南渡至建康,著《人物始义论》。常执麈尾,每值名宾,辄清谈尽日。当即此僧。 庾太尉:庾亮,见《德行》引注〔1〕。

〔2〕麈(zhǔ主)尾:魏晋六朝时一种兼具拂尘和凉扇功能的器具。长尺余,形状与掸子相近,由固定有两排麈尾毛的轴杆与把柄相接而成。把柄一般为木质,涂漆或以玉石、玳瑁饰之。当时清谈之士常执以助谈锋,遂成风雅之物。麈,兽名,似鹿而大。

〔3〕求:贪图。

【今译】

康法畅去拜会庾亮,他手中所握的麈尾极好。庾亮说:“这麈尾好极了,怎么能够还在你手里?”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贪图而索取,贪婪的人索取也不给,因此能留在我手中。”

53.庾穉恭为荆州 〔1〕 ,以毛扇上武帝 〔2〕 ,武帝疑是故物 〔3〕 。侍中刘劭曰 〔4〕 :“柏梁云构 〔5〕 ,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 〔6〕 。穉恭上扇 〔7〕 ,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

〔1〕庾穉恭:庾翼(305—345),字穉恭,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庾亮弟,少有大志,初辟陶侃府参军,后历官振威将军,鄱阳太守,建威将军、西阳太守,有政绩。庾亮死后,他任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代亮镇武昌。他锐意北伐,在任尽职,公私充实。康帝立,他屡次上表北伐,进位征西将军,领南蛮校尉,故称“庾征西”。

〔2〕毛扇:羽扇,魏晋时流行的用具。 武帝:晋武帝司马炎,见《德行》17注〔4〕。

〔3〕故物:旧东西。

〔4〕侍中:官名。掌傧赞威仪,备切问近对,常在皇帝左右,预闻朝政,为亲信贵官。 刘劭:字彦祖,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博学多才艺,善草隶。历官御史中丞、侍中、尚书、豫章太守。

〔5〕柏梁: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据《三辅黄图》卷五记载,为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春建,以香柏为梁,武帝尝置酒台上,召群臣和诗。 云构:高耸入云的构筑。

〔6〕钟: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辨乐知音。 夔(kuí逵):相传为舜之乐官。“钟夔”合称,指古之精于音乐者。

〔7〕穉恭上扇:刘注谓以白羽扇献晋武帝是庾怿的事,不是庾翼。《晋书·庾怿传》记载怿以白羽扇上晋成帝,非武帝。当是。

【今译】

庾翼做荆州刺史的时候,把羽毛扇献给晋武帝,武帝怀疑这羽扇是用过的旧东西。侍中刘劭说:“柏梁台是高耸入云的壮丽建筑,造台的工匠先居在台下;管弦乐器美妙的合奏,知音的钟子期和夔先听音乐的声音。现在庾穉恭进献羽扇,是因为这把扇子好,并不是因为它新。”庾翼后来听说此事,就说:“此人善于言辞,适宜在皇帝左右。”

54.何骠骑亡后 〔1〕 ,征褚公入 〔2〕 。既至石头 〔3〕 ,王长史、刘尹同诣褚 〔4〕 ,褚曰:“真长,何以处我 〔5〕 ?”真长顾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视王,王曰:“国自有周公 〔6〕 。”

【注释】

〔1〕何骠骑:何充(292—346),字次道,东晋庐江灊(今安徽霍山东北)人。晋成帝时,与庾冰同参录尚书事。康帝立,他避庾氏而出为骠骑将军,领徐州刺史,故称“何骠骑”。康帝死,入朝辅幼主穆帝。使桓温统领庾部镇荆楚,荐褚裒参录尚书,为时所重,称他不树亲党。性好佛理,崇修佛寺,耗费极多,当时颇有讥议。

〔2〕褚公:褚裒,见《德行》34注〔1〕。此时他在外任刺史,镇京口;其女康帝皇后褚蒜子正以皇太后临朝。征他入朝,是要他录尚书事,参掌朝政。

〔3〕石头:城名。故址在今南京石头山后,三国吴所筑,为军事要地。

〔4〕王长史:王胡之,字脩龄,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历官吴兴、南平太守,侍中,丹阳尹。穆帝永和初为褚裒长史。 长史:官名。 刘尹:刘惔,见《德行》35注〔1〕。

〔5〕处:安排。

〔6〕国自有周公:朝廷上原本有周公。这里以周公比方会稽王司马昱。刘注引《晋阳秋》,说当时要让褚裒执掌朝政,吏部尚书刘遐劝褚裒让位给会稽王,长史王胡之也这样规劝。于是褚裒力辞朝命,回镇京口。《晋书·褚裒传》所记相同。

【今译】

骠骑将军何充死后,朝廷征召褚裒入朝,要他执政。褚到了石头城,王胡之和刘惔一同来拜访他。褚裒说:“真长(刘惔字),怎么安排我呢?”刘惔回头看王胡之,说:“此人善于言辞。”褚裒就看着王胡之,王说:“国家原来有像周公般的人在。”

55.桓公北征 〔1〕 ,经金城 〔2〕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 〔3〕 ,皆已十围 〔4〕 ,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5〕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6〕

【注释】

〔1〕桓公:桓温(312—373),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彝子。穆帝永和元年(345)任荆州刺史,定蜀,进位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曾几次北伐前秦、前燕等,一度收复洛阳。官至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威权极盛。晋废帝太和六年(371),温废帝为海西公,立会稽王司马昱(简文帝),他专擅朝政,意欲代晋,未成,病死。谥宣武。 北征:指太和四年,北攻前燕。

〔2〕金城:地名。东晋成帝咸康元年割丹阳郡江乘县境设置琅邪侨郡,治所在金城(今江苏句容北)。

〔3〕前为琅邪时:以前做琅邪内史的时候。桓温于咸康七年(341)任琅邪内史,镇金城。

〔4〕围:量词。两臂合抱的圆周为一围。一说,两手的拇指与食指合拢成圈为一围。十围,形容粗大。

〔5〕“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两句后常用为感慨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的典故。桓温此次发兵伐前燕,距离他任琅邪内史时,已将近三十年了。

〔6〕泫(xuàn渲)然:流泪的样子。

【今译】

桓温发兵北征,经过金城,看见他以前做琅邪内史时所种的柳树,都已经长得有十围粗大了,他感慨地说:“树木尚且如此,人怎么经受得了岁月流逝呢!”他边说边攀折枝条,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

56.简文作抚军时 〔1〕 ,尝与桓宣武俱入朝 〔2〕 ,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3〕 。”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4〕 。”

【注释】

〔1〕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见《德行》37注〔1〕。 抚军:抚军大将军,将军称号。司马昱于穆帝永和元年(345),以会稽王进位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辅佐朝政。

〔2〕桓宣武:桓温,见本篇前则注〔1〕。

〔3〕“伯也执殳,为王前驱”:两句引自《诗·卫风·伯兮》。原义谓伯啊,执着长殳,做王的前驱。伯,妻对夫的称呼。殳(shū殊),古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棱无刃。桓温引此诗是借谓走在前面是做王的前锋,表示谦恭。

〔4〕“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两句见本篇49注〔5〕。司马昱引此诗借谓不论官小官大,走在后面是随公行进,也是表示谦让。其实当时是慑于桓温的威势。

【今译】

简文帝在作抚军大将军的时候,曾经和桓温一起上朝,两人相互谦让,请对方在前面走。桓温不得已而走在前头,因而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帝说:“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57.顾悦与简文同年 〔1〕 ,而发蚤白 〔2〕 。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 〔3〕 ,望秋而落 〔4〕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5〕 。”

【注释】

〔1〕顾悦:字君叔,名一作悦之,晋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初为殷浩扬州别驾。浩卒,上疏为浩诉屈。官至尚书左丞。 简文:晋简文帝,见《德行》37注〔1〕。

〔2〕蚤:通“早”。

〔3〕蒲柳:即水杨,一种秋天早雕的树木。

〔4〕望:临近。

〔5〕弥:更加。

【今译】

顾悦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就白了。简文帝说:“你为什么头发比我先白?”顾悦回答说:“蒲柳那样的体态,临近秋天就落叶了;松柏那样的本质,经过霜打却更加茂密。”

58.桓公入峡 〔1〕 ,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2〕 ,如何?”

【注释】

〔1〕桓公:桓温,见本篇55注〔1〕。 入峡:进入三峡。桓温于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冬,自江陵发兵攻蜀,沿长江上行,经过三峡。

〔2〕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谓奉君命西征,恐难保全性命,尽忠而不能尽孝。刘注引《汉书》,说王阳任益州刺史时,行部到邛僰九折坂,慨叹说:自己奉父母留给的身体,怎么来多次冒险呢?就称病辞官。后来王尊做刺史,也经过九折坂,他知道这是王阳害怕丧生的地方,命令驾车人驱车前进,他说:王阳做孝子,王尊做忠臣。

【今译】

桓温西征,进入三峡,只见陡峭的山壁,像从天空悬挂而下,奔腾的波涛,又快又急,就说:“既然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了,怎么办?”

59.初,荧惑入太微 〔1〕 ,寻废海西 〔2〕 。简文登阼 〔3〕 ,复入太微,帝恶之 〔4〕 。时郗超为中书 〔5〕 ,在直 〔6〕 。引超入曰:“天命脩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 〔7〕 ?”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 〔8〕 ,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 〔9〕 。”帝因诵庾仲初诗曰 〔10〕 :“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 〔11〕 ,家国之事 〔12〕 ,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 〔13〕 ,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 〔14〕 !”因泣下流襟。

【注释】

〔1〕荧惑:星名,即火星。因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故名。古人视为灾星。 太微:星宿名,三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以五帝位为中心,作屏藩状。古人视为天庭,对应于人间朝廷。

〔2〕寻:不久。 废海西:桓温北伐在枋头败后,为挽救自身威望的低落,用参军郗超之谋,于太和六年(371),废皇帝司马奕为海西公,更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为这种废立大事,当有天象预兆。刘注引《晋阳秋》:“泰和六年闰十月,荧惑守太微端门。十一月,大司马桓温废帝为海西公。”

〔3〕登阼:即皇帝位。

〔4〕复入太微:荧惑星又入太微垣。刘注引徐广《晋纪》:“咸安元年十二月,荧惑逆行入太微,至二年七月,犹在焉。帝惩海西之事,心甚忧之。” 恶(wù务):厌恶。

〔5〕郗超(336—377):字景兴(或作敬舆),一字嘉宾,东晋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郗愔子。任桓温大司马参军,深得信任,以郗氏所部归桓温统领。桓温兵败枋头后,他向温进行废立之谋,于是废海西公而立简文帝。迁中书侍郎,权重当时。转司徒左长史,以母丧去职。

〔6〕在直:正在(宫中)值班。

〔7〕政:通“正”,只,仅。 当:或许,表示揣度的口气。 复:再,还。 近日事:前些日子的事。这里指桓温废立皇帝的事。 不(fǒu缶):同“否”。

〔8〕大司马:指桓温。 封疆:疆界,引申为边防。

〔9〕百口:指整个家族。

〔10〕庾仲初:庾阐,字仲初,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以平苏峻有功拜彭城内史。寻为郗鉴从事中郎。召为散骑侍郎,领大著作。尝作《扬都赋》,为世所重。这里所引两句,见于庾阐《从征》诗。 按:桓温废立,是郗超的谋划,简文帝引此两句,用意甚深。

〔11〕尊公:对别人父亲的敬称。指郗超之父郗愔,时任镇军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会稽内史。郗愔是忠于晋王室的。

〔12〕家国之事:皇家朝廷上的政事。此指朝廷上发生的废立之事。

〔13〕身:代词,我。 匡卫:挽救保卫。

〔14〕喻:表明。

【今译】

先前,荧惑星进入太微垣,不久,就发生了桓温废皇帝为海西公的事。简文帝即位之后,荧惑星又进入太微垣,简文帝很厌恶这个征兆。当时郗超任中书侍郎,正在宫中值班,简文帝招郗超进来,对他说:“做皇帝的天命是长还是短,本来不是我所要计较的。只是想起来也许不会再有前些日子所发生的事情了吧?”郗超说:“大司马正将筹划对外巩固边防,对内安定国家,一定不会有这样的考虑。臣下愿以全家性命为陛下担保。”简文帝因而吟诵庾阐的诗句说:“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音非常伤感凄凉。郗超被准假回东方去探望他父亲郗愔,简文帝说:“请向令尊转达我的心意,皇家朝廷上的事情,竟然到了如此地步。由于我不能以正道来匡救保卫,想到祸害而预作防备。我惭愧和感叹之深,难以用言语表白!”于是哭泣落泪,沾湿衣襟。

60.简文在暗室中坐 〔1〕 ,召宣武 〔2〕 。宣武至,问上何在 〔3〕 。简文曰:“某在斯 〔4〕 !”时人以为能 〔5〕

【注释】

〔1〕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见《德行》37注〔1〕。

〔2〕宣武:桓温,见本篇55注〔1〕。

〔3〕上:皇上,这里指简文帝。

〔4〕某在斯:某人在这里。语出《论语·卫灵公》,记师冕(乐师,盲人)来见孔子,孔子给他指出阶沿和坐席的所在,都坐定了,孔子又告诉他说:“某在斯,某在斯。”原义是逐个介绍在座的人,因说某人在这里。简文帝引用此语用“某”指代我。

〔5〕能:有才能。一说,“能”当作“能言”,善于言辞。

【今译】

晋简文帝坐在暗室中,宣召桓温来见。桓温到了暗室,问皇上在甚么地方,简文帝说:“某在斯。”当时人们认为简文帝有才能。

61.简文入华林园 〔1〕 ,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 〔2〕 ,翳然林水 〔3〕 ,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4〕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5〕 。”

【注释】

〔1〕华林园:宫苑名。西晋时洛阳有华林园。南渡后在建康另建,亦名华林园,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山南古台城内,为三国吴建,六朝均续加整修。参阅赵翼《陔余丛考》卷一六。

〔2〕会心处:心神交融谐合之处。

〔3〕翳然:荫蔽的样子。

〔4〕濠濮间想:濠梁、濮水间的情趣韵味。语出《庄子·秋水》,叙及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羡鱼之乐;又叙庄子钓于濮水上,却楚王之聘,而宁可自由自在地生活。后因以“濠濮”指高人隐士游钓之处。

〔5〕觉:别本作“不觉”。

【今译】

晋简文帝到华林园,环顾身边的随从人员说:“使人心神交融、和谐舒畅的地方不必寻求遥远之处,翳荫幽深的林木流水,就会让人有置身于濠梁、濮水间的情趣和韵味,觉得飞鸟走兽、鸣禽游鱼,都自然来和人们亲近。”

62.谢太傅语王右军曰 〔1〕 :“中年伤于哀乐 〔2〕 ,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3〕 。”王曰:“年在桑榆 〔4〕 ,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 〔5〕 ,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注释】

〔1〕谢太傅:谢安,见《德行》33注〔2〕。 王右军:王羲之(303—361,或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侄,郗鉴婿。起家秘书郎,累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护军将军、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工书法,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后世誉为“书圣”。传世墨迹有《兰亭序》、《丧乱帖》(均摹本)等。

〔2〕哀乐:悲哀和快乐。这里偏指哀苦伤感。

〔3〕作:发出;发动。 恶:不适;不舒服。

〔4〕桑榆:落日余辉所照射的桑树、榆树的顶端。转指夕阳。语出《淮南子》(《初学记》卷一引)。比喻人的晚年。

〔5〕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借指音乐。 陶写:陶冶宣泄。 按:《晋书·谢安传》记谢安“性好音乐”,作了丞相之后,即使在一年丧服期间也不废音乐。

【今译】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人到中年,常常为一些哀苦伤感的事情所激动,每逢和亲友分别,总要好几天不愉快。”王羲之说:“桑榆晚年,自然会到达这种地步,正需要靠音乐来陶冶性情,排遣忧闷,还常常恐怕儿女晚辈发觉,减少了欣喜快乐的情趣。”

63.支道林常养数匹马 〔1〕 。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2〕 。”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3〕 。”

【注释】

〔1〕支道林(314—366):名遁,东晋高僧,陈留(今河南开封东)人,一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本姓关。尝隐居支硎山,世称“支公”、“支硎”、“林公”。年二十五出家。继竺法深(见《德行》30注〔1〕)讲法于宫禁中。形貌丑异而善谈玄理,长于草隶。一时名流王洽、刘惔、殷浩、许询、郗超、王羲之、谢安等,均与之游。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在建康东安寺讲《道行般若经》,宣扬“即色是空”,为当时般若学的代表人物。

〔2〕道人:僧人。 畜(xù蓄):畜养。 韵:风雅。

〔3〕神骏:有神采。

【今译】

支道林经常养着几匹马。有人说:“和尚养马,不雅。”支道林说:“贫僧看重它有神采。”

64.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 〔1〕 。桓云:“时有入心处 〔2〕 ,便觉咫尺玄门 〔3〕 。”刘曰:“此未关至极 〔4〕 ,自是金华殿之语 〔5〕 。”

【注释】

〔1〕刘尹:刘惔,见《德行》35注〔1〕。 桓宣武:桓温,见本篇55注〔1〕。 《礼记》:书名。又称“小戴记”,西汉博士戴圣编定,共四十九篇。是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礼乐、教育、仪节等方面的典籍。有东汉郑玄注。

〔2〕入心:会心;领悟。

〔3〕咫尺:距离很近。咫,八寸。 玄门:本谓老庄学说。语出《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比喻高深的境界。

〔4〕关:到,及。 至极:指最高境地。

〔5〕自是:只是。 金华殿:西汉未央宫中殿名。汉成帝时,郑宽中、张禹在殿中讲《尚书》、《论语》。事见《汉书·叙传》。“金华殿之语”,意谓儒生为帝王讲书之常谈。

【今译】

刘惔和桓温一同听讲《礼记》。桓温说:“间或有领悟之处,就觉得离玄妙境界近在咫尺了。”刘惔说:“这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所讲的只是金华殿中儒生讲说经书的常谈。”

65.羊秉为抚军参军 〔1〕 ,少亡,有令誉 〔2〕 ,夏侯孝若为之叙 〔3〕 ,极相赞悼。羊权为黄门侍郎 〔4〕 ,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 〔5〕 。是卿何物 〔6〕 ?有后不?”权潸然对曰 〔7〕 :“亡伯令问夙彰 〔8〕 ,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 〔9〕 ,然胤绝圣世 〔10〕 。”帝嗟慨久之。

【注释】

〔1〕羊秉:字长达,西晋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仕至抚军参军,以小心谨慎著称。卒年三十二。 抚军参军:官名。抚军大将军的僚属。

〔2〕令誉:美好的声誉。

〔3〕夏侯孝若:夏侯湛(243—291),字孝若,晋谯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幼负盛才,文辞宏富。历官中书侍郎、南阳相,惠帝即位,以为散骑侍郎,旋卒。湛容貌甚美,常与潘岳同行止,人称“连璧”。

叙:文体名。刘注引夏侯湛所作《羊秉叙》,赞美并哀悼羊秉,说他“将奋千里之足,挥冲天之翼,惜乎春秋三十有二而卒”。

〔4〕羊权:字道舆。羊忱子。历官黄门侍郎、尚书左丞。 黄门侍郎:官名。黄门,宫内官署。

〔5〕可想:可心;称意。

〔6〕何物:什么人。物,指人,晋人常语。

〔7〕潸(shān山)然:形容流泪。

〔8〕令问:美好的声誉。 夙:早。 彰:显著。

〔9〕天听:皇上的听闻。

〔10〕胤绝:后代断绝。胤(yìn印),子孙后代。

【今译】

羊秉任抚军参军,年纪很轻就亡故了,有美名,夏侯湛为他写了叙,对他备加赞美,极表哀悼。羊权做黄门侍郎,在简文帝身边侍候。简文帝问道:“夏侯湛作《羊秉叙》,我读后非常称心。羊秉是你的什么人?可有后代吗?”羊权流着泪回答说:“羊秉是我亡故的伯父,他很早就声誉卓著,但没有后代。虽然他名声传播到君王耳中,可是在圣明的时世竟然断绝了后嗣。”简文帝为之感慨惋惜了好久。

66.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 〔1〕 ,王谓刘曰:“卿更长进 〔2〕 。”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3〕 。”

【注释】

〔1〕王长史:王濛(309?—347?),字仲祖,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少放纵不羁,长而砥励操行。历官长山令、中书郎。简文帝时官至司徒左长史。刘真长:刘惔,见《德行》35注〔1〕。

〔2〕长进:谓学问修养有进步。

〔3〕若天之自高:就像天自然的高。语出《庄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今译】

长史王濛与刘惔分别之后再见,王濛对刘惔说:“您学问修养更有长进了。”刘惔回答说:“这就像天的自然而高罢了。”

67.刘尹云 〔1〕 :“人想王荆产佳 〔2〕 ,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注释】

〔1〕刘尹:刘惔,见《德行》35注〔1〕。

〔2〕想:想象。 王荆产:王微(?—312?),名一本作徽,字幼仁,小字荆产,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澄子。少有佳名。历官尚书郎、右军司马。

【今译】

刘惔说:“人们想象王荆产的美好,这是想象高大的松树之下应当有清风而已!”

68.王仲祖闻蛮语不解 〔1〕 ,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 〔2〕 ,故当不昧此语 〔3〕 。”

【注释】

〔1〕王仲祖:王濛,见本篇66注〔1〕。 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六朝时主要指荆州地区的少数民族。

〔2〕介葛卢:春秋时介国国君,名葛卢,能通牛语。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3〕不昧:懂得;通晓。昧,不明。

【今译】

王濛听南方少数民族的言语,不能理解,神情迷惘地说:“假使从前能通牛语的介葛卢前来朝见,可能懂得这种话。”

69.刘真长为丹阳尹 〔1〕 ,许玄度出都 〔2〕 ,就刘宿,床帷新丽 〔3〕 ,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 〔4〕 。”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 〔5〕 ,曰:“令巢、许遇稷、契 〔6〕 ,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注释】

〔1〕刘真长:刘惔,见《德行》35注〔1〕。刘惔为丹阳尹,事在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十二月,见《建康实录》卷八。尹,官名,一地的行政长官。

〔2〕许玄度:许询,字玄度,东晋高阳(今属河北)人。幼有神童之称,长而好泉石,乐隐遁,无仕进之志。与支遁、谢安、王羲之等游于会稽。有才藻,善属文。早卒。 出都:离京。

〔3〕床帷:床铺帷帐。

〔4〕东山:山名。在今浙江上虞西南。晋时谢安早年隐居于此。

〔5〕王逸少:王羲之,见本篇62注〔1〕。

〔6〕巢、许:巢父和许由,见本篇9注〔5〕。 稷、契(xiè屑):稷,周之始祖,名弃,传为尧之稷官,封于邰,号后稷;契,高辛氏之子,传为舜之司徒,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之始祖。后世常以稷、契指称贤臣。 按:比之于巢父、许由和稷、契,则许询非真隐士而刘惔非真贤臣,故有愧色。

【今译】

刘惔自侍中出为丹阳尹,许询离开京都建康,往刘处住宿,床帐簇新而华丽,饮食丰盛而甘美。许询说:“假如能保全这官职俸禄,那比隐居在东山要好得多。”刘惔说:“你如懂得吉凶取决于人的道理,我怎么能不设法保全这官职!”王羲之当时也在坐,他说:“假使当年巢父、许由遇见稷和契,大概不会说出这种话来。”许、刘二人都露出羞愧而尴尬的神色。

70.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 〔1〕 ,谢悠然远想 〔2〕 ,有高世之志 〔3〕 。王谓谢曰:“夏禹勤王 〔4〕 ,手足胼胝;文王旰食 〔5〕 ,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 〔6〕 ,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7〕 ,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 〔8〕 ,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9〕 ?”

【注释】

〔1〕王右军:王羲之,见本篇62注〔1〕。 谢太傅:谢安,见《德行》33注〔2〕。 冶城:城名。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冶铸之所,城为三国吴孙权所筑,为鼓铸之所。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朝天宫一带。

〔2〕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3〕高世:超脱世俗。

〔4〕勤王:为王事尽力。

〔5〕旰(gàn淦)食:天色晚了才吃饭。

〔6〕四郊多垒:四郊充斥了军事营垒。意谓四境都有战事,动荡不安。

〔7〕浮文:浮华不实的文辞。

〔8〕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秦孝公时任左庶长,实行变法,奠定秦国富强的基础。封于商。孝公死后,为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9〕清言:犹清谈。特指魏晋名士崇尚《老》、《庄》、大畅玄风的言谈。

【今译】

王羲之和谢安一同登上冶城,谢安悠闲自得,玄远畅想,大有超脱世俗之志。王羲之对谢安说:“从前夏禹为国事尽力,手脚都长满了老茧;周文王勤于政事,忙到晚上才进食,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动荡,四野都是军营堡垒,人人都应当主动为国效劳。如果一味空谈,荒废政务,讲究浮华不实的文辞,妨碍了国家要事,恐怕不适宜当前的形势。”谢安答道:“从前秦国任用商鞅,而秦朝只经历了两代就覆亡了,难道也是清谈导致的祸患吗?”

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1〕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2〕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3〕 :“撒盐空中差可拟 〔4〕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5〕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6〕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

【注释】

〔1〕谢太傅:谢安。 内集:家庭内部的集会。

〔2〕骤:急。

〔3〕胡儿:谢朗,字长度,小字胡儿。谢安次兄谢据长子。善言玄理,文义艳发,为谢安所赏。历官著作郎,仕至东阳太守。

〔4〕差:略。 拟:比。 按:谢朗以盐比雪,只注意二者都是白色,忽略盐为颗粒状,不能飘扬。

〔5〕因风:趁着风。 按:谢道韫以柳絮比雪,二者俱白而轻,趁风而起,描绘出大雪纷飞情状。后来因以“咏絮”来赞扬才女。

〔6〕大兄无奕女:谢奕,字无奕,谢安兄,见《德行》33注〔1〕。其女谢道韫,名韬元,聪敏有才辩,人称其神情散朗,有林下风。嫁王凝之。凝之死后,道韫寡居会稽,持家严谨,仍不失高迈风韵。

〔7〕左将军:官名。指王凝之(?—399),字叔平。王羲之子。工草隶。历官中护军、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孙恩攻会稽,凝之笃信五斗米道,自谓已请鬼兵相助,不设防备,城破被杀。

【今译】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安一家人聚会,他与儿女们讲论有关诗文的义理。不一会雪下得非常紧,谢安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呢?”侄子胡儿说:“天空中撒盐,大略可以比拟。”侄女道韫说:“不如说柳絮趁风飘舞。”谢安大笑,非常高兴。道韫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72.王中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 〔1〕 。临成 〔2〕 ,以示韩康伯 〔3〕 。康伯都无言,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4〕 。”

【注释】

〔1〕王中郎:王坦之(330—375),字文度,晋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王述子,弱冠即与郗超齐名,有“江东独步”之称。简文帝为抚军将军,辟为掾,累官侍中。简文帝即位,领左卫将军。简文帝病危,诏桓温摄政,他毁诏阻止。孝武帝时,迁中书令,领丹阳尹,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尚刑名之学,以为庄子之学害多利少,著《废庄论》。 伏玄度:伏滔,字玄度,晋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有才学,桓温引为参军,宴集必与同游。以征伐功封闻喜县侯。温死,为桓豁参军。孝武帝太元中,任著作郎,掌国史,领本州大中正。 习凿齿(?—382):字彦威,晋襄阳(今属湖北)人。博学,以文笔著称。桓温辟为从事,随温征战,常处机要。官至荥阳太守。后因足疾居家。前秦苻坚陷襄阳,优礼于他。著《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 青、楚:青,州名,今山东东部地区。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古为楚国领域。按:论青、楚人物,是伏滔、习凿齿各举本乡名人相比较。刘注引《伏滔集》,述及伏滔引青州人物有春秋时鲍叔、管仲、晏婴等,战国时孟轲、邹衍、田单、荀卿等,西汉伏生、叔孙通等,东汉薛方、郑玄、祢衡、刘熙等,魏代管宁、华歆等。习凿齿则举出神农、孙叔敖、楚狂接舆、汉阴丈人、屈原、庞德公等人,又说伏羲、少昊、舜都葬于楚地。这是晋人清谈承汉末清议余风,对人物作象征性的品题和批评。

〔2〕临成:将近写成时。

〔3〕韩康伯:见《德行》38注〔3〕。

〔4〕无可无不可:语见《论语·微子》,谓无所谓可或不可,怎么都可以。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也算清谈名言。

【今译】

王坦之叫伏滔和习凿齿评论他们两人的家乡青州和楚地的人物,临到文章快写好时,拿去给韩康伯看。韩康伯什么话都不说,王坦之问他:“为什么不说话?”韩康伯答:“无可无不可。”

73.刘尹云 〔1〕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2〕 。”

【注释】

〔1〕刘尹:刘惔,见《德行》35注〔1〕。

〔2〕玄度:许询,见本篇69注〔2〕。刘注引《晋中兴书》说许询能清谈,当时士人都仰慕他。

【今译】

刘惔说:“每到清风明月之时,就要想起许玄度。”

74.荀中郎在京口 〔1〕 ,登北固望海云 〔2〕 :“虽未睹三山 〔3〕 ,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4〕 。若秦、汉之君 〔5〕 ,必当褰裳濡足 〔6〕 。”

【注释】

〔1〕荀中郎:荀羡(322—359),字令则,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与王洽齐名,刘惔、王濛、殷浩诸名士并与交好。尚寻阳公主。官至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青诸州军事,领兖州刺史。东晋方伯未有如羡之年少者。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东晋时为军事重镇。

〔2〕北固:山名。在京口北,耸立江边,三面临水,形势险要。

〔3〕三山:古时相传海中有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为神仙所居,上有不死之药。见《史记·封禅书》。

〔4〕凌云意:升上云霄的意念。

〔5〕秦、汉之君:指秦始皇、汉武帝,两人都希冀长生,求不死之药。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封禅书》。

〔6〕褰(qiān谦)裳濡(rú儒)足:撩起下衣涉水,浸湿双足。

【今译】

荀羡在京口时,曾登上北固山远望大海,他说:“虽然没有看到海中三座神山,已经使人有升上云霄的意念,飘飘欲仙的感觉了。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君主,一定将撩起衣裳沾湿双足,要到海上去求仙了。”

75.谢公云 〔1〕 :“贤圣去人 〔2〕 ,其间亦迩 〔3〕 。”子侄未之许 〔4〕 ,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 〔5〕 ,必不至河汉 〔6〕 。”

【注释】

〔1〕谢公:谢安,见《德行》33注〔2〕。

〔2〕去:距离。

〔3〕迩:近。

〔4〕未之许:不同意这一说法。之,指代谢安所说。

〔5〕郗超:见本篇59注〔5〕。刘注引《郗超别传》:“超精于理义,沙门支道林以为一时之俊。”

〔6〕河汉:银河(天河)。银汉距离遥远,因借以比喻迂远而不切实际。语出《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今译】

谢安说:“贤人、圣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这当中也是很近的。”他的子侄辈不同意这说法,谢安叹着气说:“假使郗超听到这话,一定不至于认为大而无当,不切实际。”

76.支公好鹤 〔1〕 ,住剡东 〔2〕 。有人遗其双鹤 〔3〕 ,少时,翅长欲飞 〔4〕 。支意惜之,乃铩其翮 〔5〕 。鹤轩翥不复能飞 〔6〕 ,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 〔7〕 ,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8〕 ?”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9〕

【注释】

〔1〕支公:支道林,见本篇45注〔2〕。 好(hào浩):喜爱。

〔2〕剡(shàn善):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县。 (àng盎)山:山名,在剡县之东,距会稽二百里。

〔3〕遗(wèi尉):赠送。

〔4〕长(zhǎng涨):长成;长大。

〔5〕铩(shā杀):伤残;摧残。 翮(he核):翅上的硬羽。

〔6〕轩翥(zhù驻):振翅;高举翅膀。

〔7〕凌霄:直升云霄。

〔8〕近玩:宠爱的玩物。

〔9〕置:释放。

【今译】

支道林喜爱鹤,他住在剡县东边的 山。有人赠送给他一双鹤,不多久,鹤的翅膀长成了,想飞走。支道林心里舍不得放鹤离开,就弄断了鹤翅的硬羽。鹤振动翅膀,但是飞不起来,就回过头看看翅膀,又低下头来,看上去好像有懊伤的意思。支道林说:“既然具有直上云霄的姿质,怎么肯甘充人们耳目之娱的宠物呢?”于是调养双鹤,使鹤的羽翼长好,就放开它们,任其飞翔而去。

77.谢中郎经曲阿后湖 〔1〕 ,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 〔2〕 ,纳而不流。”

【注释】

〔1〕谢中郎:谢万(约328—约369),字万石,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弟。累官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晋穆帝升平中以西中郎将北伐,以矜豪傲物、不抚士卒,败归,免为庶人。后复为散骑常侍。 曲阿后湖:湖名。即练湖,在今江苏丹阳城北。曲阿,本战国楚云阳邑,秦置曲阿县。刘注引《太康地记》,说秦始皇以此地有王气,凿北阬山以败其势,截直道使阿曲,故名。晋代陈敏据有江东,遏马林溪以灌溉云阳,号“曲阿后湖”。

〔2〕故当:自然是。 渊注:深水流注。 渟(tíng亭)著(zhuó茁):停滞;积聚。

【今译】

谢万经过曲阿后湖,问左右随从的人:“这是什么水?”随从回答说:“这是曲阿湖。”谢万说:“那自然是深水流入而积聚起来,注纳于此而不流动了。”

78.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 〔1〕 ,谢太傅以问子弟 〔2〕 ,车骑答曰 〔3〕 :“当由欲者不多 〔4〕 ,而使与者忘少。”

【注释】

〔1〕晋武帝:司马炎,见《德行》17注〔4〕。 饷:赠送;馈赠。山涛(205—283):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好《老》、《庄》,善饮酒,与嵇康、阮籍等友好,为“竹林七贤”之一。历魏郎中、吏部郎等。入晋,累迁冀州刺史、北中郎将、吏部尚书、右仆射、司徒等职。两居选职,十余年间所荐拔均称职。 恒:经常。

〔2〕谢太傅:谢安,见《德行》33注〔2〕。

〔3〕车骑:谢玄(343—388),字幼度,小字遏,一作羯。谢奕子,谢安侄。谢安为相时,举玄应征,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募练北府兵。太元八年(383),与谢石、谢琰大破前秦苻坚于淝水,为前锋都督,乘胜收复徐、兖、青、豫诸州,进至黎阳。以功封康乐县公。司马道子忌谢氏势盛,使还镇淮阴。以病转授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卒赠车骑将军。

〔4〕当:也许,表揣度。

【今译】

晋武帝每次赐给山涛礼物,常常给得很少。谢安拿这件事去问子弟们何以如此。谢玄回答说:“也许是由于受的人需要不多,从而使给的人也忘了礼品少了。”

79.谢胡儿语庾道季 〔1〕 :“诸人莫当就卿谈 〔2〕 ,可坚城垒 〔3〕 。”庾曰:“若文度来 〔4〕 ,我以偏师待之 〔5〕 ;康伯来 〔6〕 ,济河焚舟 〔7〕 。”

【注释】

〔1〕谢胡儿:谢朗,见本篇71注〔3〕。 庾道季:庾龢,字道季。庾亮少子。晋穆帝升平中,为丹阳尹,表除重役六十余事。废帝太和中,为中领军。卒于官。

〔2〕莫当:或许会。 就:靠近;到……来。

〔3〕可:应该。 坚:加固。 城垒:城墙。

〔4〕文度:即王坦之,见本篇72注〔1〕。

〔5〕偏师:在主力军侧翼协同作战的部队。

〔6〕康伯:韩康伯,见《德行》38注〔3〕。

〔7〕济河焚舟:渡过了河就烧掉船。语出《左传·文公三年》。表示决一死战,誓不后退。

【今译】

谢朗对庾龢说:“众名士或许会来找你谈论,你应当加固壁垒,作好防备。”庾龢说:“假如王坦之来,我只用偏师对待他;假如韩康伯来,那我就渡河烧船,背水一战。”

80.李弘度常叹不被遇 〔1〕 ,殷扬州知其家贫 〔2〕 ,问:“君能屈志百里不 〔3〕 ?”李答曰:“《北门》之叹 〔4〕 ,久已上闻 〔5〕 。穷猿奔林 〔6〕 ,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7〕

【注释】

〔1〕李弘度:李充,字弘度,东晋江夏(治今湖北云梦)人。幼好刑名之学,善楷书。王导辟为掾。后为大著作郎,整理秘阁典籍。在荀勗分类基础上,分为经、史、诸子、诗赋四部,开中国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之先河。官至中书侍郎。 不被遇:没有得到机遇。被,遭受。

〔2〕殷扬州:殷浩,任扬州刺史,见《政事》22注〔1〕。 按:《晋书·李充传》作征北将军褚裒问李充而授以剡县令。褚裒,见《德行》34注〔1〕。

〔3〕屈志:委屈志向,谓曲意迁就。 百里:古时一县辖境,后用为县或县令之代称。

〔4〕《北门》:《诗·邶风》篇名。首章云:“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诗序说是抒写仕宦不得志。李充引此诗即借以表达自己未逢机遇而家境贫困之意。

〔5〕上闻:让上面知晓。

〔6〕穷猿:走投无路的猿猴。

〔7〕剡(shàn善)县:县名。今浙江嵊县。

【今译】

李充常常慨叹自己没有得到机遇,扬州刺史殷浩知道他家境贫困,问他:“您能委屈一下,大材小用,去做个县令吗?”李充回答:“我常叹息像《诗经》里《北门》篇所说的‘终窭且贫,莫知我艰’,这早已让上级知道了。一只走投无路的猿猴,急急忙忙逃进树林,难道还有时间去选择什么树木吗?”于是就授他剡县令的官职。

81.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 〔1〕 ,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 〔2〕 ,亦觉日月清朗。”

【注释】

〔1〕王司州:王胡之(?—约349):字修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廙子。历官吴兴、南平太守,侍中,丹阳尹。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后赵石虎死,晋以胡之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拟绥定河洛,未行而卒。 印渚:地名。刘注引《吴兴记》,说在吴兴於潜县东七十里,上承众溪之水,傍有白石山,峻壁四十丈。印渚以上至县,俱石濑险滩,不可行船;印渚以下,则无险阻,行旅群集。 看:察看。

〔2〕非唯:不但;不仅。 人情:人的感情。 开涤:开阔。

【今译】

王胡之到吴兴印渚去察看,感叹地说:“不但使人胸襟开阔,思想净化,也使人觉得日月也清净明亮。”

82.谢万作豫州都督 〔1〕 ,新拜 〔2〕 ,当西之都邑 〔3〕 ,相送累日,谢疲顿。于是高侍中往 〔4〕 ,径就谢坐 〔5〕 ,因问:“卿今仗节方州 〔6〕 ,当疆理西蕃 〔7〕 ,何以为政?”谢粗道其意。高便为谢道形势 〔8〕 ,作数百语。谢遂起坐。高去后,谢追曰 〔9〕 :“阿酃故粗有才具 〔10〕 。”谢因此得终坐。

【注释】

〔1〕谢万:见本篇77注〔1〕。 豫州:州名。东晋时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辖郡相当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望江县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为东晋军事重地。 都督:谢万当时官职的全称是“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假节”,掌军政大权,故称。

〔2〕拜:授官。

〔3〕当西之都邑:将向西往驻节的城市。

〔4〕高侍中:高崧,字茂琰,小字阿酃,东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善史传。累官吏部郎、侍中。

〔5〕径:直接。

〔6〕仗节:手持符节。古时朝廷遣使持节为凭证,因以“仗节”称出任地方长官。 方州:地方州郡。

〔7〕疆理:治理。疆,划分。 西蕃:指豫州。蕃,通“藩”,指大的行政区域。

〔8〕形势:指政要。 《晋书·高崧传》作“刑政之要”,更明确。

〔9〕追:追溯;追忆。

〔10〕粗:大略。 才具:才能;才干。

【今译】

谢万作豫州都督,新授官职,即将向西到驻节的城市去,送行的人连日不断,谢万感到十分疲劳。在这时候,侍中高崧到谢万那里去,直接走到谢的身边坐下,问道:“您现在正受命去治理地方州郡,将统理西边疆域,有什么方略政策呢?”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设想。高崧就为谢万分析豫州的情况和形势,说了很多话。吸引了谢万竖起身子倾听。高崧走后,谢万回想起来说:“阿酃确实略有才干。”谢万因此能始终陪坐倾听。

83.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 〔1〕 ,都下诸人送至濑乡 〔2〕 。将别,既自凄惘 〔3〕 ,叹曰:“江山辽落 〔4〕 ,居然有万里之势 〔5〕 。”

【注释】

〔1〕袁彦伯:袁宏(328—376),字彦伯,小字虎,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有逸才,能文章。谢尚为豫州刺史,引为参军。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孝武帝太元初,官至东阳太守。 谢安南:谢奉,字弘道,东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内史何充拔为佐吏。累官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吏部尚书。 司马:官名。魏晋时将军府及边境州郡设司马,位在长史之下。

〔2〕都下:京城。东晋京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濑(lài赖)乡:古地名。当在今南京附近,溧阳县境内。

〔3〕凄惘:伤感怅惘。

〔4〕辽落:空旷辽远。

〔5〕居然:确实;显然。 万里:极言距离长远。

【今译】

袁宏去做安南将军谢奉的司马,京都的许多友人送他到濑乡。将要分手的时候,袁宏本来已经伤感惆怅,这时他感叹地说:“江山旷远,确实有相距万里之势。”

84.孙绰赋《遂初》 〔1〕 ,筑室畎川 〔2〕 ,自言见止足之分 〔3〕 。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 〔4〕 ,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 〔5〕 ,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 〔6〕 ,亦何所施 〔7〕 ?”

【注释】

〔1〕孙绰(314—371):字兴公,东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人。孙楚孙。少与兄统南渡,居会稽,无心仕宦,游乐山水十余年,作《遂初赋》,以明隐逸之志。后先后为庾亮、殷浩、王羲之幕僚,迁永嘉太守,官至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遂初》:赋名。孙绰仿西汉刘歆《遂初赋》而作,遂初,谓遂其初愿。刘注引《遂初赋·叙》,孙绰自云少慕老庄之道,陈不务名利之意,建宅五亩,隐居而乐。

〔2〕畎(quǎn犬)川:古地名。或谓在扬州临海郡安固县(今浙江瑞安)。一说,畎川非地名,乃田野平川。

〔3〕见(xiàn现):显现;表现。 止足之分(fèn份):知止知足的本分。语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高世远:高柔,字世远,东晋乐安(今浙江仙居西)人。多才博识,淡于名利。官至冠军参军。

〔5〕松树子:小松树。子,表示稚小之物。 楚楚: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 按:孙绰祖名楚,高柔言语中故意呼其祖名以戏之。晋人对犯其家讳事十分敏感,下文孙绰答语亦当有还呼高柔祖父之名字,惜无从考查。

〔6〕合抱:树身有两臂环围那么粗。

〔7〕何所:什么地方。 施:使用。

【今译】

孙绰写了《遂初赋》,在畎川造了居室,他说这是表现自己安守本分,知道适可而止。他在房子前种了一株松树,经常亲手壅土培育。高柔当时也与他比邻而居,对孙绰说:“小松树并不是不楚楚可怜,但是永远不能派栋梁的用处啊!”孙绰说:“枫树、柳树虽然粗到两臂环抱,可又有什么地方可派用场呢?”

85.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 〔1〕 ,会宾僚出江津望之 〔2〕 ,云:“若能目此城者 〔3〕 ,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 〔4〕 ,目曰:“遥望层城 〔5〕 ,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注释】

〔1〕桓征西:桓温,见本篇55注〔1〕。 江陵:县名。晋时为南郡治所,今属湖北。

〔2〕会:会集。 官僚:宾客和属官。 出:赴;到。 江津:江边的渡口。

〔3〕目:品题;品评。晋人常语。

〔4〕顾长康: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博学有才气,尤善丹青,好谐谑,时传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加亲重。后又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参军。晋安帝义熙初,为散骑常侍。

〔5〕层城:高大宏伟的城。《淮南子·地形训》、《水经注·河水》均载: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分三级:下层名樊桐,一名板桐;中层名玄圃,一名阆风;上层名层城,一名天庭,上有不死之树,为太帝所居。顾恺之以此比拟江陵城。

【今译】

征西大将军桓温把江陵城营建得极其壮丽,他会集宾客僚属到长江渡口远远眺望城景,说:“如果有人能为此城作出品题的,有赏。”顾恺之当时作为桓温的宾客,也在座,他品题道:“遥望江陵,天上层城,红楼耸峙,灿如晚霞。”桓温非常高兴,当即赏给他两个婢女。

86.王子敬语王孝伯曰 〔1〕 :“羊叔子自复佳耳 〔2〕 ,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 〔3〕 。”

【注释】

〔1〕王子敬:王献之,见《德行》39注〔1〕。 王孝伯:王恭,见《德行》44注〔1〕。

〔2〕羊叔子: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晋初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司马师之妻弟。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参预机密。西晋立,与定灭吴大计。晋武帝泰始十年(269)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临终,举杜预自代。在官清俭,死后荆州人为之立碑,称“堕泪碑”。 自复:自然,确实。

〔3〕故:实在。 铜雀台:楼台名。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所建。位于魏郡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内西北隅,与南之金虎台、北之冰井台并称“三台”。台高十丈,周围殿屋百二十间,楼顶置大铜雀。为当时曹氏集团游宴之所。

【今译】

王献之对王恭说:“羊叔子自然是好的,但又关别人什么事呢,实在还不如铜雀台上的歌妓,足以娱人耳目。”

87.林公见东阳长山 〔1〕 ,曰:“何其坦迤 〔2〕 !”

【注释】

〔1〕林公:支道林,见本篇45注〔2〕。 东阳:郡名。今浙江金华。 长山:山名。又名金华山,山脉相连三百余里,相传为仙人采药处。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郡国志》、《吴录地理志》。

〔2〕坦迤:坦荡逶迤。

【今译】

支道林见到东阳郡的长山,说道:“多么平坦而连绵不断啊!”

88.顾长康从会稽还 〔1〕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 〔2〕 ,万壑争流 〔3〕 ,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注释】

〔1〕顾长康:顾恺之,见本篇85注〔4〕。 会稽:郡名。治今浙江绍兴。

〔2〕千岩:群山。千,状其多。

〔3〕万壑:众多的泉溪河流。壑,深沟。

【今译】

顾恺之从会稽回来,有人问他那边的山水是怎样的秀美,他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茂密,覆蔽其上,如同云霞之兴起。”

89.简文崩 〔1〕 ,孝武年十余岁立 〔2〕 ,至暝不临 〔3〕 。左右启 〔4〕 :“依常应临 〔5〕 。”帝曰:“哀至则哭 〔6〕 ,何常之有 〔7〕 ?”

【注释】

〔1〕简文:东晋简文帝,见《德行》37注〔1〕。 崩:指帝王死亡。

〔2〕孝武: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字昌明。简文帝第三子。咸安二年(372)七月乙未立为太子,当日简文帝死,遂即帝位。淝水之战后,排斥谢安,以弟司马道子执政。道子及元显擅权,又擢用王恭、殷仲堪等以为防范。后溺于酒色,被所宠张贵人害死。 年十余岁:孝武帝在位二十四年(372—396),卒年三十五,则当时为十一岁。

〔3〕暝:日暮。 临(lìn吝):指哭吊死者。

〔4〕启:禀报;报告。

〔5〕依常:按照常理。

〔6〕至:深切。

〔7〕何常之有:有什么常理。“何……之有”是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

【今译】

晋简文帝逝世,孝武帝当时年仅十几岁立为皇帝,一直到傍晚,他都不去哀哭。左右侍从向他报告说:“依照常理应当去举哀号哭。”孝武帝回答说:“哀痛到了极点自然就哭,有什么常理可言?”

90.孝武将讲《孝经》 〔1〕 ,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 〔2〕 。车武子难苦问谢 〔3〕 ,谓袁羊曰 〔4〕 :“不问则德音有遗 〔5〕 ,多问则重劳二谢 〔6〕 。”袁曰:“必无此嫌 〔7〕 。”车曰:“何以知尔 〔8〕 ?”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9〕 ?”

【注释】

〔1〕孝武:晋孝武帝,见本篇前则。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为孔子与曾子问答,阐明孝道、孝治之义。刘注引《续晋阳秋》,记载宁康三年(375)九月九日,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吏部尚书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袁宏兼执经,中书郎车胤、丹阳尹王混摘句(指摘其疑以问)。 按:晋代司马氏政权标榜名教,说要“以孝治天下”,儿童启蒙,首先读《孝经》,所以十几岁的小皇帝讲《孝经》。

〔2〕谢公兄弟:谢安和弟弟谢石。谢安见《德行》33注〔2〕。 私庭:私宅之庭。 讲习:讲说研习。这里是指在孝武帝召集讲经之前,侍讲大臣先在家中预习。

〔3〕车武子:车胤(yìn荫,?—401)字武子,东晋南平(今湖北公安西南)人。少年家贫而勤学,无灯油,夏夜用绢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以博学著名。初为桓温从事,累官中书侍郎、侍中。晋安帝隆安中迁吏部尚书,因疏奏司马元显过失,被迫自杀。 难苦问谢:难于再三向谢氏兄弟请教。

〔4〕袁羊:袁乔,字彦升,小字羊,晋陈郡(治今河南淮阳)人。历官尚书郎,江夏相。从桓温平蜀有功,封湘西伯。

〔5〕德音:善言。尊称别人的言辞,这里指对《孝经》义理的阐述。

〔6〕重劳:增多烦劳。

〔7〕嫌:疑虑。

〔8〕尔:如此。

〔9〕“何尝见”两句:比喻谢氏兄弟不会以别人多请教为麻烦。

【今译】

孝武帝将要讲说《孝经》,谢安、谢石兄弟和有关的人们预先在家里讲论研习。车胤想向谢氏兄弟请教,又怕问多了不好,觉得为难。他对袁乔说:“不问吧,就怕高明的见解会有所遗漏;问多了,又怕烦劳二谢太多。”袁乔说:“你一定不要有这种顾虑,尽管问。”车胤说:“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嫌麻烦的呢?”袁乔说:“你什么时候看见过明亮的镜子因被人多照而疲劳,清澈的流水因和风吹拂而厌烦的呢?”

91.王子敬云 〔1〕 :“从山阴道上行 〔2〕 ,山川自相映发 〔3〕 ,使人应接不暇 〔4〕 。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5〕 。”

【注释】

〔1〕王子敬:王献之,见《德行》39注〔1〕。

〔2〕山阴:县名。晋时属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东晋时从北方南迁的士族多聚居于此。

〔3〕映发:辉映衬托。

〔4〕应接不暇:目不暇接,应付不过来。刘注引《会稽郡记》:“会稽郡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潭壑镜澈,清流泻注。王子敬见之曰:‘山水之美,使人应接不暇。’”

〔5〕怀:胸襟;心情。

【今译】

王献之说:“在山阴道上行走,山水景色互相映衬,使人感到目不暇接。假如是秋冬之间,那时的美景更加使人难以忘怀。”

92.谢太傅问诸子侄 〔1〕 :“子弟亦何预人事 〔2〕 ,而正欲使其佳 〔3〕 ?”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 〔4〕 :“譬如芝兰玉树 〔5〕 ,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6〕 。”

【注释】

〔1〕谢太傅:谢安,见《德行》33注〔2〕。

〔2〕预:关涉。

〔3〕正:必,一定。

〔4〕车骑:谢玄,谢安侄,见本篇78注〔3〕。

〔5〕芝兰:香草。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

〔6〕阶庭:庭院。

【今译】

谢安问他的几个子侄,说:“子弟后辈,关涉别人什么事,为什么却一定要使他们美好呢?”在场的人中没有说话的,谢玄回答说:“就像芝兰玉树,正要使这些美好的事物生长在自家庭院前面而已。”

93.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 〔1〕 。从都下还东山 〔2〕 ,经吴中 〔3〕 。已而会雪下 〔4〕 ,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 〔5〕 ,乃先集其惨澹 〔6〕 ;郊邑正自飘瞥 〔7〕 ,林岫便已皓然 〔8〕 。”

【注释】

〔1〕道壹:东晋名僧,俗姓陆,名德,吴人。师事竺法汰,魏晋僧人依师为姓,亦称竺道壹。善言辞,富文采。居建康瓦官寺,晋简文帝很推重他。后居吴中虎丘山。安帝隆安中卒。参阅《高僧传》卷五。

整饬:调整修饰。 音辞:言辞。特指有韵味的言语。

〔2〕东山:山名。在今浙江上虞西南。

〔3〕吴中:吴郡地区。

〔4〕已而:过了不久。 会:正碰上。

〔5〕固:本来。

〔6〕集:聚合。 惨澹:萧瑟,凄清。 按:《诗·小雅· 弁》有“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句,道壹暗用此典,以“先集”为“霰”(xiàn陷,雪珠)的代称,与上句“风霜”相对。

〔7〕郊邑:乡间和城镇。 飘瞥:倏忽飘过。

〔8〕林岫:林木葱茏的山峦。 皓然:白而有光泽的样子。

【今译】

道壹和尚喜爱修饰言辞,使讲话有文采韵味。他从京都建康返回东山,经过吴郡地方。不久,恰巧逢上下雪,天气并不很冷。许多和尚问他一路上经过的景色,道壹说:“一路风霜,原本不必多说,倒是先落雪珠,那阴暗的天色,感到萧瑟凄清;城外城里的雪正在飘飘扬扬,林木茂密的山峦上就已经一片晶莹。”

94.张天锡为凉州刺史 〔1〕 ,称制西隅 〔2〕 。既为苻坚所禽 〔3〕 ,用为侍中 〔4〕 。后于寿阳俱败 〔5〕 ,至都,为孝武所器 〔6〕 ,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 〔7〕 ,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葚甘香 〔8〕 ,鸱鸮革响 〔9〕 ,淳酪养性 〔10〕 ,人无嫉心。”

【注释】

〔1〕张天锡(346—406):字纯嘏,小名独活,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十六国时前凉国君。荒于酒色,委政近幸,依附前秦。苻坚使入朝,不从。战败,降前秦,封归义侯。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随苻坚攻晋。淝水之战,前秦军大败,他逃归东晋,曾官庐江太守。桓玄篡晋,命他为凉州刺史,病死。

〔2〕称制:行使君主权力。制,帝王的命令。 西隅:西方边缘地带。这里指凉州。

〔3〕既:不久。苻坚(338—385):字永固,一字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人,氐族。十六国时前秦国君。任用王猛,加强集权,兴修水利,重视教育。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招抚慕容垂、姚苌等鲜卑、氐族领袖,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东晋益州。建元十九年(383)征调大军攻晋,于淝水之战中大败。各族首领乘机反秦。后为姚苌擒杀。前秦随即瓦解。 禽:同“擒”。

〔4〕侍中:官名。在皇帝左右,备切问近对,拾遗补缺。

〔5〕寿阳:即寿春,晋县名。东晋孝武帝为避祖母郑太后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今安徽寿县。当时为南北军事要冲,东晋谢石、谢玄大败前秦苻坚大军于此。

〔6〕孝武:晋孝武帝,见本篇89注〔2〕。 器:看重。

〔7〕己:第三人称代词,他。

〔8〕桑葚(shèn甚):桑树的果实。

〔9〕鸱鸮(chīxiāo蚩萧):猫头鹰。《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此诗在祝颂鲁僖公能使淮夷来献方物。张天锡用其意既说北方有甜美之桑葚,又称自己如淮夷之来以颂扬孝武帝。 革响:鸟张翅之声。

〔10〕淳酪:纯厚的乳酪。酪,用牛、羊、马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

【今译】

张天锡任凉州刺史,在西方边远之地自称君主。不久,他被前秦苻坚俘获,任他为侍中。后来他随苻坚攻打东晋,在寿阳一起战败,到了东晋京都,受到晋孝武帝的器重,每次进宫谈论,没有不是一整天的。当时很有些妒忌他的人,在座位上问张天锡:“北方什么东西最可贵?”张答道:“桑葚又甜又香,猫头鹰振翅飞翔;淳厚的奶酪滋养人性,北方人没有妒忌之心。”

95.顾长康拜桓宣武墓 〔1〕 ,作诗云:“山崩溟海竭 〔2〕 ,鱼鸟将何依!”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 〔3〕 ,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 〔4〕 ,眼如悬河决溜 〔5〕 。”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注释】

〔1〕顾长康:顾恺之,见本篇85注〔4〕。 桓宣武:桓温,见本篇55注〔1〕。 顾恺之曾为桓温参军,且受温亲近,故祭扫桓温之墓。桓温始终坚持北伐,主张恢复中原,符合人民利益;晚年觊觎帝位,意在篡夺,事虽未成,但已为时人谴责。

〔2〕山崩溟海竭:高山倒塌,大海枯竭。比喻桓温之死,深含仰慕痛悼之情。

〔3〕凭重:倚重。 乃尔:竟然如此。

〔4〕广莫长风:即广莫风,指北风。语出《淮南子·天文训》。

〔5〕悬河:指瀑布。 决溜:河堤决口。

【今译】

顾恺之去拜祭桓温的坟墓,写诗道:“高山倒塌,大海干涸,飞鸟游鱼,何所依托!”有人问他道:“你尊重桓温,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不知你的哀哭的情状可能让我们见识见识吗?”顾恺之说:“我痛哭桓大将军时,鼻子透气像强烈的北风,眼睛落泪,像瀑布倾泻,河堤决口。”还有一种说法是:“哭声像雷霆击破高山,眼泪像倾泻的河水注入大海。”

96.毛伯成既负其才气 〔1〕 ,常称:“宁为兰摧玉折 〔2〕 ,不作萧敷艾荣 〔3〕 。”

【注释】

〔1〕毛伯成:毛玄,字伯成,东晋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仕至征西行军参军。

〔2〕兰摧玉折:比喻洁身自好而死。摧折,摧毁折断。

〔3〕萧敷艾荣:比喻丧失志节安享尊荣。萧、艾,均恶草。敷、荣,开花。

【今译】

毛玄很以他的才华自负,常常声称:“宁可做到兰、玉那样高洁而备遭摧折,也不作萧、艾恶草般的茂盛荣华。”

97.范宁作豫章 〔1〕 ,八日请佛 〔2〕 ,有板 〔3〕 。众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 〔4〕 ,曰:“世尊默然 〔5〕 ,则为许可。”众从其义 〔6〕

【注释】

〔1〕范宁:字武子,东晋顺阳(今河南淅川西南)人。孝武帝时为中书侍郎,其甥王国宝谄事司马道子,他奏请黜之,因出为豫章太守。在郡兴学校,讲五经。今本《春秋穀梁传集解》是他所著。 豫章:郡名,地当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郡治在南昌。这里指豫章太守。

〔2〕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相传为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于是日诵经,举行法会,民间亦视为盛节。又农历四月初八,相传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于此日诵经,用名香浸水,灌洗佛像,作龙华会,俗称“浴佛节”。这里似当指四月初八,参阅《岁华纪丽》卷二引《荆楚岁时记》。

〔3〕板:札牍,写在木板上的文书。这里指礼佛之文。

〔4〕沙弥:梵文音译,指初出家已受戒的年轻和尚。

〔5〕世尊:佛家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

〔6〕义:通“议”。议论,看法。

【今译】

范宁任豫章太守时,于四月初八日礼请佛像,有礼佛的文书。众和尚对太守礼佛文书该如何处理心存疑问,有的和尚主张写答礼的疏文。有个小沙弥坐在末座,他说:“佛祖默然不语,那就是认可了。”大家认为他的看法是对的。

98.司马太傅斋中夜坐 〔1〕 ,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 〔2〕 ,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 〔3〕 ,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 〔4〕 :“卿居心不净 〔5〕 ,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6〕 ?”

【注释】

〔1〕司马太傅:司马道子(364—403),东晋简文帝第五子,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淝水之战后,罢谢安等兵权,于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掌握朝政,与其子司马元显专事聚敛,奢侈无度。安帝立,他以太傅摄政。征调已免除奴隶身份的佃客当兵,激起孙恩起义。后桓玄东下破建康,他被放逐,后被毒死。 斋:房舍。

〔2〕都:完全,多用在否定词前。 纤:细微。 翳:遮蔽。

〔3〕谢景重:谢重,字景重,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朗(胡儿)子。有才名,善应对。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长史。

〔4〕戏:调侃;戏谑。

〔5〕居心:存心;心地。

〔6〕乃复:竟然。复,助词,无实义。 滓秽:玷污;污染。 太清:天空;太空。

【今译】

太傅司马道子有一天晚上坐在书斋里,当时月明天净,一丝云彩都没有。道子为这月夜景色之优美赞叹不已。谢重在座,说:“我的看法,不如稍稍有点云彩点缀其间,可能更好。”道子因而跟谢重开玩笑说:“你这个人啊,心地不清净,竟然硬要玷污清朗的天空吗?”

99.王中郎甚爱张天锡 〔1〕 ,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 〔2〕 ,经纬江左轨辙 〔3〕 ,有何伟异?后来之彦 〔4〕 ,复何如中原 〔5〕 ?”张曰:“研求幽邃 〔6〕 ,自王、何以还 〔7〕 ;因时修制 〔8〕 ,荀、乐之风 〔9〕 。”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 〔10〕 ,故天步屯蹇 〔11〕 ,否剥成象 〔12〕 ,岂足多讥?”

【注释】

〔1〕王中郎:王坦之,见本篇72注〔1〕。 张天锡:见本篇94注〔1〕。

〔2〕过江诸人:指东晋朝廷上当政掌权者。参阅本篇31。

〔3〕经纬:治理。 江左:江东,指东晋所辖地区。 轨辙:原为车轮所碾痕迹。比喻所遵循的法度。

〔4〕彦:有才能的士人。

〔5〕何如:表示比较,比……怎么样。

〔6〕幽邃:指幽深玄妙之理。

〔7〕王、何:王弼、何晏,均三国曹魏时人,以老庄思想释儒经,谈玄理,开清谈之风。

〔8〕因时:根据时势。 修制:修定法制。

〔9〕荀、乐:荀 、荀勗、乐广。均为西晋大臣。

〔10〕阳消阴息: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变化。阳、阴,指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阳为刚,阴为柔。消、息,消亡和生长。

〔11〕天步:时运;国运。 屯(zhūn谆)蹇(jiǎn简):《周易》的两个卦名。《屯卦》卦形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彖传》释为譬如阳阴刚柔开始相交而艰难随之萌生。《蹇卦》卦形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险,《彖传》释为譬如险境在前,行走必难。后因以“屯蹇”谓艰险不顺。

〔12〕否(pǐ痞)剥(bō博):《周易》的两个卦名。《否卦》卦形坤下乾上,坤为地,乾为天,《彖传》释为天地阴阳不相交,君臣上下不相合,天下离异而不成邦国。《剥卦》卦形是下坤上艮,坤为地,艮为山,《彖传》释为剥落,譬如阴柔改变了阳刚的本质,小人势众而强,君子势孤而弱,则国家剥落。后因以“否剥”谓事物消长盈虚之象。 象:指《周易》中的卦象、爻象,为代表或象征事物的图像。

【今译】

王坦之非常赏识张天锡,问他:“你看渡江南下的朝廷诸公,他们治理江东的政令法度,有哪些特异之处?后起的才识之士,比起当初中原的人士来又怎么样?”张天锡回答:“研讨探求幽深玄妙之理,自然在何晏、王弼以下;根据时势,修定法制,有荀 、荀勗、乐广的风度。”王坦之说:“你的知识见解,绰绰有余,怎么会被苻坚控制制服的呢?”张天锡答:“阳气消亡,阴气增长,所以时运不济,国步艰难,事物的消亡生息和盈满亏虚,盛衰转化,自有道理,这难道值得多加讥刺吗?”

100.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 〔1〕 ,二门公甚相爱美 〔2〕 。谢为太傅长史 〔3〕 ,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太傅已构嫌孝伯 〔4〕 ,不欲使其得谢,还取作咨议 〔5〕 ,外示絷维 〔6〕 ,而实以乖间之 〔7〕 。及孝伯败后,太傅绕东府城行散 〔8〕 ,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时谓谢曰:“王宁异谋 〔9〕 ,云是卿为其计。”谢曾无惧色 〔10〕 ,敛笏对曰:“乐彦辅有言 〔11〕 :岂以五男易一女?”太傅善其对 〔12〕 ,因举酒劝之,曰:“故自佳 〔13〕 !故自佳!”

【注释】

〔1〕谢景重:谢重,见本篇98注〔3〕。 适:嫁。 王孝伯:王恭,见《德行》44注〔1〕,又《德行》43注〔1〕。

〔2〕门公:家主,特指父亲。这里指谢重和王恭两亲家。 爱美:亲爱。

〔3〕太傅:指司马道子,见本篇98注〔1〕。

〔4〕构嫌:结怨。

〔5〕还:又;再。 咨议:官名。六朝时各王府所置。

〔6〕絷(zhí执)维:挽留。

〔7〕乖间(jiàn涧):分离;隔开。

〔8〕东府城:东府,东晋时扬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刘注引《丹阳记》,说东府城西,有简文帝为会稽王时的府第,东面是司马道子府第。司马道子领扬州刺史,仍旧住原先的府第,俗称“东府”。行散:服五石散后缓步行走,以资调适,称为“行散”。

〔9〕王宁:即王恭,小字阿宁。 异谋:不轨的图谋。指王恭举兵攻建康,反对司马道子。

〔10〕曾:乃;竟。加强否定语气。

〔11〕乐彦辅:乐广,见《德行》23注〔4〕;下文“岂以五男易一女”,参阅本篇25。

〔12〕善:认为好的;以为对的。

〔13〕故自:的确。加强判断语气。

【今译】

谢重的女儿嫁给王恭的儿子,两亲家相互关系很好。谢重做太傅司马道子的长史,被人弹劾检举,王恭就任用他作长史,统辖晋陵郡。这时,司马道子已经和王恭结上怨仇,不愿让王恭得到谢重,就再用谢重为咨议,表面上表示挽留,其实是用这办法来离间谢重和王恭的关系。到了王恭起兵反对司马道子失败之后,道子绕着东府城缓步行散,他的属下官员都在南门迎候拜见。当时道子对谢重说:“阿宁起兵,图谋不轨,说是你为他策划的。”谢重竟然一点也没有恐惧的神色,收起朝笏,恭敬地回答说:“乐彦辅有过这样的话:难道竟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吗?”司马道子认为谢重回答的话很好,就举杯向谢重劝酒,说:“确实好!确实好!”

101.桓玄义兴还后 〔1〕 ,见司马太傅 〔2〕 。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桓温来欲作贼 〔3〕 ,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谢景重时为长史 〔4〕 ,举板答曰 〔5〕 :“故宣武公黜昏暗 〔6〕 ,登圣明 〔7〕 ,功超伊、霍 〔8〕 ,纷纭之议 〔9〕 ,裁之圣鉴 〔10〕 。”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 〔11〕 ,劝卿酒!”桓出谢过 〔12〕

【注释】

〔1〕桓玄:见《德行》41注〔1〕。 义兴: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宜兴。桓温死时,桓玄才五岁,直到二十三岁才拜太子洗马,虽清要而无实权势。次年出为义兴太守,他以为不得重用,不久就弃官回乡。

〔2〕司马太傅:司马道子,见本篇98注〔1〕。

〔3〕来:上当脱“晚”字,晚年。《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作“桓温晚涂欲作贼”,可证。 作贼:造反。桓温于晋废帝太和四年(369)北伐失败后,为挽救自身威望的低落,于太和六年(371)废黜废帝司马奕而立会稽王司马昱,是为简文帝。明年,简文帝死,子司马曜立,是为孝武帝,桓温辅政,时已六十一岁。刘注引《晋安帝纪》,说桓温要求朝廷加九锡,这是禅位之前的特殊荣典,被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等拖延,拖了几个月,桓温病死。 按:司马道子当着桓玄的面,直呼其父之名,又说他想造反,口气是很严厉的。

〔4〕谢景重:谢重,见本篇前则。

〔5〕板:手板,即笏。

〔6〕故:已经逝世的。 宣武公:桓温,死后谥宣武。 黜昏暗:黜退昏暗之君,指废黜晋废帝。

〔7〕登圣明:拥戴圣明之君,指立简文帝。司马道子是简文帝之子,当然要追念桓温推戴之功。

〔8〕伊、霍:伊尹和霍光。伊尹,名挚,商汤之相。汤死,孙太甲无道,伊尹放逐了他;后来改过,伊尹又使其复位。霍光,西汉人。官为大将军,掌朝政。汉昭帝死,他迎立昌邑王,又以昌邑王淫乱而废之,立汉宣帝。这里是说桓温废立之功,超过了伊尹、霍光。

〔9〕纷纭之议:七嘴八舌的议论。

〔10〕裁:审断。 圣鉴:圣明的鉴识。

〔11〕桓义兴:桓玄。用义兴太守的官职作称呼,含有尊重之意。

〔12〕出:到;至。

【今译】

桓玄从义兴回来之后,去见太傅司马道子。道子已经喝醉了,当时在座有很多客人,他问道:“桓温晚年要造反,该怎么办?”桓玄大为吃惊,拜伏在地不敢起来。谢重当时任长史,举着手板回答说:“已故的桓宣武公废黜昏暗之主,推戴圣明之君,他的功劳超过了从前的伊尹和霍光,那些七嘴八舌的议论,还望太傅明鉴审裁。”道子说:“我明白,我明白。”就举起酒杯说:“桓义兴,敬你一杯酒。”桓玄这才起来到道子面前谢罪。

102.宣武移镇南州 〔1〕 ,制街衢平直 〔2〕 。人谓王东亭曰 〔3〕 :“丞相初营建康 〔4〕 ,无所因承 〔5〕 ,而制置纡曲 〔6〕 ,方此为劣 〔7〕 。”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 〔8〕 。江左地促 〔9〕 ,不如中国 〔10〕 。若使阡陌条畅 〔11〕 ,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12〕 。”

【注释】

〔1〕宣武:桓温。 移镇:迁移镇所。镇,地区军政长官的治所。

南州:城名。东晋时筑,又名姑孰,故址在今安徽当涂,地当长江重要渡口。〔2〕制:修造。 街衢:街道。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3〕王东亭:王珣(xún询,349—400):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孙,王洽子。弱冠为桓温主簿,受赏识。封东亭侯。累官尚书令、卫将军、散骑常侍。

〔4〕丞相:指王导,见《德行》27注〔3〕。 初营建康:开始营建建康城。刘注引《晋阳秋》,说东晋初建,都邑荒残,温峤建议迁都豫章,朝士和吴地豪右主张迁都会稽。只有王导坚持定都建业(即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加修建。

〔5〕因承:参照继承。

〔6〕制置:修造布置。 纡曲:弯曲。

〔7〕方:比拟;比较。

〔8〕所以:用来做某事的办法。

〔9〕江左:江东。 促:狭小。

〔10〕中国:指中原地区。

〔11〕阡陌:田间小道。这里比喻道路的平直形式。 条畅:畅通。

〔12〕纡余委曲:纡回曲折。

【今译】

桓温移镇南州,修建的街道又平又直。有人对东亭侯王珣说:“当年王丞相营建建康,没有什么可以参照的,而规划布置得弯弯曲曲,比起南州这里来,显得差了。”王珣说:“这正是丞相用来显示巧妙的办法。江东地方狭小,不如中原开阔,如果使街道像田间阡陌那样南北东西都笔直相通,就会显得一览无余;故意修造得纡回曲折,让人感到好像深不可测。”

103.桓玄诣殷荆州 〔1〕 ,殷在妾房昼眠,左右辞不之通 〔2〕 。桓后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 〔3〕 ,纵有此 〔4〕 ,岂不以‘贤贤易色’也 〔5〕 ?”

【注释】

〔1〕桓玄:见《德行》41注〔1〕。 殷荆州:殷仲堪,任荆州刺史,见《德行》40注〔1〕。

〔2〕左右:身边近侍。 不之通:不向他通报。之,指代殷仲堪。

〔3〕初不:从来不。初,在否定词“不”、“无”前,表示程度。

〔4〕纵:即使。

〔5〕贤贤易色:语出《论语·学而》,谓以好色之心换为尊贤之心。

【今译】

桓玄去拜访荆州刺史殷仲堪,殷在小妾房里午睡,左右近侍不去向他通报。桓玄后来谈到这件事,殷仲堪说:“我从来不睡午觉,即使有此事,难道我会不用尊贤之心来换掉好色之心吗?”

104.桓玄问羊孚 〔1〕 :“何以共重吴声 〔2〕 ?”羊曰:“当以其妖而浮 〔3〕 。”

【注释】

〔1〕桓玄:见本篇前则。 羊孚,字子道,东晋泰山(今属山东)人。羊绥子。历官太学博士、兖州别驾、太尉记室参军。为桓玄心腹,早亡。

〔2〕吴声:东晋南北朝时南方民歌的一种,即长江下游扬州一带的民歌。《乐府诗集》卷四四:“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是也。”吴声歌曲今存《乐府诗集》中三百余首,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前溪歌》、《读曲歌》、《碧玉歌》及《华山畿》等曲为多,内容多为恋歌。

〔3〕当:大概,表示推断。 妖而浮:妖冶而浮艳,谓美丽动人而辞藻华美。

【今译】

桓玄问羊孚道:“为什么人们都重视吴声?”羊孚说:“大概因为它妖冶而又浮艳。”

105.谢混问羊孚 〔1〕 :“何以器举瑚琏 〔2〕 ?”羊曰:“故当以为接神之器 〔3〕 。”

【注释】

〔1〕谢混(?—412):字叔源,小字益寿,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孙,谢琰子。王珣荐之于孝武帝,谓不减于王献之。尚晋陵公主。历官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后以党附刘毅,为太尉刘裕所诛。 羊孚:见本篇前则。

〔2〕器:器具;用具。引申为标志尊卑、等级的器物。 瑚琏:二者都是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器具。因其贵重,故常用以指代珍贵之物或可当重任之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孔子,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好比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

〔3〕故当:当然,加强判断语气。

【今译】

谢混问羊孚:“为什么讲到器皿总要举出瑚琏来?”羊孚说:“当然是因为用来作为迎接神灵之器的缘故。”

106.桓玄既篡位后 〔1〕 ,御床微陷 〔2〕 ,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进曰 〔3〕 :“当由圣德渊重 〔4〕 ,厚地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

【注释】

〔1〕桓玄:见《德行》41注〔1〕。 篡位:《晋书·桓玄传》记载: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桓玄在姑孰(今安徽当涂)称帝,国号楚,年号建始,旋改永始。篡位后,即回建康宫。次年二月,建武将军刘裕等率师讨玄。刘裕入建康,玄挟持安帝还江陵。玄军败于峥嵘洲(今湖北鄂城东)。后被益州督护冯迁所斩,年三十六。

〔2〕御床:皇帝的坐榻。

〔3〕殷仲文(?—407):东晋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 弟,桓玄姊夫。任新安太守。桓玄得势,他弃郡投靠。任侍中,领左卫将军,得重用。玄败,投朝廷,迁东阳太守。后以谋反被诛。

〔4〕渊重:深重。

【今译】

桓玄篡位之后,他的坐榻稍微有点下陷,群臣大惊失色,以为是不祥之兆。侍中殷仲文上前说道:“或许由于圣上道德深重,厚重的大地也因而不能承载。”当时人认为他说得很得体。

107.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馆 〔1〕 ,问左右:“虎贲中郎省应在何处 〔2〕 ?”有人答曰:“无省。”当时殊忤旨 〔3〕 。问:“何以知无?”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 〔4〕 :‘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 〔5〕 。’”玄咨嗟称善 〔6〕

【注释】

〔1〕改置:另行设置;调整。 直馆:值班的官署。

〔2〕虎贲(bēn奔)中郎:虎贲,官名,言如猛虎之奔走,喻其勇猛。置中郎将,主宿卫。 省:官署;衙门。

〔3〕殊:颇;甚。 忤旨:违逆旨意。

〔4〕潘岳(247—300):字安仁,西晋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历河阳、怀县令,勤于政事。后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累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与赵王司马伦之亲信孙秀结怨。伦诛贾氏,他被孙秀诬为谋反而遇害,夷三族。他美姿容,工诗赋,谢混赞为烂若舒锦,无处不佳。 《秋兴赋》:文篇名,潘岳所作。见《文选》卷一三。刘注引其叙:“晋十有四年,余年三十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仆野人也,猥厕朝列,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至,故以《秋兴》命篇。”

〔5〕寓直:寄住在别的衙署值班。 散骑:官名,指散骑侍郎。为皇帝侍从之官,又与散骑常侍、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南北朝废置。

〔6〕咨嗟:赞叹。

【今译】

桓玄篡位之后,打算调整值班的官署,他问左右侍从:“虎贲中郎省应该设在什么地方?”有人回答说:“没有虎贲中郎省。”当时这样回答是十分违逆圣旨的。桓玄问:“根据什么知道没有虎贲中郎省?”回答说:“以前潘岳写的《秋兴赋》的叙文里说:‘我兼任虎贲中郎将,寄住在散骑省里值班。’”桓玄啧啧称叹,认为回答得好。

108.谢灵运好戴曲柄笠 〔1〕 ,孔隐士谓曰 〔2〕 :“卿欲希心高远 〔3〕 ,何不能遗曲盖之貌 〔4〕 ?”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 〔5〕 ?”

【注释】

〔1〕谢灵运(385—433):南朝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玄孙。幼年寄养在外,因名客儿,人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仕晋为秘书郎。入宋,初为太子左卫率,出为永嘉太守,日游山水,不理政事。后辞官返会稽祖居,经营园林产业。元嘉初,宋文帝召为侍中,昼夜宴乐,因免官。与谢惠连、羊璿之等共为山泽之游。后被诬谋反,被杀于广州。擅长山水诗赋,为山水诗派创始人。 曲柄笠:形状类似曲盖的斗笠。笠,野人高士所用,而笠上有柄,曲而后垂,绝似高官所用曲柄伞。

〔2〕孔隐士:孔淳之,字彦深,南朝宋鲁郡鲁(今山东曲阜)人。性好山水,除著作佐郎、太尉参军,均不就。宋文帝元嘉初,征为散骑侍郎,乃逃入上虞县界,莫知所之。

〔3〕希心:倾心;醉心。 高远:高超旷远。

〔4〕遗:丢弃。 曲盖:古时官员出行时仪仗所用的曲柄伞。相传为周武王伐纣时太公所制。战国常以赐将帅,参阅崔豹《古今注·舆服》。貌:外形;形状。

〔5〕将不:莫非,莫不是,表示测度。 畏影者:事见《庄子·渔父》,说有个愚人,惧怕自己的影子和足迹,为要舍弃影和迹而奔跑不止,举足愈频繁而足迹愈多,奔得愈快而影子不离,终于力竭而死。

按:孔淳之讥讽谢灵运头戴曲柄斗笠形如官员用的曲柄伞,是想超脱世事而丢不掉做官的痕迹。谢灵运以为只要心存淡漠,就不必怕什么痕迹,反讥孔淳之胸中还有贵贱的痕迹,并没有完全摆脱,就像那个害怕影子的人。

【今译】

谢灵运喜欢戴曲柄斗笠,隐士孔淳之对他说:“你要醉心于高超旷远的境界,为什么不能够丢弃高官们用的曲柄伞的形迹呢?”谢灵运回答说:“莫非害怕影子的人没能忘记那影子?” yFJ7NZGbX0hUWp6SY0uMolFGQ8nmDGXA5NAM8IITsO0Gq4XL0QJW3PlY1kAV0j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