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挑战:敏感者的成长方向

接受自己的缺陷可以消除它们,并指引我们走向内心的强韧。因为我们懂得自制。

——托马斯·普菲策尔(Thomas Pfitzer)

高度敏感者的生活包含两方面:过度刺激造成的挑战以及享受感知能力带来的美好体验。在我们的文化中,敏感不是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就有了一个问题:要适应环境吗?还是另辟蹊径?如果你问我,我的回答是:适应是一种懒惰的妥协,会迅速使你面临持续的过度刺激。最终将招致无力、失败和疾病。如果一次次经历这些,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受到损伤,进而严重损害我们的生活质量。

沃尔夫冈·克拉格斯对高度敏感者的挑战是这样表述的:“敏感的人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应付自己的高度敏感与现实世界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的想法是:让我们自己掌控现实。在我们讨论高度敏感者特有的优势和积极方面的特征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成长方向。因为:

只有那些正视自己弱点的人,才能真正变得强韧。

当我们对二者(挑战和优势)都有所了解以后,我们才能既敏感又强韧地生活,在和自己、其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以及生活中发挥真正的能力。

过度刺激和压力

伊莱恩·阿伦在《你是高度敏感的人吗?》一书中建议,作为高度敏感的人,要了解下列5点:

·无论对于高度敏感者还是一般人,太多的刺激总是会导致过度刺激,使人精疲力竭,感觉无法放松下来,这是众所周知的。

·保持一个理想化的“刺激水平”,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过度刺激会让人不舒服、效率降低,而刺激不足则会让人无精打采。能让我们感到舒服的状态才是好状态。

·高度敏感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过度反应。这导致我们更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感觉不舒服,效率也比其他人低。

·敏感在我们的文化中不是一种理想状态,竞争、效率以及消费至上才是主流——这杯鸡尾酒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

·高度敏感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童年期紧张关系的影响。其他人可能会一早忘记童年期的经历,但是我们却能牢牢记住。这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交际。

高度敏感的人对许多刺激都很敏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对光特别敏感,即便是烛光都能让他目眩,那么在阳光灿烂的天气不戴太阳镜开车对他来说就是不可能的,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也还是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若我们跟别人比较,不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我们就会变得非常不幸福并且具有攻击性,而这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压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会导致心理问题或身体上的痛苦。对此克拉格斯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这种日渐增多的障碍会使人们难以获得冷静、淡定、安静以及信心十足的安全感……”

但是,我们可以使生活走向另外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对刺激的感受更加深刻。我们可以容许它们在我们身上停留更长时间。我们可以接受,当我们经常处于刺激丰富的环境中时,我们的效率和速度会慢慢下降。我们可以开始为自己安排更多的休息时间,并且期待晚上的到来,因为到那时我们就可以静下来,身边的人也会逐渐停止他们的各种活动了。

结论: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环境的人,往往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开始承担这个责任时,我们就可以一步步减轻过度刺激和压力,逐渐归于沉着冷静。

自我怀疑和脆弱感

只要我们还在关注其他人是以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做出了何种的成绩,只要我们还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对比上,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天性、优势以及最深层的需求。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进行对比,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些我们没有做成的事情上,我们和别人的不同就会被当成一种消极的东西。之后还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让我们觉得自己既辜负了世界对我们的期望,又没有达到对自身提出的高要求。同时,想要不辜负自己和世界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由此衍生出一种想要满足所有期待的内在压力,而这种压力对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是没有好处的。它使我们不断试图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哪怕在需要休息时,我们也不得不尽力工作。这个趋势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因此也就无法找到打破恶性循环的突破口。

除此之外,如果自我价值感和自信一直下降,我们的脆弱感也会越来越强。我们经历的消极事件越多,就会变得越脆弱。在我们渴望和这个世界以及周围人和平共处的同时,让人不舒服的经历却越来越多。我们就会倾向于对周围人所说的话赋予一种过高的意义,并且曲解他们的意思。在职场中,陷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的表现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下降,不知从何时起就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将自己“推销出去”以及与他人竞争。

沃尔夫冈·克拉格斯在《敏感的人》一书中写道,对那些敏感的人来说,一个错误的表达能持续影响他们,并让他们感到非常烦恼。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被针对”了,这会导致我们产生怨恨的心理。除此之外,那些踏上“自我怀疑和脆弱感”这条弯路的人们,不知道从何时起会把每一种感觉、每一句话以及身边人脸上的每一个表情的变化都跟自己扯上关系,为了不再造成心灵创伤,我们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当我们还可以控制我们的自我怀疑,总体来说表现得还不错时,在我们身边那些非高度敏感的同伴看来,我们就已经是情绪变化无常的人了。当我们突然反应过激或情绪骤变时,就会让我们身边的人很生气,从他们的角度看,我们简直就是人格分裂。

因此,认识和接受高度敏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会让我们不再困惑,给我们一个契机打破固有的模式,整理我们的自我怀疑和脆弱感。“未经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让你感到自卑”这句话出自埃莉诺·罗斯福之口,她说得非常有道理!

为了让我们肯定自己,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哈尔克(Sylvia Harke)制作了一个视频,并上传到YouTube上。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对高度敏感者来说比较典型的障碍。我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告别完美主义——放松控制,将注意力放在感受上,让自己沉浸其中,而不是期待一个可以立刻实现的完美的结果。

·享受勇于定夺的快乐,面对潜在的危机。

·改变关注的焦点:减少外部关注,增加内部关注。

·重视自己的需求,减少理想主义。

·不再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多说“不”“我”以及“我这样很好”一类的话。

·自信和自爱,而不是担心失败。

·社交的关键是展示真实的自我。

·寻找志趣相投的人,而不是迷失在局外人的角色中。

·对自己负责,给生活一个积极的回应。从牺牲者的角色中跳出来,进入一个有创造力、自信的角色中。

结论:只有当我们不敢走自己的路,并给自己设定一些适用于一般敏感者的目标时,高度敏感才会让我们不安和脆弱。

恐惧感和罪恶感

由于敏锐的感受力以及经验,我们觉得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和我们设想的不一样——它更吵闹、更华丽、更具攻击性,这些都有可能引起我们的恐慌。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每天晚上辗转反侧,不停地想会不会发生核战争。我的脑海中会浮现一个人持有核按钮的形象,同时我也害怕得发抖。此外,对外面那些捉摸不透的人的恐惧也统治着我的内心。那时候真是需要一些生活经验啊。还有就是这个事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像保险公司吹嘘得那样“安全”。死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虽然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但却永远无法彻底掌控它。认识到这些,我的恐惧感慢慢消失了。我理解了,我必须得做出决定:是让恐惧感伴随我一生还是选择走另一条路。认真生活,形成一种“所有事物都有其意义”的信念,对于我们这种感觉灵敏、感受深刻的人来说会是一条很长的路。但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内心的恐惧感就会越少。

另外一种让我们很沉重的因素就是罪恶感。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特征:由于我们的认真及理想主义、对和谐的强烈需求和移情能力,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对其他人的责任感。但是我们其实忘记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只需要对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负责。但是在孩子身上,我们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帮助别人(如果对象是我们的孩子,这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在他们身边。但是照顾别人的感情这种责任,我们是可以不承担的。

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下列情况并不少见:高度敏感者由于能预知他人情绪,希望避免使他人出现负面情绪,因此会对他们隐藏一部分事实。这样做的后果通常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可惜只要我们不反思自身的问题,这个后果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这种情况在一段关系中造成的破坏越大,我们的罪恶感就会越强烈,我们的责任感也会越强,这便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就是我们忽略了自身感受和对自己负责。然后我们就成了为别人活着,把自己的幸福捆绑在他人感受和认可上的人。这个恶性循环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毁掉我们生活的乐趣,并且对关系完全没有好处——不论是对我们和自己的关系,还是我们和那些我们喜欢的人的关系。

我们对别人的感情并不负有任何责任,我们越清楚这一点,就会越少感到自己的情感受到了压抑。

这样做,我们便能在困难时刻保护自己,保障自己的利益,关注自己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能变得强韧,将恐惧感控制在一个健康的范围内。 lshNSti082B5tp8CtzKYAMzub1jpBi9aWBvoipCOClWUNpNyDyRSH6WSwbrEWy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