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厘头的勤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继位第八年,他第一次亲率楚国大军进入中原。而此前的一年,由于晋国爆发内乱,晋灵公被权臣赵盾弑杀,晋国对中原的控制力下降,这给楚庄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楚庄王出师的名义却很无厘头,他打着“勤王”的旗号,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入中原,搞笑的是,此时周王室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根本没有任何麻烦。

你没有看错,也没有听错,这的确是楚庄王干出来的!

如果给春秋无厘头事件排名的话,楚庄王的“勤王”事件绝对位列第一。楚庄王来中原勤王这波操作,让各方势力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首先是楚国。楚国从建国开始,一直被当时的中原文明视作蛮夷。西周时的周天子,春秋的中原诸侯,都把楚国人当作蛮夷,攘了四百多年,楚国人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突然有一天,楚庄王对所有国人说:“我们要尊奉周王室,帮他除掉蛮夷的威胁。”楚国人以为自己在做梦,不明白楚国为什么要帮曾经的死对头,况且周王室也没有喊我们来帮忙呀!

其次是中原诸侯。他们猜想楚国难道要完成身份转型,从被人歧视的蛮夷,转型为华夏文明的一员吗?不管楚庄王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中原诸侯都蓄势待发,准备应战,因为楚国一向不是什么善茬,它进军中原,搞不好又是一场大战。

而最觉得无厘头的要数周王室。如果给历代周天子做一份调查问卷,问他们内心最讨厌的国家是哪一个,楚国一定高票当选!

天下本应只有一个王,那就是周天子。而现在竟变成了两个王,一个是周天子,另一个是楚王。在历史上姓姬的和姓芈的,一直都是死对头,可是如果有一天,死对头突然主动来找你,说愿意学雷锋来帮你,你肯定觉得其中必定有诈,不是谋财就是害命。

话说回来,这次楚庄王的确是来尊王攘夷的,只是气焰十分嚣张。

他先率领大军攻打崤山边上的陆浑戎。在攘完夷后,接着就是尊王了。楚庄王带着刚打完仗的大军,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洛水旁,而洛水边上就是洛邑。

躲在洛邑里的周定王,被不请自来的瘟神吓坏了。

从周朝建国到现在,从未被楚国兵临城下。洛邑城内的贵族,没有一个人相信楚庄王是来勤王的,都觉得他是来灭国的。如果楚庄王把周天子灭了,那么他就成了普天之下唯一的王。

历史上的确有很多人打着勤王的旗号去干造反的事,例如明代燕王朱棣,他就是打着勤王的旗号,把皇位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了过来。

为保险起见,周定王决定派人去楚军大营探探虚实,于是他找了王孙满(王孙是指某位周天子的孙子)。

王孙满不仅是王室成员,也是一位智者。在崤之战前,他看到秦军耀武扬威地路过洛邑,就断定秦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必将失败。果不其然,秦国三军在崤之战被晋军全歼。

王孙满收到周定王的委托后,带上好酒好肉,假装去犒劳楚军。

一出城,走了没多远,看到漫山遍野的楚军大营,王孙满顿时明白了,虚实不用探,楚军没有虚,全部主力实实在在摆在那儿,攻下洛邑那是分分钟的事。

王孙满进入楚营后,受到楚庄王热情的接待。

楚庄王说:“我们楚军来中原,是帮周天子清除蛮夷的!周天子还给我们送来犒劳的物品,真是太客气了!”

“楚王帮我们除掉了蛮夷,我代表周天子万分感谢!楚国将士远征在外,多有不便,不知楚王何时班师回国,我好送送你们呀!”王孙满客气地说,其实巴不得楚军早滚早好。

“哎呀,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就是为了给周天子长长天子威仪,有我楚国在,还有谁敢对周天子不敬!正好王孙您来了,就请您检阅楚国大军,看看我们能不能给周天子长脸!来,随我一同上车阅兵!”

王孙满只想问问楚军何时走,没有想到却被楚庄王拉上车去阅兵了。

王孙满无奈地与楚庄王坐在一辆车上,驶向靠近洛邑城外的一块空地上。

楚庄王向手下将领喊道:“全军集合!”

只听战鼓隆隆响起,大地晃动了起来。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呐喊声,从不远处传来,规模庞大的楚军,正踩着鼓点,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楚王面前。楚军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集结,并面朝洛邑方向列出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阵。

王孙满被眼前雄壮的一幕彻底震撼了,他觉察到在楚军阵中,杀气腾腾。

洛邑城内的贵族百姓,都被城外楚军传来的声音惊扰了,所有人都登上城墙,惊恐地看着整装待发的楚军。

看到气氛都活跃起来了,楚庄王这个万众瞩目的明星,开始驱车阅兵了。楚王的车子从一个个方阵面前驶过时,每个方阵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楚庄王是在用阅兵的行动告诉城内的周定王,论实力他才是真正的王,无冕的天子!你这个周天子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王,在我楚王面前什么都不是!只要我大旗一挥,眼前的洛邑瞬间就能被拿下。

楚庄王检阅完毕后,驱车来到军阵中央,指着眼前的大军,挑衅地对身旁的王孙满说:“您看我楚军军容如何?能否给周天子长脸?”

“楚军军容壮盛,天下无敌!有楚国捍卫周王室,周天子可以高枕无忧了!”

王孙满以为拍拍楚庄王马屁就行了,没想到楚庄王接下来的一句问话,让他胆战心惊,嗅到了国家危亡的气息。

“洛邑里的九鼎有多重啊?”

王孙满听到这话,察觉到眼前的这位楚庄王,不像一个君主,更像一个地痞流氓,言语中充满戏谑。

楚庄王第一次到洛邑,就问九鼎的重量,的确很失礼。九鼎乃是天命所在,是地位的象征,九鼎在,周天子就是天下共主。楚庄王问九鼎的重量,相当于强盗惦记他人家里的东西,先了解一下抢的时候好不好搬走。

面对楚庄王的刁钻问题,王孙满很难回答。

说重了不好,没准人家回去造个比你还重的,就像现在城市比谁造的摩天大楼最高一样;如果说轻了,楚王一看九鼎还不如自家的重,直接把你灭了。

既然无法正面回答问题,那就从侧面绕过去。聪慧的王孙满,就用道德仁义作为保护周王室的铠甲。

王孙满说:“天子治理国家,靠的是道德,而不是靠宝鼎!”

谁知道王孙满此话刚说完,楚庄王突然变了脸,狠狠地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有了宝鼎就了不起,我们把楚国刀剑上的刃尖折断下来,就能铸成宝鼎。”

王孙满并没有被楚庄王吓倒,他不卑不亢地对楚庄王讲解起了九鼎的历史故事。

“哎呀,楚王您可能忘了,我来跟您说说九鼎的故事吧。夏朝国运昌隆时,大禹用九州的地方官员进贡的金属铸造了九鼎。后来夏朝气数已尽,九鼎就被商朝获得,因此商朝有了六百年的岁数。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九鼎就被大周朝所得。

“如果君王贤明,哪怕鼎再轻,也不可能被夺走;如果君王无道,哪怕鼎再重,也会被夺走!当年周成王把九鼎放置在洛邑时,专门占卜了一回,据说大周朝能活七百多年,传世三十多代,这就是天命!

“虽然周王室衰微,但是天命未改,问九鼎的轻重,真的很不合适!”

王孙满说完后,紧张地看着眼前的楚庄王,希望他不要有什么过激反应。

楚庄王始终没有打断王孙满的话,一直是面带微笑地听着,但是笑容里藏着一丝邪魅,让王孙满隐隐感到不安。

“您说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明日,我楚国大军就班师回国!日后,周天子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王孙满听后,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楚庄王,想说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楚庄王看见王孙满这个表情,他坏坏地说:“王孙,我看您这表情是舍不得我们走,要不我多待几天?”

王孙满无语。

“好啦!我再说一遍,明天我们就班师回国。王孙,您就放心回洛邑复命吧!”

王孙满听到确定的回复后,如同刚从万丈高空稳稳落到地面,他瘫坐在车上,内心总算平静了下来。王孙满看着眼前的楚庄王,心里明白了,虽然楚庄王看似一个流氓,但却是一个豪爽大度的人,他必将会成为一代霸主!

第二天,楚庄王履行了诺言,撤回楚国。而一个成语就此诞生,这就是“问鼎中原”。

故事讲完了,有人会问:楚庄王大老远打着“勤王”的名义,先攻击陆浑戎,又到洛邑城下大阅兵,啥也没有得到,就撤军回国了。楚庄王花费那么大劲,到底是图啥?

楚庄王是一位大魔王,做事无厘头,总让人不明白他到底想干什么。可是他通晓游戏规则里的漏洞,往往能抓住漏洞,打着道德牌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

笔者就为你分析一下他的政治意图。

意图一:身份转换

通过勤王的方式,转变自己蛮夷的身份。那些道貌岸然的中原诸侯,几百年来一直说楚国是蛮夷,那我也来玩一次尊王攘夷。我和你们玩的都一样,那我们就是同类人,以后不要戴有色眼镜来看我。

意图二:探探天下霸主晋国的虚实

自打城濮之战后,晋国一直是天下霸主。陆浑戎作为晋国的盟友,曾在崤之战中为晋国出工又出力。楚庄王这次攻打陆浑戎,不光是为了所谓的“攘夷”,更是为了敲山震虎,威慑晋国。

打完陆浑戎后,楚军移师洛邑,这是狠狠打晋国的脸!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就一直奉行“尊王攘夷”的政策,而如今楚国大军都兵临洛邑城下了,你们晋国大军到底在哪里呢?

楚军在洛邑城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而晋国悄无声息,可见现在的晋国早已没有当年的霸主雄风,就是一只纸糊的老虎。

想法三:灭了周王室

楚庄王陈兵洛邑,是否有灭了周王室的想法?笔者觉得他是有这个想法的。

楚庄王认为,“尊王攘夷”曾是齐桓晋文高举的大旗,为他们赢得了不少声誉。实际上,他们虽然说着满口的仁义道德,以匡扶周王室为己任,可是坏事也没少干。但是“尊王攘夷”的大旗一旦竖起,就会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因为它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中原诸侯大部分姓姬,几百年前都是周天子分封的,一旦某位霸主拥有强大的实力,就可以祭出这道大旗,胁迫手下诸侯来进攻楚国。

之前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兵临楚国国门,楚国不得不签订召陵之盟。之后晋文公会同秦、齐、宋三国,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从而成为天下霸主。

从此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模式,即如果想当天下霸主,那楚国将成为打怪升级里的大怪,只有打败它,才能获得霸主头衔。就连宋襄公,也必须得打败楚国这个大怪,才能成为霸主。

为了避免楚国再成为霸主练级对象,就得把“尊王攘夷”的大旗撕碎。所谓“尊王攘夷”,其核心是王,而王就住在洛邑里。

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楚庄王最终放弃了洛邑,撤军回国呢?

笔者觉得应该是王孙满所说的“在德不在鼎”,触动了楚庄王的内心。

楚庄王的爷爷被他爸逼死,两位老师又挟持过他,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是如此的不堪。年轻的楚庄王也曾思考过,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也许他从王孙满口中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德”。

楚庄王是一个有双重人格的人,有时候非常宽宏大量,有时候又极端嗜血残暴,而他何时善何时恶,并非任性妄为,而是依据利弊考量。如果所做的事对国家有利,他就会变成君子,行仁义之事;如果所做的事对国家不利,他就会变成魔鬼,破坏一切。他之所以认同“德”,完全因为“德”对国家有利。

举个例子,现在企业里面经常会搞年会,搞户外拓展,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凝聚力,让领导与员工之间更加亲近,关系更加和谐,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

国家就像公司一样,是要讲运营成本、控制风险的。楚国是集体所有制公司,企业文化是“谁胳膊粗,谁就是老大”,对中原诸侯向来就是不服就打的政策。如果这样搞下去,成本太高了。

楚庄王想,如果用“德”作为楚国企业文化,来教化百姓,去笼络诸侯,那么自己国家的运营成本与争霸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为了国家,他选择王孙满的“德”,认同了华夏文明的核心理念。

鼎盛大国,就该以德服人,海纳百川。

只有在心理上认同,才是真正地融入了华夏文明。从楚庄王之后,楚国人逐步认同自己是华夏文明里的一员。到了楚庄王儿子楚共王时期,楚国开始以华夏正统自居。 0ETYueuB+eN2hEOgIwTjTP2Lv/sIOklR9OJ0Z0FfY/N2qZMV1cXamjS2tPqQ/w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