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史上最牛教辅书

为了解释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岔开话题,先聊聊教科书与教辅书。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手里的教科书是最权威的考试用书,因为试卷考的都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但是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考更高的分数,光靠手里的一本教科书是不够的,所以他们都会去买教辅书。

我们读中学时,一门课的教辅书的厚度往往比教科书厚,因为教辅书会把教科书里的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喂给你吃。比如书里经常出现一个简短的公式或者法则看不懂,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教辅书的详细解释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我们在文中经常提到的《左传》,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教辅书,因为它畅销两千年,每个读书人都会买。而它所辅助的教科书正是大名鼎鼎的《春秋》。

《春秋》是孔子整理编写的,他的文风特点就是字字针砭,说直白点就是字少。由于《春秋》按照年、季、月、日进行记述,往往重大事件就几个字,经常让人看得蒙圈,不知道在说什么,于是教辅书《左传》出现了。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是战国时期一个叫左丘明的史官编写的,他和孔子都是鲁国人,所以他写的《左传》是对孔子《春秋》最权威、最细致的解读。

古代学生参加科举考试,《春秋》是四书五经里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字太少,学生们怕考不好,就催生了教辅书《左传》和教材《春秋》合在一起印刷的现象,方便学生考高分。

所以后世经常会把《春秋》与《左传》混在一起谈。举个例子,《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桥段,关公晚上读《春秋》,其实他读的就是《左传》。

教辅书的核心主旨就是把教材的中心思想传递给读者。孔子拥有众多疯狂的粉丝,而左丘明就是那最疯狂的一个。他竟把《春秋》一万八千字的书,扩充成了十五万字的《左传》。先秦时,字都写在竹简上,一枚竹简写不了很多字,字写多了竹简就会又多又沉,而四书五经都是几万字,竹简的重量可想而知。左丘明写《左传》用的竹简,有几百斤重,需要用板车拉好几趟才能运走。左丘明将孔子思想发挥得可谓登峰造极。但凡孔子的观点,他都坚决拥护;但凡孔子的思想,他都坚贞不渝地传播。

对于赵盾与晋灵公冲突的事件,《春秋》里,孔子只有简简单单八个字的描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但是左丘明却说“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他疯狂收集资料,把只有八个字“晋赵盾弑其君夷皋”的记述,硬生生扩充成了一千多字的魔幻大逃杀故事。

至于左丘明收集来的资料是否靠谱,那都无所谓了。为偶像代言是左丘明的荣耀,所以《左传》里部分内容是文学性大于史料性,所以我们才会经常看到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生,专业不是历史,但毕业论文却研究《左传》。

孔子与左丘明都对赵盾做出正面评价,其实也不能怪他们。他俩都干编写史书的活,收集史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因为他俩都不是历史亲历者,所以收集来的史料也是别人传抄来的。

先秦时,交通闭塞,那时候传播搜集信息,基本靠人的两条腿,所以先秦时搜集史料十分不容易。

孔子生于春秋晚期,编写《春秋》时,离三家分晋的时间不远了,晋国当时都是大夫轮流执政,王室相当于吉祥物一样,除了当作摆设,啥用没有。所以孔子拿到的赵盾与晋灵公的史料,极有可能被大夫们篡改了很多遍。

而且左丘明生在战国中前期,那时超级大国晋国早就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剩下赵魏韩三国。左丘明从赵国获得有关赵盾与晋灵公的史料,可能性最大。

因为赵盾是赵国王室的老祖宗,赵国肯定会极力美化老祖宗,总不能让人一提到赵盾就想到他是个奸雄吧?

先秦编剧能力哪家强?赵国当属第一。赵国不光把祖先赵盾洗白了,后面还编出文学作品《赵氏孤儿》,直接把史学大家司马迁给误导了,后来搬上戏剧舞台,忽悠了无数国人。

整个故事里,活得最真实的唯有董狐,他是整个晋国大夫中唯一正直无私的人,是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对抗一群嗜血爱权的猛兽。

董狐执笔让赵盾不敢杀他,赵盾看似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但是他却败给了眼前毫无权势的史官,正是董狐揭露了赵盾的真面目。

赵盾不敢杀董狐,甚至害怕他,因为董狐身上背着“大义”二字!正是这些秉持着大义的人,推动着民族与国家滚滚向前。

赵家干掉晋灵公后,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天道轮回,人生无常。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公元前601年,赵盾死了,等待赵家的将是一场灭门大祸!

令晋国畏惧的是,就在赵盾弑君后在国内敛财敛权的这几年,南边的楚国在一位大魔王的领导下,即将率兵席卷中原! t4xmhQyeDCsqRzu4Q+CFW8Poqs7ilUmrFO7B+yJ+sEMDs+dq7HsTWvMciyaktS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