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木之下

转眼间,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了,此时,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风烛残年的老人,这个岁数在春秋时期,算是老寿星了。周边一些零星的小国,能吞并的都吞并了,整个江汉地区彻底纳入楚国版图内。楚国境内太平祥和,铜矿产业蒸蒸日上,肥沃的江汉平原让楚人衣食无忧,按理说熊通该颐养天年了。

可这时随国又出问题了。周天子把随侯找了过去,痛斥随侯叛变,竟然尊奉熊通为王。倒霉的随侯夹在周天子与楚武王之间,对周王室念念不忘,对楚武王态度暧昧。楚武王不允许随国和周王室有一腿,随国只能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人,不能玩暧昧。

公元前690年3月,楚武王第三次举兵攻打随国,他在攻打前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对部队武器进行换装升级,戟替换戈。

戟是戈与矛的复合体。戈是个横刃武器,作战时可以勾、啄敌人,就像一把镰刀一样,是中国独有的兵器;矛是个直刺武器,破甲能力好,军队中有个说法叫刺死砍伤,所以矛的杀伤力巨大。戟是整体铸造,同时具有矛和戈的优点,但春秋时戟的铸造成本比矛和戈就高很多,而且青铜器较脆,制造武器过长,容易在交战过程中断裂,这就需要极其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这些难题对于楚武王来说,都不是事,因为现在楚国最不差钱的就是青铜铸造业。

楚武王在部队换装后,摆好“荆尸阵”,准备杀向随国。这个“荆尸阵”,是一种行军阵法,这是楚人多年与比自己还野蛮的南蛮部落交手过程中,积攒出的智慧。南蛮部落可不是中原诸侯,给你时间摆好阵形再开打,他们经常在行军途中搞突袭。

“荆尸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行军途中的安全,一旦遭袭,部队可以快速投入战斗。

“荆尸阵”将行进中的部队前后分成四段,打头的第一段叫“前茅”,是侦察部队,观察行进途中是否存在敌情。紧接着第二段分成两个队伍,左边的队伍叫“左蓐(rù)”,是全军的辎重队,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右边的队伍叫“右辕”,是保护辎重队的战斗部队。第三段叫“中权”,是主力战斗部队,全军统帅就在那里。第四段叫“后劲”,是后卫部队。

有了换装后的大杀器“戟”和强悍的“荆尸阵”,楚武王志在必得。可是天不遂人愿,年老体衰的熊通在临行前,感觉到胸口疼痛,估计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贤惠的老婆邓曼对熊通说:“大王您的寿命将尽了,如果军队没有什么损失,而你死在行军途中,也是国家之福。”熊通听了此话,明白自己虽是楚国国君,但却没有退路了,楚国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是死,也得死在征途上。

明知是一死的熊通,最后一次踏上征途。一路上旅途劳顿,年迈的熊通想找个地方歇歇靠靠,正好路边有一棵 树,熊通背靠 树坐了下来,想小睡一会儿。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一代江汉霸主,就在 木之下陨落了。为楚国劳累了一辈子的熊通,死亡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休息。

随军出征的楚国大臣们,决定秘不发丧,带着楚武王的遗志进攻随国。随国国君以为楚武王没死,看见楚国大军,立马屈服。从此随国被楚国牵制,只要随国敢造反,楚国立马灭了它。

同时楚国也没有亏待随国,一直罩着这位小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国出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绑匪与人质竟然产生了深厚感情,相亲相爱地在一起。两百年后,吴国痛打楚国,楚国差点被灭,难民楚昭王逃难的首选地就是随国。随国国君也表示,谁敢动楚王试试!最终,随国竟然成了楚国复国的基地。

数百年前,楚人还在荆山上吃土。到了楚武王死后,楚国已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家机器,王权空前强大,国家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盛,具有碾压中原诸侯的彪悍能力。大别山的随国已经掌握在楚国手中。只要翻过大别山,楚国就可以看见淮河流域的中原土地了,可惜楚武王没有看见进军中原的那一天。“欲观中国之政”的梦想只能由他的子孙实现了!

就在楚国南边独大时,东边的齐国也迎来了大国崛起。 QWhfXy7dZzXnf3rdqxo3Ny0y4p7iTrOApvxycjitUakqc9tELbjI4QhsVgmK0R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