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人,精神病医师,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捷克的普莱波)的一个犹太家庭,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5年师从法国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尔科,运用催眠术治疗神经症,1886年回维也纳开设专门治疗精神病的私人诊所,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众多著述中,《精神分析引论》是流传最广者之一,是弗洛伊德1915年至1916年、1916年至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的两个冬季学期(10月至3月)给医生和一般听众开设的精神分析课程的忠实再现。本书前两部分是对第一学期即席讲授内容的课后追记,于1916年出版;第三部分则是在第二学期开课前写好的讲稿,于1917年出版。之后,两书合二为一并多次再版,而且时有细节上的修订。

第一部分“过失心理学”有三讲,讨论了口误、笔误、误读、误听及遗忘等日常生活现象,以具体事例为主,指出失误动作绝非偶然而是有意义的,进而揭示了它的心理机制和潜意识根源。第二部分“梦”有十一讲,讨论了精神分析中有关梦的学说。以“梦是一种心理现象”入题,分析了梦的实质、梦的显隐以及梦的审查作用、梦的象征渊源、梦的工作原理,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梦是人的潜意识里“愿望的满足”。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有十三讲,用精神分析解释过失和梦,阐述了神经症的理论及其相应的治疗技术。

这三个部分的论述顺序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发现过程正好相反。作为一个精神病医师,他的探索和发现是从神经症开始的,然后推及健康人的日常心理活动。如果说健康人的过失和梦与神经症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冲动的压抑、替代的形成以及意识与潜意识的斗争,那么精神分析就不再是精神病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而是深入了解正常人心理状态所必不可少的、崭新且深邃的心理科学根基。这应该是弗洛伊德通过他的论述结构和这本书的全部论述所要告诉我们的。

1930年,弗洛伊德在本书的希伯来语译本序中说,这本书不只是提供精神分析的引论,而且囊括了这门学科的精要部分。但这些理论在后来不断发展,加入了一些重要部分,例如自我个性的划分,超我和本我,本能理论的急剧转变,良心的起源和内疚感的发现等。也就是说,弗洛伊德旨在通过精神分析来理解人类,并将人类的文化、艺术、科学和宗教理解为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就此宏大宗旨而言,本书倒是成了名副其实的“引论”。

这部引论在其绪论中谈到精神分析学说的两大发现惹恼了全世界。其一是“心理活动本身其实是潜意识的,只有部分心理活动或某些单独行为才是有意识的”;其二是“引起性的本能冲动,无论是在狭义还是广义的层面,都是神经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重要起因……更进一步说,精神分析学认为正是这些性冲动,为人类在精神领域取得最高的文化、艺术和社会成就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两大发现也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前提。由此引起的争论或誉毁,迄今犹未有穷期。

在弗洛伊德看来,较之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潜意识学说对人类的妄自尊大的打击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泛性论及其俄狄浦斯情结更是文明的大忌。因此,出于自我本能的保护,在个体内部必然表现出压抑、冲突,甚而导致神经症形成,在社会层面则势必表现为对它的批判与诋毁。也就是说,对弗洛伊德学说的种种批判,在其本人看来,更应该视为精神分析征候的社会文化版本,而非正常的学术对话。《弗洛伊德》的作者、美国学者乔纳森·里尔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源自他对前来问诊的痛苦的神经症患者的倾听,是从临床细节中产生的,而对他学说的批判大多却是在与临床实际相脱离的空洞术语层面过招,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学术对话。早年曾求教于弗洛伊德的波普尔,后来成了弗洛伊德的怀疑者和批判者,他认为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可证伪性是科学必备的特征,但精神分析的那些学说却是不可证伪的,所以它不是科学。

各种看法都不无道理,但是如果真的想了解或认清这一20世纪重要的思想遗产,最为有益的做法还是先搁置各种判断包括本能的抵抗,进入文本。而进入文本的顺序,当然宜从这本《精神分析引论》开始。

黄 珊
2016年2月 4pIrJy4mODSU74I5fkaFcnxDSh+aSkgq6B3ahYCgQP6yfR34T7El3mP4MPBNI+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